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王”是怎樣煉成的


版主:NSR-268835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賽鴿資訊網

61歲的蘇州信鴿愛好者高景堯養鴿僅3年就奪得全國冠軍,今年他將養殖規模擴大到近200只

高景堯與他飼養的信鴿。趙焱 攝
高景堯與他飼養的信鴿。趙焱 攝.jpg

從門外漢到全國冠軍,61歲的蘇州信鴿愛好者高景堯僅用了3年時間。去年5月10日,他奪得鄭州國家賽750公里級冠軍,賽鴿分速達到1308.917米。這是迄今為止,蘇州市區信鴿愛好者奪得的第一項全國冠軍。

  高景堯的鴿舍建在自家房屋的樓頂,位於蘇州一力物流園內。今年,養殖規模已擴大到近200只。以他為主的養鴿團隊共有4人,引種、訓練和參賽各有分工。

  養鴿“養著玩”卻拿到了冠軍
  鴿舍位於一幢3層房屋的樓頂,沿著樓梯往上爬,遠遠就能聽見信鴿展翅的“呼呼”聲。記者看到,近200只信鴿,生活在面積幾十平方米的鴿舍內,多數正“安分”地呆在自己的小方格內“納涼”。2014年剛開始養鴿時,這兒只有20多隻。隨著賽鴿成績越來越好,養殖規模也成倍擴大。目前,在蘇州市信鴿協會裡,高景堯已經屬於飼養規模較大的一位元。

  “原來我一點都不瞭解信鴿,朋友給我介紹以後,我對它的歸巢性特別好奇。”高景堯來自河北滄州,1993年開始定居蘇州。無意間瞭解到信鴿的這一特性後,他萌發了養著玩的想法,並開始帶著自己的信鴿參加一些本地比賽。雖然接觸沒多久,卻很快取得了不錯的成績。2014年,他奪得常州秋季陽光賽鴿公棚賽500公里級冠軍。此後,他的養鴿熱情不斷提高。

  要想取得好成績,信鴿就要像運動員一樣,保持規律的訓練。每天5時30分左右,飼養員給鴿子餵食,然後放出去鍛煉2個小時。然後,進行第二次餵食,讓鴿子進鴿舍休息。到了17時左右,再進行一次同樣時長的鍛煉。有了訓練基礎,高景堯就會讓鴿子踏上賽場。和其他愛好者不同,他認為,信鴿一定要“飛透”,經得起短距離到長距離檢驗的信鴿,才是真正的好鴿子。

  引種花了40萬,最貴“身價”3萬
  一邊參賽,高景堯也在一邊摸索養鴿之道。他發現,要想出成績,“引種”非常關鍵。每年,他都會參加各種公棚拍賣會,並前往全國各地尋找優秀種鴿。迄今,他已經買了30多隻種鴿,最貴的3萬多元,總花費已近40萬元。種鴿買回來之後,再自己培育。“種鴿的價格相差很大,要從骨架、勻稱度、手感等各個方面去判斷。”高景堯透露。

  養殖信鴿,除了引種,還要在各個方面悉心照料。尤其在夏天,需要注意防暑降溫,做好休養整頓,以便備戰秋賽。除了必要的飼料,還要給信鴿買魚肝油、電解質、酵素粉等“保健品”。此外,購買足環、參賽報名、馴放訓練,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高景堯告訴記者,信鴿運動門檻其實並不高,蘇州市信鴿協會中,普通會員一年花費2至3萬元也能養50只左右,關鍵是看熱不熱愛、追不追求成績。

  在接連賽出成績後,目前,高景堯培育的信鴿已經小有名氣。在公棚拍賣會中,不少已經拍出1萬元以上的價格。

  他說,從事這項運動特別有成就感和榮譽感,尤其是看到自己培育的鴿子拿到成績、拍出價格的時候。

  愛好條件不成熟,不當職業養鴿人
  相繼獲得公棚賽、競翔賽好成績後,下一步,高景堯希望繼續堅持這一業餘愛好。他認為,如果要依賴比賽獎金、種鴿交易等,把信鴿運動作為一項產業來發展,目前條件並不成熟,自己不會嘗試轉型成為職業養鴿人。但他十分喜愛這項運動,希望通過自己的堅持,帶動更多愛好者參與進來。

  據悉,目前,全國信鴿愛好者超過30萬名。據蘇州市信鴿協會統計,蘇州全市愛好者約1500名,市區有600多名,他們的養殖地點主要集中在東環、南環一帶的老新村內。在工業園區,還有不少愛好者租借鄰里中心、寫字樓的樓頂飼養。每年,蘇州舉辦各類信鴿比賽達到30多場,包括100至300公里的短距離速度賽、400至600公里的中距離特比賽、800至1000公里長距離賽等。

  “信鴿是一項陽光、快樂的運動,希望每一位愛好者文明養鴿,不出現擾民、衛生差等問題。”高景堯說。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