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與遺傳變異:育成黑詹森鴿“黑珍珠”始末


版主:NSR-268835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中信網

遺傳與遺傳變異:育成黑詹森鴿“黑珍珠”始末

  我曾在2015年6月前後上傳《遺傳與遺傳變異上》、《遺傳與遺傳變異下》,本當續傳《姑妄言羽色遺傳》,奈耽擱下來就是很長時間了。此文非我拾遺補闕,而是去完成未完之《遺傳與遺傳變異》後續系列。

  傳統觀念,“烏鴉”乃不祥之鳥,我對像烏鴉一樣純黑羽色的鴿子更是避而遠之。在一次機緣巧合,使我反常地改變了此觀點,並去研究探索黑羽色遺傳之謎。

那是在2012年秋,我舍中已配對的兩隻黃眼紫絳純詹森鴿,竟作育出一隻羽色類似白色又非白色的小鴿。當時也沒太在意,認為可能是絳雌“紅杏出牆”了。快滿月的時候,發現它竟是一羽沒有紅(黑)二線的似白非白的小鴿。對這樣羽色的小鴿,當時真弄不清到底是什麼原因。為此,將它標注為(F1)記錄在簿。換毛後它的羽色變得很漂亮,似銀灰而無明顯的紅色二線,似白羽卻又罩有淺淺的紅暈,全身似飄浮著一縷淡淡的紅雲,一羽銀羽微紅的鴿子渾然天成,它是只雄鴿,我稱它為銀白(F1)。

  到了2013年深秋,雖說(F1)銀白雄已成年,羽色也變得深了很多,紅棱鴿的羽色特徵淡淡露了出來,但我無意使用,它就閒置了下來。這無意間又給予了它自由擇配的空間,憑強健的身板和強有力的翅膀,強搶了一個同棚雄鴿的巢,又拐來了一羽比它大兩歲的黃眼婆娘。

那年冬季銀白雄(F1)與被拐來的黃眼灰婆娘育出了一對墨黑色小鴿,是一對同邊雄。我將其中一隻黑色白條定名為(R1),另一羽全黑色的定名為(R2),它們的性狀表現全異於親鴿。(F1)與灰黃眼婆娘在延續作育中,所育出的幼雛其性狀表現是沒有規律的,時而一羽是銀白,另一羽是黑色(見圖23)。銀白羽色小鴿呈父本顯性遺傳,黑羽色為父母本的隱性遺傳。有時兩羽全是黑色,均呈親本的隱性遺傳。

  見到這些,我萌發育成一路黑羽色詹森鴿子的想法,這個想法似乎可笑甚至有些荒唐,要育出一路新鴿子談何容易,就算育成一路黑羽色鴿子,未必它就能適應本地區賽線。能翔多遠,這些都是未知,也是個謎。而正是這個謎,使我為此也著了迷。

到了第三個年頭上也就是2014年,用(R1)和(R2)連續作育出數量不太多的黑色小群體(詳見圖24蘭天黑鴿群)。在2014年春懷著對銀白雄(F1)要探個究竟的心,就將這羽(F1)雄進行放飛測驗,誰知訓放50、180、250公里都很順當,在500公里第二天下午歸。如是對作育出的這些小群體也稍增加了一點信心。就這樣按自己的想法人為讓(F1)銀白雄另配了一羽有賽續的砂眼雌作育種鴿,希望能多育出幾隻全黑羽色鴿子。

  棚內這路鴿子因遺傳性狀隱性而產生的黑色小群體。

將要通過競翔距離來檢驗,檢驗它們是否能繼續生存下來或發揚下去,這也是《達爾文進化論》中所闡述的“生存鬥爭”和“適者生存”。假如是後者,我該怎樣去命名稱呼這些黑老鴰呢?說它是什麼新“品種”嘛,尚缺乏理論依據。再者,它本身就是由不同品系雜交所至育出的“雜種”即(雜合子)育出,但總不能叫它們“雜種”吧!想來就暫時還是叫它“黑老鴰”,相形之下總比叫它“雜種”要雅得多了。

  在這期間(R1)兩隻雄配對不同雌(見資料圖),所育出的子裔“黑老鴰子”能參賽的共有19羽,去參加市鴿協2015年和2016年賽事,從訓放50公里開始到280公里歸巢殘存17羽,全上500公里決賽總回歸13羽。(概括來說,兩年育出的黑老鴰在連續兩年期間參加培訓共19羽,殘存17羽參加決賽,500公里決賽總共歸巢13羽)。

這些黑老鴰生存鬥爭的表現使我有些吃驚,無意之中竟有如此收穫。更是鐵定了心思要深度探索這路“黑老鴰”,並開始喜歡上它們,並改稱它們為黑玫瑰。思量將歸巢的“黑玫瑰”擇優配對,作育2017年全部特比環的參賽鴿,進一步去探出一個歸巢的端倪。

  2017年共購各類大獎賽環共27枚,全套上黑詹森(黑玫瑰)鴿育出的雛鴿。但說來慚愧,事與願違,自從2009年秋搬遷新居後,人鴿兩地且相距甚遠,終年早出午歸。七點必至養鴿老屋打理群鴿,無奈每日只喂一餐,談不上管理和養功。近中午返回居址,如此年復一年;參加訓鴿基本隨鴿協50公里起步,然後就跟著協會的競翔時間表走,故此賽前訓鴿實在做得很糟糕。

就大家公認的賽鴿“種、養、訓”方略而言,我已是三缺其二,實難與群雄相爭。加之年事已高,家人倍加擔心,少不了有些叨叨,進退之間,雖難割捨終對它們的眷顧。但歲月就是歲月,永遠是個正數。一念之下,雙手就伸進了金色的盆子。那些500公里部分歸巢的黑色賽鴿,和已佩特比環而鴿齡較大的黑鴿,以及能參加普賽的黑鴿,都隨著饋贈鴿群而去。我失去了測驗的機會,而這些精靈很長一段時間,也將失去自由翱翔藍天的機會。

  另一部分二月齡以下的黑詹森(黑玫瑰)小鴿,留在朋友高君的鴿舍將去完成今年的比賽。儘管如此,我仍願意與擁有黑玫瑰鴿的這些朋友,繼續去探索它的羽色遺傳和“生存鬥爭”之謎。

  黑玫瑰(黑詹森)鴿的育成,確實地說,我也是從無意到有意,思來這也算是一個育種系統工程。就遺傳來說,圖片中藏著很多有趣的“遺傳之謎”,要想解開它的全部密碼,仍在不懈探索中。

現用棚舍尚存的鴿子圖片來表達這一過程,表述不盡意之處,願與大家共同探討,更希望喜愛研究信鴿遺傳這方面的高人可以不吝賜教。  

21.jpg
▲ 1、“黑詹森”源頭資料圖片:作育出13-090139F1的父母鴿雙紫絳詹森


22.jpg
▲ 2、雙紫絳直子:CHN13-18-090139 F1


23.jpg
▲ 3、F1和它的第一次配偶灰黃眼雌


24.jpg
▲ 4、F1和它的第二次配偶砂眼雌12春500公里


25.jpg
▲ 5、CHN2014-18-047431 R1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