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機場遭遇信鴿集訓 鳥擊嚴重威脅飛行
版主:NSR-268835
第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圖文:易鴿網
4月,草長鶯飛,就在人們享受著春天的愜意時,烏魯木齊國際機場驅鳥隊馬不停蹄地忙碌著。他們在驅趕機場上空的鴿子,因為「信鴿撞機堪比炮彈打飛機」。
新疆機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機場保障部安全技術主管張軍說,一隻鴿子與飛機相撞,能產生10噸的衝擊力,將飛機撞出直徑40釐米圓坑。1月至今,新疆民航共發生近50起鳥擊航空器事件。
據瞭解,每天平均進出烏魯木齊國際機場的航班最高峰期可達400多班次,平均每2分鐘起飛一架航班,一個小時內有三四架次航班起降,而信鴿卻是十幾分鐘就飛過十幾只甚至近百隻。
在機場跑道附近,不管隊員們怎樣驚嚇,信鴿群依然像敢死隊員一樣,不顧一切地突破重重障礙,穿越跑道。一名驅鳥隊隊員無奈地說,驅鳥槍、禮花彈、稻草人、粘鳥網,他們都試過,野生鳥類可通過驚嚇、切斷食物鏈等方式驅趕,可這裡是信鴿回家的必經之路,除非將信鴿的窩棚遷址,否則它們會頭也不回地飛回家。
每天4000只信鴿飛過機場上空
4月10日上午,烏魯木齊國際機場上空晴空萬里,記者觀察了半個小時發現,已經有幾十隻鴿子飛過,而這個時段,也正是航班起降密度最大的時候。
不僅如此,每年3月中旬至10月,信鴿家飛訓練及短途訓練的高峰期也與新疆的旅遊旺季重合。據機場方面介紹,去年,每天飛過機場上空的信鴿是2000只左右,而今年竟翻了一番,達到4000多隻。今年以來,從機場淨空飛越的信鴿數量明顯增多,訓鴿時間也提前,每天約有三四千只,最多的一天有五六千只,成為航班飛行安全的重大威脅。
鳥擊是威脅飛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據統計,國內鳥擊造成的飛行事故已占事故總數的1/3。專家根據動量定理測算,一隻500克重的鴿子與時速980公里的飛機相撞,產生的衝擊力約有10噸,相當於10輛車撞擊的力量。「近20年來,通過對機場周邊生態環境的治理以及驅鳥手段的不斷發展,其他鳥類對飛機的威脅已經很小,而經人訓放的信鴿則是飛機的頭號天敵。」新疆機場集團航空安全運行監察部安全主管、自治區信鴿協會副主席畢曉東說。
為了驅鳥,烏魯木齊國際機場投資150萬元購置了大量設備,並設有專業的驅鳥隊。針對不同鳥類習性,採取燃放禮花彈、鳴放驅鳥槍、設置粘鳥網、強光刺激氣味等方式驅鳥,基本上可以有效控制鳥害事件的發生。然而隨著航班總量和航班密度持續增加,單憑機場對鳥擊的防範,安全運營壓力較大。「每天的子彈費用已經高達5000元了。」工作人員說。
2011年7月7日,由烏魯木齊飛往喀什的波音737-800客機,在烏魯木齊國際機場上空遭信鴿撞擊,雷達罩受損,經有關部門初步估算,航空公司損失超過百萬元,所幸無人員傷亡。
高額大賽獎金誘惑鴿主冒險
據畢曉東介紹,信鴿訓放和比賽是一項群眾活動,這幾年在新疆發展很快,已從最初的上百人發展到上萬人,僅烏魯木齊就有會員6000余人。品種優良的信鴿身價也一路暴漲,從幾萬元到幾十萬元都有。這些鴿子經過主人精心選育和飼養,參加一場比賽有時能為主人贏回幾萬到上百萬元的獎金。
可是既然如此,鴿友們為什麼還要冒著鴿子被射殺的危險,選擇在這裡訓放呢?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在烏魯木齊市舉辦的信鴿比賽當中,鴿子的飛行線路分為四種:西線(昌吉、呼圖壁、石河子、賽裡木湖方向)、東線(哈密、巴里坤、奇台、木壘方向)、南線(天山山脈以南方向)和北線(阿勒泰方向)。其中,飛東線和南線中間有柏格達峰和天山山脈阻擋,在山隙中穿行,很容易丟失,一馬平川的西線是新疆賽鴿的一條理想賽線。按照鴿子的飛行習慣,採用這條線路飛行,90%以上的鴿子都會經過烏魯木齊國際機場。
