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廊坊 南有雙流 成都養鴿人玩到全國
版主:NSR-268835
第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中信網
成都與北京、上海,並稱為中國三大信鴿之都,而成都雙流區更是成為全國著名的養鴿大縣,也因連續8屆舉辦中外名鴿展,在全國鴿界獲得“南成都,北廊坊”之美譽。
更重要的是,在雙流區,很多人因為有了鴿子這個好夥伴,而獲得了更有樂趣、更充實的生活。如今,這已成為他們津津樂道的“日常話題”。
1、了不起的“通訊兵”
那天上午,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曹軍依依不捨地把自己30只寶貝鴿子,送往某部隊軍鴿隊“參軍”。這30多隻信鴿,是他精心飼養後在全省唯一一批獲得“參軍”資格的信鴿。
不久後,那些入伍的“新兵”在部隊接受了兩個月的嚴格訓練,正式成為軍鴿隊的“通訊兵”。
“共分兩批,全是從‘運動員’選出的精英信鴿,飛速快,定位准。部隊希望合格的軍鴿就是這個樣子,軍鴿馴養員將兩者進行配對,讓下一代軍鴿速度更快、耐力更好、定位更准、飛得更遠。看著幾百羽鴿子振翅高飛,穿越在藍天白雲接受部隊的‘檢驗’,我的心也好像跟著上了天。”曹軍說。為此,他很有自豪感。
曹軍養軍鴿不是一年兩年,他在成都業界儼然成了這方面的“帶頭大哥”。每年,全國各地的軍鴿愛好者,都會慕名來到老曹修建在雙流區彭鎮福田社區的軍鴿養殖中心,參觀交流。
軍鴿,被譽為“軍中的通信兵”,在部隊享有正式編制的待遇,執行特殊任務。
養出一隻合格的軍鴿,並不是一件容易事。曹軍說,信鴿在“徵兵”過程中,要在電磁干擾、信號盲、信號中斷的情況下,獨立完成規定動作的飛行,經反復考驗,並通過部隊的專門訓練,才可能成為最實用的“通信兵”。
這裡面有太多的技術含量,比如,要確保信鴿單槍匹馬地將資訊準確傳達出去,還必須具有與老鷹搏鬥的技能。在部隊的軍鴿隊,有專門訓練它們執行任務時不懼老鷹威脅的訓鴿員。“老鷹向下俯衝的速度比較快,向上飛速度稍微慢一些,而鴿子恰恰相反,它向上飛行的速度比較快,部隊在訓鴿時紅旗代表危險,訓鴿員通過旗語反復發送強制信號,逼迫著鴿群向上飛,通過長期訓練,軍鴿就形成了條件反射,遇到鷹時就會自動躲避;此外插上黃旗就表示它們可以自由活動,插上綠旗則表示可以回家了。”曹軍說起來如數家珍。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組建了自己的軍鴿部隊。在衛星通訊時代,高科技無所不在,但在某些特殊條件下,軍鴿卻能不受無線電干擾,不被雷達發覺,到達很多衛星信號覆蓋不到的地方,完成通信使命。
當時取樣表明,5只軍鴿身上的放射性物質比同等距離上別的動物高出許多倍。令人驚奇的是,軍鴿的眼球沒有被燒傷,毛羽及內臟也沒有損傷,而其他生物均因核輻射而受到嚴重傷害甚至死亡。
賽鴿非常講究品種和血統,品種好、血統純正的信鴿,經過訓練後,往往會取得更好的成績。
為此,多年來,老曹不斷學習,四處尋訪優質種鴿、育優質幼鴿的經驗。
2、嚴格遵守養鴿“空管”
目前雙流區的鴿子愛好者早已名聲在外,迄今已連續8年舉行了中外名鴿展,成了“行業標杆”。
