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點”——從香港歸來


版主:NSR-268835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賽鴿資訊網

1.jpg


2.jpg


3.jpg


今年7月,適逢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了。本報老作者夏至回想起了一件當年香港回歸慶祝活動中,有一件跟合肥有關的趣事:回歸當天有一個香港各界慶回歸萬鴿放飛活動,安徽省送往香港的有710羽信鴿,半個多月後,回到安徽的信鴿共有8羽,其中有一羽就是咱們今天故事中的主人公——一隻叫作“雨點”的信鴿。

近日本報碾轉聯繫“雨點”的主人邵慶偉,未果,有知情者說他現在已經不養信鴿了,所以,“雨點”的傳奇故事只能在這篇文章中再現了。

1、小小的“雨點”很倔強
1997年6月初,安徽省信鴿協會接到通知:應香港區域市政局的邀請,中國鴿協將組織萬羽信鴿,赴港參加慶祝回歸放飛活動。安徽省分配到500只信鴿的名額,一家摩托車公司職工邵慶偉的鴿子“雨點”,幸運地選上了。

合肥的信鴿,每年都習慣到1000公里、甚至2000公里以上的疏勒河、哈密等西部地區,進行遠端競翔。如今要到南部的香港放飛,那可是千年難逢的大喜事啊!為此,合肥鴿協的鴿友們,在不到一個月裡嘔心瀝血地進行訓飛。邵慶偉也不例外。

邵慶偉那只3歲“雨點”雌鴿,充滿不少故事。它出生3個月時意外地飛失,可兩個月後,又掙紮著飛回原來的籠舍,左右翅膀的幾根大條,不知被何人用膠布黏住!心疼不已的邵師傅,解脫膠布,給它吃噢、喝噢,好生地養護,一直捨不得帶它出去放飛。

沒想到第二年的4月,邵師傅偶爾帶它到了500公里外的河南鎮平市,放開它,它居然當天就趕回家裡。邵慶偉一把將“雨點”當寶貝似的摟在懷裡。

與其他信鴿相比,“雨點”體形不大,但它有耐久的本領;從小就受過磨難的“雨點”,自然而然有一種克服困難的性格和能力。它比別的鴿子特別戀巢。別的鴿子總是在屋頂上散步呀、打鬥呀;“雨點”卻溫柔地獨自待在籠舍裡,或者一動不動地站立在停棲架上,可見它對自己的家庭,有著深厚的感情。因此,這樣的信鴿到外面放飛,大都是拼命地往家裡趕。真是不入家門,死不瞑目啊!

然而,邵慶偉對它並不“溺愛”。跟別的信鴿相比,他對“雨點”喂著同樣的食物,訓飛同樣的距離。每次他出去放飛的方式,跟別的鴿友做法不一樣。

小邵帶上鴿子騎車或坐車,到25公里、50公里以至更遠的地方去。每到一處放飛信鴿時,小邵不是將籠裡的鴿子一齊放掉,而是先捉出第一隻放走。看它飛遠了,他再捉出第二隻放……小邵不讓他的鴿子一齊飛,自然少了它們相互的支持和依靠,這就無形中鍛煉它們單兵作戰的能力。

正是經過一次次效果顯著的鍛煉、磨難,“雨點”居然成長得越來越堅強!

2、孵蛋養成“雨點”的戀巢心理
每年六七月份,江南乃至香港方向總是連日陰雨。信鴿飛翔時最怕下雨,因為難以辨別方向、找不到食物呀。所以,合肥鴿協又對初步挑選出來的五六百隻信鴿,進行往南邊放飛的訓練。邵慶偉大膽地將“雨點”送去了。那年的6月8日、14日,在往安慶、九江兩次訓放中,他的“雨點”兩次都歸巢了,而且九江放飛是當日歸。嘿,他心愛的“雨點”,最終取得了赴港的資格!

離開合肥的前兩天,小邵在自家的鴿舍裡喂“雨點”花生米,讓它放開肚子又吃又喝、增加它的耐力;還特意叫“雨點”在窩裡,孵了幾晚上的鴿蛋。他這麼做,就是養成“雨點”的戀巢心理:“家裡有蛋等我孵呀,我一定要趕回去!”

直到6月25日晚上,邵慶偉才跟著熱情的鴿友們,把他心肝寶貝的“雨點”,送到老城區的市體育場的集鴿點。第二天,一列發往廣州去的火車,把帶著合肥乃至全省人民良好祝願的710羽信鴿,送到深圳,跟雄心勃勃的全國一萬隻鴿子集中起來,奔向激動而熱火朝天的香港。

1997年的7月1日的清晨,回到祖國懷抱才5個小時的香港沙田區體育場內,人頭攢動,香港各界慶回歸萬鴿放飛活動在此舉行。安徽省鴿協秘書長溫業華,在主席臺右側小山一樣架起來的鴿籠中,跑上跑下地給安徽的鴿子“寶寶”們添水、餵食。包括邵慶偉的“雨點”在內的所有安徽信鴿,都吃著喝著,特別神氣。

下午1時30分,信鴿放飛開始。當幾百隻籠子一齊打開時,1萬羽來自祖國各地熱情的信鴿們,爭先恐後地沖出籠舍,如一層雲彩、更像滔滔的洪流,呼呼地騰向藍色光亮的天空之上。它們飄飄欲仙地向著北方的遼闊天地展翅翱翔。這,正好象徵香港回歸到祖國的懷抱!

3、15天后“雨點”飛回了家

信鴿們起飛1小時後,剛剛停下的大雨,又在香港沙田體育場嘩嘩下起來!接著在通往深圳、南嶺、長江中下游一帶的高空,大雨也連日不斷。可以想像出,合肥送去的“雨點”和它的同伴們,遇到了一場嚴峻的考驗啊!小巧而矯健的“雨點”,能夠回到合肥家中嗎?

—— 同樣,它的主人也在合肥心急如焚地等待著它。一天過去了,兩天也過去了,……直至7月15 日上午,小邵都沒盼到“雨點”的影子。當天下午5時20 分時,邵慶偉下班剛進家門,他聽見陽臺上面的鴿舍裡,有“噗嗵噗嗵”鴿子翅膀打架的響聲,一邊打,一邊“咕嘟嘟”叫著助威。邵慶偉趕緊上去看個究竟。謔呀!他看見“雨點”正用嘴啄、用翅膀撲,要趕走占住它溫暖的家那只鴿子。邵慶偉興奮得一把捉住心愛的“雨點”,哈哈大笑地喊道:“啊,我的‘雨點’從香港飛回來啦!”

截至那年的7月21日下午1時30分,安徽省赴香港放飛的信鴿已經回來8羽,合肥市有2羽。它們右邊的翅膀下麵,都有4個紅色仿宋體字的暗章印子:“大吉大利”。邵慶偉的“雨點”,是安徽省第一隻回到家中的赴港放飛的信鴿。翅膀下麵的暗章,是當年溫業華等護送信鴿的人員,在深圳過境要赴香港之前,一個一個地印在每只信鴿翅膀上的,隨後,印章便銷毀。

今天,當我們慶祝香港回歸祖國懷抱大吉大利的20年時,不能忘記這只勇敢而又矯健的信鴿——“雨點”。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