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異】數百萬獎金的上海信鴿大賽,前4名要麼"死亡"要麼"失蹤"了…
版主:NSR-268835
第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1鴿網
參加各類信鴿比賽,是上海16000多名鴿迷的盛事。獲獎的鴿子,不僅給鴿主帶來榮譽,還可以獲得數十萬甚至數百萬元的豐厚獎金。
今年5月1日舉行的上海市第十六屆一歲鴿特比大獎賽,卻曝出諸多怪事:獲得前四名的鴿子在複檢的指定時間內,竟然兩隻“死亡”兩隻“失蹤”……
怪事一:兩名鴿迷的鴿子包攬前四名
王先生是一位有著30多年鴿齡的老鴿迷,在信鴿飼養和比賽方面,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熱衷於參與上海及周邊地區的信鴿比賽。他坦言,一方面出於興趣,一方面也是沖著高額獎金去的,上海的信鴿比賽,他很少錯過。
然而,今年5月1日舉辦的上海市第十六屆一歲鴿特比大獎賽,卻讓他失望透了:“我的鴿子雖然也在1000名之內,但是,我對比賽造假深惡痛絕。”
早在去年的2月15日,上海市信鴿協會就公佈了《2017年上海市第十六屆一歲鴿特比大獎賽比賽規程》,定於2017年4月29日19時~21時在軍體俱樂部集鴿,5月1日在長江以北某地司放,司放距離為600~700公里。今年4月29日,集鴿上籠參加比賽的鴿子為5850羽。5月1日早晨,這批鴿子在河南虞城開籠放飛。
上海市信鴿協會的比賽規程明示:參賽的鴿子採用一次性防揭動易碎貼封環,凡易碎貼被揭開或足環號碼處破損,比賽成績無效。比賽僅採用“電子掃描鴿鐘報到”的手續。採用“電子掃描鴿鐘報到”方式的會員,須統一使用上海市鴿協專用電子足環,鴿主提前一天將參賽鴿的匹配足環資料上傳到資料庫。
王先生解釋說,因為現在的鴿賽都是用電子採集資訊,如果大家都老老實實地比賽,從技術層面來說,這個比賽結果還是很公平的。“因為鴿子在河南虞城統一起飛,返回鴿舍後,鴿子的腳在落腳點接觸電子鐘後,馬上就會生成資訊上傳,立即產生成績。如果鴿子返回時,沒有落在電子鐘上,鴿主可以捉住鴿子,放到電子鐘的接觸點,上傳成績。
然而,這一次的鴿賽,卻怪事連連。
“這麼大的賽事,我們都會守在家裡,等待鴿子返回,也會看電腦直播,掌握動態。”王先生說,5月1日下午16時36分14秒,直播電腦上跳出成績,第一名產生,鴿主李某,空中飛行距離656公里。5分多鐘後,第二名產生,是張某的鴿子,空中飛行距離647公里。
接下來發生的事,就讓王先生和眾多鴿迷困惑不已。第三名又是李某的鴿子,第四名還是張某的鴿子。“也就是說,李某的兩隻鴿子分別獲得了第一名和第三名,張某的兩隻鴿子分別獲得了第二名和第四名。李某第一名的鴿子,比17點27分59秒報到,空中飛行距離638公里的第五名鴿子,快了51分鐘!”
