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賽鴿王國 中國八大品系說
版主:NSR-268835
第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中信網
我作為一名信鴿愛好者,對於我國集合呈報現狀及發展前途有一些想法,在這裡提出來與廣大鴿友共同探討。
根據我國的現狀與地理環境、賽線、種鴿的特性,大致可分為八大品系。
一、南方信鴿
以上海為中心的江浙、廣東、湖南、湖北等地的賽鴿耐熱、耐濕,適合飛天氣炎熱潮濕多雨的氣候,居熱帶品系。賽線廣闊,是我國信鴿發源地,歷史悠久。種鴿以李鳥、汪種、雙陽、培爾琴、飛輪、高絳、楊絳、西翁等基礎。近幾年大量引進外籍鴿,使原來的長距離賽鴿有了一定的改良,可以飛短、中、長、超長距離。優勢:長距離、超長距離,尤其超遠端在我國,乃至全世界是一枝獨秀。
目前還無其它品系與之抗衡。缺點:近幾年有些固步自封,沒有形成新的品系,在短距離、中距上已經不能領導全國,長距離(1000公里)已經落後于東北。李鳥、汪種對我國信鴿影響力之大,是舉世矚目的。雖然現在養鴿條件好了,種鴿多了,會員大幅度上升,但還未有哪一個新品系能與汪種和李鳥相抗衡。所以有逐漸失去領導地位的趨勢。雖然也有一部分人取得了不少好成績,但沒有形成大的群體優勢,既無品系鴿出現,也無新的育種大師出現。李梅齡、汪順興、劉秀龍、楊登元、高氏兄弟、丁培新等老一輩育種大師、賽鴿家那種執著一去不復返了。現在的新手多忙於推銷自己的鴿子,以賺錢為主,提高鴿質為次。該系鴿在低海拔地區、平原、高熱多雨季表現出色。適合飛各種賽制,希望早日培育出品系鴿來,恢復李鳥、汪種當年的英姿。
二、東北信鴿
以東北三省為主,輻射部分內蒙、京津地區,適合飛短、中、長距離。居寒帶氣候,低海拔地區,賽線、賽為上乘,基礎種鴿以上海的李鳥、汪種等為基礎,同時近幾年大量引進外籍鴿,在各種賽距上表現出色。優點:在寒冷、有雪天氣,平原地帶表現,尤其在1000公里上已經超越了滬杭賽鴿,創造了千公里當日快速大批歸巢的範例。缺點:東北信鴿由於地理環境的優越性大批量快速歸巢,能否在其它地區也表現如此出色,尚有待於時間的檢驗。最根本問題是雜交鴿,無新品系形成,也無群體優勢。希望儘早形成群體優勢,培養出品系鴿來。不要寄希望於外籍鴿的發揮。要有自己的東西,創造千公里之最。
三、中原信鴿
以京津為主同時包括河北、河南、山西、陝西、山東、安徽、內蒙等廣大中原地區。原始種鴿:以上海的超遠端賽鴿為基礎,摻進大量外籍鴿血統,近幾年在短中距離上已經超越了其它地區。尤其在500公里上平均有超越上海之趨勢。適合飛平原、丘陵地帶。屬溫帶氣候,仍屬低海拔地區。賽線、賽樣,近幾年大有領導中國信鴿的趨勢。發展迅速,會員眾多,是我國兩大陣營之一。缺點:沒有形成群體優勢,沒有育成新品系,1000公里不及東北,超長距離不及上海地區,中、短距離也未定型,成績好壞起伏較大,以雜交鴿居多,希望在本地形成一個新的品系,培養適合飛短中距離的快速品系。
四、四川信鴿
以四川為主,原始種鴿仍然來源於上海的超遠端品系。近幾年摻進不少外籍鴿。適合飛惡劣多霧氣候,以雨、霧天氣表現上乘,有翻山越嶺,穿雲破霧的本領,屬亞熱帶氣候,仍屬低海拔地區。300公里以內歸巢尚好,400公里以上歸巢率較低。缺點:沒有形成群體優勢,也無新品系形成,歸巢率不穩,以雜交鴿居多,純度較低。希望及早育成有本地特色的中距離快速鴿。
