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臺紀錄片:34個年頭他堅持做一件事
版主:NSR-268835
第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1鴿網
上海崇明區廣播電視臺:今年58歲的龔德新養鴿子已有34個年頭了,每天早上6點老龔雷打不動的來到鴿舍開始清理工作,先檢查鴿子身體狀況再放鴿子,然後鏟鴿糞加飼料,前前後後要花大概半個小時,到傍晚4點這樣的工作再重複一遍,34年裡幾乎天天都繼續著。
鴿子被譽為空中的精靈、和平的使者,它們戀家、聰明、通人性。尤其是鴿子中的信鴿,具有強烈的歸巢性。出生地就是它們一生生活的地方,即使被攜至千里之外,它們都會竭力以最快速度返回。由於信鴿的這一特性,人們便以信鴿回巢的速度快慢作為比賽的標準,開創出了信鴿比賽,同時衍生出了一批以此為愛好和職業的人,在他們眼裡,鴿子就是飛奔的運動員和挑戰惡劣天氣的勇士。
除了養鴿子,龔德新還是崇明信鴿協會的秘書長,1991年老龔同幾位鴿友一起創立了上海崇明縣信鴿協會,現在他每天都要處理鴿會大大小小的工作。在老龔看來養鴿已不僅僅是他一個興趣愛好,而早已成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談到創立協會的初衷時,老龔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興趣。在他收藏的一些雜誌上還留有他當年出去比賽時的相關記錄、擔任裁判長監督大賽的畫面等。除了吃飯和睡覺,老龔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撲在了鴿子上,對他而言,鴿子就如同是他家人一般。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每年的10到12月是舉辦信鴿大賽的黃金時間,7個月大的鴿子正值壯年,此刻是它們踏上征途的時候了,對鴿子們來說這更像是一場成人禮,它們將要面對的是惡劣的自然環境和來自食物鏈頂端的威脅,最終能夠順利飛回的鴿子不僅代表了鴿友們的榮耀,同時也證明了自己的價值。此次大賽的起點位於山東臨沂,終點位於崇明縣綠華鎮的黃金海岸公棚,距離550公里。
隨著一聲令下,所有閘門瞬間開啟,幾千羽信鴿齊刷刷的沖出鴿籠,像一抹劃破天際的黑色閃電,讓這黯淡的天色瞬間有了磅礴生機。即使有著無數放飛經歷的鴿友們,每每看到此情此景,也仍然難以掩飾內心的激動與感慨,七個多月等待,為的就是這一刻奮翅鼓翼,一飛沖天。
同天下午一點三十分,遠在550公里外另一頭的終點上海崇明綠華鎮,此刻已經聚集了來自大江南北的鴿友近百余名,他們都是賽鴿的主人,有的來自北京,有的來自廣州,更有從寶島臺灣趕來的鴿友,雖然彼此都互不相識,但是只要說到鴿子,他們就形同兄弟姐妹般熱情,鴿子成了他們溝通交流的紐帶,讓他們從陌生人走到了一起。
下午2點10分,第一批信鴿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直到下午5點還有鴿子陸陸續續地飛回來,當然還有第二天回來的,還有一些鴿子再也沒有回來。
伴隨著信鴿大賽的落幕,鴿子們也迎來了人生的轉捩點。每年大賽之後,鴿友們都會組織一場聲勢浩大的頒獎典禮,鴿友們每年辛苦的付出就是為了這一刻頒獎臺上的殊榮,鴿子成了他們希望和理想的寄託。
上海崇明區廣播電視臺:今年58歲的龔德新養鴿子已有34個年頭了,每天早上6點老龔雷打不動的來到鴿舍開始清理工作,先檢查鴿子身體狀況再放鴿子,然後鏟鴿糞加飼料,前前後後要花大概半個小時,到傍晚4點這樣的工作再重複一遍,34年裡幾乎天天都繼續著。
鴿子被譽為空中的精靈、和平的使者,它們戀家、聰明、通人性。尤其是鴿子中的信鴿,具有強烈的歸巢性。出生地就是它們一生生活的地方,即使被攜至千里之外,它們都會竭力以最快速度返回。由於信鴿的這一特性,人們便以信鴿回巢的速度快慢作為比賽的標準,開創出了信鴿比賽,同時衍生出了一批以此為愛好和職業的人,在他們眼裡,鴿子就是飛奔的運動員和挑戰惡劣天氣的勇士。
除了養鴿子,龔德新還是崇明信鴿協會的秘書長,1991年老龔同幾位鴿友一起創立了上海崇明縣信鴿協會,現在他每天都要處理鴿會大大小小的工作。在老龔看來養鴿已不僅僅是他一個興趣愛好,而早已成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談到創立協會的初衷時,老龔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興趣。在他收藏的一些雜誌上還留有他當年出去比賽時的相關記錄、擔任裁判長監督大賽的畫面等。除了吃飯和睡覺,老龔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撲在了鴿子上,對他而言,鴿子就如同是他家人一般。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每年的10到12月是舉辦信鴿大賽的黃金時間,7個月大的鴿子正值壯年,此刻是它們踏上征途的時候了,對鴿子們來說這更像是一場成人禮,它們將要面對的是惡劣的自然環境和來自食物鏈頂端的威脅,最終能夠順利飛回的鴿子不僅代表了鴿友們的榮耀,同時也證明了自己的價值。此次大賽的起點位於山東臨沂,終點位於崇明縣綠華鎮的黃金海岸公棚,距離550公里。
隨著一聲令下,所有閘門瞬間開啟,幾千羽信鴿齊刷刷的沖出鴿籠,像一抹劃破天際的黑色閃電,讓這黯淡的天色瞬間有了磅礴生機。即使有著無數放飛經歷的鴿友們,每每看到此情此景,也仍然難以掩飾內心的激動與感慨,七個多月等待,為的就是這一刻奮翅鼓翼,一飛沖天。
同天下午一點三十分,遠在550公里外另一頭的終點上海崇明綠華鎮,此刻已經聚集了來自大江南北的鴿友近百余名,他們都是賽鴿的主人,有的來自北京,有的來自廣州,更有從寶島臺灣趕來的鴿友,雖然彼此都互不相識,但是只要說到鴿子,他們就形同兄弟姐妹般熱情,鴿子成了他們溝通交流的紐帶,讓他們從陌生人走到了一起。
下午2點10分,第一批信鴿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直到下午5點還有鴿子陸陸續續地飛回來,當然還有第二天回來的,還有一些鴿子再也沒有回來。
伴隨著信鴿大賽的落幕,鴿子們也迎來了人生的轉捩點。每年大賽之後,鴿友們都會組織一場聲勢浩大的頒獎典禮,鴿友們每年辛苦的付出就是為了這一刻頒獎臺上的殊榮,鴿子成了他們希望和理想的寄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