王先生向記者分析了一到四名鴿子三點不合常理之處:5月1日當天,5850羽鴿子從河南虞城返回上海,並成功報到產生成績的鴿子,只有69羽。第一名空中飛行距離比第五名長18公里,時間卻快了51分鐘,這是非常罕見的。其次,李某的兩隻鴿子足環是連號的,張某的兩隻鴿子,足環也是連號的,非常蹊蹺。
王先生還向記者透露,張某是上屆一歲鴿特賽的冠亞軍。
“我看到這個情況之後,分別跟其他幾個鴿友打電話,大家都很憤怒,說這是赤裸裸的造假。因為我們都是養了三四十年鴿子的老鴿迷,什麼樣的鴿子,什麼樣的比賽,什麼樣的情況都經歷過。”當天晚上,王先生等鴿迷就向上海市信鴿協會相關負責人提出了質疑。
怪事二:驗鴿時第1至第4名全部缺席
“這個事情鴿迷們鬧得沸沸揚揚,比賽組織方壓力非常大,協會必須站出來調查處理。於是,我們就對前1000名鴿子進行了檢驗,並對前50名進行了複檢。由於有不少鴿子沒有送檢,也有不少鴿子檢出了問題,被取消了成績,於是我們又對1001—1100名的鴿子進行了檢驗,因為它們將替補進入獲獎圈。”5月25日,是本屆鴿賽驗鴿的最後一天,當時的市鴿協相關負責人許先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作出以上說明。
許先生說,鴿賽本來就是個群眾性活動,沒有什麼好隱瞞的,出了問題,也會公開透明地處理,所以相關安排和處理情況,都會在鴿協的官網上進行公開。
記者在市鴿協官網上看到,5月10日,市鴿協通報了驗鴿情況:“今年5月1日,市信鴿協會舉行了第十六屆一歲鴿特比決賽,由於本次比賽出現了諸多情況,在廣大會員的強烈要求下,市信鴿協會於5月5日至7日,對2016年前1000名信鴿進行了驗鴿工作。本次驗鴿應驗鴿總羽數:1000羽;未驗羽數:51羽;經查有問題的羽數:71羽。”
一位資深鴿迷透露,吊詭的是,在驗鴿的指定時間內,張某獲得第二、第四名的鴿子,沒有送來檢驗;李某獲得第一和第三名的鴿子,“竟然被殺掉了,只給市鴿協送來兩隻足環”。
那麼,上述鴿迷的反映是否屬實呢?
記者輾轉聯繫上了本次比賽獲得第一名和第三名鴿子的所有人龔先生。他說,這兩隻鴿子是掛在李某名下參賽的,實際所有人是他。5月30日晚上,龔先生在電話裡告訴記者,5月1日下午,鴿子飛回後,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就對鴿子進行了兩次檢驗,共耗時5小時,當時驗鴿是通過的。後來又通知5月12日要驗鴿,但這兩隻鴿子因為拉痢疾已經死掉了。
而本次比賽獲得第二名和第四名鴿子的所有人張先生則告訴記者,比賽結束後,市鴿協來了兩撥人驗鴿,也全程拍了視頻,鴿協某負責人說驗鴿通過了。第二天,也就是5月2日,他就把鴿子賣掉了。
記者問,現在還能不能把賣出去的鴿子再拿回來檢驗?張先生說,他不想這麼做。
對此,市鴿協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凡是沒送來檢驗的或者檢驗出問題的,一律取消成績。
5月25日,一名參與驗鴿的資深鴿迷告訴記者,目前查出問題的71羽信鴿中,問題基本出在足環上:有些鴿子的足環有被揭開的痕跡,有的號碼破損了,還有的足環被特殊器材擴張了。
揭秘:行家揭秘鴿賽三大造假術
據瞭解,本屆鴿賽,雖然只有5850羽參加決賽,但是賽前賣出足環14501枚(每枚足環售價300元),所以,市鴿協提供的獎金按照第二種方案分配:第一名45萬元,第二名33.75萬元,第三名22.5萬元,第四名8萬元,第五名7萬元,總之,30名以內,獎金都超過1萬元;就連701—1000名,獎金都有1800元。
一位鴿迷說,如果李某和張某的鴿子成績屬實,那麼,他倆從鴿協分別拿走67.5萬元和41.75萬元:“雖然是稅前的,但是總額已經超過了110萬元。此外,還有指定賽的收益,最終他們在這場比賽中估計能獲取300多萬元的收益。”
所謂“指定”賽,是指在大賽集鴿時,鴿主可以對自己或者別人的鴿子下注,下注金額從50元到1000元之間。“有點類似於賭球賭馬,但是在賽鴿界這個不叫賭博,是允許的。”這名鴿迷透露,前四名被取消成績的鴿子,都參加了“指定”賽;如果成績沒有被取消,鴿主會按照一定比例獲取“指定”賽的獎金。
一位資深鴿迷表示,鴿賽造假,不是這一屆鴿賽才發生的事情。這一次,上海市鴿協之所以下決心調查,是因為鴿賽風氣已經到了必須整治的程度,否則,必然會傷害其他鴿迷參賽的積極性。
5月25日,在上海市信鴿協會,參與驗鴿的行家們向記者詳細講解了當前鴿賽中三大造假術,分別是“兩個鴿舍,人代鴿‘飛’”、“擴大足環,老鴿參賽”、“鴿子去飛,足環分離”。
