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賽鴿育翔探秘(二十一)
版主:NSR-268835
第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中信網
泉淼戰狼育翔聯盟(承上期)
(2)選手鴿賽線強化之魔鬼訓練
當我們選手鴿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基礎訓練,並從第一個疲勞期中恢復,我們就可以開始第二個階段的強化訓練了。
我們在第一個基礎訓練階段80公里開始,有間隔和休整期。第二個賽線強化期就不再有間隔,每天一訓,除了天氣等特殊情況,都不應停止。如遇陰天、小雨天和霧霾天,在確保不會影響賽鴿順利歸巢的情況下,可選擇縮短訓放里程,近距離放飛,讓賽鴿儘早適應在惡劣天氣下異地歸巢,提高賽鴿的抗逆性。這一點在秋賽時尤為重要,秋賽天氣的無常是我們深有體會的,人為地增加艱苦條件下的抗逆性訓練,會比種系遺傳得來的耐翔力、抗逆性更有用。
操訓距離宜定在延賽線70公里左右處,不要再隨意變動,每週4次70公里,1次100-120公里,休息兩天,如此往復直到賽前2周結束,讓賽鴿進入第二個休整期和疲勞期。
這個階段主要是訓練賽鴿們,怎樣熟練運用導航能力進行定向,養成快速歸巢的習慣。有效進行肌肉和筋骨磨煉,並有效建立賽線熟知區,與第一階段的扇形熟知區相呼應,讓賽鴿在正式比賽中的最後階段,特別是體能和智力等綜合值都即將達到極限時,進入到熟知區。那麼,賽鴿就能很輕鬆地選擇適合當時氣候條件的最佳路線回歸,有效提高分速和增大贏面。
此外,在訓練期我們要讓賽鴿能夠安靜而不慌地接受我們的處置。在日常抓鴿時動作要儘量輕柔,不要有急劇的肢體動作,以免驚嚇到鴿子。在訓練初期,如果早期親和訓練不到位,賽鴿們可能會慌亂地亂飛,在籠子裡或載鴿過程中會不安、打鬥,但只要我們放輕動作,和它們友好相處,慢慢地這種現象就會消失,就會讓我們處置了。當然如果我們早期的親和訓練、壓籠訓練到位的話,這些問題就不再是問題了。
同時在第二個訓練期間,我們還應在每個訓練周的第一次訓練時,對賽鴿進行壓籠過夜訓練,讓賽鴿儘早適應在籠中安靜過夜,以利於今後正式比賽時能在放飛車內安靜過夜。試想一下,一只得到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養精蓄銳的賽鴿,和一隻一夜都在高度不安和打鬥中過度浪費精力的鴿子,在次日的比賽中誰會表現更好,拋開種氣、血統和健康,我想答案是很明顯的。
在賽鴿第二個休整期和疲勞期安全度過以後,具體的檢驗標準請參照第一個休整期和疲勞期。通常如果調整得當,一周到十天,賽鴿們就能完全恢復,這時可以依據鴿會的路訓計畫開始進行第三階段。
(3)賽前集訓和臨賽狀態調整
當賽鴿完全從第二個疲勞期中恢復,我們可以開始恢復50公里級的延賽線訓練,每天一訓,直到鴿會首站起訓開始。大多鴿會的首站都會在20-30公里,第二站間隔1-2天,這個時期我們不要再加訓了,要密切關注賽鴿歸巢後的狀態和糞便。為什麼第三個階段的訓練只停留在50公里,就是因為不希望在賽鴿初入大籠時,肌體處在疲勞易感狀態,從而感染疾病。
鴿會起站訓至100公里左右,賽鴿易感期和疾病潛伏期會達到頂峰,如果賽鴿能安然度過,那麼接下來,在鴿會訓放的間隔期,每隔一天加訓一次50-70公里,直到臨賽集鴿前兩日停一日,比賽集鴿當天訓放30公里,然後就是等待比賽結果了,做完了我們該做的,剩下的就看賽鴿,看天了!