五、西北信鴿
以甘肅、寧夏、青海地區為主,原始種鴿以滬杭的超遠程為主,有一部滬杭的天落鳥為輔。近幾年摻進大量外籍鴿,在中短距離上有迅猛發展,但速度及歸巢率差強人意。屬高海拔、高寒、乾旱地區,在翻山越嶺、耐饑餓、抗天敵、抗干擾上有一定優勢,氣囔發達,可以翻越海拔2000-3000米的高山峻嶺。尤其青海、甘肅的賽鴿更能吃苦耐勞,抗饑渴能力特佳。寧夏賽鴿在沙漠地帶表現出色。心臟大,血色素高於其它地區,長年生活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地區,但歸巢率和速度趕不上其它地區,西北500公里的賽鴿在內地可以飛1000-1500公里的距離,以雜交鴿居多,沒有群體優勢和新品系形成,會員較少。甘肅蘭州賽鴿是由低海拔向高海拔飛行,一般在翻山越嶺上有一定優勢。尤其是在饑渴狀態下超過全國其它地區。抗干擾(多礦)和抗天敵能力較高,屬海拔高,耐寒信鴿。近幾年發展迅猛。擔無新品系形成,純度較低。
六、雲貴人鴿
以雲南、貴州、廣西等地區為主,居中海拔地區多亞熱帶氣候。尤其雲南信鴿在抗陰雨,翻山越嶺上有一定優勢,較其它兩省為優。基礎種鴿以雲南的小麻雀作品系,上海超遠端為主,摻進大量外籍鴿。已有新品系的雛形。
缺點:歸巢率及速度較低,距程較短,尚需努力,提高歸巢率和速度,及早形成新品系。
七、天山信鴿
以新疆廣大地區為主,基礎種鴿以上海超遠端和外籍鴿為主。擅長飛300公里-500公里距程,耐嚴寒、抗干擾能力強,翻越雪山能力超過其它品種,對於突發的炎熱、嚴寒、雷雹雨應激性較好。缺點:沒有群體優勢,以雜交為主,也無新品系形成。會員少,歸巢率及速度均較低。
八、沿海信鴿
以福建、深圳、香港、澳門、海南等地為主。屬熱帶氣候,多雨、多風暴。原始種鴿以外籍鴿為主。跨海飛行或沿海飛行能力較強。抗風、抗陰雨能力也較好。適合短距離飛行,速度快、爆發力強、毛薄體壯,手感特佳,適合短距離多關賽。屬低海拔地區。缺點:品種太雜,以引起外籍鴿為主,很有延遲能種,急功近利,投機商眾多,大量金錢外流,不利於長遠發展。
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地形複雜,氣候不一,會員眾多,賽線繁多,賽制多樣,賽程長遠。正是有利於形成我國獨特的風格,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也無法與之相比。如果這八大品系形成,在每個品系上又有李鳥、張鳥、劉鳥、汪種、趙種形成,那麼我國信鴿,別說沖出亞洲、飛向世界,就是全世界的任何國家與地區的育種大師們、賽鴿家們也只有向中國看齊,到那時,無論世錦賽在哪國舉行,我國都不會弱於任何一個國家。
希望全國鴿友努力吧!爭取早日形成自己的品系。
中國鴿友目前急待解決的問題不是種鴿的問題,而是自身素質的問題,一個好的信鴿飼養者,無論在飼鴿、育鴿、訓鴿、識鴿上都要有水準,過去那種不講科學,象養雞一樣的作法已經成為歷史。就拿育鴿來說,自己的目標是500公里晴天鴿?陰天鴿?雨天鴿?還是遠端鴿?首先要有一個目標,然後為之奮鬥。不要今天養遠端鴿子,明天又喜歡短程鴿子,到頭來幾年過去了,一事無成,白忙乎一陣。其次,什麼時間配對,什麼時候訓放,什麼時間隔離,都要有一個方向和預案。不能無的放矢。飼料的成份變化,疾病的預防時間等都要講究科學。