「相比起西線,其他幾條線鴿子的損失(簡稱鴿損)太嚴重。」曾經多次獲得賽鴿比賽獎項的養鴿戶董健說,由於從東、南、北線放鴿子回來的太少,所以鴿友們更願意參加西線比賽。「即便知道從機場飛過有可能會被擊落,但鴿子安全回歸的幾率還是大得多。”
而據記者所知,儘管烏市信鴿協會的「禁飛令」已發佈,但每年兩季的賽鴿比賽已經變得從春季3月中旬一直會持續到秋季10月左右。目前正處於春季幼鴿賽中,記者採訪中發現,仍有一群群信鴿從西線飛過烏魯木齊國際機場上空。
為了利益「鴿患」成頑疾
近年來,機場方面已經多次將情況反映至自治區空管、安監等相關各個部門,可一直收效甚微。自治區信鴿協會還在機場召開了年度工作會議,並前往機場飛行區看了信鴿防治措施,但訓放鴿子的現象並沒有得到好轉。
畢曉東說,雖然近年來也有鴿友意識到危險性,主動調整放飛時間,與航班起降錯峰,但這畢竟是威脅到公眾安全的大事件,來不得一絲僥倖,所以改變信鴿飛行線路是唯一途徑。「我們的態度很明確:西線禁放,比賽和訓放採取東線,對飛行安全的影響就小很多。”
畢曉東說,雖然東線地理環境艱苦一些,但鴿子的適應性很強,經過幾年的訓放,效果會同西線差不多。因為信鴿迷途和丟失很多,鴿主們往往捨不得眼前的利益與損失,不願意去,這是極其錯誤的做法。「全疆各支線機場所在地就不存在信鴿危害的事情,當地政府、安監、公安和執法單位處理得很好,唯獨烏魯木齊成為‘老大難’,這個問題多年來得不到徹底解決。」畢曉東說。
畢曉東呼籲,對機場淨空的保護,需要地方政府制定頒佈相應法規,用法律手段來明確責任和義務,儘快解決好烏魯木齊國際機場淨空內放養鴿子的問題;加大執法力度,對在機場淨空範圍內飼養和訓放的個人、俱樂部、公棚和協會等進行行政處罰;加強在飛行區獵殺力度。《民航機場管理條例》第四十九條第五項明確規定,「禁止在民用機場淨空保護區域內放飛影響飛行安全的鳥類,違者依照法律法規處罰,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4月,草長鶯飛,就在人們享受著春天的愜意時,烏魯木齊國際機場驅鳥隊馬不停蹄地忙碌著。他們在驅趕機場上空的鴿子,因為「信鴿撞機堪比炮彈打飛機」。
新疆機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機場保障部安全技術主管張軍說,一隻鴿子與飛機相撞,能產生10噸的衝擊力,將飛機撞出直徑40釐米圓坑。1月至今,新疆民航共發生近50起鳥擊航空器事件。
據瞭解,每天平均進出烏魯木齊國際機場的航班最高峰期可達400多班次,平均每2分鐘起飛一架航班,一個小時內有三四架次航班起降,而信鴿卻是十幾分鐘就飛過十幾只甚至近百隻。
在機場跑道附近,不管隊員們怎樣驚嚇,信鴿群依然像敢死隊員一樣,不顧一切地突破重重障礙,穿越跑道。一名驅鳥隊隊員無奈地說,驅鳥槍、禮花彈、稻草人、粘鳥網,他們都試過,野生鳥類可通過驚嚇、切斷食物鏈等方式驅趕,可這裡是信鴿回家的必經之路,除非將信鴿的窩棚遷址,否則它們會頭也不回地飛回家。
每天4000只信鴿飛過機場上空
4月10日上午,烏魯木齊國際機場上空晴空萬里,記者觀察了半個小時發現,已經有幾十隻鴿子飛過,而這個時段,也正是航班起降密度最大的時候。
不僅如此,每年3月中旬至10月,信鴿家飛訓練及短途訓練的高峰期也與新疆的旅遊旺季重合。據機場方面介紹,去年,每天飛過機場上空的信鴿是2000只左右,而今年竟翻了一番,達到4000多隻。今年以來,從機場淨空飛越的信鴿數量明顯增多,訓鴿時間也提前,每天約有三四千只,最多的一天有五六千只,成為航班飛行安全的重大威脅。
