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疾病之一:副傷寒


版主:NSR-268835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副傷寒
  副傷寒,由沙門桿菌屬造成,是鴿病中最普遍的、最難控制及最有傷害的且能導致大死亡率。其病原菌也能影響人類。

  沙門桿菌屬是全世界散佈廣泛的細菌,有7種亞種和大量的種類屬於它們。目前我們知道約2100不同的類型。於鴿子,最常發生鼠傷寒桿菌亞種哥本哈根型,但是許多其他的沙門桿菌屬變體也能引起生病。

  雖然強烈的消毒劑有好的效果,可是從流行病學的觀點沙門桿菌屬是高抵抗性的細菌:它們能夠在體內維持有毒性許多年,而且假如情況是有利於它們,甚至在體外18個月或一年。

  傳布
  沙門桿菌屬有能力以各種各樣的方法從一羽散佈給另一羽,不論是直接或間接地接觸。大多數是經由帶著沙門桿菌屬的鴿子(或野鴿)之糞便使鴿舍感染。重點是我們要知道一羽看來健康的鴿子可以是沙門桿菌屬帶菌鴿,可能傳布病原菌及傳染它的環境多年或終生。無症狀的帶菌鴿之病原菌通常被限制在腸的部位為沙門桿菌屬躲藏和增殖的地方,而從那裡它們連續不斷地釋出到外界。

  在某些情況下沙門桿菌屬的釋出增加。舉例,假如嚴重的球蟲病,在鴿子的糞便應會發現更多的沙門桿菌屬。在吃料量減少時情況會是類似的。這最可能的解釋是給正常腸菌的營養不夠,因而腸菌對宿主有幫助的酸性代謝副產品量減少,其造成腸內鹼性環境對沙門桿菌屬的增殖是非常有利。假如有持續的緊迫(例如運輸、展覽會、炎熱天氣)、飼料攝取量減少,而病原菌能容易地投宿它​​們自​​己和在易受攻擊的鴿子體內增殖。

  沙門桿菌屬也可以是被感染的飼料的結果。飼料可以被其他的動物感染,如齧齒類、老鼠或蝨。病原菌也藉由吸入感染,利用緊黏在空氣中的灰塵(例如產生來自乾燥的和變碎的糞便)進入易罹染的鴿子。

  沙門桿菌屬散佈與普遍的方式是與鴿子的繁殖有關係。父母鴿在交配期間彼此傳染,而在理論上幼鴿的感染能發生在任何時間。無芽胞桿菌屬能進入卵巢,因此蛋來到世上時已經感染,不過蛋殼在生產之時在泄殖腔內或一旦在外面在巢內也能被感染,在哺育期經由鴿乳喂雛也能感染雛鴿。

  一部份由於大量的感染原和病原菌的高存活潛力,幾乎沒有任何一鴿舍沒有感染沙門桿菌屬。在被感染的鴿舍內接近哺育後期經常突然發生生病,因為在這時後,親鴿的免疫系統變得疲憊而蟄伏的沙門桿菌屬開始在它們的體內增加。在如此的情形下不僅是親鴿生病,更是因為它大量釋出病原菌主要地感染了它的環境,所以傳染疾給其他的鴿子(或者甚至在鴿舍附近的其他鳥種:例如雞!) 。

  當帶著病原菌的鴿子飲水時污染飲水,病原菌也能經由唾液散佈傳遞疾病給其他的鴿子。沙門桿菌屬有能力在水中增多,因此這是很明顯的危險來源。

  傷害
  細菌多利用口傳染,所以消化道生病是首先的症狀。沙門桿菌屬從這兒愉快地突破入血流且散播遍及系統,把它們自己貼附在最大範圍的器官。根據被攻擊的器官顯現症狀強烈不同。

  症狀
  症狀典型地根據鴿齡群發展。

  胚胎被感染後通常夭折(還在母鴿體內),然後蛋變黑變成腐壞。假使感染不嚴重或在孵育期間發生,感染的雛鴿被孵出,不過大多數情況它在孵育過程中死亡。縱使它通過孵化完成破殼不會活過幾天,大多數這樣的幼鴿死於腹瀉(脫水)。

  於幼鴿,症狀最常以急性發生。形成嚴重腹瀉,糞便是黏液膠狀及深綠色色調的白。我們可能發現糞便上有微小的氣泡,在嚴重的腸發炎情況甚至會是血色的。幼鴿不是很快地死亡就是生病拖長,它們的生長被阻礙變得非常瘦。典型的是在單一窩內只有一羽幼鴿生病或死亡,而另一羽依然健康。就如副黏液病毒、沙門桿菌屬攻擊中央神經系統能發展神經症狀和共濟官能喪失,這些能引起異常姿勢或頸部的位移伴隨著頭部的震顫。