第一年做什麼?第二年、第三年達到什麼水準?幾年培養出一路自己的基礎鴿子,幾年育成自己的品系鴿等都要有一個計畫。不能毫無目的,每天見鴿友雲天霧罩地亂吹一氣,自己始終沒有提高,長此以往,別說形不成自己的品系,就是好鴿子到了手裡也當成菜鳥,終究要被歷史所淘汰。
有些鴿友總怨自己經濟實力不夠,引不到好種鴿,這就有些怨天尤人,好鴿子是養不完的,你不能什麼品系都好,什麼鴿子都漂亮,見一隻愛一隻。您要有一個目標,我自己是專攻長距離的,那麼上海的超遠端就是好鴿子,好基礎種鴿,再引進幾羽外血,比如楊阿騰、狄爾巴等或者其它品系,有兩個至三個品系已足夠了,好好自己培養個三五年,有了一定的基礎,飛出了一定的名次,已經形成了棚基礎鴿子,那時自己也有了一定的知識,自己鴿子究竟缺什麼,就引什麼,花錢不會太多,成績卻不會太差。我自己也養鴿時間不長,開始時東家要一個蛋,西家討一隻鴿子,結果五六年過去了一事無成。
從1998年開始重新起棚,下決心要形成自己的品系鴿,不再盲目引種,以自己原先從上海引進的楊阿騰和李鳥為基礎,潛心培養,只拍買了幾隻公棚名次鴿,今年初見成效。這一路鴿子的特點是定向好,站站穩而快,從70公里到500公里一般平均時速在60-70公里之間,很少在外過夜(天氣正常情況下,晴或陰)。對於那種一站快,一站慢的鴿子及早淘汰,本人不喜歡,尤其在外過夜鴿子都拿去放遠端,丟了算了。去年秋天獲得了350公里亞軍(精英俱樂部賽)、500公里13名(區鴿協)。
因為夏天鴿子在短距離雖然能按時歸巢,但拿不到名次,速度慢,總在50名左右搖擺,因此去年10月份下決心引幾隻世界級頂尖種鴿來提速,10月份北京世錦賽終於拍買回三羽純外血鴿,其中一隻德國純詹森鴿,無論血統、賽績、外觀均屬上乘,血統書上是老麥斯後代王重回血,其神態、氣質、相貌確實與老麥斯一般無二。引種就要引真的,洋垃圾太多了。有一種很不好的風氣,哪種東西能賺錢,那種東西必定假貨滿天飛。我認為引種首先要辨別真偽,其次再看鴿子好壞。
好鴿子光憑外觀是識不透的。如能看透,那麼只有漂亮鴿子生存,醜鴿子早死絕了。所以我希望大家先要自身定位,然後把自己的現有鴿子飼養好,這才是根本。我希望鴿友在看雜誌書籍或聽鴿友閒談時,要仔細分析,哪些可取,哪些是錯誤的,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千萬不要人云亦云。自己無定見,永遠一事無成。
這八大品系之說,是根據我國地理環境和氣候特徵,賽線情況提出來的,來自世錦賽觀後感的靈感。為什麼多年來中國信鴿從來沒有在世錦賽上揚眉吐氣過。而今年卻拿了兩個第一?關鍵是信鴿的異地適應性,這個問題有許多爭議。
有人不承認異地適應性,認為這是不現實的。我們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無論多麼好的種鴿,引進到異地後,子代都不太理想,總趕不上它原來作出的子代。但到了孫代反而有所發揮。拿國內來說,從上海引進超遠端種鴿,到了異地,別說飛不了超遠端,甚至連1000公里也回不來。有些人認為引進了假鴿子,這個問題是存在的,但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引進了假種鴿。國外的鴿子到中國來參賽,也存在這個問題,它總不如在本國發揮得好。
