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鳥”得到的啟示
版主:NSR-268835
第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中信網
我養信鴿的時間有二十多年了,從開始養鴿就聽鴿友說,信鴿從血統上籠統地區分有國血鴿和外血鴿。近一段時間,鴿友又議論起國血鴿。看了鴿友關於國血鴿的議論,我有些搞不明白啦。國血鴿是什麼鴿?不象大熊貓,只有中國獨有;華南虎,以華南命名,那是中國虎;中華鱘生活在長江裡,別的地方的鱘魚,只能叫別的××鱘。國血鴿是什麼概念?我看了一些鴿子飛行比賽的文章,我想所說的國血鴿,應該是純粹中國的信鴿吧。
中國馴養家鴿有很長的歷史了,農村飼養土鴿非常普遍。武俠小說中常見飛鴿傳書,用於傳遞資訊。至於中國什麼時間開始馴養信鴿,由於才疏學淺,我對中國信鴿的歷史沒有什麼研究。
開始養信鴿以後,知道了“李鳥”,是中國鴿壇前輩李梅齡生前精心培育而成,鴿壇前輩李梅齡應該是中國現代信鴿競翔史上的先驅了。從前輩李梅齡生算起到現在有70來年了,在這期間,因為我國特有的國情和歷史,曾發生過戰亂和動亂,致使前輩李梅齡培育信鴿的事業中斷。假如我國沒有發生過戰亂和動亂,前輩李梅齡在鴿壇耕耘幾十年,我們也就不用迢迢萬里去引進西翁、詹森了。中國信鴿早已躋身世界名流,頻頻引進信鴿的應該是老外啦。
有的鴿友說前輩李梅齡是“我國引進歐洲名系的第一人”、“開創了長程竟賽並獲得冠軍”、“創建了現代賽鴿第一個協會”。我想,應該還有第四“信鴿競翔,不屈外人,揚我中華”的精神。
說到此,以前飛鴿傳書的信鴿的血統,沒有記載,鴿友所說的國血鴿,應該是前輩李梅齡的“李鳥”吧?而不該是農村長期飼養的土鴿。
前輩李梅齡已經離開我們多年了,我覺得應該繼承和學習他的民族精神和養鴿實踐經驗。並對他的民族精神和養鴿實踐經驗進行研究、繼承、學習。我得到三點啟示:
一、鴿友要有“精神”。有偉大的民族精神,不服輸的精神。我們自己怎麼啦?洋人怎麼啦?我們就得輸給洋人嗎?引進“洋鴿”,通過努力,前輩李梅齡就是贏了,成為一代名家。現代信鴿比賽,競爭性更強,鴿友要有不服輸的精神,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收穫。
二、鴿友要有科學的觀念。用現在的話說叫“與時俱進”。四大發明是中國的發明,火藥是中國發明的,但是傳到西方以後,人家在此基礎上又製造了火槍、火炮、火箭。過去,把我們扔在被動挨打的地位,現在我們的“嫦蛾”也奔月成功,敢小瞧我們的人不多啦。有一句古語“教學相長”,不如人,就要學習、就要研究、就要改革。我們培育信鴿的事業,不能固守自己那點血統,要適時引進更好的,保持自己鴿群的種性,提高自己鴿子的速度。在生物學的角度,固守自己那點血統,種群是要退化的。只有雜交才能出優勢、雜交出新種系、雜交就是改革。前輩李梅齡的“李鳥” 也是集中了雜交的優勢。我看過一些資料,國外養鴿名家,他們也是要引進鴿子的,以保持自己鴿子種群不退化和領先地位。
三、要有嚴格的科學態度,“烹而食之”。即使不“烹而食之”,拿到鴿市換鴿糧總可以吧,就是要優勝劣汰。我養信鴿的時間比較長了,也還算有經驗,前些年也小有名氣。但進入二十一世紀,變得默默無聞啦。死抱老一套,沒有出路。過時的要淘汰,“家底”要更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比賽是鴿子的試金石,是騾子是馬,就得比賽中見。國血、外血,血統重要,但不是唯一,放出成績,才能說明問題。
一知拙見,不守成規;
也談“李鳥”,擅自發揮。
