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鴿病症狀和預防
版主:NSR-268835
第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文章出處:中信網 / 作者: 馮駿鴿坊
你的鴿子在它們一生中無論哪種情況都將面對以下最普遍的疾病。我們身為鴿子的飼養者,最起碼要對這些疾病有基本的認識,好説明我們這些兩足的“鳥朋友”度過健康快樂的一生, 當然也為我們的比賽帶來榮耀和財富。
1、口壞疽:毛滴蟲病;2、球蟲病;3、大腸桿菌病;4、單眼傷寒;5、副傷寒沙門桿菌病;6、鴿痘;7、副黏液病毒病;8、腺病毒;9、環狀病毒;10、鴿子瘧疾;11、呼吸的感染:黴漿菌病或飼鳥病;12、酸腐的嗉囊:念珠菌屬、鵝口瘡;13、寄生蟲疾病;14、體外寄生蟲;15、腹瀉。
口壞疽:毛滴蟲病
病因: 這是最普遍的鴿病。它是被細微的有鞭毛、能遊走的原蟲引致的。鴿子與鴿子之間能傳染,通常透過飲水,而父母鴿透過嘔雛能感染它們的幼鴿。
症狀: 感染鴿出現明確減少活躍、高聳的羽毛、體重減輕、飲水量增加及腹瀉。 往往在口內或喉嚨內可看到似乾酪狀淡黃色的沉澱物。在後期階段, 在口內可檢查到稠的黏液和腐爛的氣味,幼鴿最容易感染。
預防: 維持規律地餵食和建立毛滴蟲屬減弱的計畫進度表、定期消毒飲水具、任何新引進的鴿子應該被隔離及觀察數周,全年屢次給予治療口壞疽的藥品。獸醫的建議從每3個月一次到一週一次而有所不同, 這應根據你鴿子的發病率和感病性來決定。
球蟲病
病因: 這高度感染和非常普遍的疾病是由原蟲引發,感染了鴿子的腸。它通常某程度上講在所有的鴿子體內,不過大部分成鴿對此病已經發展到充分免疫性而保持健康。大半經常感染的是幼鴿或承受極端緊迫(即比賽、參展、餵料、水的不足或遷移新地點)的鴿子。成鴿因飲不潔的水或接觸潮濕的糞便可能變成感染。
症狀: 感染鴿有很少無吃無喝的欲望、在棲上保持蓬鬆的樣子、不想活動並且常常閉上雙眼。糞便通常是非常軟、淺綠色,極可能變得含水量高,體重變輕而在幼鴿身上有可能發生死亡。
預防: 保持鴿舍乾燥和衛生。勿讓飼料接觸鴿糞病且定期消毒飲水具,勿讓鴿子喝到排水溝的水及避免齧齒類生物直接接觸飲水和飼料。一定如前述要隔離新引進的鴿子,因為它們是球蟲病傳播的主要目標。比賽歸返鴿應在歸返後即刻給予預防性地處理, 特別是有些在外過夜的鴿子,提鴿籠應該每週消毒。
大腸桿菌病
病因: 此病以前還是被懷疑的, 現在被認為是比較普遍發生的鴿子疾病。它是革蘭氏陰性菌引起, 能通過污染的塵粒、齧齒類排泄物污染飼槽侵入我們的鴿舍,並通過巢內鴿糞接觸到鴿蛋。感染的成鴿會放出細菌遍及整個鴿舍。
症狀: 由於大腸桿菌能在鴿子身體的任何部位出現,因此會有多樣的症狀。最常的是幼鴿會死在巢碗內, 成鴿會變得無精打采和體重減輕,而它們的糞便會變得稀軟、黏液的及帶綠黃的外觀, 有時有惡臭的氣味, 偶爾有鴿子可能有鼻液與呼吸問題。
預防: 保持鴿舍衛生,讓齧齒類動物遠離飼料和飲水是極重要的。同時減少灰塵和氨氣的量,會有助於抑制爆發。