我們國家地域大,地理環境複雜多變,氣候各種各樣都有,如果這八大品系形成,那麼我國就可以根據世錦賽在哪個國家城市舉行,根據當地的地理環境情況,在我國相當的城市舉行世錦賽預選賽,它所選拔出來的信鴿,就有可能在世錦賽上鴿好名次。這就是信鴿對於異地與自身生活的海拔高度,氣候冷熱,是山區還是平原賽線的適應性。也直接影響信鴿的比賽成績。
另外,談一點題外話,希望全國鴿友攜手並進,爭取更好的成績,發達地區要勇於不斷進取,不能固步自封,滿足於現狀。落後地區也不要自卑,要多學習別人的長處,補足自己的不足,迎頭趕上。種鴿要相互引進,取長補短。舉個簡單的例子,上海是信鴿發達地區,近幾年支援全國的種鴿確實不少,但是這些支援種鴿後代在異地經過多年的生活、飛翔,已經有別于它的祖先。例如蘭州放千公里和1500公里的鴿子,它的祖先都來源於上海的超遠端種鴿。但它的祖先在蘭州也放不出現在的成績。
二千多公里的種鴿引進蘭州地區,第一代往往在300-500公里歸巢率較高,700公里有些還可以,但到了千公里就很不容易,1500公里就更是鳳毛麟角。反過來,蘭州500公里昨放鴿被內地作種,可以飛1000公里,甚至更遠。原因很簡單,蘭州的地理氣候造就了信鴿的吃苦耐勞特性,氣囊較發達,可以高飛,一般山嶺可以直飛而過,不會竄山溝,定向較准。如果上海的超遠端賽鴿摻進川鴿、西北賽鴿血統,我相信,放新疆歸巢率會更高,速度也可以加快。但這需要時間,在育種上下功夫。蘭州的鴿子也需要川鴿和雲南賽鴿,以及上海超遠端賽鴿來改良。
總之,希望全國鴿友能夠拋棄門戶之見,互相協作,我國信鴿就會更上一層樓。
我作為一名信鴿愛好者,對於我國集合呈報現狀及發展前途有一些想法,在這裡提出來與廣大鴿友共同探討。
根據我國的現狀與地理環境、賽線、種鴿的特性,大致可分為八大品系。
一、南方信鴿
以上海為中心的江浙、廣東、湖南、湖北等地的賽鴿耐熱、耐濕,適合飛天氣炎熱潮濕多雨的氣候,居熱帶品系。賽線廣闊,是我國信鴿發源地,歷史悠久。種鴿以李鳥、汪種、雙陽、培爾琴、飛輪、高絳、楊絳、西翁等基礎。近幾年大量引進外籍鴿,使原來的長距離賽鴿有了一定的改良,可以飛短、中、長、超長距離。優勢:長距離、超長距離,尤其超遠端在我國,乃至全世界是一枝獨秀。
目前還無其它品系與之抗衡。缺點:近幾年有些固步自封,沒有形成新的品系,在短距離、中距上已經不能領導全國,長距離(1000公里)已經落後于東北。李鳥、汪種對我國信鴿影響力之大,是舉世矚目的。雖然現在養鴿條件好了,種鴿多了,會員大幅度上升,但還未有哪一個新品系能與汪種和李鳥相抗衡。所以有逐漸失去領導地位的趨勢。雖然也有一部分人取得了不少好成績,但沒有形成大的群體優勢,既無品系鴿出現,也無新的育種大師出現。李梅齡、汪順興、劉秀龍、楊登元、高氏兄弟、丁培新等老一輩育種大師、賽鴿家那種執著一去不復返了。現在的新手多忙於推銷自己的鴿子,以賺錢為主,提高鴿質為次。該系鴿在低海拔地區、平原、高熱多雨季表現出色。適合飛各種賽制,希望早日培育出品系鴿來,恢復李鳥、汪種當年的英姿。
二、東北信鴿