兩個鴿舍,人代鴿“飛”
一位不願具名的行家說,信鴿是根據地磁引力作用,指引回巢的。“懂得這個原理,就不難理解雙鴿舍造假術。”這位行家說,因為本屆一歲鴿的比賽,在去年2月就公佈了賽程。通知上明確告訴參賽人,到時候會在江北某處放飛鴿子,空距600多公里。
“大家都是老江湖了,你說江北,600到700公里,地圖上一看,就知道大致在什麼地方了。”這樣一來,老鴿迷就會把從鴿協花300元一隻買來的足環,套到他們位於江北某地鴿舍的幼鴿腳上。比賽的時候,再把這只鴿子送到上海來集合,然後被運往河南放飛。因為這個地點離它的巢比較近,所以這只鴿子很快就回巢了。鴿主立即用車裝著鴿子,來到上海,把這只鴿子在上海鴿舍的電子鴿鐘上觸碰一下,完成資訊採集,成績就產生了,畢竟車比鴿子跑得快。
如何戳穿這一造假術呢?行家說,方法很簡單,只要把鴿子隨地放飛,看它回哪個巢:如果不回上海的巢,或者遲遲不回巢,甚至失蹤,那必定是造假。
第二種造假術
常見的套路是擴大足環,把環套到有比賽經驗的老鴿子腳上,讓老鴿子參賽。這位行家拿出一隻專用足環給記者看,足環的一側有一排規則的小圓孔。“被擴過的孔呈橢圓形。所以,我們驗鴿的時候,會仔細看這些孔。”
行家告訴記者,由於鴿賽有利可圖,圍繞鴿賽已經形成了一個造假市場。有專門的器材,可以把這個足環擴大。“實際上,換鴿子參賽,不僅僅限於擴大足環,還有造假足環的,仿製一次性防揭動易碎貼的等等。雖然技術含量比較高,但是,相對於數百甚至數千萬元的獎金來說,這點‘投資’是很划算的。”
第三種造假術
行家說,這就不單單是造假了,而是犯罪,以前也曾經發生過。“有人買通集鴿工作人員,跟工作人員聯手作弊,讓套假足環的鴿子去參賽,真腳環仍在上海,在鴿主的手裡。到一定的時間後,鴿主拿足環刷成績。這樣一來,他們想自己拿第幾名,就能拿第幾名,特賽和指定賽通吃。”
一位鴿迷分析,“由於這一次造假太瘋狂,事情搞大了,弄不好要吃官司,而且可能還會波及一些人,所以有些鴿主根本不敢送檢。”
參加各類信鴿比賽,是上海16000多名鴿迷的盛事。獲獎的鴿子,不僅給鴿主帶來榮譽,還可以獲得數十萬甚至數百萬元的豐厚獎金。
今年5月1日舉行的上海市第十六屆一歲鴿特比大獎賽,卻曝出諸多怪事:獲得前四名的鴿子在複檢的指定時間內,竟然兩隻“死亡”兩隻“失蹤”……
怪事一:兩名鴿迷的鴿子包攬前四名
王先生是一位有著30多年鴿齡的老鴿迷,在信鴿飼養和比賽方面,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熱衷於參與上海及周邊地區的信鴿比賽。他坦言,一方面出於興趣,一方面也是沖著高額獎金去的,上海的信鴿比賽,他很少錯過。
然而,今年5月1日舉辦的上海市第十六屆一歲鴿特比大獎賽,卻讓他失望透了:“我的鴿子雖然也在1000名之內,但是,我對比賽造假深惡痛絕。”
早在去年的2月15日,上海市信鴿協會就公佈了《2017年上海市第十六屆一歲鴿特比大獎賽比賽規程》,定於2017年4月29日19時~21時在軍體俱樂部集鴿,5月1日在長江以北某地司放,司放距離為600~700公里。今年4月29日,集鴿上籠參加比賽的鴿子為5850羽。5月1日早晨,這批鴿子在河南虞城開籠放飛。
上海市信鴿協會的比賽規程明示:參賽的鴿子採用一次性防揭動易碎貼封環,凡易碎貼被揭開或足環號碼處破損,比賽成績無效。比賽僅採用“電子掃描鴿鐘報到”的手續。採用“電子掃描鴿鐘報到”方式的會員,須統一使用上海市鴿協專用電子足環,鴿主提前一天將參賽鴿的匹配足環資料上傳到資料庫。
王先生解釋說,因為現在的鴿賽都是用電子採集資訊,如果大家都老老實實地比賽,從技術層面來說,這個比賽結果還是很公平的。“因為鴿子在河南虞城統一起飛,返回鴿舍後,鴿子的腳在落腳點接觸電子鐘後,馬上就會生成資訊上傳,立即產生成績。如果鴿子返回時,沒有落在電子鐘上,鴿主可以捉住鴿子,放到電子鐘的接觸點,上傳成績。
然而,這一次的鴿賽,卻怪事連連。
“這麼大的賽事,我們都會守在家裡,等待鴿子返回,也會看電腦直播,掌握動態。”王先生說,5月1日下午16時36分14秒,直播電腦上跳出成績,第一名產生,鴿主李某,空中飛行距離656公里。5分多鐘後,第二名產生,是張某的鴿子,空中飛行距離647公里。
接下來發生的事,就讓王先生和眾多鴿迷困惑不已。第三名又是李某的鴿子,第四名還是張某的鴿子。“也就是說,李某的兩隻鴿子分別獲得了第一名和第三名,張某的兩隻鴿子分別獲得了第二名和第四名。李某第一名的鴿子,比17點27分59秒報到,空中飛行距離638公里的第五名鴿子,快了51分鐘!”