需要說明的是,養鴿必須遵從國家相關空管規定,遠離禁飛區。這些年,雙流鴿友們規範操作,主要在空港、勝利鎮等8公里以外的地方,訓練鴿子並實行嚴格掌控。而雙流機場多年前就引進了先進的對付鳥類的“秘密武器”——30門煤氣炮和驅鳥車,並有專門的監測周邊鳥類飛行的互聯網設備,一旦發現有“闖入者”構成飛行安全隱患,就會及時清理或驅趕。這些,雙流鴿友們都拍雙手贊成,積極配合。
雙流區養鴿子一直有自己的“野心”。2008年初,當時的雙流縣鴿協主席楊成學召集會員們商量說,“雙流的鴿子是不少了,我們養鴿的積極性也不比別人差,但僅僅停留在普通的養鴿上難成大器,我們得從國外進一批優良血統的種鴿回來,才能讓我們的鴿子飛出四川,飛遍中國,飛出國門。”這樣,雙流開始舉辦了首屆中外名鴿展覽會,而鴿協會員們紛紛從國外引進一批優良血統種鴿,並強化信鴿訓練。
2010年秋,楊成學和鴿友鐘澤逸提著幾十羽鴿子,前往陝西參加公棚特別環伯馬比賽,其中一羽瓦灰鴿一舉拿下冠軍。而曹軍的愛鴿“木蘭出征”先後4次在公棚比賽中飛進前10名,還獲得一次冠軍和一次亞軍。這些,給雙流區鴿協的會員們注射了一劑強心針,覺得“太好玩了”。
如今,雙流鴿協的會員一下從原來的100名增加到了近千名會員,數量居四川之首,就是放在全國,這個數量也是蠻驚人的。
30多年前,雙流鴿協剛剛成立時,作為骨幹會員之一的黃念軍才22歲,但他養鴿已有16個年頭了。他開始養鴿時,自己還在上小學。有一天,黃念軍放學回家,看見一羽鴿子在雞棚前吃食。他好奇地靠近,鴿子也沒有飛,只是一個勁地伸頭吃食。隨後,黃念軍捉住了鴿子,卻看見鴿子腳上還套有個金屬環。把這羽鴿子放進一個木箱子餵養了大約半年後,後來他忘了關門,鴿子飛出木箱,轉眼不見蹤影。當時黃念軍很傷心,漸漸淡忘這羽鴿子時,它居然奇跡般地飛回來了,還帶回來一隻瓦灰鴿。自此,這兩隻鴿子便在黃念軍的家裡安頓下來,並在短短兩年時間裡孵養了一群小鴿子。就這樣,黃念軍從兩隻普通鴿開始,漸漸地養了上百隻鴿子。
“養鴿子並不容易,養了這麼多年的鴿子我始終覺得自己啥都不懂,只是把它們當成寵物。直到後來加入了鴿協,又把自己認為最好的鴿種拿去比賽,才發現自己養鴿的差距。”老黃說。
現在,他已經和鴿子相伴了44年。他把這些小傢伙當作了家人和朋友,朝夕相處。
3、玩鴿子有點“燒錢”
玩鴿子很“燒錢”嗎?肯定的。
鴿友鐘澤逸,給我們算了一筆賬:養一隻信鴿,加上餵食、鴿具、養鴿場地和疫苗等等支出,一年下來至少都要上千元,“而我們的鴿友裡面最多的有上千隻,你想想這個成本嘛。”老鐘說,雖然那時候大家表面上都喜笑顏開的,但內心卻有著一種難以訴說的苦楚,大多都是憑著喜好強撐著把鴿子繼續餵養著。
“以前,由於資金不足,很多人在餵養鴿子時都不注重品質,而且投入也比較小,在鴿種的購買上,也鮮有戰績優良的種鴿後代,因此,那時候雙流鴿協的鴿子談不上名貴,只是稍微比其他地方的可能好一點點。”
“名家們飼養的鴿子幾乎都有專業團隊照顧,從吃到住到接種疫苗再到訓練,全部都是專業團隊操作。”鐘澤逸說。
曹軍也回憶道,“我記得小時候養鴿子並不那麼講究,平時喂鴿子也就用高粱、玉米等,但接觸到信鴿後才知道原來養鴿子也有很多學問,用的糧食就有高粱、玉米、豌豆、綠豆、大麥、稻子等十餘種,臨近比賽的時候,還要加上油菜籽、葵花籽等油飼料。但到了換毛期,喂的飼料又不能過油,否則會影響換毛。”從中也可管窺出他對信鴿無微不至的呵護,“每天餵食、喂水、治病、打疫苗,一點都不能馬虎。”曹軍笑言,他對信鴿的關心遠超過對自己的生活起居的關心,“信鴿白天活動十分活躍,晚上則在舍內安靜休息,必須為信鴿提供安全、舒適的生活條件,才能強化其戀巢性。”