  細菌會攻擊肺、肝、腎和其他的內臟,骨骼肌也同樣。在器官內形成壞死、豚脂樣發光區。假如壞死區夠大,代表對器官的工作有直接的威脅也因而威脅鴿子的生命。器官因此強迫在它們的操作顯現它們典型的症狀,其會是非常本質不同的。

  慢性型比較發生在較大的鴿齡群。腹瀉是較不嚴重或不存在但是關節腫大尤其是普遍的是肘關節,一個或多個關節疼痛或腫大到某程度,鴿子低垂翅膀也能變成蹣跚而行,而且也能顯現共濟官能喪失。在內臟可以發現壞死部分,雖然它們的面積小於急性型。壞死的神經叢經常在骨骼肌形成。在胸肌的結果於飛行能造成持久的,通常是永久的不行。另個典型的影響是鴿子減重或「變輕」。

  這些症狀的外觀時常是非常多變的。公鴿比母鴿更易受傷害(敏感):即使是成鴿,它們更可能患得急性症狀,而且大於比例於一兩天內死亡。母鴿顯現比較有抵抗力~在它們的情況慢性關節炎是比較普遍。

  副傷寒病必須與下列疾病鑑別診斷
  ~ 副黏液病毒病:因為神經症狀,頭震顫、扭轉的頸部。
  ~ 腺病毒:因為幼鴿的迅速死亡。
  ~ 球蟲病:因為減重、消瘦、慢性腹瀉、生長停頓。
  ~ 口壞疽:因為幼鴿的早期死亡。
  ~ 大腸菌病:因為關節腫大、胚胎死亡和不育。
  ~ 飼鳥病:因為腹瀉、有時候淺綠色糞便及雛鴿突然死亡。
  ~ 中毒:因為神經症狀(共濟官能喪失、顫抖)與突然死亡。

  治療
  當治療副傷寒時我們應謹記三個原則:
  ~ 我們應該執行標靶抗生素治療。
  ~ 我們必須全舍治療。
  ~ 治療期至少需要7天,但是理想是10天或連續14天!

  現今病原菌對抗生素抵抗力漸增是普遍的,而在沙門桿菌屬的情況下這是最真實的。很少的抗生素用於對抗鴿群副傷寒是真正地有效。

  治療前當然建議作感受性測試,因為:
  ~ 讓我們找到合適的藥劑機會使得魯莽的機會不高。
  ~ 群體的冗長治療是不便宜的,無效的藥物代表金錢的浪費。
  ~ 冗長的治療使鴿子紊亂,而我們只看到無效藥物傷害的副作用。
  ~ 我們浪費寶貴時間,期間我們的鴿群更惡化而不是改善——經常到無法挽回的程度。

  當這些抗生素在腸道內有效果時,它們頗被吸收,縱然病原菌蔓延腸外體內的其他器官,它們還是命中病原菌。磺胺劑衍生物對抗沙門桿菌屬是有效用,如青黴素(氨芐西林)和阿普黴素,主要是因為近幾年這些比較少使用。

  通常健大霉素、觀黴素和黏菌素也有效,但是這些不從腸吸收,所以如果用口服不能命中分散在系統內的病原菌。如果用注射,它們是有效果,但是只做為最後的手段(倘若其他的藥物無效),鴿群每天注射連續10-14天會是負擔。然而不從腸吸收的藥於預防是很有幫助的——也是標靶!「清潔的」處理因為當以口服時,它們代表對系統最少的負擔,而不命中病原菌,因為在感染鴿內沙門桿菌屬的傳布被限制在腸的系統。

  許多專家建議剛感染的鴿群在抗生素治療期間立即註射疫苗,這可以是好的方法,可是應仔細考慮之後才實施。首先,我們不應該使用含活病原菌的疫苗,因為這些會被抗生素毀掉。要避免此,我們可以用含死沙門桿菌屬疫苗,但是假如鴿子剛感染,生病或疾病是潛伏的,鴿群的疫苗注射與額外的負擔並排使疾病能迅速爆發。此外我們不能期待疫苗注射對鴿群有大的效果,因為不健康的鴿子對給予它們的疫苗沒有足夠的免疫回應。基於所有的這些原因,疫苗注射的效果在如此的情況經常是引起爭論的。