鳥擊是威脅飛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據統計,國內鳥擊造成的飛行事故已占事故總數的1/3。專家根據動量定理測算,一隻500克重的鴿子與時速980公里的飛機相撞,產生的衝擊力約有10噸,相當於10輛車撞擊的力量。「近20年來,通過對機場周邊生態環境的治理以及驅鳥手段的不斷發展,其他鳥類對飛機的威脅已經很小,而經人訓放的信鴿則是飛機的頭號天敵。」新疆機場集團航空安全運行監察部安全主管、自治區信鴿協會副主席畢曉東說。
為了驅鳥,烏魯木齊國際機場投資150萬元購置了大量設備,並設有專業的驅鳥隊。針對不同鳥類習性,採取燃放禮花彈、鳴放驅鳥槍、設置粘鳥網、強光刺激氣味等方式驅鳥,基本上可以有效控制鳥害事件的發生。然而隨著航班總量和航班密度持續增加,單憑機場對鳥擊的防範,安全運營壓力較大。「每天的子彈費用已經高達5000元了。」工作人員說。
2011年7月7日,由烏魯木齊飛往喀什的波音737-800客機,在烏魯木齊國際機場上空遭信鴿撞擊,雷達罩受損,經有關部門初步估算,航空公司損失超過百萬元,所幸無人員傷亡。
高額大賽獎金誘惑鴿主冒險
據畢曉東介紹,信鴿訓放和比賽是一項群眾活動,這幾年在新疆發展很快,已從最初的上百人發展到上萬人,僅烏魯木齊就有會員6000余人。品種優良的信鴿身價也一路暴漲,從幾萬元到幾十萬元都有。這些鴿子經過主人精心選育和飼養,參加一場比賽有時能為主人贏回幾萬到上百萬元的獎金。
可是既然如此,鴿友們為什麼還要冒著鴿子被射殺的危險,選擇在這裡訓放呢?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在烏魯木齊市舉辦的信鴿比賽當中,鴿子的飛行線路分為四種:西線(昌吉、呼圖壁、石河子、賽裡木湖方向)、東線(哈密、巴里坤、奇台、木壘方向)、南線(天山山脈以南方向)和北線(阿勒泰方向)。其中,飛東線和南線中間有柏格達峰和天山山脈阻擋,在山隙中穿行,很容易丟失,一馬平川的西線是新疆賽鴿的一條理想賽線。按照鴿子的飛行習慣,採用這條線路飛行,90%以上的鴿子都會經過烏魯木齊國際機場。
「相比起西線,其他幾條線鴿子的損失(簡稱鴿損)太嚴重。」曾經多次獲得賽鴿比賽獎項的養鴿戶董健說,由於從東、南、北線放鴿子回來的太少,所以鴿友們更願意參加西線比賽。「即便知道從機場飛過有可能會被擊落,但鴿子安全回歸的幾率還是大得多。”
而據記者所知,儘管烏市信鴿協會的「禁飛令」已發佈,但每年兩季的賽鴿比賽已經變得從春季3月中旬一直會持續到秋季10月左右。目前正處於春季幼鴿賽中,記者採訪中發現,仍有一群群信鴿從西線飛過烏魯木齊國際機場上空。
為了利益「鴿患」成頑疾
近年來,機場方面已經多次將情況反映至自治區空管、安監等相關各個部門,可一直收效甚微。自治區信鴿協會還在機場召開了年度工作會議,並前往機場飛行區看了信鴿防治措施,但訓放鴿子的現象並沒有得到好轉。
畢曉東說,雖然近年來也有鴿友意識到危險性,主動調整放飛時間,與航班起降錯峰,但這畢竟是威脅到公眾安全的大事件,來不得一絲僥倖,所以改變信鴿飛行線路是唯一途徑。「我們的態度很明確:西線禁放,比賽和訓放採取東線,對飛行安全的影響就小很多。”
畢曉東說,雖然東線地理環境艱苦一些,但鴿子的適應性很強,經過幾年的訓放,效果會同西線差不多。因為信鴿迷途和丟失很多,鴿主們往往捨不得眼前的利益與損失,不願意去,這是極其錯誤的做法。「全疆各支線機場所在地就不存在信鴿危害的事情,當地政府、安監、公安和執法單位處理得很好,唯獨烏魯木齊成為‘老大難’,這個問題多年來得不到徹底解決。」畢曉東說。
畢曉東呼籲,對機場淨空的保護,需要地方政府制定頒佈相應法規,用法律手段來明確責任和義務,儘快解決好烏魯木齊國際機場淨空內放養鴿子的問題;加大執法力度,對在機場淨空範圍內飼養和訓放的個人、俱樂部、公棚和協會等進行行政處罰;加強在飛行區獵殺力度。《民航機場管理條例》第四十九條第五項明確規定,「禁止在民用機場淨空保護區域內放飛影響飛行安全的鳥類,違者依照法律法規處罰,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