一般抗生素: 任何一位元鴿友都會被建議在他的醫藥箱內準備好一些抗生素。 如果不論何時發生問題,作為“首選”的它們是有用的。一般抗生素對抗廣泛範圍的革蘭氏陽性菌和陰性菌是有效的, 但是過度使用它們能實在地破壞鴿子的微生物區系(即腸菌叢)。
單眼傷寒
病因: 經常與黴漿菌病混淆。單眼傷寒通常結合眼睛被啄擊,或有些其它的身體受傷而影響眼睛。 單眼傷寒也能因不適當的通風、氣流或鴿舍內潮濕造成。
症狀: 最常注意到的是在單眼有流淚或黏液的分泌物,但是偶而兩眼也有流淚。有時單眼會完全合攏, 這要視感染程度而定。
預防: 維持適當的通風及在鴿舍內不容許出現過度擁擠的情況,會非常有效地預防單眼傷寒。徹底的鴿舍衛生,保持最少的灰塵量,因為很多有傳染性的細菌種類是通過塵微粒傳送的。
副傷寒-沙門桿菌病
病因: 這是很常見和十分普及的疾病,是會遊走有鞭毛的革蘭氏陰性菌引起的。由齧齒類生物透過感染鴿的引入、透過吸入鴿友鞋底,踩著蟑螂污染地板之塵埃,或透過接觸野鴿等,能在鴿舍發展疾病。成鴿屢次征服疾病後仍然存在帶菌鴿,並且繼續製造有傳染性的糞便。
症狀: 在嚴重感染鴿的體內,到處可發現有鞭毛的沙門桿菌屬,因此多樣的症狀是可能的。大多數成鴿會出現迅速的體重減輕, 隨著有點稀軟、帶綠色的糞便。有的鴿子可能發展腿關節,或足的腫大,或者可能發展翼癤。其它的鴿子可能有“扭轉的頸部”症狀,一般結合副黏液病毒。幼鴿經常在孵化後第二周之前,死在巢內或出現呼吸困難,其他的症狀為雛鴿死在蛋內。
預防: 鴿舍衛生是極重要的,因為有鞭毛的沙門桿菌屬能在糞便內存活一些時間。常態的打掃和消毒鴿舍、餵料用具與飲水具是不可避免的工作。減少接觸到齧齒類生物、蟑螂和野鳥,並且維持酸性酸堿值在4.0以下。
鴿痘
病因和症狀: 鴿痘是病毒引起的, 通常是由蚊子和其它會蟄咬的昆蟲傳遞。當無抵抗力的鴿子被帶菌狀態的寄生蟲蟄咬時,病毒進入鴿子的血流,然後5到7天之內略白像疣的病害出現在頭部、足腿和喙的部位。這些沉著物能變成略黃的腫塊, 如果移除可能滲出血液。經短時間(4-6周)後,這些病害會乾燥並且脫離,所以我的建議是不去干涉它。
預防: 除了使用鴿痘疫苗之外,沒有其它治療法適合的。在鴿舍內和周圍,控制蚊子和飛行昆蟲可能有幫助,但是預防鴿痘唯一確定的方法是疫苗接種。
副黏液病毒
病因和症狀: 副黏液病毒或副黏液病毒I型是病毒感染鴿子特有的,而且極具傳染性的, 尤其在比賽時放飛前,有數千羽或數萬羽鴿子混處關在鴿車籠內。透過被污染的飼料、水或草直接接觸或間接接觸都能散播疾病。
症狀包含非常稀軟、充滿水的糞便、無食欲、高聳的羽毛及有的翅膀和腿癱瘓。在後階段鴿子會出現“扭轉脖子”症狀及許多鴿子會死亡。
預防: 目前唯一有效的預防方法是注射疫苗。有些鴿友使用La Sota疫苗並且認為此疫苗保護他們的鴿子,但是試驗使用La Sota疫苗於信鴿副黏液病毒I型,製造的抗體是無效的。雖然La Sota疫苗對新城雞瘟(新城疫)的短期保護是有效的, 可是此疫(新城雞瘟)於鴿子幾乎是不存在的, 應該與副黏疫病毒I型區別。
腺病毒