  還有種情況當我們必須在當前之急下注射疫苗即鴿群遭受急性病之苦,在這樣的情況明顯生病的鴿子應隔離,只有健康的鴿子應該注射疫苗,所以病鴿不能注射。其他的鴿子全都注射疫苗,但是之後我們應準備面對強烈的負面反應。另外的危機是未註射疫苗的鴿子在場會一致阻礙鴿群的免疫度時間長短,有些人利用給全部鴿子包含病鴿注射疫苗嘗試避免這危險,這解決方法甚至更是不明智。一方面在疫苗注射之後將有大量鴿子死亡;另一方面許多鴿子存活了,但是由於虛弱的狀態對疫苗沒有回應,結果是鴿群有不同的免疫狀態。從消滅沙門桿菌病的觀點即我們沒有達成任何事。我們最好看看下列的計劃。

  當副傷寒出現時實行的一般工作和方法:
  ~ 隔離病鴿,淘汰重病的鴿子。鴿群隔離檢查,採樣做細菌檢驗和抗生素易感性的檢驗。在飲水中給與維他命、有機酸和免疫刺激品直到結果揭曉。
  ~ 全部鴿子標靶抗生素治療,根據檢驗室的結果,療程至少在10天之上。嚴重生病的鴿子單獨治療。視抗生素的類型和應用的方式而定使用維他命和免疫加強品。
  ~ 治療結束之前反覆的檢驗室檢驗;從結果的觀點治療期有時可能要延長。
  ~ 飲水內加入益生菌或益生質連續5天以回復正常的腸菌叢。
  ~ 疾病減輕(消除)及鴿子恢復體力之後,每一羽鴿子應做疫苗注射,同時給予維他命和免疫加強品。如果我們有配製的疫苗對抗存在的特殊型的病原菌只用這鴿群特定的疫苗是最好的。
  ~ 這疫苗注射之後兩週允許隔離的、治癒的和注射過疫苗的鴿子重新歸隊。
  ~ 在治療的整個期間徹底地打掃和消毒鴿捨與器具。
  ~ 預防的疫苗注射應該每半年重複。

  上述是一般的指導方針。治療的方法應該一直是由個別的鴿群和每一病原菌決定,視既有的環境決定。找出最有效的解決~根據增加的檢驗結果和療程的指導與鴿子連續的檢查。

  治療期間時的飛行訓練當然應該停止,往後開始讓我們的鴿子再度飛行之前我們必須更進一步觀察2或3週。

  預防
  由於沙門桿菌屬是很普遍的及殘存的毒性在體內外會存在非常冗長的時間,所以非常不易提供保護抵抗它們,外來的鴿子於進入鴿舍之前隔離是絕對的重要。我們再度強調表面上健康的鴿子也能帶著病原菌及大量釋出病原菌~經常這明白的是鴿舍內鴿子之前未曾遇到的一種沙門桿菌屬。

  在隔離期間非常建議新進鴿子做檢查,應該做糞便的(和其他的分泌物)細菌檢查。這會告訴我們鴿子是否釋出沙門桿菌屬,並且如果需要,我們該用哪種抗生素。

  鴿友要注意副傷寒的獨特性質:帶著沙門桿菌屬的鴿子典型地間歇方式而不是連續地釋出病原菌。所以從副傷寒觀點,陰性的檢驗室報告應該總是持保留態度,如果我們不確定最好是重複多次檢驗。

  這是基本的規則,鴿子承受沙門桿菌屬有關的疾病時不應參加比賽、鴿展、鴿市等。不僅是這代表極不倫理門和沒有運動家風度的行為~我們應謹記生病的鴿子比較容易感染其他的病原菌,它能感染我們自己的鴿群。

  鑑於沙門桿菌屬對幼鴿也對鴿蛋有大威脅,有滅鴿群之虞,我們建議以10天抗生素療程作預防,清除於配對前20天開始。我們必須小心注意兩件事:第一件,某些抗生素於蛋的受精有有害的影響,因此不可使用;第二件,預防的療法倘使根據細菌檢驗的結果,如果以標靶方式才有效用,這預防的療法建議給予不經由腸吸收的抗生素。它們不給內臟負擔,但是它們確實讓藏在腸內的病原菌減少或是甚至消滅。因為它們未被腸吸收,因此它們對生殖或蛋受精沒有負面影響。

  假如可能,我們應選擇抗生素試驗,呈現正常腸菌對它是抵抗的!隨著抗生素療程之後,不管如何我們應給予益生菌4-5天即使在這情況下。

  像大腸桿菌,沙門桿菌屬不喜歡酸性環境。我們應努力確保鴿捨地板和我們使用的器具是酸性的,而飲水是溫和的酸性。應以定期基礎提供鴿子益生菌,因為藉它使腸內容為酸性,益菌阻止病原菌在腸系統內過度生長。