以東北三省為主,輻射部分內蒙、京津地區,適合飛短、中、長距離。居寒帶氣候,低海拔地區,賽線、賽為上乘,基礎種鴿以上海的李鳥、汪種等為基礎,同時近幾年大量引進外籍鴿,在各種賽距上表現出色。優點:在寒冷、有雪天氣,平原地帶表現,尤其在1000公里上已經超越了滬杭賽鴿,創造了千公里當日快速大批歸巢的範例。缺點:東北信鴿由於地理環境的優越性大批量快速歸巢,能否在其它地區也表現如此出色,尚有待於時間的檢驗。最根本問題是雜交鴿,無新品系形成,也無群體優勢。希望儘早形成群體優勢,培養出品系鴿來。不要寄希望於外籍鴿的發揮。要有自己的東西,創造千公里之最。
三、中原信鴿
以京津為主同時包括河北、河南、山西、陝西、山東、安徽、內蒙等廣大中原地區。原始種鴿:以上海的超遠端賽鴿為基礎,摻進大量外籍鴿血統,近幾年在短中距離上已經超越了其它地區。尤其在500公里上平均有超越上海之趨勢。適合飛平原、丘陵地帶。屬溫帶氣候,仍屬低海拔地區。賽線、賽樣,近幾年大有領導中國信鴿的趨勢。發展迅速,會員眾多,是我國兩大陣營之一。缺點:沒有形成群體優勢,沒有育成新品系,1000公里不及東北,超長距離不及上海地區,中、短距離也未定型,成績好壞起伏較大,以雜交鴿居多,希望在本地形成一個新的品系,培養適合飛短中距離的快速品系。
四、四川信鴿
以四川為主,原始種鴿仍然來源於上海的超遠端品系。近幾年摻進不少外籍鴿。適合飛惡劣多霧氣候,以雨、霧天氣表現上乘,有翻山越嶺,穿雲破霧的本領,屬亞熱帶氣候,仍屬低海拔地區。300公里以內歸巢尚好,400公里以上歸巢率較低。缺點:沒有形成群體優勢,也無新品系形成,歸巢率不穩,以雜交鴿居多,純度較低。希望及早育成有本地特色的中距離快速鴿。
五、西北信鴿
以甘肅、寧夏、青海地區為主,原始種鴿以滬杭的超遠程為主,有一部滬杭的天落鳥為輔。近幾年摻進大量外籍鴿,在中短距離上有迅猛發展,但速度及歸巢率差強人意。屬高海拔、高寒、乾旱地區,在翻山越嶺、耐饑餓、抗天敵、抗干擾上有一定優勢,氣囔發達,可以翻越海拔2000-3000米的高山峻嶺。尤其青海、甘肅的賽鴿更能吃苦耐勞,抗饑渴能力特佳。寧夏賽鴿在沙漠地帶表現出色。心臟大,血色素高於其它地區,長年生活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地區,但歸巢率和速度趕不上其它地區,西北500公里的賽鴿在內地可以飛1000-1500公里的距離,以雜交鴿居多,沒有群體優勢和新品系形成,會員較少。甘肅蘭州賽鴿是由低海拔向高海拔飛行,一般在翻山越嶺上有一定優勢。尤其是在饑渴狀態下超過全國其它地區。抗干擾(多礦)和抗天敵能力較高,屬海拔高,耐寒信鴿。近幾年發展迅猛。擔無新品系形成,純度較低。
六、雲貴人鴿
以雲南、貴州、廣西等地區為主,居中海拔地區多亞熱帶氣候。尤其雲南信鴿在抗陰雨,翻山越嶺上有一定優勢,較其它兩省為優。基礎種鴿以雲南的小麻雀作品系,上海超遠端為主,摻進大量外籍鴿。已有新品系的雛形。
缺點:歸巢率及速度較低,距程較短,尚需努力,提高歸巢率和速度,及早形成新品系。
七、天山信鴿
以新疆廣大地區為主,基礎種鴿以上海超遠端和外籍鴿為主。擅長飛300公里-500公里距程,耐嚴寒、抗干擾能力強,翻越雪山能力超過其它品種,對於突發的炎熱、嚴寒、雷雹雨應激性較好。缺點:沒有群體優勢,以雜交為主,也無新品系形成。會員少,歸巢率及速度均較低。
八、沿海信鴿