病因和症狀: 唯有免疫系統被抑制的鴿子容易感染此病,有兩種形態的腺病毒感染鴿子。I型主要感染幼鴿並造成嘔吐和腹瀉,許多鴿子會痊癒。Ⅱ型感染成鴿及攻擊肝臟,大多數感染鴿會24小時內死亡。有些鴿子在死亡前出現液狀的黃色糞便和嘔吐。但是主要的徵兆是發生攻擊的24小時之內突然死亡,沒有一羽感染鴿存活超過48小時。大腸桿菌屢次伴隨Ⅰ型(其發生在幼鴿),使感染惡化讓腹瀉和嘔吐更嚴重還加上呼吸的症狀。這腺病毒Ⅰ型、大腸桿菌有時候用抗生素治療成功。病例被處理得最好的是那些鴿舍環境符合理想的, 在其內所有的繼發疾病如口壞疽和球蟲病都被處理過,所以鴿子最有希望能夠抗病毒。
預防: 腺病毒總是出現在幼鴿,當免疫系統減弱時它會突發。等待直到第12周完成,任何的疫苗注射或接種是重要的,目前尚沒有疫苗被證明對抗腺病毒是有效的,保持鴿舍內的緊迫,最小的程度也是重要的——以維他命輔助品加強鴿子的全健康。
環狀病毒
病因和症狀: 由於此病破壞免疫系統,而且會招致繼發感染,環狀病毒有時被稱為鴿子“愛滋病”。 環狀病毒破壞血液內的淋巴細胞,其與免疫系統有密切關係。淋巴細胞被破壞的鴿子,變得容易感染,感染為其他病毒、繼生蟲和細菌。鴿子感染環狀病毒也會有接下來的疾病問題,如呼吸感染、衣菌屬或口壞疽,因為它們無法對這些疾病形成自然的免疫力。最常見的是環狀病毒殺死幼鴿及攻擊已經換了3或4支主羽比較大的幼鴿。有環狀病毒的鴿子有略黃的分泌物乾涸在喙上,而且它們非常不願意動,瘦與脫水並且沒有食欲和呼吸困難。可是光借觀察鴿子極不容易診斷環狀病毒,可以採取觀察許多不同種類的、繼發感染所引起的典型徵兆來判斷。
預防: 不從已知有健康問題的鴿舍引進鴿子,讓疾病不要靠近鴿舍。迷路的幼鴿如果它們看來不健康,應立刻移走。再配對那些下代似乎虛弱或死亡的親鴿的方法,要試著辨識待菌種鴿。假如我們的鴿舍開始流行病毒, 即刻移走和隔離病鴿及注意不間斷地清潔衛生,以降低病毒的散播。每日好的照顧,安置鴿子在最佳的狀況,以抵抗感染並給予那些已經感染的鴿子最有利的復原機會。對抗環狀病毒主要的防守方法是辨認及治療繼發感染,讓鴿子活得就足以使免疫系統修復身體。益生菌維護健康的腸菌叢,可幫助鴿子抵抗疾病。
鴿子瘧疾
病因: 這是相當普遍的鴿病,是原蟲攻擊鴿子的紅血球所引起的。它主要是由鴿蠅傳遞, 其作為中間的宿主,鴿群的隨機試驗顯現瘧疾率有30%之多。
症狀: 症狀是含糊的。除了羽毛失去光澤和多關賽表現不好,沒有容易明顯的症狀。
預防: 既然鴿蠅是此病的主要病媒,那麼控制這些鴿蠅是緊要的。隔離飼養新引進的鴿子是重要的,它們與其它鴿子混處之後在鴿子身上撒殺蟲劑或粉或浸泡殺蟲藥粉,並且排除接觸野鴿因為治療此病是非常不易的。
呼吸感染:黴漿菌病和飼鳥病
病因: 這些疾病都為有傳染性細菌種類。
鼻傷風,實際是描寫的術語用來辨認濃稠的黏液分泌物,通常結合黴漿菌病卡他和飼鳥病。細菌(在飼鳥病的情況稱作衣菌屬)附著在呼吸道,非常困難完全根除,感染鴿經常未曾完全複元。雖然它們外部症狀可能消失,但是它們終身能維持帶菌。
症狀: 呼吸感染的典型症狀包括喉嚨內的黏液、張喙和吃力的呼吸、當呼吸時發出粗厲刺耳聲,或咯咯聲、眼睛有流淚分泌物、有時候結合眼睛部位腫脹。其它的症狀包含鼻的分泌物及偶而氣囊腫大或嗉囊腫大,因為裂開的氣囊使得氣堵在皮膚之下。通常鴿子的情況,是當鴿子在困境時,其他的疾病能很快地顯現,所以會出現其它的症狀,比如鬆軟、帶綠色的糞便和體重減輕。大部分往往唯一能注意到我們鴿子的差異,會是不願飛行或是在多關賽完全失敗。呼吸感染是最能導致比賽的毀滅,因為許多鴿子是一種或另一種形式疾病的帶菌者,並且症狀不易辨認,但是成績絕對會被削弱。