說話的當兒,是在溫江城區的成都足球培訓中心內。當時,一群鴿子正優雅地盤旋而下,在天空中劃出優美的弧線,落到曹軍的鴿棚中。看到鴿子回巢的那一刻,曹軍激動地說,“正是這種感覺,讓我迷上了賽鴿。”鴿舍邊,是曹軍專門為賽鴿建的展示廳,裡面大多是他的賽鴿在參加公棚比賽時攬下的獎項。這一個個獎盃,飽含著他作為養鴿人的辛苦。
據瞭解,信鴿運動是國家體育總局批准的競技項目,比賽級別通常分為300公里、500公里、700公里等幾種。“目前,信鴿運動中一種比較流行的比賽叫公棚賽鴿,就是把信鴿在賽鴿棚集中管理、飼養和訓練後進行比賽。正式比賽時,賽事主辦方會將鴿子統一收集起來,用貨車拉到指定地點統一放飛,讓它們自己找到回家的路,先歸巢者為勝。“信鴿極富靈性,有很強的歸巢感,放飛之後,無論路途多遠、多辛苦,它們都會努力飛回來,賽鴿就是利用鴿子的這一特點進行比賽的。”鴿友老張說。
一般來說,賽鴿比賽中,每只參賽的鴿子腳上都有腳環,裡面有統一編號,這是鴿子的“身份證”,飛回鴿舍後,用儀器掃描就能確定賽鴿資訊和歸巢時間。然而,放飛的鴿子回不來也是常有的事情。這叫“天落腳”——鴿子回不來,它在天邊落腳了。有時候,許多鴿友會為飛不回家的鴿子牽腸掛肚,生怕它們在外面受到什麼傷害。畢竟是自己辛辛苦苦養大的,就像自己的孩子一般,回不來了,讓人心痛。
4、從養鴿中找到更多樂趣
對更多的鴿友來說,養鴿子主要還是“玩”,是從根本上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們在採訪中發現,如今,在雙流區的任何一家茶鋪裡,絕大多數茶客談論的就是鴿子。他們品鳥論鴿,大談鳥經鴿經,說得不亦樂乎。這些人中,不僅有廠礦工人、農民、機關職員、大學教授、販夫走卒,也有不少少年。
在棠湖公園一茶鋪中,倘若有人提一籠“淨口”鳴叫的百靈,一隻“比武”稱雄的畫眉,或一對剛從遠方放飛歸宿的鴿子,那天所有鴿友鳥友就會把此作為一天的話題,其鴿鳥的主人儼然就是當天的“明星”,周圍定會有一撥自己的“粉絲”,茶錢便也自有人給,還會有人敬煙獻茶,進出被人簇擁著,好不風光。
“小時候,我最喜歡觀看這些鴿子從低矮的瓦片屋脊上躍起,慢慢竄入雲端,沖進高高的雲層。”鴿友老曹說,他早年剛步入鴿鳥市的時候,也很喜歡在茶鋪裡聽行家擺玄龍門陣,從他們口中得知,養鴿子有“洋派”和“本土派”之分,洋派專門放養有“外國血統”的鴿子,大多為麻鴿、灰鴿兩種。這些鴿子都有個大鼻包,鼻線筆直,形如馬頭,體格也很健壯碩大。
許多鴿友說,其實養鴿子是很有樂趣的,比如從建鴿籠,選鴿種,研究怎麼喂,鴿子大了放飛,參加鴿子好友會,參加鴿子飛翔里程賽,孵化幼鴿等等,會讓人忙得不亦樂乎。一些想養鴿子的朋友還擔心鴿子不好喂,其實鴿子是很好喂的,玉米、麥粒、綠豆等原糧它都吃,只是不要忘了給它供水,有時再喂點沙粒就可以了。
在鴿友老李看來,養鴿子還可以益智,鴿子是一種祥瑞的鳥兒,品種多、說法多,涉及鴿子的學問很多,天象、地理、歷史、軍事林林總總,朋友如果是有心人,一邊養鴿子,一邊會瞭解許多有趣的知識。比如在整個人類歷史上,鴿子扮演過相當多的角色,從神的象徵到祭祀犧牲品,從信使到戰爭英雄,有著不平凡的歷史經歷。比如西元前一個叫陶羅斯瑟內斯的人,把一隻鴿子染成紫色後放出,讓它飛回到幾百裡外的家中,給家裡的父親報信,告知他自己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贏得了勝利。
