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鴿雜記》之常識十二條


版主:NSR-268835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中信網

  一、隨著賽鴿運動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品系、血統鴿!人們都喜歡去追求所謂的血統鴿,我個人認為那是有一定盲目性的。什麼才算真正的血統鴿,真正的好血統?我個人的理解是上兩代都有成績的,平輩中也有很好的成績,成績不一定要有多好,但必須是有名次的平輩要多。

  血統是怎麼來的,不也是從平凡的鴿子培育出來的嗎?

  二、從外表上看鴿子是很片面的,我們只能從表面上去判斷一羽鴿子的好壞,這就造成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有的鴿子看起來很漂亮但就是不能歸巢,有些鴿子看起來很一般但往往有很優秀的表現!這就與鴿子的智商、定向和習性有關了!所以養鴿必要親鴿,即多與鴿子接觸,從它們平時的一些表現和習性來判斷其優劣,並淘汰……

  三、養鴿必先交好友,摯友。上面已經說過一羽信鴿的優劣是無法用外表判斷的。也許外表很漂亮,但它的習性、特點、定向、戀巢性、智商,你能看出多少呢?從朋友那引進鴿子是最好的選擇之一,因為他瞭解他的鴿子,你只需說出你的要求他就能找出相應的鴿子,並且不會坑你或什麼的。但如果去陌生人或那些大名家那買鴿子,遇上人品好的還行,但如果遇上人品不好的呢?也許他介紹給你的鴿子外表很不錯,但你真的覺得他會向一個陌生人出售他真正有水準的鴿子嗎?

  四、在剛引進種鴿時,如果你引進種鴿的地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與你這邊差異比較大的話,第一年出的幼鴿都最好別拿出去比賽。因為種鴿會有一定的適應期,這個適應期長短根據鴿子的水準和差異的大小決定。在適應期時出的幼鴿總的來說體型偏小,品質不高。

  五、要想獲得高位獎,對鴿子的訓練就得從幼鴿開始。當幼鴿開始家飛的第五天左右就得開始訓練,一週二到四次,在乳毛脫完之前就在棚附近放,時間不定,地點不定。在乳毛脫光後就開始加長距離,從剛開始的幾百米到一千米、兩千米、五千米,一直到五十千米,一周固定放兩到三次。訓放的時間為一個月左右,一個月之後就讓其進行正常的家飛。這樣對鴿子的定向能力、戀巢性、耐力等都會有極大的提升。

  六、在鴿子換羽時不能打蟲也不能喂一些剌激性比較強的東西,特別是大蒜,因為這些東西會影響鴿子的羽質,如果在換毛期間喂了,那麼那根還沒完全出來的毛的毛根部就會枯掉從而斷掉。

  七、鴿舍須光線好,特別是換毛期間,因為換毛時光線和食物會對羽條的形狀和品質有十分大的影響。

  八、引進的鴿子要想開家就必須要先讓其能在棚外能自由活動!開家的時間最好是下午,且是正在出幼鴿的時候。如果你一拍手或通過其它途徑使其受到驚嚇,它立即就進棚時,那麼這羽鴿子就可以開家了。

  九、不同的賽距對鴿子的體重、翅膀結構、身體構造要求不同,所以不要千篇一律。

  十、眼睛重不重要,當然重要,但這個重要不是一些傳統的鴿眼論朋友所說的那樣,我說的重要只是我們能從一羽信鴿的眼睛看它的身體素質。大家都知道臺灣的鴿子水準都很高吧,台鴿大家也接觸不少吧!我想問問我們這些鴿友:台鴿的眼睛真正符合傳統的鴿眼論裡所說的漂亮的好的眼睛有多少呢?其實我可以告訴大家,台鴿的眼睛漂亮的很少,但其水準和下一代的水準都很不錯,因為它們的體型、羽質都是上乘。

  十一、作戰得有戰略,賽鴿也是一樣。無論什麼時候都要保證自己棚裡有拿得出來比賽的鴿子,包括晴天和惡劣天氣的。在交公棚時如果想獲得高位獎,就得交有速度的鴿子,如果想成績穩定或在惡劣天氣有所收穫的話,就得交穩點速度稍微慢點的。我一般如果要交公棚的話,只要交兩隻或兩隻以上都會交一隻或兩隻穩一點慢一點的鴿子。大型的比賽也是一樣的,一般都會帶一兩隻穩一點慢一點的。我們可以發現有時候遇上惡劣天氣或難飛賽事,往往就是這些慢一點的鴿子能獲得高位獎。

  十二、我一直認為天落鳥中經常會有一些很出色的鴿子,這些鴿子有的並不適合用於比賽,更適合做種,所以在比賽時由於身體或環境的原因就成了天落。不過天落雖好,但我們並不知道它們的來歷、底細,所以這往往會花費我們大量的時間去試,這樣對我們來說也就是一個遺憾。所以我建議一般有好品種並發揮不錯的鴿友別養天落,那些成績平平或沒成績的鴿友不妨試試養幾隻天落。

  十二、引進鴿子時必須要是自己滿意的,如果自己對其不滿意,只是別人說好你就想買的這些鴿子你千萬別買。因為你不滿意你就會從心底對其不重視,那麼即使這鴿子很好,在你棚裡也起不了什麼作用,因為你從心底認為它並不好。也許你感覺不到,但這卻是一個事實。

  現在對養鴿的一些言論越來越多,血統鴿越來越多,成績吹噓的越來越多,弄虛作假的越來越多,怎樣把握方向,把握度還得靠我們自己把握。不要把別人的話當成了準則,也不要只把別人的鴿子當好鴿子。

  這些都是自己寫的一些平時養鴿的雜記,有點亂,呵呵,如果有不正確的地方還請大家指正。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