預防: 控制呼吸感染最重要的是沒有氣流的充分通風、維持低量的塵和氨氣(即避免鴿糞堆積)及控制濕度和過度擁擠。因為檢驗指出,在有些地區70%野鴿群不是感染就是呼吸病的帶菌者,限制接觸野鴿會是明智之舉。因為以不足量、零星的藥物治療能造成病菌很快對藥物的抵抗性,所以總是要以建議的療程時間使用有效的藥物。
酸腐的嗉囊:念珠菌屬、鵝口瘡
病因: 這是非常普遍的疾病,是被消化道黴菌感染引起的,它通常的原因是過度使用抗生素。
症狀: 感染鴿變得無精打采、不食、體重減輕、形成充滿水的嗉囊及常常嘔吐。這嘔吐往往有非常腐臭的氣味,有時候在鐳射情況,鵝口瘡會顯示在喉嚨內,有略白色小小的點,其造成與口壞疽混淆。 另一個較少注意的症狀是拔羽,這通常只出現在成鴿身上。
預防: 避免過度擁擠, 維持衛生的鴿舍,而最重要的是勿輕率地用藥。
寄生蟲疾病
病因: 現今鴿子體內最普遍的寄生蟲是蛔蟲、毛細線蟲、胃壁蠕蟲、張口蟲與節蟲。
症狀: 症狀因侵染的種類而有所不同,可料到鴿子能忍受輕微的侵染而不會顯現生病。嚴重侵染通常造成下垂、體重減輕和有點腹瀉,張口蟲能引起呼吸問題,判斷是否存在寄生蟲問題最好的方法是糞便檢查。
預防: 乾淨衛生的鴿舍對阻止寄生蟲是最有幫助。 不過由於鴿子屢次與數千羽其它的鴿子混處,透過從鴿車籠或接觸迷路鴿食入寄生蟲卵,因此建立預防的驅蟲計畫,讓全部的鴿子一年至少兩次的驅蟲是適當的。
體外寄生蟲
纏擾我們鴿子最普遍的體外寄生蟲是羽虱、紅恙蟲、鴿蠅和蚊子。像這些寄生蟲幾乎能在任何氣候存在,當計畫鴿舍方案時,必定要殺死它們。羽蝨在飛行羽上咬出小孔或造成其它形態明顯的羽毛傷害能影響參賽或選手鴿的表現。在有些鴿舍普見的是紅恙蟲,如果被確定會是真正的問題,白晝期間它通常躲在鴿舍的某處,然後在夜間從藏身處出來叮咬我們的鴿子並以鴿血為食。它們除了是討厭的東西之外,也不讓鴿群適當地休息,它們能促進各樣疾病的散播。鴿蠅可能是最危險的寄生蟲,能攻擊我們的鴿子,它一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我們的鴿子身上生活,只有下卵時才離開到鴿舍的某處。鴿蠅常常叮咬鴿子, 除了引起相當的不舒服之外,它們會是鴿子瘧疾的主原因。蚊子接下來被認為是最糟的寄生蟲,那是因為幾乎任何的氣候都有它們的存在,它們是鴿痘病毒最普遍的病媒。在我們的鴿舍內,我們可以採用許多的預防措施協助控制體外寄生蟲。與羽蝨、鴿蠅甚至恙蟲的情況類似,大部分要隔離任何新來的鴿子及用殺蟲劑、殺蟲粉浸藥,或撒粉在我們的鴿子身上來抑制寄生蟲的數量,保持我們的鴿舍清潔, 我們能撲滅恙蟲和鴿蠅隱藏它們卵的許多地方。
腹瀉
有時我們的鴿子腹瀉, 往往就在醫藥處理或高緊迫之後,因此我們詫異我們要治療它們, 它們怎會有病?往往鴿子不是真的病了,可是它們確實有病鴿的軟稀便,那是由於棲息在鴿子腸內説明消化程式的乳酸桿菌屬或益菌減少了,而產生的化學不平衡。
