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攜手,共築輝煌
版主:NSR-268835
第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1鴿網
兄弟聯手 放飛和平!海峽兩岸友誼賽是亞洲賽鴿的前奏
2014年9月12日,經政府批准,部分國家和臺灣六位元賽鴿協會會長及國內幾十家賽鴿協會、俱樂部負責人參加,召開了首屆亞洲賽鴿研討會,會上大家研討決定把亞洲賽鴿劃分為兩個賽區:即東亞洲賽區和南亞洲賽區,東亞洲賽區先由韓國、臺灣、中國大陸;南亞洲賽區有臺灣、中國大陸、菲律賓先組織起來成功比賽,然後再逐漸組織擴大。
今年的第二屆海峽兩岸友誼賽鴿將在11月1日舉行,為了方便海峽兩岸各地的賽鴿愛好者有機會參與到兩岸賽鴿文化交流中來,分別在臺灣開設了“海峽兩岸桃園賽鴿寄養棚”和中國大陸“海峽兩岸山東威海賽鴿寄養中心”,兩岸鴿友可自由選擇寄養比賽(兩岸聯繫電話:00886938363655、15169660127)。為了參加今年跨海聯翔,韓國KRPC賽鴿協會也正在積極組織、溝通今年的賽鴿海上運輸和通關問題。
1993年春季,上海、南通聯賽1500公里內蒙包頭市,一羽套有93-5613足環號的當年雌鴿,一舉奪得二市聯賽的總冠軍,被稱為“包頭郡主”,此鴿的主人是南通賽鴿家沈逸先生。沈先生的賽鴿特點是:早熟、短程遠端都快速歸巢,不但在歷屆超遠端賽鴿中屢屢獲獎,而且當年幼鴿參加千公里賽鴿獲得冠亞軍也不計其數。首屆海峽兩岸友誼賽鴿,南通市距離海上放鴿點420公里(海面空距占300多公里),沈逸先生在有效期內歸巢10羽,獲得5、11、12、27、32、34、37、41、49、50名的好成績。此次比賽,南通市參賽鴿總歸巢率達到70%。據沈先生講:南通市信鴿水準的發展與上海市毎年賽鴿比賽在最後關頭,賽鴿由於不敢跨越長江而流落到南通起了很大作用。據說有一年秋季,上海組織放飛北京千公里大獎賽,賽鴿放出後的當天傍晚就有上海賽鴿,由於懼怕跨越長江而在南通被捕獲,而此次比賽的冠軍是在第二天的上午才報到。
▲首屆亞洲賽鴿研討會:張運炳(臺灣、右四) 徐明光(臺灣、右 三) 川上明宏(韓國、左四) 國台辦張主任(左一) 康炳堯(臺灣、右一) 李承瑉(韓國、左三) 吳宗銘(臺灣、右二) 謝真德(臺灣、左二) 鄭日慶(韓國、右四)
▲首屆閩台海峽兩岸賽鴿研討會
臺灣有位養鴿前輩十多年前養有一系歐洲名鴿,曾獲得陸翔五關綜合冠軍、三次單關冠軍,其後代陸翔也贏得過很多獎金,但自從臺灣轉為海翔後,此系賽鴿輸得脫褲子。但此系賽鴿2014年在歐洲大賽陸地比賽中,仍然獲得國際冠軍。這說明陸翔的賽鴿不一定勝任海翔,但海翔的賽鴿更加勝任陸翔,這就顯得賽鴿品系的篩選、培育非常重要。
