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與鴿子的不解情緣
版主:NSR-268835
第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在北京的什剎海附近,有一座寧靜的庭園,門前水天相映、碧波漣漪,堤岸楊柳輕揚,院內曲徑迴廊,湖水環繞,花木成蔭。天空中時有鴿子飛翔,門口有武警守衛,這裡就是中華人 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的故居。
走進寧靜的花園式故居,贏入眼簾的湖稱南湖,湖畔有鴿子房。經常看到一群觀賞鴿在大院裡覓食,這些都是當初宋慶齡親手養的那些鴿子的後代,宋慶齡一生最喜歡的就是鴿子。
宋慶齡是二十世紀的一代偉人,在全世界享有崇高的威望。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她也和普通人一樣,喜歡養花種草,喜歡飼養一些小動物,以寄託自己的情感。宋慶齡養過的小動物有羊、狗、貓、鵝、兔子等。在這當中,她飼養時間最長、也最喜歡的是鴿子。
宋慶齡生前喜歡鴿子,養鴿子是出了名的,象徵和平的鴿子是她最喜愛的動物。她們潔白無瑕,象徵和平。她渴望和平、自由和聖潔,鴿子也寄託著她對親密的戰友、伴侶孫中山先生的情感與懷念——因為孫中山也喜歡鴿子。可以說,和平,才是宋慶齡畢生的追求!
說起宋慶齡養鴿子,還要追溯到1949年以後,宋慶齡在北京的住所位於建國門附近的方巾巷。當時,她經常來往於上海和北京,而更多地時間住在上海。1954年,兩隻迷路的鴿子落到了方巾巷宋慶齡住宅的屋頂上,工作人員收養了它們。幾天后,宋慶齡從上海返回北京,工作人員報告了這件事,並請示她如何處理。宋慶齡高興地讓他們建起鴿舍,把鴿子飼養起來。從這以後,宋慶齡的鴿子一天比一天多,有從市場上買來的,也有國內外友人贈送的。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就曾經送給宋慶齡一對通體純白的名鴿。
遷到后海北沿46號後,宋慶齡專門在北山前建起一個鴿舍,飼養了近百羽鴿子。她把比較乾硬的麵包皮切下來,用手捏碎配上綠豆,放到點心盒裡,親自拿去餵鴿子。她吹起口哨,鴿群應聲飛來,落在她的周圍。也許是鴿子更能看出她善良的本性,所以對她毫無戒備,甚至可以直接從她的手裡啄食。
每次宋慶齡外出歸來,走下汽車後,總要先去鴿舍看看鴿子,再上樓回到自己的房間。有時她要回上海去住上一段,便讓人把她最喜歡的幾對鴿子帶到上海去,她要自己餵養,不然便放心不下。宋慶齡曾經飼養了一隻觀賞鴿,頭頸部和前胸都生著紫色的羽毛。她十分珍愛這只鴿子。後來鴿子老死了,她很傷心,自己到院子裡把鴿子埋葬。以後她在招呼鴿子的時候,還經常叫著這只鴿子的名字,而鴿子們也會一齊飛來,安慰它們的主人。
“文化大革命”開始以後,這些善良的小生靈也遭到了噩運。一天,宋慶齡從收音機裡聽到了《文匯報》的社論,把養花養鳥斥為“玩物喪志”,說這是“資產階級生活方式”。宋慶齡心情十分沉重,但仍下令處理掉自己飼養的鴿子。身邊的工作人員知道她多麼喜愛鴿子,知道這絕非出自她的本心,於是拒絕執行命令。他們說:鴿子是和平的象徵,而且我們自己也喜歡鴿子。然而,宋慶齡還是要求他們把大部分鴿子分送給幾位中央領導人。這些與她素有交往的朋友們,同樣理解她的心情。幾天以後,這些鴿子“不經意”地被放飛,認家的本能幫助它們重新回到自己的鴿群,回到鍾愛它們的宋慶齡身邊。