減少鴿舍管理上或飼料上的緊迫因數,及給予益生菌保持鴿子腸道內的好菌叢,讓消化進行正常。
你的鴿子在它們一生中無論哪種情況都將面對以下最普遍的疾病。我們身為鴿子的飼養者,最起碼要對這些疾病有基本的認識,好説明我們這些兩足的“鳥朋友”度過健康快樂的一生, 當然也為我們的比賽帶來榮耀和財富。
1、口壞疽:毛滴蟲病;2、球蟲病;3、大腸桿菌病;4、單眼傷寒;5、副傷寒沙門桿菌病;6、鴿痘;7、副黏液病毒病;8、腺病毒;9、環狀病毒;10、鴿子瘧疾;11、呼吸的感染:黴漿菌病或飼鳥病;12、酸腐的嗉囊:念珠菌屬、鵝口瘡;13、寄生蟲疾病;14、體外寄生蟲;15、腹瀉。
口壞疽:毛滴蟲病
病因: 這是最普遍的鴿病。它是被細微的有鞭毛、能遊走的原蟲引致的。鴿子與鴿子之間能傳染,通常透過飲水,而父母鴿透過嘔雛能感染它們的幼鴿。
症狀: 感染鴿出現明確減少活躍、高聳的羽毛、體重減輕、飲水量增加及腹瀉。 往往在口內或喉嚨內可看到似乾酪狀淡黃色的沉澱物。在後期階段, 在口內可檢查到稠的黏液和腐爛的氣味,幼鴿最容易感染。
預防: 維持規律地餵食和建立毛滴蟲屬減弱的計畫進度表、定期消毒飲水具、任何新引進的鴿子應該被隔離及觀察數周,全年屢次給予治療口壞疽的藥品。獸醫的建議從每3個月一次到一週一次而有所不同, 這應根據你鴿子的發病率和感病性來決定。
球蟲病
病因: 這高度感染和非常普遍的疾病是由原蟲引發,感染了鴿子的腸。它通常某程度上講在所有的鴿子體內,不過大部分成鴿對此病已經發展到充分免疫性而保持健康。大半經常感染的是幼鴿或承受極端緊迫(即比賽、參展、餵料、水的不足或遷移新地點)的鴿子。成鴿因飲不潔的水或接觸潮濕的糞便可能變成感染。
症狀: 感染鴿有很少無吃無喝的欲望、在棲上保持蓬鬆的樣子、不想活動並且常常閉上雙眼。糞便通常是非常軟、淺綠色,極可能變得含水量高,體重變輕而在幼鴿身上有可能發生死亡。
預防: 保持鴿舍乾燥和衛生。勿讓飼料接觸鴿糞病且定期消毒飲水具,勿讓鴿子喝到排水溝的水及避免齧齒類生物直接接觸飲水和飼料。一定如前述要隔離新引進的鴿子,因為它們是球蟲病傳播的主要目標。比賽歸返鴿應在歸返後即刻給予預防性地處理, 特別是有些在外過夜的鴿子,提鴿籠應該每週消毒。
大腸桿菌病
病因: 此病以前還是被懷疑的, 現在被認為是比較普遍發生的鴿子疾病。它是革蘭氏陰性菌引起, 能通過污染的塵粒、齧齒類排泄物污染飼槽侵入我們的鴿舍,並通過巢內鴿糞接觸到鴿蛋。感染的成鴿會放出細菌遍及整個鴿舍。
症狀: 由於大腸桿菌能在鴿子身體的任何部位出現,因此會有多樣的症狀。最常的是幼鴿會死在巢碗內, 成鴿會變得無精打采和體重減輕,而它們的糞便會變得稀軟、黏液的及帶綠黃的外觀, 有時有惡臭的氣味, 偶爾有鴿子可能有鼻液與呼吸問題。
預防: 保持鴿舍衛生,讓齧齒類動物遠離飼料和飲水是極重要的。同時減少灰塵和氨氣的量,會有助於抑制爆發。
一般抗生素: 任何一位元鴿友都會被建議在他的醫藥箱內準備好一些抗生素。 如果不論何時發生問題,作為“首選”的它們是有用的。一般抗生素對抗廣泛範圍的革蘭氏陽性菌和陰性菌是有效的, 但是過度使用它們能實在地破壞鴿子的微生物區系(即腸菌叢)。
單眼傷寒