王先生向記者分析了一到四名鴿子三點不合常理之處:5月1日當天,5850羽鴿子從河南虞城返回上海,並成功報到產生成績的鴿子,只有69羽。第一名空中飛行距離比第五名長18公里,時間卻快了51分鐘,這是非常罕見的。其次,李某的兩隻鴿子足環是連號的,張某的兩隻鴿子,足環也是連號的,非常蹊蹺。
王先生還向記者透露,張某是上屆一歲鴿特賽的冠亞軍。
“我看到這個情況之後,分別跟其他幾個鴿友打電話,大家都很憤怒,說這是赤裸裸的造假。因為我們都是養了三四十年鴿子的老鴿迷,什麼樣的鴿子,什麼樣的比賽,什麼樣的情況都經歷過。”當天晚上,王先生等鴿迷就向上海市信鴿協會相關負責人提出了質疑。
怪事二:驗鴿時第1至第4名全部缺席
“這個事情鴿迷們鬧得沸沸揚揚,比賽組織方壓力非常大,協會必須站出來調查處理。於是,我們就對前1000名鴿子進行了檢驗,並對前50名進行了複檢。由於有不少鴿子沒有送檢,也有不少鴿子檢出了問題,被取消了成績,於是我們又對1001—1100名的鴿子進行了檢驗,因為它們將替補進入獲獎圈。”5月25日,是本屆鴿賽驗鴿的最後一天,當時的市鴿協相關負責人許先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作出以上說明。
許先生說,鴿賽本來就是個群眾性活動,沒有什麼好隱瞞的,出了問題,也會公開透明地處理,所以相關安排和處理情況,都會在鴿協的官網上進行公開。
記者在市鴿協官網上看到,5月10日,市鴿協通報了驗鴿情況:“今年5月1日,市信鴿協會舉行了第十六屆一歲鴿特比決賽,由於本次比賽出現了諸多情況,在廣大會員的強烈要求下,市信鴿協會於5月5日至7日,對2016年前1000名信鴿進行了驗鴿工作。本次驗鴿應驗鴿總羽數:1000羽;未驗羽數:51羽;經查有問題的羽數:71羽。”
一位資深鴿迷透露,吊詭的是,在驗鴿的指定時間內,張某獲得第二、第四名的鴿子,沒有送來檢驗;李某獲得第一和第三名的鴿子,“竟然被殺掉了,只給市鴿協送來兩隻足環”。
那麼,上述鴿迷的反映是否屬實呢?