梟雄英雄,不管是誰;
國血外血,賽場比飛。
鴿不如人,莫要頹廢;
從頭再來,勇奪金杯。
我養信鴿的時間有二十多年了,從開始養鴿就聽鴿友說,信鴿從血統上籠統地區分有國血鴿和外血鴿。近一段時間,鴿友又議論起國血鴿。看了鴿友關於國血鴿的議論,我有些搞不明白啦。國血鴿是什麼鴿?不象大熊貓,只有中國獨有;華南虎,以華南命名,那是中國虎;中華鱘生活在長江裡,別的地方的鱘魚,只能叫別的××鱘。國血鴿是什麼概念?我看了一些鴿子飛行比賽的文章,我想所說的國血鴿,應該是純粹中國的信鴿吧。
中國馴養家鴿有很長的歷史了,農村飼養土鴿非常普遍。武俠小說中常見飛鴿傳書,用於傳遞資訊。至於中國什麼時間開始馴養信鴿,由於才疏學淺,我對中國信鴿的歷史沒有什麼研究。
開始養信鴿以後,知道了“李鳥”,是中國鴿壇前輩李梅齡生前精心培育而成,鴿壇前輩李梅齡應該是中國現代信鴿競翔史上的先驅了。從前輩李梅齡生算起到現在有70來年了,在這期間,因為我國特有的國情和歷史,曾發生過戰亂和動亂,致使前輩李梅齡培育信鴿的事業中斷。假如我國沒有發生過戰亂和動亂,前輩李梅齡在鴿壇耕耘幾十年,我們也就不用迢迢萬里去引進西翁、詹森了。中國信鴿早已躋身世界名流,頻頻引進信鴿的應該是老外啦。
有的鴿友說前輩李梅齡是“我國引進歐洲名系的第一人”、“開創了長程竟賽並獲得冠軍”、“創建了現代賽鴿第一個協會”。我想,應該還有第四“信鴿競翔,不屈外人,揚我中華”的精神。
說到此,以前飛鴿傳書的信鴿的血統,沒有記載,鴿友所說的國血鴿,應該是前輩李梅齡的“李鳥”吧?而不該是農村長期飼養的土鴿。
前輩李梅齡已經離開我們多年了,我覺得應該繼承和學習他的民族精神和養鴿實踐經驗。並對他的民族精神和養鴿實踐經驗進行研究、繼承、學習。我得到三點啟示:
一、鴿友要有“精神”。有偉大的民族精神,不服輸的精神。我們自己怎麼啦?洋人怎麼啦?我們就得輸給洋人嗎?引進“洋鴿”,通過努力,前輩李梅齡就是贏了,成為一代名家。現代信鴿比賽,競爭性更強,鴿友要有不服輸的精神,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收穫。
二、鴿友要有科學的觀念。用現在的話說叫“與時俱進”。四大發明是中國的發明,火藥是中國發明的,但是傳到西方以後,人家在此基礎上又製造了火槍、火炮、火箭。過去,把我們扔在被動挨打的地位,現在我們的“嫦蛾”也奔月成功,敢小瞧我們的人不多啦。有一句古語“教學相長”,不如人,就要學習、就要研究、就要改革。我們培育信鴿的事業,不能固守自己那點血統,要適時引進更好的,保持自己鴿群的種性,提高自己鴿子的速度。在生物學的角度,固守自己那點血統,種群是要退化的。只有雜交才能出優勢、雜交出新種系、雜交就是改革。前輩李梅齡的“李鳥” 也是集中了雜交的優勢。我看過一些資料,國外養鴿名家,他們也是要引進鴿子的,以保持自己鴿子種群不退化和領先地位。
三、要有嚴格的科學態度,“烹而食之”。即使不“烹而食之”,拿到鴿市換鴿糧總可以吧,就是要優勝劣汰。我養信鴿的時間比較長了,也還算有經驗,前些年也小有名氣。但進入二十一世紀,變得默默無聞啦。死抱老一套,沒有出路。過時的要淘汰,“家底”要更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比賽是鴿子的試金石,是騾子是馬,就得比賽中見。國血、外血,血統重要,但不是唯一,放出成績,才能說明問題。
一知拙見,不守成規;
也談“李鳥”,擅自發揮。
梟雄英雄,不管是誰;
國血外血,賽場比飛。
鴿不如人,莫要頹廢;
從頭再來,勇奪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