病因: 經常與黴漿菌病混淆。單眼傷寒通常結合眼睛被啄擊,或有些其它的身體受傷而影響眼睛。 單眼傷寒也能因不適當的通風、氣流或鴿舍內潮濕造成。
症狀: 最常注意到的是在單眼有流淚或黏液的分泌物,但是偶而兩眼也有流淚。有時單眼會完全合攏, 這要視感染程度而定。
預防: 維持適當的通風及在鴿舍內不容許出現過度擁擠的情況,會非常有效地預防單眼傷寒。徹底的鴿舍衛生,保持最少的灰塵量,因為很多有傳染性的細菌種類是通過塵微粒傳送的。
副傷寒-沙門桿菌病
病因: 這是很常見和十分普及的疾病,是會遊走有鞭毛的革蘭氏陰性菌引起的。由齧齒類生物透過感染鴿的引入、透過吸入鴿友鞋底,踩著蟑螂污染地板之塵埃,或透過接觸野鴿等,能在鴿舍發展疾病。成鴿屢次征服疾病後仍然存在帶菌鴿,並且繼續製造有傳染性的糞便。
症狀: 在嚴重感染鴿的體內,到處可發現有鞭毛的沙門桿菌屬,因此多樣的症狀是可能的。大多數成鴿會出現迅速的體重減輕, 隨著有點稀軟、帶綠色的糞便。有的鴿子可能發展腿關節,或足的腫大,或者可能發展翼癤。其它的鴿子可能有“扭轉的頸部”症狀,一般結合副黏液病毒。幼鴿經常在孵化後第二周之前,死在巢內或出現呼吸困難,其他的症狀為雛鴿死在蛋內。
預防: 鴿舍衛生是極重要的,因為有鞭毛的沙門桿菌屬能在糞便內存活一些時間。常態的打掃和消毒鴿舍、餵料用具與飲水具是不可避免的工作。減少接觸到齧齒類生物、蟑螂和野鳥,並且維持酸性酸堿值在4.0以下。
鴿痘
病因和症狀: 鴿痘是病毒引起的, 通常是由蚊子和其它會蟄咬的昆蟲傳遞。當無抵抗力的鴿子被帶菌狀態的寄生蟲蟄咬時,病毒進入鴿子的血流,然後5到7天之內略白像疣的病害出現在頭部、足腿和喙的部位。這些沉著物能變成略黃的腫塊, 如果移除可能滲出血液。經短時間(4-6周)後,這些病害會乾燥並且脫離,所以我的建議是不去干涉它。
預防: 除了使用鴿痘疫苗之外,沒有其它治療法適合的。在鴿舍內和周圍,控制蚊子和飛行昆蟲可能有幫助,但是預防鴿痘唯一確定的方法是疫苗接種。
副黏液病毒
病因和症狀: 副黏液病毒或副黏液病毒I型是病毒感染鴿子特有的,而且極具傳染性的, 尤其在比賽時放飛前,有數千羽或數萬羽鴿子混處關在鴿車籠內。透過被污染的飼料、水或草直接接觸或間接接觸都能散播疾病。
症狀包含非常稀軟、充滿水的糞便、無食欲、高聳的羽毛及有的翅膀和腿癱瘓。在後階段鴿子會出現“扭轉脖子”症狀及許多鴿子會死亡。
預防: 目前唯一有效的預防方法是注射疫苗。有些鴿友使用La Sota疫苗並且認為此疫苗保護他們的鴿子,但是試驗使用La Sota疫苗於信鴿副黏液病毒I型,製造的抗體是無效的。雖然La Sota疫苗對新城雞瘟(新城疫)的短期保護是有效的, 可是此疫(新城雞瘟)於鴿子幾乎是不存在的, 應該與副黏疫病毒I型區別。
腺病毒
病因和症狀: 唯有免疫系統被抑制的鴿子容易感染此病,有兩種形態的腺病毒感染鴿子。I型主要感染幼鴿並造成嘔吐和腹瀉,許多鴿子會痊癒。Ⅱ型感染成鴿及攻擊肝臟,大多數感染鴿會24小時內死亡。有些鴿子在死亡前出現液狀的黃色糞便和嘔吐。但是主要的徵兆是發生攻擊的24小時之內突然死亡,沒有一羽感染鴿存活超過48小時。大腸桿菌屢次伴隨Ⅰ型(其發生在幼鴿),使感染惡化讓腹瀉和嘔吐更嚴重還加上呼吸的症狀。這腺病毒Ⅰ型、大腸桿菌有時候用抗生素治療成功。病例被處理得最好的是那些鴿舍環境符合理想的, 在其內所有的繼發疾病如口壞疽和球蟲病都被處理過,所以鴿子最有希望能夠抗病毒。
