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經驗分享:能翻山才是川鴿本色


版主:NSR-268835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鴿事百科

四川信鴿吃苦耐勞,能翻山躍嶺。川鴿錚錚鐵骨,具有山鷹一般敏銳的鴿眼,山鷂一般矯健的身形,山燕一般穿林破霧的飛行能力,更具有賽鴿主人一樣百折不饒、視死如歸的堅強意志。川鴿,不僅是一個地域賽鴿文化的代名詞,它不僅有著深厚的內涵,還是沉甸甸的賽鴿文化的積澱。

四川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決定了一條別無選擇的賽線。四川盆地西倚“世界屋脊”平均海拔4000公尺以上青藏高原,地理受到極大限制;南接雲貴高原,地理和交通條件不具備,距離也沒有前途;東臨長江中下游平原,但被大巴山、巫山橫阻,且交通十分不便。只有北向黃土高原,中間雖然有大巴山、秦嶺,但交通相對便利,賽距有空間,就成為了川鴿放飛的唯一選擇。

細觀全國地形圖,賽鴿運動發達的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南丘陵地區的賽線,雖然也會受山地的影響,但都不能與四川相比。綿延橫阻在川、陝、鄂交界上的大巴山脈、秦嶺山脈,平均海拔約2000—3000公尺。秦嶺山脈是切割中國南北之分的分水嶺,順青藏高原盤桓而下,東連巫山山脈,主峰海拔3767公尺。海拔高、縱深大,賽鴿飛越秦嶺是全國最富有獨具特色和最艱難的比賽。

四川氣候特點
川內的地理和氣候決定了川鴿素質有別於其它。四川地理,西部為川西高原,一般海拔3000公尺以上;東部為四川盆地,是我國著名的外流盆地。因盆地中多紫紅色砂,又名“紅色盆地”。盆地內北高南低,海拔300— 600公尺,平原約占7%,丘陵約占52%,山區約占41%。由於地形的顯著不同,盆地內氣候也有很大差異。有南方地區天氣共同的冬暖、春早、夏熱、無霜期長的特點,更兼有濕度大、雲霧多、能見度低、日照少。

感受這些獨特的特點,就像親身不來四川就不知道四川的正宗麻辣一樣,體會不到與字畫表面意義背後的深記得內涵。地處溫濕地區,地表江河密佈溝渠縱橫,天上雨水豐沛,年平均降水量達 1000毫米,2001年9月前後成都曾有過近40天連續降雨的記錄。因陰雨天多,有成語“蜀犬吠日”,年日照僅有800—1100小時,是全國日照最少的地區之一。即使是晴天,太陽也像浴室裡的燈光一樣,享受豔陽天是四川人生活中的一種奢望。盆地氣候,使川鴿還具備有抗低能見度、抗高濕度、抗陰雨天氣的特性。

四川特殊賽線
特殊的賽線造就了川鴿的高超性能。川鴿主要是沿著寶成鐵路放飛,超過100公里外就進入山區,放飛300公里以上就必須翻越崇山峻嶺。以成都700公里放飛線路為例,近幾年先後放飛過號稱“八百里秦川”關中平原(海拔400公尺左右)的渭南、華山,關中平原北緣的銅川、韓城,陝北高原的宜君等地(海拔 800—1200公尺),從放飛地起飛後,飛至寶雞、鹹陽一線開始爬山,橫越秦嶺和大巴山脈,過略陽走廣元一線後才進入淺山、丘陵地帶,再飛至綿陽進入川西平原到成都。經歷由平原向山、攀越突兀聳立的秦嶺山脈、穿行連綿不斷的高山、深谷、盆地、平原四個階段,山地飛行占總飛行距離的70%左右,艱苦卓絕可想而知。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正是“難於上青天”的蜀道,把川鴿磨練成具有高超的定向能力、堅忍不拔的歸巢毅力、超強持續飛行耐力的超級鴿族,在全國鴿界中的扮演著別人無法替代的舉足輕重的重要角色。在各種比賽中, 500公里級能大面積歸巢,分速也不遜色他人;翻山賽,700公里級能當日快速集群歸巢; 1000公里級歸巢率穩定在10%以上;已經成功征服了2000公里和3000公里。

