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攜手 臺北放飛:籌備1300公里跨海峽大賽
版主:NSR-268835
第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中信網
兩岸攜手 臺北放飛
海峽兩岸的關係是打斷骨頭連著筋、血濃於水的關係。從2014年開始創辦多省多協會的海峽兩岸友誼賽鴿,已經連續舉辦了三屆,積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近期,經和臺灣臺北市賽鴿聯合會溝通協商,我們正在籌備從臺灣臺北跨海峽1300公里開籠放鴿的賽事,而臺北鴿會也正在構思籌備來大陸放鴿比賽。
臺灣是以海上300公里多關賽為主體的賽事,大陸則是以500公里左右決賽為主體賽,當然、近二年來很多地方恢復了遠程賽。而我們團隊所組織的模式是:以公棚500公里左右的決賽為基礎賽(要求有效歸巢率要高),在此基礎上進行中遠端跨海賽。這是目前中國仍至世界上最艱難的賽事,它改寫了中國及世界的賽鴿史。它是陸海綜合性的賽事,也是最艱難的賽事、更是提煉最高級種鴿的途徑,我們就是要創造大中華的品牌賽鴿和品牌賽事。
山東省三面環海,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種種原因,各賽鴿協會不論春秋、基本都是放南線及西南線。近期我們開發了東北跨渤海賽線,經小批量賽鴿試飛、取得了較好的歸巢率,我們正在籌備跨渤海灣500公里、700公里、1000公里的大型賽事。國務院已經批准、將投資2600個億,打通山東煙臺至遼寧大連的渤海灣海底通道,這將會為今後的跨渤海灣賽、提供更方便的條件。
有好的品牌賽事,才會培養出好的品牌賽鴿。筆者為了創新創辦、組織賽鴿賽事,近年來先後去了大西洋、地中海、北愛爾蘭、臺灣、菲律賓等海島地區,參觀考察了他們的賽鴿賽事,境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歐洲的幾大品牌賽、都是700公里至1000公里以上的賽事。
組織比賽尤其是公棚賽,需要真正有業務能力的綜合型人才,需要的是團隊精神。近年來我在處理好公棚經理、教練工作的前提下,為公棚方收集來了一萬多羽的參賽鴿,上手過幾萬羽參賽鴿,結觸的鴿友多,知道鴿友們在想些什麼。為公棚所設定的賽線、時機也都很成功。例如2014年、我在一家公棚總經理兼教練,賽鴿從10月10日開始外訓、比賽,30公里、60公里、120公里、280公里預賽、480公里決賽、900公里山東與臺灣的魯台友誼對抗賽,六站、在一個月內全都完成,並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公棚決賽有效歸巢率達76%。
2016年,我為安徽的一定公棚設定的決賽放鴿點是東北方向的青島市,GPS電子環即時顯示,賽鴿開籠後,大批賽鴿從青島直接跨越海灣130公里至160公里直線從連雲港海岸登陸,決賽有效歸巢率達66%。但這並沒有達到我預期70%以上的有效歸巢效果,其原因是主辦人判斷失誤,在抓鴿入籠後,賽鴿空腹經過了二個夜晚一個白天,在第三天早上才開籠放鴿的。決賽後的第10天,賽鴿從東北方向的青島,調向為650公里以外的東南方向公海上,與臺灣進行了兩岸友誼聯賽(跨海400多公里),外訓、比賽共8站,歸巢率非常理想。公棚決賽跨海130至160公里,加強賽650(其中跨海400公里左右),並且高於一般公棚及協會的有效歸巢率,這創造了世界先例。因此,拍賣會時也創造了兩個想不到;第一個是利用決賽遲歸鴿參加650公里海翔的歸巢鴿所拍出的價格高於決賽成績鴿。第二是此場拍賣會、所有的鴿子全部現場拍出,沒有流拍鴿,這是因為眾鴿友知道這批賽鴿的含金量。