成都與北京、上海,並稱為中國三大信鴿之都,而成都雙流區更是成為全國著名的養鴿大縣,也因連續8屆舉辦中外名鴿展,在全國鴿界獲得“南成都,北廊坊”之美譽。
更重要的是,在雙流區,很多人因為有了鴿子這個好夥伴,而獲得了更有樂趣、更充實的生活。如今,這已成為他們津津樂道的“日常話題”。
1、了不起的“通訊兵”
那天上午,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曹軍依依不捨地把自己30只寶貝鴿子,送往某部隊軍鴿隊“參軍”。這30多隻信鴿,是他精心飼養後在全省唯一一批獲得“參軍”資格的信鴿。
不久後,那些入伍的“新兵”在部隊接受了兩個月的嚴格訓練,正式成為軍鴿隊的“通訊兵”。
“共分兩批,全是從‘運動員’選出的精英信鴿,飛速快,定位准。部隊希望合格的軍鴿就是這個樣子,軍鴿馴養員將兩者進行配對,讓下一代軍鴿速度更快、耐力更好、定位更准、飛得更遠。看著幾百羽鴿子振翅高飛,穿越在藍天白雲接受部隊的‘檢驗’,我的心也好像跟著上了天。”曹軍說。為此,他很有自豪感。
曹軍養軍鴿不是一年兩年,他在成都業界儼然成了這方面的“帶頭大哥”。每年,全國各地的軍鴿愛好者,都會慕名來到老曹修建在雙流區彭鎮福田社區的軍鴿養殖中心,參觀交流。
軍鴿,被譽為“軍中的通信兵”,在部隊享有正式編制的待遇,執行特殊任務。
養出一隻合格的軍鴿,並不是一件容易事。曹軍說,信鴿在“徵兵”過程中,要在電磁干擾、信號盲、信號中斷的情況下,獨立完成規定動作的飛行,經反復考驗,並通過部隊的專門訓練,才可能成為最實用的“通信兵”。
這裡面有太多的技術含量,比如,要確保信鴿單槍匹馬地將資訊準確傳達出去,還必須具有與老鷹搏鬥的技能。在部隊的軍鴿隊,有專門訓練它們執行任務時不懼老鷹威脅的訓鴿員。“老鷹向下俯衝的速度比較快,向上飛速度稍微慢一些,而鴿子恰恰相反,它向上飛行的速度比較快,部隊在訓鴿時紅旗代表危險,訓鴿員通過旗語反復發送強制信號,逼迫著鴿群向上飛,通過長期訓練,軍鴿就形成了條件反射,遇到鷹時就會自動躲避;此外插上黃旗就表示它們可以自由活動,插上綠旗則表示可以回家了。”曹軍說起來如數家珍。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組建了自己的軍鴿部隊。在衛星通訊時代,高科技無所不在,但在某些特殊條件下,軍鴿卻能不受無線電干擾,不被雷達發覺,到達很多衛星信號覆蓋不到的地方,完成通信使命。
當時取樣表明,5只軍鴿身上的放射性物質比同等距離上別的動物高出許多倍。令人驚奇的是,軍鴿的眼球沒有被燒傷,毛羽及內臟也沒有損傷,而其他生物均因核輻射而受到嚴重傷害甚至死亡。
賽鴿非常講究品種和血統,品種好、血統純正的信鴿,經過訓練後,往往會取得更好的成績。
為此,多年來,老曹不斷學習,四處尋訪優質種鴿、育優質幼鴿的經驗。
2、嚴格遵守養鴿“空管”
目前雙流區的鴿子愛好者早已名聲在外,迄今已連續8年舉行了中外名鴿展,成了“行業標杆”。