首屆海峽兩岸賽鴿,無錫市的俞月異和葉小平分別獲得冠亞軍,冠軍2014-10-581686黑雌同時也獲得了江蘇省總冠軍。此鴿是上海05-054994黑雌的後代,曾獲得過上海市1500公里87名,2000公里西寧24名,2800公里哈密13名。許永昌,江蘇無錫賽鴿名家,1963年開始養鴿,“李種”育種傳人,在1985年中國信鴿協會舉辦的全國首屆信鴿大賽中,一舉榮獲孟源千公里冠軍,張掖二千公里2、3、8名,之後又榮獲北京千公里江蘇冠軍、西安冠軍,一千公里歸巢率在90%左右,在這次兩岸友誼賽鴿中也獲得了優秀成績。
20年前,臺灣林姓養鴿者把臺灣300多公里的多關賽制推入了中國大陸,更可笑的是大陸上以養超遠端鴿甚至是憑藉幾省幾市超遠端聯翔獲冠軍而岀名的獲得者,竟然也否定自己,幫助其推行所謂與國際接軌的短、平、快賽制,結果連自己從此也落入了賽鴿的深淵。當短、平、快賽制逐漸地風靡全國,在大陸上熱火朝天地搞起了短距離競賽之時,我們中國海峽兩岸有識之士聯手把賽線拉長到了千公里的海峽兩岸友誼賽鴿對抗賽,並且成功舉辦。歐洲最熱門的賽事是巴賽隆納國際長程賽鴿,海外熱衷於遠端,卻把只飛300—500公里的賽鴿傾銷到了中國,賽來賽去20多年,造成了千公里不歸,500公里也不怎麼歸的局面。
還真有人在努力抵制我們遠程賽鴿的發展,大家其實心理都清楚,在許多短程比賽中、名次前列的賽鴿血統裡,擁有著遠程賽鴿的血統,卻也被吹成外血鳥,實際你那是崇洋媚外。許永昌先生講得好:3000公里的超遠端鴿,必須也兼備快速鴿的能力,否則,從司放地近400公里的沙漠如果當天沖不出來,將亡死他鄉。實踐證明:我國具有世界上最優秀的短、遠、超遠端兼備的賽鴿品種,以前只是沒有挖掘出它的潛能及沒有發揮、培育它的比賽平臺而已。
▲左為中國大使館:程永華 右為在日華僑協會會長:戴永紅
▲右為亞洲鴿聯副秘書長、亞洲賽鴿海翔顧問、海峽兩岸友誼賽鴿(臺灣)主辦人:徐明光 右辦臺灣800公里白鴿冠軍得主
賽鴿的“種、養、訓”三項非常關鍵,去年有家賽鴿公棚收集參賽幼鴿12000多羽,但是到公棚500公里決賽時有效歸巢才200多羽。現在的賽鴿公棚把歸巢率低的原因往往歸咎於各種藉口,什麼“太陽黑子暴發”、什麼“軍事演習電磁波干擾”等等,賽鴿公棚無非是抓好:“二少一高”,既“病亡少、遊棚少、歸巢率高”。
去年我執導、教練的一家賽鴿公棚,採用的是自然制訓養法,培養賽鴿的“野性”,減少賽鴿相互之間的交叉傳染病機會,調節好賽鴿的“生理週期”,這些都非常地重要。當各地公棚秋季訓放已經到了100多公里時,我還“按兵不動”,從10月10日開始,30、60、120、280、480公里,從訓放到公棚決賽在二十天內五站結束,決賽有效歸巢率高達89%,包括冠亞軍在內的第一分鐘之內歸巢22羽,達到了全國公棚歸巢率最高水準,並且在11月11日海峽兩岸友誼公棚900公里比賽中,當年幼鴿參賽也取得了好成績。
亞洲賽鴿顧問:羅尼·威廉姆森先生(英國)的鴿舍坐落在英國北愛爾蘭,近年來贏得了55次北愛爾蘭國家公開賽冠軍,1999年、2010年獲得“國王杯”亞軍,之後又獲得冠軍,愛爾蘭“國王杯”越海賽鴿國家賽——由法國的雷尼斯附近放出,跨過英吉刹海峽、橫渡愛爾蘭灣,抵達北愛爾蘭、空距達800公里。北京尹小維博士引進了羅尼·威廉姆森先生多羽賽鴿並經過再培育,取得了無數的好成績,2014年獲開創者杯“鐵鷹四關”鴿王大獎賽,榮獲四關綜合季軍、26名等,尹小維博士為了支援我在公棚的工作,去年專門送來一批參賽幼鴿,從公棚30公里訓放9羽開始,至到公棚480公里決賽,前200名內進入了6個名次,其餘3羽也取得了較好的名次。德州楊友春先生採取羅尼·威廉姆森從法國歸巢成績鴿的後代,也榮獲了2014年春季特比環冠軍。