至於賽鴿的這三個階段訓練期的日糧配比、營養保健、疫苗接種、疾病防治和藥物調理,下一期再談。
特別注明:本方法只適合平原和少丘陵地帶,以及職業鴿舍,對山區和非職業鴿舍,請以自己的成熟手法操訓,敬請斟酌,不當處望賜教指正。
(未完待續)
泉淼戰狼育翔聯盟(承上期)
(2)選手鴿賽線強化之魔鬼訓練
當我們選手鴿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基礎訓練,並從第一個疲勞期中恢復,我們就可以開始第二個階段的強化訓練了。
我們在第一個基礎訓練階段80公里開始,有間隔和休整期。第二個賽線強化期就不再有間隔,每天一訓,除了天氣等特殊情況,都不應停止。如遇陰天、小雨天和霧霾天,在確保不會影響賽鴿順利歸巢的情況下,可選擇縮短訓放里程,近距離放飛,讓賽鴿儘早適應在惡劣天氣下異地歸巢,提高賽鴿的抗逆性。這一點在秋賽時尤為重要,秋賽天氣的無常是我們深有體會的,人為地增加艱苦條件下的抗逆性訓練,會比種系遺傳得來的耐翔力、抗逆性更有用。
操訓距離宜定在延賽線70公里左右處,不要再隨意變動,每週4次70公里,1次100-120公里,休息兩天,如此往復直到賽前2周結束,讓賽鴿進入第二個休整期和疲勞期。
這個階段主要是訓練賽鴿們,怎樣熟練運用導航能力進行定向,養成快速歸巢的習慣。有效進行肌肉和筋骨磨煉,並有效建立賽線熟知區,與第一階段的扇形熟知區相呼應,讓賽鴿在正式比賽中的最後階段,特別是體能和智力等綜合值都即將達到極限時,進入到熟知區。那麼,賽鴿就能很輕鬆地選擇適合當時氣候條件的最佳路線回歸,有效提高分速和增大贏面。
此外,在訓練期我們要讓賽鴿能夠安靜而不慌地接受我們的處置。在日常抓鴿時動作要儘量輕柔,不要有急劇的肢體動作,以免驚嚇到鴿子。在訓練初期,如果早期親和訓練不到位,賽鴿們可能會慌亂地亂飛,在籠子裡或載鴿過程中會不安、打鬥,但只要我們放輕動作,和它們友好相處,慢慢地這種現象就會消失,就會讓我們處置了。當然如果我們早期的親和訓練、壓籠訓練到位的話,這些問題就不再是問題了。
同時在第二個訓練期間,我們還應在每個訓練周的第一次訓練時,對賽鴿進行壓籠過夜訓練,讓賽鴿儘早適應在籠中安靜過夜,以利於今後正式比賽時能在放飛車內安靜過夜。試想一下,一只得到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養精蓄銳的賽鴿,和一隻一夜都在高度不安和打鬥中過度浪費精力的鴿子,在次日的比賽中誰會表現更好,拋開種氣、血統和健康,我想答案是很明顯的。
在賽鴿第二個休整期和疲勞期安全度過以後,具體的檢驗標準請參照第一個休整期和疲勞期。通常如果調整得當,一周到十天,賽鴿們就能完全恢復,這時可以依據鴿會的路訓計畫開始進行第三階段。
(3)賽前集訓和臨賽狀態調整
當賽鴿完全從第二個疲勞期中恢復,我們可以開始恢復50公里級的延賽線訓練,每天一訓,直到鴿會首站起訓開始。大多鴿會的首站都會在20-30公里,第二站間隔1-2天,這個時期我們不要再加訓了,要密切關注賽鴿歸巢後的狀態和糞便。為什麼第三個階段的訓練只停留在50公里,就是因為不希望在賽鴿初入大籠時,肌體處在疲勞易感狀態,從而感染疾病。
鴿會起站訓至100公里左右,賽鴿易感期和疾病潛伏期會達到頂峰,如果賽鴿能安然度過,那麼接下來,在鴿會訓放的間隔期,每隔一天加訓一次50-70公里,直到臨賽集鴿前兩日停一日,比賽集鴿當天訓放30公里,然後就是等待比賽結果了,做完了我們該做的,剩下的就看賽鴿,看天了!
至於賽鴿的這三個階段訓練期的日糧配比、營養保健、疫苗接種、疾病防治和藥物調理,下一期再談。
特別注明:本方法只適合平原和少丘陵地帶,以及職業鴿舍,對山區和非職業鴿舍,請以自己的成熟手法操訓,敬請斟酌,不當處望賜教指正。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