三屆的海峽兩岸聯賽,從500公里左右的無錫、南通,700公里左右的福建,山東青島的830公里、濰坊900公里、濟南1100公里、高唐1200公里,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比賽相當成功。陸海翔中長距離多關比賽,所提煉出的種鴿、優於單純的陸地賽鴿。例如2014年首屆魯台900公里對抗賽的一羽雨點雄成績鴿、被臺灣高雄朋友引入後,不慎跳籠,此雨點雄跨越了臺灣海峽,從1500公里的臺灣高雄飛歸了在山東的巢地。此雨點雄的後代,近年在公棚取得了決賽亞軍、季軍等好成績,並且在地方協會中,也取得了500公里、700公里、1000公里,三關綜合冠軍。
我友楊友春先生,利用英國北愛爾蘭800公里海翔鴿的後代,不但在地方協會獲得特比總冠軍,在公棚比賽的成績也是數不勝數。2015年獲得山東某公棚的一羽四名,拍賣會時,經我推薦讓徐州鴿友拍去。此四名後代獲得2016年徐州市500公里總冠軍、季軍等好成績。我友北京的尹小維先生為了支持我在公棚的工作,專程送來10羽英國海翔鴿後代參賽,公棚決賽上籠9羽、全部進入了前400名,海翔鴿後代、在陸翔中的成績令人驚訝。當然,也湧現出了很多陸翔鴿在海翔比賽中的好成績。例如無錫葉小平先生的一羽雨點雌鴿,首屆海翔500公里獲得亞軍,此雌鴿二屆海翔獲得冠軍,各地區連續二次、三次海翔歸巢的鴿子很多,南通、常熟地區的海翔鴿有效歸巢率達60%以上。
現在,全國各地公棚林立,但因有些公棚老闆根本就不知道公棚如何運作,再加上一些參差不齊半路出家的教練,根本就不知道公棚賽鴿如何預防病毒、管理賽鴿,造成了公棚大面積死鴿,幾千羽外訓失鴿的現象,賽鴿需要有好的體質和定向能力,缺一不可。我們的團隊是利用人物、禽藥、鴿藥三結合,人藥和禽藥是最安全的(鴿病、教練、賽事諮詢電話:15169660127)。很多公棚為了存棚率和收費,把千方百計不易收取來的參賽幼鴿、長期關養在籠內,像雞一樣飼養,這樣不但體質、飛行能力減弱,而且增加了病毒在幼鴿之間相互傳染的機會,這就是公棚造成大面積死亡和外訓大面積失鴿的原因。
兩岸攜手 臺北放飛
海峽兩岸的關係是打斷骨頭連著筋、血濃於水的關係。從2014年開始創辦多省多協會的海峽兩岸友誼賽鴿,已經連續舉辦了三屆,積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近期,經和臺灣臺北市賽鴿聯合會溝通協商,我們正在籌備從臺灣臺北跨海峽1300公里開籠放鴿的賽事,而臺北鴿會也正在構思籌備來大陸放鴿比賽。
臺灣是以海上300公里多關賽為主體的賽事,大陸則是以500公里左右決賽為主體賽,當然、近二年來很多地方恢復了遠程賽。而我們團隊所組織的模式是:以公棚500公里左右的決賽為基礎賽(要求有效歸巢率要高),在此基礎上進行中遠端跨海賽。這是目前中國仍至世界上最艱難的賽事,它改寫了中國及世界的賽鴿史。它是陸海綜合性的賽事,也是最艱難的賽事、更是提煉最高級種鴿的途徑,我們就是要創造大中華的品牌賽鴿和品牌賽事。
山東省三面環海,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種種原因,各賽鴿協會不論春秋、基本都是放南線及西南線。近期我們開發了東北跨渤海賽線,經小批量賽鴿試飛、取得了較好的歸巢率,我們正在籌備跨渤海灣500公里、700公里、1000公里的大型賽事。國務院已經批准、將投資2600個億,打通山東煙臺至遼寧大連的渤海灣海底通道,這將會為今後的跨渤海灣賽、提供更方便的條件。
有好的品牌賽事,才會培養出好的品牌賽鴿。筆者為了創新創辦、組織賽鴿賽事,近年來先後去了大西洋、地中海、北愛爾蘭、臺灣、菲律賓等海島地區,參觀考察了他們的賽鴿賽事,境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歐洲的幾大品牌賽、都是700公里至1000公里以上的賽事。