亞洲賽鴿籌備發起人之一:日本華僑協會會長戴永紅先生,唯一的愛好就是喜歡賽鴿。據戴先生介紹:採用海翔賽鴿培育的賽鴿後代、明顯的歸巢率高於陸翔鴿,近年來不論是300公里、500公里、700公里,冠亞軍等取得了無數的賽鴿好成績。
亞洲賽鴿籌備發起人之一:韓國KRPC賽鴿協會會長川上明宏、鄭日慶先生,多年來釆用跨海濟州島賽鴿,由15羽跨海冠軍雜交培育的賽鴿種系,在世界各地公棚賽中都取得了好成績。這充分說明海翔鴿更勝任陸地比賽。
世界上有二大跨海賽鴿賽線稱為魔鬼賽線,加那利群島的拉斯帕爾馬斯賽鴿俱樂部,從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將賽鴿放岀,空距960公里;西班牙的馬略卡島賽鴿協會,從葡萄牙的里斯本開籠將賽鴿放出,空距1020公里,這二項賽鴿賽事都是當地毎年的重頭戲。而首屆兩岸友誼賽鴿從海上司放點至青島是800公里,總歸巢率達20%,濰坊、濟南也取得了千公里的好成績,尤其是鴿友李幫新的一羽參賽鴿創造了1200公里跨海比賽的優秀成績。
兄弟聯手,放飛和平!海峽兩岸友誼賽鴿、亞洲賽鴿籌備發起人、臺灣地區徐明光老師,身兼亞洲鴿協聯盟副秘書長職務,致力於推動海峽兩岸骨肉同胞文化交流,早年由臺灣薦送西德研修工業自動化,對歐洲賽鴿文化研究透徹。10年前在臺灣成立了臺灣南北馬拉松賽鴿總會,投入推動臺灣的長距離賽鴿,被稱為臺灣長距離賽鴿之父,在2011、2012年成功舉辦冬季北海出海450公里賽鴿的基礎上,2014年1月4日又打被了臺灣鴿界做夢都沒有想到的800公里比賽,並且冠亞軍高速歸巢,冠軍分速高達1506米/分,極大地鼓舞了臺灣鴿界的士氣,並且帶領全臺灣鴿界成功舉辦了海峽兩岸友誼900公里賽鴿。遠端賽鴿仍然是我國信鴿賽事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國在國際鴿壇最有影響力的賽事。近20年來,由於高額獎金刺激、利益驅使,紛紛將精力投入到“短、平、快”的300~500公里的比賽中去,而不應將追求高額獎金為首要目標,甚至有的鴿協負責人利用工作之便開辦起了賽鴿公棚,這于的信鴿文化發展是相當不利的。遠端賽鴿因距離遠條件艱苦,山、水地域跨越大,對參賽鴿的考驗十分嚴峻,所以比賽歸巢率相對低,因此歸巢鴿的含金量也非常高,賽鴿是一項體育運動,符合“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重在參與,挑戰極限。老外們真正擔心的是:怕你脫離它,一旦中國海峽兩岸聯手持續把遠端賽鴿搞下去,形成一個可怕的種群,用不了幾年就會脫離歐洲進口種鴿,對歐洲的賽鴿產業形成巨大的衝擊,甚至會淪落到由最高賣府轉變為最高買府的境地,讓我們期待亞洲賽鴿早一天到來!