川鴿獨有特點
面對死亡之路的反復衝擊,形成了川鴿獨有的特點。誰都不否認,川鴿離不了中國賽鴿先進地區支援和影響,川鴿放飛也脫離不了時代的軌跡。然而川鴿的形成最主要的還是得益於川人鴿友執著和四川的斯山斯水。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中期開始,川鴿就開始年復一年的衝擊。30多年的“精衛填海”,已經把翻山強化為鴿友養鴿的目標與觀念,放飛的鴿子不能翻山,等於不會養,當年翻山成績不好,等於學生考試不及格,羞於啟齒。

經年累月的千篩萬選,川鴿已經形成自己的特色。為了適應翻山,體型呈圓筒狀,個頭中偏小,自重輕;毛色中偏深,有天然保護功能;肌肉適中,羽翼寬大,極具飛行耐力;頭鼻為李種、賽陽或吳淞的改良型,塌鼻凹嘴,聰明機警;鴿眼不論色度深淺要色彩豐富,砂型或凸或凹立體感強顆粒飽滿,底砂亮、油層厚是翻山鴿的重要特徵。

巴蜀獨特的地域文化的歷史沉澱和幾十年不斷放飛實踐,四川鴿友在選鴿和觀賞時特別重視鴿眼,並有獨特的標準和心得,外國的、外地的、書上的理論是非,在這裡都不一定管用。在四川養鴿,有著以眼鑒鴿的濃烈氛圍。因為事實告訴我們,選鴿只要重鴿眼而忽視其它條件肯定不對,但不看鴿眼肯定也是不行的。

能翻山是川鴿本色
能翻山才是川鴿的本色。人們看問題有從眾心理,但川鴿決不能與他鴿同論,前述已經說明瞭其中的不可比性。由於地理條件的制約,川鴿在比賽中受到比別人苛刻得多的考驗,要經歷多得多的磨難。如果牽扯強附會把根本不同難度的比賽用一個尺度比較,顯然有失去公允。以距離說,不科學。雖然貌似同樣的飛行距離,川鴿不能與它鴿比較,川鴿歸巢途中彎彎繞繞、上上下下的實際飛行距離,只有老天和鴿子自己知道。以飛速說,不公平。道理明擺著,以分速論英雄會辱沒川鴿的實力。以品評條件說,不合實際。國家這麼大,地理條件相差懸殊,山區飛行的鴿子自有特殊的外形要求,且此山非彼山,川鴿翻山越嶺的性能肯定更高一籌。以鴿王賽制說,不現實。鴿王賽要求一隻鴿子多次參賽多次高位獲獎。川鴿一次翻山成功都如此艱難,命懸一線,想一而再再而三的讓它連續表現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老天是公平的,給了四川鴿友一條別人沒有的賽線,正如歌中唱的“你選擇了我,我選擇了你,這是我們的選擇”,雖然這種選擇有些無奈。以前連四川本地鴿友都自覺不自覺地把放飛距離當作衡量鴿子能力的尺規,外地的朋友更不可能深切理解川鴿的艱辛。其實用比賽飛行距離來表示鴿子能力,絕對不足以代表川鴿的特點。在四川,只有翻山才堪稱之為經典賽事,才是川鴿的金字招牌,才能更確切地反映出川鴿的英雄本色。川鴿的表現已經讓世人都知道,川鴿——就是能翻山的鴿子。
——以上部分內容摘自《川鴿本色》 作者:馬新文

11.jpg
▲ 川鴿比賽沿途山巒起伏,縱橫交錯


12.jpg
▲ 四川盆地全貌


13.jpg
▲ 2014年四川省信鴿大賽在秦嶺以南放飛瞬間


14.jpg
▲ 2014年四川信鴿大賽五百公里冠軍


15.jpg
▲ 2014四川信鴿大賽600公里冠軍


16.jpg
▲ 2012年四川省1500公里聯賽冠軍


17.jpg
▲ 2012年四川1500公里聯賽成都市冠軍、總排名第四名。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