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飛鴿傳書是如何做到的呢?


版主:NSR-268835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每日頭條

在古代異地通訊不像我們今天這樣實時快捷,信息的流通速度非常慢,最快的交通工具也就是馬了,但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的,人們馴化了各種動物,並且利用鴿子會飛且飛得比較快、會辨認方向等多方面優點,馴化了鴿子,用以提高送信的速度,尤其是造紙術的發明,讓飛鴿傳書普及開來。

1.jpg


鴿子是十分戀家的鳥類,不僅對地球磁場很敏感而且它天生具有「歸巢性」,古人會在某地設為信鴿驛站,飼養大量信鴿,讓其將這裡當做自己不二的巢穴,經過長久飼養以及訓練即使在外放飛也會迫切的歸巢,所以古人外出想要傳遞信息的話,都會在驛站帶上信鴿,即使到了很遠處,鴿子也能及時的飛回驛站傳遞消息。

古人經過訓練的優良信鴿,在一般情況下,能負重30克,古人把信件寫在極薄的紙上,捆在信鴿的腿上進行放飛傳遞,優秀的信鴿可以負擔60克的重量,極限使用可以達到100克。即使負重,它的飛行速度也很快,順風時速可達120公里,這樣可比騎馬傳遞信息要快多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