兄弟聯手 放飛和平!海峽兩岸友誼賽是亞洲賽鴿的前奏
2014年9月12日,經政府批准,部分國家和臺灣六位元賽鴿協會會長及國內幾十家賽鴿協會、俱樂部負責人參加,召開了首屆亞洲賽鴿研討會,會上大家研討決定把亞洲賽鴿劃分為兩個賽區:即東亞洲賽區和南亞洲賽區,東亞洲賽區先由韓國、臺灣、中國大陸;南亞洲賽區有臺灣、中國大陸、菲律賓先組織起來成功比賽,然後再逐漸組織擴大。
今年的第二屆海峽兩岸友誼賽鴿將在11月1日舉行,為了方便海峽兩岸各地的賽鴿愛好者有機會參與到兩岸賽鴿文化交流中來,分別在臺灣開設了“海峽兩岸桃園賽鴿寄養棚”和中國大陸“海峽兩岸山東威海賽鴿寄養中心”,兩岸鴿友可自由選擇寄養比賽(兩岸聯繫電話:00886938363655、15169660127)。為了參加今年跨海聯翔,韓國KRPC賽鴿協會也正在積極組織、溝通今年的賽鴿海上運輸和通關問題。
1993年春季,上海、南通聯賽1500公里內蒙包頭市,一羽套有93-5613足環號的當年雌鴿,一舉奪得二市聯賽的總冠軍,被稱為“包頭郡主”,此鴿的主人是南通賽鴿家沈逸先生。沈先生的賽鴿特點是:早熟、短程遠端都快速歸巢,不但在歷屆超遠端賽鴿中屢屢獲獎,而且當年幼鴿參加千公里賽鴿獲得冠亞軍也不計其數。首屆海峽兩岸友誼賽鴿,南通市距離海上放鴿點420公里(海面空距占300多公里),沈逸先生在有效期內歸巢10羽,獲得5、11、12、27、32、34、37、41、49、50名的好成績。此次比賽,南通市參賽鴿總歸巢率達到70%。據沈先生講:南通市信鴿水準的發展與上海市毎年賽鴿比賽在最後關頭,賽鴿由於不敢跨越長江而流落到南通起了很大作用。據說有一年秋季,上海組織放飛北京千公里大獎賽,賽鴿放出後的當天傍晚就有上海賽鴿,由於懼怕跨越長江而在南通被捕獲,而此次比賽的冠軍是在第二天的上午才報到。
▲首屆亞洲賽鴿研討會:張運炳(臺灣、右四) 徐明光(臺灣、右 三) 川上明宏(韓國、左四) 國台辦張主任(左一) 康炳堯(臺灣、右一) 李承瑉(韓國、左三) 吳宗銘(臺灣、右二) 謝真德(臺灣、左二) 鄭日慶(韓國、右四)
▲首屆閩台海峽兩岸賽鴿研討會
臺灣有位養鴿前輩十多年前養有一系歐洲名鴿,曾獲得陸翔五關綜合冠軍、三次單關冠軍,其後代陸翔也贏得過很多獎金,但自從臺灣轉為海翔後,此系賽鴿輸得脫褲子。但此系賽鴿2014年在歐洲大賽陸地比賽中,仍然獲得國際冠軍。這說明陸翔的賽鴿不一定勝任海翔,但海翔的賽鴿更加勝任陸翔,這就顯得賽鴿品系的篩選、培育非常重要。
首屆海峽兩岸賽鴿,無錫市的俞月異和葉小平分別獲得冠亞軍,冠軍2014-10-581686黑雌同時也獲得了江蘇省總冠軍。此鴿是上海05-054994黑雌的後代,曾獲得過上海市1500公里87名,2000公里西寧24名,2800公里哈密13名。許永昌,江蘇無錫賽鴿名家,1963年開始養鴿,“李種”育種傳人,在1985年中國信鴿協會舉辦的全國首屆信鴿大賽中,一舉榮獲孟源千公里冠軍,張掖二千公里2、3、8名,之後又榮獲北京千公里江蘇冠軍、西安冠軍,一千公里歸巢率在90%左右,在這次兩岸友誼賽鴿中也獲得了優秀成績。