以福建、深圳、香港、澳門、海南等地為主。屬熱帶氣候,多雨、多風暴。原始種鴿以外籍鴿為主。跨海飛行或沿海飛行能力較強。抗風、抗陰雨能力也較好。適合短距離飛行,速度快、爆發力強、毛薄體壯,手感特佳,適合短距離多關賽。屬低海拔地區。缺點:品種太雜,以引起外籍鴿為主,很有延遲能種,急功近利,投機商眾多,大量金錢外流,不利於長遠發展。
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地形複雜,氣候不一,會員眾多,賽線繁多,賽制多樣,賽程長遠。正是有利於形成我國獨特的風格,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也無法與之相比。如果這八大品系形成,在每個品系上又有李鳥、張鳥、劉鳥、汪種、趙種形成,那麼我國信鴿,別說沖出亞洲、飛向世界,就是全世界的任何國家與地區的育種大師們、賽鴿家們也只有向中國看齊,到那時,無論世錦賽在哪國舉行,我國都不會弱於任何一個國家。
希望全國鴿友努力吧!爭取早日形成自己的品系。
中國鴿友目前急待解決的問題不是種鴿的問題,而是自身素質的問題,一個好的信鴿飼養者,無論在飼鴿、育鴿、訓鴿、識鴿上都要有水準,過去那種不講科學,象養雞一樣的作法已經成為歷史。就拿育鴿來說,自己的目標是500公里晴天鴿?陰天鴿?雨天鴿?還是遠端鴿?首先要有一個目標,然後為之奮鬥。不要今天養遠端鴿子,明天又喜歡短程鴿子,到頭來幾年過去了,一事無成,白忙乎一陣。其次,什麼時間配對,什麼時候訓放,什麼時間隔離,都要有一個方向和預案。不能無的放矢。飼料的成份變化,疾病的預防時間等都要講究科學。
第一年做什麼?第二年、第三年達到什麼水準?幾年培養出一路自己的基礎鴿子,幾年育成自己的品系鴿等都要有一個計畫。不能毫無目的,每天見鴿友雲天霧罩地亂吹一氣,自己始終沒有提高,長此以往,別說形不成自己的品系,就是好鴿子到了手裡也當成菜鳥,終究要被歷史所淘汰。
有些鴿友總怨自己經濟實力不夠,引不到好種鴿,這就有些怨天尤人,好鴿子是養不完的,你不能什麼品系都好,什麼鴿子都漂亮,見一隻愛一隻。您要有一個目標,我自己是專攻長距離的,那麼上海的超遠端就是好鴿子,好基礎種鴿,再引進幾羽外血,比如楊阿騰、狄爾巴等或者其它品系,有兩個至三個品系已足夠了,好好自己培養個三五年,有了一定的基礎,飛出了一定的名次,已經形成了棚基礎鴿子,那時自己也有了一定的知識,自己鴿子究竟缺什麼,就引什麼,花錢不會太多,成績卻不會太差。我自己也養鴿時間不長,開始時東家要一個蛋,西家討一隻鴿子,結果五六年過去了一事無成。
從1998年開始重新起棚,下決心要形成自己的品系鴿,不再盲目引種,以自己原先從上海引進的楊阿騰和李鳥為基礎,潛心培養,只拍買了幾隻公棚名次鴿,今年初見成效。這一路鴿子的特點是定向好,站站穩而快,從70公里到500公里一般平均時速在60-70公里之間,很少在外過夜(天氣正常情況下,晴或陰)。對於那種一站快,一站慢的鴿子及早淘汰,本人不喜歡,尤其在外過夜鴿子都拿去放遠端,丟了算了。去年秋天獲得了350公里亞軍(精英俱樂部賽)、500公里13名(區鴿協)。