  有時候幼鴿直接從地板上啄食得到益菌叢也是重要的。這想要的目的是幼鴿經由食入成鴿的糞便很快地得到正常腸菌。這方法很有用,但是只有鴿群是健康的和穩定的,否則准保我們幫助病原菌(沙門桿菌屬、大腸桿菌)散播。假使我們用此法,我們必須小心地板必須是乾燥的及定期打掃否則球蟲屬藏在潮濕的鴿糞內許多天會變成有毒的及讓幼鴿生病。

  疫苗注射
  要發展積極的保護沙門桿菌屬有含一種或多種型的沙門桿菌屬的多種疫苗供我們選擇使用。視疫苗而定,當作疫苗注射時鴿齡至少必須是4-6周大,另外已經做過疫苗的鴿子應該每6個月或1年接受加強劑。鴿群內的每一羽必須立刻注射疫苗或是很快地陸續注射! 如果在鴿舍內有未註射疫苗的鴿子,即使是鴿齡較大的子~不同的免疫狀態的鴿子互相感染變成連續不斷地釋出細菌。因所有這些的緣故鴿捨不能重回它的平靜,不能達到需要的程度,結果副傷寒連續不斷地爆發,即使沒有來自外界的感染,用抗生素(花費高和全身的)治療只能暫時地克服。

  抗生素的給予不建議於疫苗注射的前後5天,因為這會減弱疫苗的​​效能。(這例外的情形是注射含死菌的疫苗,因為它們不含活病原菌所以抗生素無法傷害它們)。我們應小心我們注射疫苗的鴿子因為疫苗注射使鴿子有些虛弱,因此盡可能保持健康與有高免疫的狀態以發展最高程度的保護。要增加成功的機會,我們應於疫苗注射之前、期間和之後給與綜合維他命及免疫加強品。使誘發的保護會是更強烈即更持久的結果。

  不幸的是環狀病毒感染非常削弱鴿群的免疫度,因而強烈地阻礙任何疫苗注射的功效。這說明了為什麼即使注射最專業技術製造的疫苗之後仍然發生爆發疾病:鴿子的免疫系統就是無法對注射的疫苗供給充分的反應。基於此因,幼鴿於冒著感染環狀病毒之危險之前儘早地做疫苗抗副傷寒、副黏液病毒、鴿痘等是很重要的。

  重要訊息!
  有許多種類的沙門桿菌屬對鴿子是致命的,但是疫苗只含一種或少數幾種的沙門桿菌屬(弱的或死的)。多種不同的沙門桿菌屬之間有相似,這即是為何疫苗只含少數幾種也能提供保護抗其他的種類雖然這保護通常是較不強。我們鴿子也會發生感染與疫苗內不同的完全新的、外來種的沙門桿菌屬,因此疫苗注射產生的效能是更少。因所有這些緣故,有可能在幾週內或一個月內會零星發生出現副傷寒疾病,即使於正確注射疫苗有高免疫狀態的鴿子。

  為什麼注意這可能性是如此重要? 因為這能使得看來好像疫苗注射是失敗的,因此逐漸破壞我們對疫苗的必需和效能的信念,可能造成一些鴿友停止使用疫苗。這會是嚴重的錯誤,不管如何因為縱使疾病出現於注射過疫苗的鴿子與未註射疫苗因而沒有受保護的鴿子比較所造成的傷害是非常地小。

  牽涉的公共衛生
  人類如鳥類和其他的哺乳動物對沙門桿菌屬也是易染患的。沙門桿菌感染是特別的危險並且對孩童、年長的及健康狀況虛弱者甚至能是致命的。自病中復元不是必然地表示病原菌被消滅。特別是如果感染所謂的外來型,從遠方和不清楚的某地帶來,人經常能變成沙門桿菌屬帶菌者能持續散播傳染許多年。克服疾病之後重複的糞便檢驗呈現陰性的結果是常見的情況,然後突然地由於免疫系統因為別的原因變弱,原先隱藏在系統內的病原菌開始增殖及再度釋出他們自己。

  雖然最常造成鴿子生病的是哥本哈根變體,而這變體一般對人是較少致病的,不過它仍然有能力對那些免疫力減弱的人致病。基於此因,維持高度的個人衛生是非常重要:與鴿子相處之後我們應該總是要徹底洗手,尤其是飯前洗手特別重要。

來源:賽鴿資訊網
文,授權:左特塔勒博獸醫
  整理:馮駿鴿坊手機0956276150
  博客:cht.tw/x/7ctb6
  台灣高雄市鳳山區郵政8號信箱83099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