20年前,臺灣林姓養鴿者把臺灣300多公里的多關賽制推入了中國大陸,更可笑的是大陸上以養超遠端鴿甚至是憑藉幾省幾市超遠端聯翔獲冠軍而岀名的獲得者,竟然也否定自己,幫助其推行所謂與國際接軌的短、平、快賽制,結果連自己從此也落入了賽鴿的深淵。當短、平、快賽制逐漸地風靡全國,在大陸上熱火朝天地搞起了短距離競賽之時,我們中國海峽兩岸有識之士聯手把賽線拉長到了千公里的海峽兩岸友誼賽鴿對抗賽,並且成功舉辦。歐洲最熱門的賽事是巴賽隆納國際長程賽鴿,海外熱衷於遠端,卻把只飛300—500公里的賽鴿傾銷到了中國,賽來賽去20多年,造成了千公里不歸,500公里也不怎麼歸的局面。
還真有人在努力抵制我們遠程賽鴿的發展,大家其實心理都清楚,在許多短程比賽中、名次前列的賽鴿血統裡,擁有著遠程賽鴿的血統,卻也被吹成外血鳥,實際你那是崇洋媚外。許永昌先生講得好:3000公里的超遠端鴿,必須也兼備快速鴿的能力,否則,從司放地近400公里的沙漠如果當天沖不出來,將亡死他鄉。實踐證明:我國具有世界上最優秀的短、遠、超遠端兼備的賽鴿品種,以前只是沒有挖掘出它的潛能及沒有發揮、培育它的比賽平臺而已。
▲左為中國大使館:程永華 右為在日華僑協會會長:戴永紅
▲右為亞洲鴿聯副秘書長、亞洲賽鴿海翔顧問、海峽兩岸友誼賽鴿(臺灣)主辦人:徐明光 右辦臺灣800公里白鴿冠軍得主
賽鴿的“種、養、訓”三項非常關鍵,去年有家賽鴿公棚收集參賽幼鴿12000多羽,但是到公棚500公里決賽時有效歸巢才200多羽。現在的賽鴿公棚把歸巢率低的原因往往歸咎於各種藉口,什麼“太陽黑子暴發”、什麼“軍事演習電磁波干擾”等等,賽鴿公棚無非是抓好:“二少一高”,既“病亡少、遊棚少、歸巢率高”。
去年我執導、教練的一家賽鴿公棚,採用的是自然制訓養法,培養賽鴿的“野性”,減少賽鴿相互之間的交叉傳染病機會,調節好賽鴿的“生理週期”,這些都非常地重要。當各地公棚秋季訓放已經到了100多公里時,我還“按兵不動”,從10月10日開始,30、60、120、280、480公里,從訓放到公棚決賽在二十天內五站結束,決賽有效歸巢率高達89%,包括冠亞軍在內的第一分鐘之內歸巢22羽,達到了全國公棚歸巢率最高水準,並且在11月11日海峽兩岸友誼公棚900公里比賽中,當年幼鴿參賽也取得了好成績。
亞洲賽鴿顧問:羅尼·威廉姆森先生(英國)的鴿舍坐落在英國北愛爾蘭,近年來贏得了55次北愛爾蘭國家公開賽冠軍,1999年、2010年獲得“國王杯”亞軍,之後又獲得冠軍,愛爾蘭“國王杯”越海賽鴿國家賽——由法國的雷尼斯附近放出,跨過英吉刹海峽、橫渡愛爾蘭灣,抵達北愛爾蘭、空距達800公里。北京尹小維博士引進了羅尼·威廉姆森先生多羽賽鴿並經過再培育,取得了無數的好成績,2014年獲開創者杯“鐵鷹四關”鴿王大獎賽,榮獲四關綜合季軍、26名等,尹小維博士為了支援我在公棚的工作,去年專門送來一批參賽幼鴿,從公棚30公里訓放9羽開始,至到公棚480公里決賽,前200名內進入了6個名次,其餘3羽也取得了較好的名次。德州楊友春先生採取羅尼·威廉姆森從法國歸巢成績鴿的後代,也榮獲了2014年春季特比環冠軍。