宋慶齡喜歡看鴿子“咕咕”地叫著在地上覓食,喜歡聽鴿群在藍天上翱翔時發出的清脆哨聲,也喜歡一切和鴿子相關的事物。
宋慶齡一生很少佩戴飾物,她珍藏在身邊的幾枚胸針,其中有一枚上面就雕刻著鴿子的形象。1952年,宋慶齡和郭沫若發起召開了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她被推選為大會執行主席。這次會議的文件夾上繪有畢加索的畫作“和平鴿”,宋慶齡非常喜愛這個鴿子形象,把這個文件夾放在她的辦公桌上很長時間。
1952年,宋慶齡、郭沫若等發起召開了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她還被推選為大會執行主席。這次會議的活頁夾上繪有畢加索的畫作“和平鴿”。據工作人員回憶,這個活頁夾在宋慶齡的辦公桌上連續放了好長一段時間。
宋慶齡喜歡鴿子,不僅因為它們文雅、溫順而執著,更因為它們象徵著和平。宋慶齡經歷了太多的戰爭,孫中山先生臨終時的最後一句囑託“和平——奮鬥——救中國”,成為宋慶齡終生奮鬥的目標。
“和平!”這是人類最迫切的願望。於是,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起,宋慶齡就投身於爭取和平的事業,成為中國人民的和平使者,成為世界和平事業的傑出領袖。
宋慶齡病重期間,曾經在輪椅上與她心愛的鴿子聚會。在病榻上,她最後一次清醒過來,仍然深情地惦念著朝夕相伴的鴿群……
鴿子陪伴宋慶齡度過了晚年歲月,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逝世以後,為了紀念這位中華民族的偉大女性,黨中央把位於后海的宋慶齡故居列為愛國教育基地,每天都有很多人來這裡參觀,也包括很多國外人士。
在宋慶齡故居主樓西北側的後湖畔,有一個很大的鴿棚。宋慶齡生前常在工餘自己拌飼料給鴿子餵食。在宋慶齡故居,你會看到經常有不同膚色的人來瞻仰她,經常有學生來這裡義務勞動,那些鴿子們也被工作人員精心的照料著,宋慶齡一生鍾愛鴿子,希望和平,這些和平天使的繁衍,就像她和平的願望在延續,鴿子傳遞著她的話語,傳向了嚮往和平的每一個人。
來源:賽鴿天地網作者:賽鴿天地
走進寧靜的花園式故居,贏入眼簾的湖稱南湖,湖畔有鴿子房。經常看到一群觀賞鴿在大院裡覓食,這些都是當初宋慶齡親手養的那些鴿子的後代,宋慶齡一生最喜歡的就是鴿子。
宋慶齡是二十世紀的一代偉人,在全世界享有崇高的威望。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她也和普通人一樣,喜歡養花種草,喜歡飼養一些小動物,以寄託自己的情感。宋慶齡養過的小動物有羊、狗、貓、鵝、兔子等。在這當中,她飼養時間最長、也最喜歡的是鴿子。
宋慶齡生前喜歡鴿子,養鴿子是出了名的,象徵和平的鴿子是她最喜愛的動物。她們潔白無瑕,象徵和平。她渴望和平、自由和聖潔,鴿子也寄託著她對親密的戰友、伴侶孫中山先生的情感與懷念——因為孫中山也喜歡鴿子。可以說,和平,才是宋慶齡畢生的追求!