預防: 腺病毒總是出現在幼鴿,當免疫系統減弱時它會突發。等待直到第12周完成,任何的疫苗注射或接種是重要的,目前尚沒有疫苗被證明對抗腺病毒是有效的,保持鴿舍內的緊迫,最小的程度也是重要的——以維他命輔助品加強鴿子的全健康。
環狀病毒
病因和症狀: 由於此病破壞免疫系統,而且會招致繼發感染,環狀病毒有時被稱為鴿子“愛滋病”。 環狀病毒破壞血液內的淋巴細胞,其與免疫系統有密切關係。淋巴細胞被破壞的鴿子,變得容易感染,感染為其他病毒、繼生蟲和細菌。鴿子感染環狀病毒也會有接下來的疾病問題,如呼吸感染、衣菌屬或口壞疽,因為它們無法對這些疾病形成自然的免疫力。最常見的是環狀病毒殺死幼鴿及攻擊已經換了3或4支主羽比較大的幼鴿。有環狀病毒的鴿子有略黃的分泌物乾涸在喙上,而且它們非常不願意動,瘦與脫水並且沒有食欲和呼吸困難。可是光借觀察鴿子極不容易診斷環狀病毒,可以採取觀察許多不同種類的、繼發感染所引起的典型徵兆來判斷。
預防: 不從已知有健康問題的鴿舍引進鴿子,讓疾病不要靠近鴿舍。迷路的幼鴿如果它們看來不健康,應立刻移走。再配對那些下代似乎虛弱或死亡的親鴿的方法,要試著辨識待菌種鴿。假如我們的鴿舍開始流行病毒, 即刻移走和隔離病鴿及注意不間斷地清潔衛生,以降低病毒的散播。每日好的照顧,安置鴿子在最佳的狀況,以抵抗感染並給予那些已經感染的鴿子最有利的復原機會。對抗環狀病毒主要的防守方法是辨認及治療繼發感染,讓鴿子活得就足以使免疫系統修復身體。益生菌維護健康的腸菌叢,可幫助鴿子抵抗疾病。
鴿子瘧疾
病因: 這是相當普遍的鴿病,是原蟲攻擊鴿子的紅血球所引起的。它主要是由鴿蠅傳遞, 其作為中間的宿主,鴿群的隨機試驗顯現瘧疾率有30%之多。
症狀: 症狀是含糊的。除了羽毛失去光澤和多關賽表現不好,沒有容易明顯的症狀。
預防: 既然鴿蠅是此病的主要病媒,那麼控制這些鴿蠅是緊要的。隔離飼養新引進的鴿子是重要的,它們與其它鴿子混處之後在鴿子身上撒殺蟲劑或粉或浸泡殺蟲藥粉,並且排除接觸野鴿因為治療此病是非常不易的。
呼吸感染:黴漿菌病和飼鳥病
病因: 這些疾病都為有傳染性細菌種類。
鼻傷風,實際是描寫的術語用來辨認濃稠的黏液分泌物,通常結合黴漿菌病卡他和飼鳥病。細菌(在飼鳥病的情況稱作衣菌屬)附著在呼吸道,非常困難完全根除,感染鴿經常未曾完全複元。雖然它們外部症狀可能消失,但是它們終身能維持帶菌。
症狀: 呼吸感染的典型症狀包括喉嚨內的黏液、張喙和吃力的呼吸、當呼吸時發出粗厲刺耳聲,或咯咯聲、眼睛有流淚分泌物、有時候結合眼睛部位腫脹。其它的症狀包含鼻的分泌物及偶而氣囊腫大或嗉囊腫大,因為裂開的氣囊使得氣堵在皮膚之下。通常鴿子的情況,是當鴿子在困境時,其他的疾病能很快地顯現,所以會出現其它的症狀,比如鬆軟、帶綠色的糞便和體重減輕。大部分往往唯一能注意到我們鴿子的差異,會是不願飛行或是在多關賽完全失敗。呼吸感染是最能導致比賽的毀滅,因為許多鴿子是一種或另一種形式疾病的帶菌者,並且症狀不易辨認,但是成績絕對會被削弱。