因為夏天鴿子在短距離雖然能按時歸巢,但拿不到名次,速度慢,總在50名左右搖擺,因此去年10月份下決心引幾隻世界級頂尖種鴿來提速,10月份北京世錦賽終於拍買回三羽純外血鴿,其中一隻德國純詹森鴿,無論血統、賽績、外觀均屬上乘,血統書上是老麥斯後代王重回血,其神態、氣質、相貌確實與老麥斯一般無二。引種就要引真的,洋垃圾太多了。有一種很不好的風氣,哪種東西能賺錢,那種東西必定假貨滿天飛。我認為引種首先要辨別真偽,其次再看鴿子好壞。
好鴿子光憑外觀是識不透的。如能看透,那麼只有漂亮鴿子生存,醜鴿子早死絕了。所以我希望大家先要自身定位,然後把自己的現有鴿子飼養好,這才是根本。我希望鴿友在看雜誌書籍或聽鴿友閒談時,要仔細分析,哪些可取,哪些是錯誤的,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千萬不要人云亦云。自己無定見,永遠一事無成。
這八大品系之說,是根據我國地理環境和氣候特徵,賽線情況提出來的,來自世錦賽觀後感的靈感。為什麼多年來中國信鴿從來沒有在世錦賽上揚眉吐氣過。而今年卻拿了兩個第一?關鍵是信鴿的異地適應性,這個問題有許多爭議。
有人不承認異地適應性,認為這是不現實的。我們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無論多麼好的種鴿,引進到異地後,子代都不太理想,總趕不上它原來作出的子代。但到了孫代反而有所發揮。拿國內來說,從上海引進超遠端種鴿,到了異地,別說飛不了超遠端,甚至連1000公里也回不來。有些人認為引進了假鴿子,這個問題是存在的,但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引進了假種鴿。國外的鴿子到中國來參賽,也存在這個問題,它總不如在本國發揮得好。
我們國家地域大,地理環境複雜多變,氣候各種各樣都有,如果這八大品系形成,那麼我國就可以根據世錦賽在哪個國家城市舉行,根據當地的地理環境情況,在我國相當的城市舉行世錦賽預選賽,它所選拔出來的信鴿,就有可能在世錦賽上鴿好名次。這就是信鴿對於異地與自身生活的海拔高度,氣候冷熱,是山區還是平原賽線的適應性。也直接影響信鴿的比賽成績。
另外,談一點題外話,希望全國鴿友攜手並進,爭取更好的成績,發達地區要勇於不斷進取,不能固步自封,滿足於現狀。落後地區也不要自卑,要多學習別人的長處,補足自己的不足,迎頭趕上。種鴿要相互引進,取長補短。舉個簡單的例子,上海是信鴿發達地區,近幾年支援全國的種鴿確實不少,但是這些支援種鴿後代在異地經過多年的生活、飛翔,已經有別于它的祖先。例如蘭州放千公里和1500公里的鴿子,它的祖先都來源於上海的超遠端種鴿。但它的祖先在蘭州也放不出現在的成績。
二千多公里的種鴿引進蘭州地區,第一代往往在300-500公里歸巢率較高,700公里有些還可以,但到了千公里就很不容易,1500公里就更是鳳毛麟角。反過來,蘭州500公里昨放鴿被內地作種,可以飛1000公里,甚至更遠。原因很簡單,蘭州的地理氣候造就了信鴿的吃苦耐勞特性,氣囊較發達,可以高飛,一般山嶺可以直飛而過,不會竄山溝,定向較准。如果上海的超遠端賽鴿摻進川鴿、西北賽鴿血統,我相信,放新疆歸巢率會更高,速度也可以加快。但這需要時間,在育種上下功夫。蘭州的鴿子也需要川鴿和雲南賽鴿,以及上海超遠端賽鴿來改良。
總之,希望全國鴿友能夠拋棄門戶之見,互相協作,我國信鴿就會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