記者輾轉聯繫上了本次比賽獲得第一名和第三名鴿子的所有人龔先生。他說,這兩隻鴿子是掛在李某名下參賽的,實際所有人是他。5月30日晚上,龔先生在電話裡告訴記者,5月1日下午,鴿子飛回後,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就對鴿子進行了兩次檢驗,共耗時5小時,當時驗鴿是通過的。後來又通知5月12日要驗鴿,但這兩隻鴿子因為拉痢疾已經死掉了。
而本次比賽獲得第二名和第四名鴿子的所有人張先生則告訴記者,比賽結束後,市鴿協來了兩撥人驗鴿,也全程拍了視頻,鴿協某負責人說驗鴿通過了。第二天,也就是5月2日,他就把鴿子賣掉了。
記者問,現在還能不能把賣出去的鴿子再拿回來檢驗?張先生說,他不想這麼做。
對此,市鴿協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凡是沒送來檢驗的或者檢驗出問題的,一律取消成績。
5月25日,一名參與驗鴿的資深鴿迷告訴記者,目前查出問題的71羽信鴿中,問題基本出在足環上:有些鴿子的足環有被揭開的痕跡,有的號碼破損了,還有的足環被特殊器材擴張了。
揭秘:行家揭秘鴿賽三大造假術
據瞭解,本屆鴿賽,雖然只有5850羽參加決賽,但是賽前賣出足環14501枚(每枚足環售價300元),所以,市鴿協提供的獎金按照第二種方案分配:第一名45萬元,第二名33.75萬元,第三名22.5萬元,第四名8萬元,第五名7萬元,總之,30名以內,獎金都超過1萬元;就連701—1000名,獎金都有1800元。
一位鴿迷說,如果李某和張某的鴿子成績屬實,那麼,他倆從鴿協分別拿走67.5萬元和41.75萬元:“雖然是稅前的,但是總額已經超過了110萬元。此外,還有指定賽的收益,最終他們在這場比賽中估計能獲取300多萬元的收益。”
所謂“指定”賽,是指在大賽集鴿時,鴿主可以對自己或者別人的鴿子下注,下注金額從50元到1000元之間。“有點類似於賭球賭馬,但是在賽鴿界這個不叫賭博,是允許的。”這名鴿迷透露,前四名被取消成績的鴿子,都參加了“指定”賽;如果成績沒有被取消,鴿主會按照一定比例獲取“指定”賽的獎金。
一位資深鴿迷表示,鴿賽造假,不是這一屆鴿賽才發生的事情。這一次,上海市鴿協之所以下決心調查,是因為鴿賽風氣已經到了必須整治的程度,否則,必然會傷害其他鴿迷參賽的積極性。
5月25日,在上海市信鴿協會,參與驗鴿的行家們向記者詳細講解了當前鴿賽中三大造假術,分別是“兩個鴿舍,人代鴿‘飛’”、“擴大足環,老鴿參賽”、“鴿子去飛,足環分離”。
兩個鴿舍,人代鴿“飛”
一位不願具名的行家說,信鴿是根據地磁引力作用,指引回巢的。“懂得這個原理,就不難理解雙鴿舍造假術。”這位行家說,因為本屆一歲鴿的比賽,在去年2月就公佈了賽程。通知上明確告訴參賽人,到時候會在江北某處放飛鴿子,空距600多公里。
“大家都是老江湖了,你說江北,600到700公里,地圖上一看,就知道大致在什麼地方了。”這樣一來,老鴿迷就會把從鴿協花300元一隻買來的足環,套到他們位於江北某地鴿舍的幼鴿腳上。比賽的時候,再把這只鴿子送到上海來集合,然後被運往河南放飛。因為這個地點離它的巢比較近,所以這只鴿子很快就回巢了。鴿主立即用車裝著鴿子,來到上海,把這只鴿子在上海鴿舍的電子鴿鐘上觸碰一下,完成資訊採集,成績就產生了,畢竟車比鴿子跑得快。
如何戳穿這一造假術呢?行家說,方法很簡單,只要把鴿子隨地放飛,看它回哪個巢:如果不回上海的巢,或者遲遲不回巢,甚至失蹤,那必定是造假。
第二種造假術
常見的套路是擴大足環,把環套到有比賽經驗的老鴿子腳上,讓老鴿子參賽。這位行家拿出一隻專用足環給記者看,足環的一側有一排規則的小圓孔。“被擴過的孔呈橢圓形。所以,我們驗鴿的時候,會仔細看這些孔。”
行家告訴記者,由於鴿賽有利可圖,圍繞鴿賽已經形成了一個造假市場。有專門的器材,可以把這個足環擴大。“實際上,換鴿子參賽,不僅僅限於擴大足環,還有造假足環的,仿製一次性防揭動易碎貼的等等。雖然技術含量比較高,但是,相對於數百甚至數千萬元的獎金來說,這點‘投資’是很划算的。”
第三種造假術
行家說,這就不單單是造假了,而是犯罪,以前也曾經發生過。“有人買通集鴿工作人員,跟工作人員聯手作弊,讓套假足環的鴿子去參賽,真腳環仍在上海,在鴿主的手裡。到一定的時間後,鴿主拿足環刷成績。這樣一來,他們想自己拿第幾名,就能拿第幾名,特賽和指定賽通吃。”
一位鴿迷分析,“由於這一次造假太瘋狂,事情搞大了,弄不好要吃官司,而且可能還會波及一些人,所以有些鴿主根本不敢送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