預防: 控制呼吸感染最重要的是沒有氣流的充分通風、維持低量的塵和氨氣(即避免鴿糞堆積)及控制濕度和過度擁擠。因為檢驗指出,在有些地區70%野鴿群不是感染就是呼吸病的帶菌者,限制接觸野鴿會是明智之舉。因為以不足量、零星的藥物治療能造成病菌很快對藥物的抵抗性,所以總是要以建議的療程時間使用有效的藥物。
酸腐的嗉囊:念珠菌屬、鵝口瘡
病因: 這是非常普遍的疾病,是被消化道黴菌感染引起的,它通常的原因是過度使用抗生素。
症狀: 感染鴿變得無精打采、不食、體重減輕、形成充滿水的嗉囊及常常嘔吐。這嘔吐往往有非常腐臭的氣味,有時候在鐳射情況,鵝口瘡會顯示在喉嚨內,有略白色小小的點,其造成與口壞疽混淆。 另一個較少注意的症狀是拔羽,這通常只出現在成鴿身上。
預防: 避免過度擁擠, 維持衛生的鴿舍,而最重要的是勿輕率地用藥。
寄生蟲疾病
病因: 現今鴿子體內最普遍的寄生蟲是蛔蟲、毛細線蟲、胃壁蠕蟲、張口蟲與節蟲。
症狀: 症狀因侵染的種類而有所不同,可料到鴿子能忍受輕微的侵染而不會顯現生病。嚴重侵染通常造成下垂、體重減輕和有點腹瀉,張口蟲能引起呼吸問題,判斷是否存在寄生蟲問題最好的方法是糞便檢查。
預防: 乾淨衛生的鴿舍對阻止寄生蟲是最有幫助。 不過由於鴿子屢次與數千羽其它的鴿子混處,透過從鴿車籠或接觸迷路鴿食入寄生蟲卵,因此建立預防的驅蟲計畫,讓全部的鴿子一年至少兩次的驅蟲是適當的。
體外寄生蟲
纏擾我們鴿子最普遍的體外寄生蟲是羽虱、紅恙蟲、鴿蠅和蚊子。像這些寄生蟲幾乎能在任何氣候存在,當計畫鴿舍方案時,必定要殺死它們。羽蝨在飛行羽上咬出小孔或造成其它形態明顯的羽毛傷害能影響參賽或選手鴿的表現。在有些鴿舍普見的是紅恙蟲,如果被確定會是真正的問題,白晝期間它通常躲在鴿舍的某處,然後在夜間從藏身處出來叮咬我們的鴿子並以鴿血為食。它們除了是討厭的東西之外,也不讓鴿群適當地休息,它們能促進各樣疾病的散播。鴿蠅可能是最危險的寄生蟲,能攻擊我們的鴿子,它一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我們的鴿子身上生活,只有下卵時才離開到鴿舍的某處。鴿蠅常常叮咬鴿子, 除了引起相當的不舒服之外,它們會是鴿子瘧疾的主原因。蚊子接下來被認為是最糟的寄生蟲,那是因為幾乎任何的氣候都有它們的存在,它們是鴿痘病毒最普遍的病媒。在我們的鴿舍內,我們可以採用許多的預防措施協助控制體外寄生蟲。與羽蝨、鴿蠅甚至恙蟲的情況類似,大部分要隔離任何新來的鴿子及用殺蟲劑、殺蟲粉浸藥,或撒粉在我們的鴿子身上來抑制寄生蟲的數量,保持我們的鴿舍清潔, 我們能撲滅恙蟲和鴿蠅隱藏它們卵的許多地方。
腹瀉
有時我們的鴿子腹瀉, 往往就在醫藥處理或高緊迫之後,因此我們詫異我們要治療它們, 它們怎會有病?往往鴿子不是真的病了,可是它們確實有病鴿的軟稀便,那是由於棲息在鴿子腸內説明消化程式的乳酸桿菌屬或益菌減少了,而產生的化學不平衡。
減少鴿舍管理上或飼料上的緊迫因數,及給予益生菌保持鴿子腸道內的好菌叢,讓消化進行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