說起宋慶齡養鴿子,還要追溯到1949年以後,宋慶齡在北京的住所位於建國門附近的方巾巷。當時,她經常來往於上海和北京,而更多地時間住在上海。1954年,兩隻迷路的鴿子落到了方巾巷宋慶齡住宅的屋頂上,工作人員收養了它們。幾天后,宋慶齡從上海返回北京,工作人員報告了這件事,並請示她如何處理。宋慶齡高興地讓他們建起鴿舍,把鴿子飼養起來。從這以後,宋慶齡的鴿子一天比一天多,有從市場上買來的,也有國內外友人贈送的。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就曾經送給宋慶齡一對通體純白的名鴿。
遷到后海北沿46號後,宋慶齡專門在北山前建起一個鴿舍,飼養了近百羽鴿子。她把比較乾硬的麵包皮切下來,用手捏碎配上綠豆,放到點心盒裡,親自拿去餵鴿子。她吹起口哨,鴿群應聲飛來,落在她的周圍。也許是鴿子更能看出她善良的本性,所以對她毫無戒備,甚至可以直接從她的手裡啄食。
每次宋慶齡外出歸來,走下汽車後,總要先去鴿舍看看鴿子,再上樓回到自己的房間。有時她要回上海去住上一段,便讓人把她最喜歡的幾對鴿子帶到上海去,她要自己餵養,不然便放心不下。宋慶齡曾經飼養了一隻觀賞鴿,頭頸部和前胸都生著紫色的羽毛。她十分珍愛這只鴿子。後來鴿子老死了,她很傷心,自己到院子裡把鴿子埋葬。以後她在招呼鴿子的時候,還經常叫著這只鴿子的名字,而鴿子們也會一齊飛來,安慰它們的主人。
“文化大革命”開始以後,這些善良的小生靈也遭到了噩運。一天,宋慶齡從收音機裡聽到了《文匯報》的社論,把養花養鳥斥為“玩物喪志”,說這是“資產階級生活方式”。宋慶齡心情十分沉重,但仍下令處理掉自己飼養的鴿子。身邊的工作人員知道她多麼喜愛鴿子,知道這絕非出自她的本心,於是拒絕執行命令。他們說:鴿子是和平的象徵,而且我們自己也喜歡鴿子。然而,宋慶齡還是要求他們把大部分鴿子分送給幾位中央領導人。這些與她素有交往的朋友們,同樣理解她的心情。幾天以後,這些鴿子“不經意”地被放飛,認家的本能幫助它們重新回到自己的鴿群,回到鍾愛它們的宋慶齡身邊。
宋慶齡喜歡看鴿子“咕咕”地叫著在地上覓食,喜歡聽鴿群在藍天上翱翔時發出的清脆哨聲,也喜歡一切和鴿子相關的事物。
宋慶齡一生很少佩戴飾物,她珍藏在身邊的幾枚胸針,其中有一枚上面就雕刻著鴿子的形象。1952年,宋慶齡和郭沫若發起召開了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她被推選為大會執行主席。這次會議的文件夾上繪有畢加索的畫作“和平鴿”,宋慶齡非常喜愛這個鴿子形象,把這個文件夾放在她的辦公桌上很長時間。
1952年,宋慶齡、郭沫若等發起召開了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她還被推選為大會執行主席。這次會議的活頁夾上繪有畢加索的畫作“和平鴿”。據工作人員回憶,這個活頁夾在宋慶齡的辦公桌上連續放了好長一段時間。
宋慶齡喜歡鴿子,不僅因為它們文雅、溫順而執著,更因為它們象徵著和平。宋慶齡經歷了太多的戰爭,孫中山先生臨終時的最後一句囑託“和平——奮鬥——救中國”,成為宋慶齡終生奮鬥的目標。
“和平!”這是人類最迫切的願望。於是,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起,宋慶齡就投身於爭取和平的事業,成為中國人民的和平使者,成為世界和平事業的傑出領袖。
宋慶齡病重期間,曾經在輪椅上與她心愛的鴿子聚會。在病榻上,她最後一次清醒過來,仍然深情地惦念著朝夕相伴的鴿群……
鴿子陪伴宋慶齡度過了晚年歲月,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逝世以後,為了紀念這位中華民族的偉大女性,黨中央把位於后海的宋慶齡故居列為愛國教育基地,每天都有很多人來這裡參觀,也包括很多國外人士。
在宋慶齡故居主樓西北側的後湖畔,有一個很大的鴿棚。宋慶齡生前常在工餘自己拌飼料給鴿子餵食。在宋慶齡故居,你會看到經常有不同膚色的人來瞻仰她,經常有學生來這裡義務勞動,那些鴿子們也被工作人員精心的照料著,宋慶齡一生鍾愛鴿子,希望和平,這些和平天使的繁衍,就像她和平的願望在延續,鴿子傳遞著她的話語,傳向了嚮往和平的每一個人。
來源:賽鴿天地網作者:賽鴿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