亞洲賽鴿籌備發起人之一:日本華僑協會會長戴永紅先生,唯一的愛好就是喜歡賽鴿。據戴先生介紹:採用海翔賽鴿培育的賽鴿後代、明顯的歸巢率高於陸翔鴿,近年來不論是300公里、500公里、700公里,冠亞軍等取得了無數的賽鴿好成績。
亞洲賽鴿籌備發起人之一:韓國KRPC賽鴿協會會長川上明宏、鄭日慶先生,多年來釆用跨海濟州島賽鴿,由15羽跨海冠軍雜交培育的賽鴿種系,在世界各地公棚賽中都取得了好成績。這充分說明海翔鴿更勝任陸地比賽。
世界上有二大跨海賽鴿賽線稱為魔鬼賽線,加那利群島的拉斯帕爾馬斯賽鴿俱樂部,從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將賽鴿放岀,空距960公里;西班牙的馬略卡島賽鴿協會,從葡萄牙的里斯本開籠將賽鴿放出,空距1020公里,這二項賽鴿賽事都是當地毎年的重頭戲。而首屆兩岸友誼賽鴿從海上司放點至青島是800公里,總歸巢率達20%,濰坊、濟南也取得了千公里的好成績,尤其是鴿友李幫新的一羽參賽鴿創造了1200公里跨海比賽的優秀成績。
兄弟聯手,放飛和平!海峽兩岸友誼賽鴿、亞洲賽鴿籌備發起人、臺灣地區徐明光老師,身兼亞洲鴿協聯盟副秘書長職務,致力於推動海峽兩岸骨肉同胞文化交流,早年由臺灣薦送西德研修工業自動化,對歐洲賽鴿文化研究透徹。10年前在臺灣成立了臺灣南北馬拉松賽鴿總會,投入推動臺灣的長距離賽鴿,被稱為臺灣長距離賽鴿之父,在2011、2012年成功舉辦冬季北海出海450公里賽鴿的基礎上,2014年1月4日又打被了臺灣鴿界做夢都沒有想到的800公里比賽,並且冠亞軍高速歸巢,冠軍分速高達1506米/分,極大地鼓舞了臺灣鴿界的士氣,並且帶領全臺灣鴿界成功舉辦了海峽兩岸友誼900公里賽鴿。遠端賽鴿仍然是我國信鴿賽事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國在國際鴿壇最有影響力的賽事。近20年來,由於高額獎金刺激、利益驅使,紛紛將精力投入到“短、平、快”的300~500公里的比賽中去,而不應將追求高額獎金為首要目標,甚至有的鴿協負責人利用工作之便開辦起了賽鴿公棚,這于的信鴿文化發展是相當不利的。遠端賽鴿因距離遠條件艱苦,山、水地域跨越大,對參賽鴿的考驗十分嚴峻,所以比賽歸巢率相對低,因此歸巢鴿的含金量也非常高,賽鴿是一項體育運動,符合“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重在參與,挑戰極限。老外們真正擔心的是:怕你脫離它,一旦中國海峽兩岸聯手持續把遠端賽鴿搞下去,形成一個可怕的種群,用不了幾年就會脫離歐洲進口種鴿,對歐洲的賽鴿產業形成巨大的衝擊,甚至會淪落到由最高賣府轉變為最高買府的境地,讓我們期待亞洲賽鴿早一天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