鴿友說鴿 影響子代的幾點原因


版主:NSR-268835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中信網

說鴿

玩鴿子的人都知道養鴿三字經“種、養、訓”中的“種”,是基礎,是根本。基礎打好了,後面的“養、訓”才是有本之木,才有意義。這“種”從廣義上講也包括配對,配好對是育種的關鍵。李醫生的配對方法可以概括為八個字:“雜交出賽,回血留種”,這八個字也是上海鴿人在長期實踐中得到的共識。這八個字今天看起來鴿人皆知,人人會做,但在當時對李梅齡來說,真好比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也不是沒有一點難度的。

通常說的“回血”,一般使用兩羽直系血緣關係較近的鴿子進行交配後作育出子代的過程(如:父女配、母子配、還有祖孫配等等)。回血目的是為了達到保住原始鴿的血系純度,及其優良的翔育基因。回血的基礎條件是您的鴿子血統遺傳過硬,在雜交的情況下遺傳表現突出,成績優異,否則配也是白配,意義不大。

一般用的回血方式不外乎這麼幾種,一是父輩和子代之間的互配,二是祖父輩和孫代之間的互配,還有平輩之間的互配,包括兄妹,堂兄妹表兄妹半兄妹等。當然你還會列舉出好多別的互配方式,這裡先不談具體的回血交配方式,只談相對來說的成功率。

我覺得回血出的鴿子成功率不能一概而論,哪種方式都有成功的。不論哪種互配方式也不能保證出的所有的鴿子都能摘金奪銀。正所謂龍生九子,子子不同。

我養過兩對還可以的鴿子。第一對,出的前三窩六隻鴿子,有送公棚的,有留著打散賽的,都還行,沒有白生。三窩以後的中獎率明顯降低。第二對鴿子,從配對開始到雌鴿不能正常產蛋,每年出4—6只,都是每年有三四隻進獎,沒有高名次,但是夠參賽費。這兩對鴿子對比就能看出區別。第一對隨著時間的流逝,出的鴿子明顯一年不如一年,第二對基本每年子代都飛的差不多,不前不後的。養法一樣。同樣對於回血鴿來說也是這樣。有的剛搭對出的鴿子不錯,第二年就不如第一年的了。還有的前一兩年的子代不飛,後來又搭對,出的子代才開始飛。

經常逛日記園的朋友,一定知道日記園裡有位鄭居科先生,我有時間老是學習他的日記,看過的應該知道他的鴿子沾血的多,有的沾血還很近,就是回血。但是他的鴿子飛得很好。可見回血把握好了,也能出好鴿子,當然父輩母輩必須優秀。

我認為回血和雜交一樣,都有出好鴿子的例子。即使同一對鴿子,隨著時間、身體狀況等等的變化,他們出的子代也不能前後一致。不能絕對地說這對鴿子第一窩出了個高名次鴿,就肯定它以後必定每窩都會出高名次鴿,還有就是第一窩出的鴿子不理想,它後面出的鴿子必定不行。所以我們沒重新配一對鴿子總是多出幾窩,這樣才能比較準確地鑒定出此配對是否合配,是否能作出名次鴿。

影響子代的因素我覺得有下面幾點:

1、高峰期。親鴿的狀態、身體在不在高峰期,對子代的影響很大。比如,一方在高峰期,一方不在,或者兩方都在,再或者兩方都不在,這樣同一配對做出的鴿子應該有不同。

2、第幾孵也應該有區別。比如春天的第一孵,是各種調理過後的第一孵。第二孵的時候,很可能就是夾窩蛋。如果再有第三孵,親鴿在已經餵養了四隻幼鴿後的第三孵,無論從體質和狀態,應該和第一孵有所不同。再有第三孵已經要進入夏天了,天氣的不同,也會對子代有所影響吧。

3、年齡的不同也會對子代有影響,所謂年齡不同,包括自身的和配偶的。種鴿的第一年,然後是第二、三、四年,再和四年以後至十來歲時相比,出的鴿子也是不同的。

親鴿的年齡差對子代也有影響。同齡的,相差七八年的、老雌小雄、老兄小雌出的鴿子都會不同。比如一隻五歲的雌鴿,給它配一隻不滿周歲的雄鴿,和配同齡的或者七八歲的老雄,出的鴿子應該有區別。

4、對於引進的種鴿,如果鴿子引進前在前鴿主家是活棚,每天都要家飛的,那麼引進之後必定是死棚關養,那麼這只種鴿在剛引進一兩年和以後四五年時出的子代也有不同。

5、鴿子換了新環境後,還沒有適應前配對出的鴿子,跟熟悉的環境出的鴿子也有區別。

鴿子個體之間也有不同,上面說的某些方面對於有的鴿子可能會明顯,而對於某些也許影響不是很明顯。

對於回血的鴿子是這樣,細想想,其實所有的配對,不管是雜交還是沾血,都可能有這方面的變化,要用變化的眼光看鴿子。

養鴿有法,但無定法。

上面是自己沒事瞎寫的,不到之處,望海涵。

111.jpg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