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鴿笭製作師─謝榮哲


版主:NSR-268835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傳承百年的技藝 鴿笭嗡嗡響 專訪鴿笭製作師─謝榮哲先生【時代名鴿78期】
4b9357dd-d9b4-4663-ae65-2647ec8ffaa0.jpg

嘉義市義竹鄉鄉長顏蔡淑惠及鴿笭協會理事長林福傳都熱心致力於鴿笭文化的傳承

  在台南鹽水有一座綠樹環繞的老舊三合院中,有位老師傅正坐在板凳上,專注的用鑿刀使力地將木頭刨深,從他汗水淋漓的臉上及堅毅的神情中透露出他對這份工作的堅持與努力,全神投入只為打造出合乎標準的鴿笭,讓鴿子在展翅高飛時能表現出亮眼的成績,這位就是人稱「最後的鴿笭製作師」謝榮哲先生。

65252da7-2a4d-494a-91f6-c6389f28155f.jpg

熱誠與衝動
  謝先生為人坦率豪邁,投入鴿笭製作已有二十餘年,他笑著回想當年,五個好友相揪一起學做鴿笭,憑著對鴿笭製作的一股熱誠及衝動,在沒有老師、沒有製作範本的狀況下,把舊鴿笭拿來仔細的推敲研究,從尺寸、弧度、刀工、材質等每一個環節都費心去揣摩,一次又一次的嘗試,為的只是想製作出符合比賽使用的鴿笭,從五吋的小鴿笭挑戰到十吋六分的大鴿笭,持續不斷的修正,反復的製作,造就了他讓人歎為觀止的俐落刀法。看似簡單的鴿笭,製作起來可是一點也不馬虎,木頭要先浸泡在水裡半年才會變軟,較易下刀,笭管則是使用二片檜木片,一片直絲與一片直絲相黏合,以增強檜木片的靱性,減少斷裂,原來鴿笭的製作過程,蘊含了那麼多的學問,您一定想不到吧!
6aafa663-268f-4885-89c5-379edfb80521.jpg

發揚鴿笭文化
  謝先生表示鴿笭製作其實並不是單純的木工,而是一項藝術,除了傳統尺寸的鴿笭製作外,他也嘗試做迷你版的可愛鴿笭及巨大版的觀賞鴿笭,還出示了朋友繪製的紋身鴿笭,日式、復古的畫風及色澤讓鴿笭展現出另一種藝術美。談及鴿笭的傳承,謝先生卻語重心長說道:這是一個沒落的產業,當年的五條好漢現今只剩他一人仍在製作,其他人都改行了,這個行業收入低,年輕人學習意願低,大都離鄉到都會區就業,鴿笭製作後繼無人,令人十分憂心,幾乎已瀕臨消失的危機。
32cc3227-71c3-4acf-9348-2af7b3604840.jpg

臺灣鴿笭的來源,大都認為源自明鄭時期,當時是士兵于農閒時的娛樂,在軍用信鴿裝上竹哨,讓哨聲隨著鴿子飛翔而響徹雲霄,然經過300餘年的蛻變,如今已演變成鴿笭負重競賽,所以賽鴿笭是一項極具臺灣色彩及文化意義的民俗活動,如果鴿笭製作失傳,將是文化史上一大憾事,有感於鴿笭製作面臨的窘境,嘉義市義竹鄉長顏蔡淑惠及鴿笭協會理事長林福傳興起了推動鴿笭製作教學及發揚鴿笭觀光文化的念頭,而眼前這位謝師傅也真誠的表示願意擔負起教學的重責大任,文化的傳承需要大家共襄盛舉,在此呼籲社會大眾多予鼓勵及支持,期待未來每年四月大家都能到義竹鄉聆聽嗡嗡響的鴿笭聲,讓賽鴿笭這項民俗文化得以代代相傳,源遠流長。
0aa9a8a1-ca8f-4ffd-8a6f-533612f63473.jpg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