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養鴿原則 仁慈養不了好鴿


版主:NSR-268835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中信網

循序漸進穩紮穩打

本文參加“我的賽鴿攻略”有獎徵文


4d000bbd83d992b642.jpg


  源于父親的愛好,我在很小的時候就喜歡上了鴿子。這些脖子上閃爍著綠光的小精靈,究竟是靠什麼能夠千里歸巢而且有快有慢?也正是這個困惑,激勵著我們,讓一代又一代人對鴿子的癡迷有增無減。

  自己是工薪階層,全國百分之九十的鴿友都和我一樣,作為主力軍的一員,我深深體會到,想把鴿子養出成績並保持下去真的是不容易,我們缺的是金錢和時間以及育種家的獨特眼光。

  參加信鴿比賽是從2014年開始的,到今年有三年了。第一年放五隻,放到三百公里全軍覆沒;換種鴿後第二年放了三隻,五百全部歸巢;第三年放三隻,五百全部歸巢,有一隻飛了八十名,算是入圍了。用了三年的時間檢驗種鴿,自己覺得很辛苦,也有一點小成就,不細說了,大家都經歷過。三年的時間流走了,也得到了一些屬於自己的東西,談談自己的得失,不代表所有鴿友。

  工薪階層起點低,條件有限,所以要制定一個養鴿原則,這樣才能讓我們少走彎路。種鴿的選擇至關重要,也就是“鴿飛一滴血”的道理。引進兩三對種鴿,每對出子代兩窩,天上檢驗,堅決淘汰那些受過傷,得過病的幼鴿。這些幼鴿是無法勝任以後的訓放和比賽的,還會給你對種鴿的去留帶來麻煩。

  到了訓放的年齡自己親自去訓放,第一站十公里,單只放飛,注意那些盤旋一圈或兩圈準確定向的鴿子。第二站訓放四十公里,還是觀察那些準確定向的鴿子。第三站一百五十公里,一般到這個距離,鴿子的體力智力都可以顯現出來,歸巢性不好的肯定是一去不歸。歸巢的鴿子也不要求當日歸巢,這些歸巢的鴿子在以後的比賽中不會讓你太失望。此時種鴿的好壞也得以體現,如果覺得種鴿沒問題,是自己的配對失誤造成飛失,果斷拆對,為下一次訓放打基礎。拆完對出的鴿子,再進行這樣的訓放,結果出來了,也就是你選擇種鴿去留的時候。

  鴿子飛的是個體,種鴿的家族有幾隻飛得好,不代表它以及它的後代就飛得好。就像一隻飛了冠軍的鴿子,它的後代歸巢都難,這只鴿子是沒有做種的必要的。萬事沒有絕對的,大家只交流不要用一些個例和我抬杠。歸巢應該是鴿子的本能,就像一些鳥類的遷徙,而歸巢快慢就和鴿子的定向和身體素質有關係了,這也就是我們養鴿人要選擇的東西。

同樣的條件,兩點之間飛曲線的鴿子永遠比不過飛趨於直線的鴿子,通過訓放比賽,選擇那些有四次以上五百公里快速歸巢的異性鴿子配對,出子代繼續進行訓放比賽,淘汰那些拖拉機的個體。千萬不要這裡要一隻那裡要一隻,這樣會打亂自己制定的原則,通過兩三年的檢驗,穩定一路或兩路鴿子的外貌特徵,內在的東西我們永遠看不到。確定自己棚中的主血,棚中有了一兩路主血,我們在以後的養鴿路上,才會走得更遠更穩。

  心態決定高度,把養鴿子當成一個愛好,不要鴿子越養越多,越來越雜。工薪階層條件有限承受不起,你仁慈,鴿子就會越飛越慢。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