組織比賽尤其是公棚賽,需要真正有業務能力的綜合型人才,需要的是團隊精神。近年來我在處理好公棚經理、教練工作的前提下,為公棚方收集來了一萬多羽的參賽鴿,上手過幾萬羽參賽鴿,結觸的鴿友多,知道鴿友們在想些什麼。為公棚所設定的賽線、時機也都很成功。例如2014年、我在一家公棚總經理兼教練,賽鴿從10月10日開始外訓、比賽,30公里、60公里、120公里、280公里預賽、480公里決賽、900公里山東與臺灣的魯台友誼對抗賽,六站、在一個月內全都完成,並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公棚決賽有效歸巢率達76%。
2016年,我為安徽的一定公棚設定的決賽放鴿點是東北方向的青島市,GPS電子環即時顯示,賽鴿開籠後,大批賽鴿從青島直接跨越海灣130公里至160公里直線從連雲港海岸登陸,決賽有效歸巢率達66%。但這並沒有達到我預期70%以上的有效歸巢效果,其原因是主辦人判斷失誤,在抓鴿入籠後,賽鴿空腹經過了二個夜晚一個白天,在第三天早上才開籠放鴿的。決賽後的第10天,賽鴿從東北方向的青島,調向為650公里以外的東南方向公海上,與臺灣進行了兩岸友誼聯賽(跨海400多公里),外訓、比賽共8站,歸巢率非常理想。公棚決賽跨海130至160公里,加強賽650(其中跨海400公里左右),並且高於一般公棚及協會的有效歸巢率,這創造了世界先例。因此,拍賣會時也創造了兩個想不到;第一個是利用決賽遲歸鴿參加650公里海翔的歸巢鴿所拍出的價格高於決賽成績鴿。第二是此場拍賣會、所有的鴿子全部現場拍出,沒有流拍鴿,這是因為眾鴿友知道這批賽鴿的含金量。
三屆的海峽兩岸聯賽,從500公里左右的無錫、南通,700公里左右的福建,山東青島的830公里、濰坊900公里、濟南1100公里、高唐1200公里,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比賽相當成功。陸海翔中長距離多關比賽,所提煉出的種鴿、優於單純的陸地賽鴿。例如2014年首屆魯台900公里對抗賽的一羽雨點雄成績鴿、被臺灣高雄朋友引入後,不慎跳籠,此雨點雄跨越了臺灣海峽,從1500公里的臺灣高雄飛歸了在山東的巢地。此雨點雄的後代,近年在公棚取得了決賽亞軍、季軍等好成績,並且在地方協會中,也取得了500公里、700公里、1000公里,三關綜合冠軍。
我友楊友春先生,利用英國北愛爾蘭800公里海翔鴿的後代,不但在地方協會獲得特比總冠軍,在公棚比賽的成績也是數不勝數。2015年獲得山東某公棚的一羽四名,拍賣會時,經我推薦讓徐州鴿友拍去。此四名後代獲得2016年徐州市500公里總冠軍、季軍等好成績。我友北京的尹小維先生為了支持我在公棚的工作,專程送來10羽英國海翔鴿後代參賽,公棚決賽上籠9羽、全部進入了前400名,海翔鴿後代、在陸翔中的成績令人驚訝。當然,也湧現出了很多陸翔鴿在海翔比賽中的好成績。例如無錫葉小平先生的一羽雨點雌鴿,首屆海翔500公里獲得亞軍,此雌鴿二屆海翔獲得冠軍,各地區連續二次、三次海翔歸巢的鴿子很多,南通、常熟地區的海翔鴿有效歸巢率達60%以上。
現在,全國各地公棚林立,但因有些公棚老闆根本就不知道公棚如何運作,再加上一些參差不齊半路出家的教練,根本就不知道公棚賽鴿如何預防病毒、管理賽鴿,造成了公棚大面積死鴿,幾千羽外訓失鴿的現象,賽鴿需要有好的體質和定向能力,缺一不可。我們的團隊是利用人物、禽藥、鴿藥三結合,人藥和禽藥是最安全的(鴿病、教練、賽事諮詢電話:15169660127)。很多公棚為了存棚率和收費,把千方百計不易收取來的參賽幼鴿、長期關養在籠內,像雞一樣飼養,這樣不但體質、飛行能力減弱,而且增加了病毒在幼鴿之間相互傳染的機會,這就是公棚造成大面積死亡和外訓大面積失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