需要說明的是,養鴿必須遵從國家相關空管規定,遠離禁飛區。這些年,雙流鴿友們規範操作,主要在空港、勝利鎮等8公里以外的地方,訓練鴿子並實行嚴格掌控。而雙流機場多年前就引進了先進的對付鳥類的“秘密武器”——30門煤氣炮和驅鳥車,並有專門的監測周邊鳥類飛行的互聯網設備,一旦發現有“闖入者”構成飛行安全隱患,就會及時清理或驅趕。這些,雙流鴿友們都拍雙手贊成,積極配合。
雙流區養鴿子一直有自己的“野心”。2008年初,當時的雙流縣鴿協主席楊成學召集會員們商量說,“雙流的鴿子是不少了,我們養鴿的積極性也不比別人差,但僅僅停留在普通的養鴿上難成大器,我們得從國外進一批優良血統的種鴿回來,才能讓我們的鴿子飛出四川,飛遍中國,飛出國門。”這樣,雙流開始舉辦了首屆中外名鴿展覽會,而鴿協會員們紛紛從國外引進一批優良血統種鴿,並強化信鴿訓練。
2010年秋,楊成學和鴿友鐘澤逸提著幾十羽鴿子,前往陝西參加公棚特別環伯馬比賽,其中一羽瓦灰鴿一舉拿下冠軍。而曹軍的愛鴿“木蘭出征”先後4次在公棚比賽中飛進前10名,還獲得一次冠軍和一次亞軍。這些,給雙流區鴿協的會員們注射了一劑強心針,覺得“太好玩了”。
如今,雙流鴿協的會員一下從原來的100名增加到了近千名會員,數量居四川之首,就是放在全國,這個數量也是蠻驚人的。
30多年前,雙流鴿協剛剛成立時,作為骨幹會員之一的黃念軍才22歲,但他養鴿已有16個年頭了。他開始養鴿時,自己還在上小學。有一天,黃念軍放學回家,看見一羽鴿子在雞棚前吃食。他好奇地靠近,鴿子也沒有飛,只是一個勁地伸頭吃食。隨後,黃念軍捉住了鴿子,卻看見鴿子腳上還套有個金屬環。把這羽鴿子放進一個木箱子餵養了大約半年後,後來他忘了關門,鴿子飛出木箱,轉眼不見蹤影。當時黃念軍很傷心,漸漸淡忘這羽鴿子時,它居然奇跡般地飛回來了,還帶回來一隻瓦灰鴿。自此,這兩隻鴿子便在黃念軍的家裡安頓下來,並在短短兩年時間裡孵養了一群小鴿子。就這樣,黃念軍從兩隻普通鴿開始,漸漸地養了上百隻鴿子。
“養鴿子並不容易,養了這麼多年的鴿子我始終覺得自己啥都不懂,只是把它們當成寵物。直到後來加入了鴿協,又把自己認為最好的鴿種拿去比賽,才發現自己養鴿的差距。”老黃說。
現在,他已經和鴿子相伴了44年。他把這些小傢伙當作了家人和朋友,朝夕相處。
3、玩鴿子有點“燒錢”
玩鴿子很“燒錢”嗎?肯定的。
鴿友鐘澤逸,給我們算了一筆賬:養一隻信鴿,加上餵食、鴿具、養鴿場地和疫苗等等支出,一年下來至少都要上千元,“而我們的鴿友裡面最多的有上千隻,你想想這個成本嘛。”老鐘說,雖然那時候大家表面上都喜笑顏開的,但內心卻有著一種難以訴說的苦楚,大多都是憑著喜好強撐著把鴿子繼續餵養著。
“以前,由於資金不足,很多人在餵養鴿子時都不注重品質,而且投入也比較小,在鴿種的購買上,也鮮有戰績優良的種鴿後代,因此,那時候雙流鴿協的鴿子談不上名貴,只是稍微比其他地方的可能好一點點。”
“名家們飼養的鴿子幾乎都有專業團隊照顧,從吃到住到接種疫苗再到訓練,全部都是專業團隊操作。”鐘澤逸說。
曹軍也回憶道,“我記得小時候養鴿子並不那麼講究,平時喂鴿子也就用高粱、玉米等,但接觸到信鴿後才知道原來養鴿子也有很多學問,用的糧食就有高粱、玉米、豌豆、綠豆、大麥、稻子等十餘種,臨近比賽的時候,還要加上油菜籽、葵花籽等油飼料。但到了換毛期,喂的飼料又不能過油,否則會影響換毛。”從中也可管窺出他對信鴿無微不至的呵護,“每天餵食、喂水、治病、打疫苗,一點都不能馬虎。”曹軍笑言,他對信鴿的關心遠超過對自己的生活起居的關心,“信鴿白天活動十分活躍,晚上則在舍內安靜休息,必須為信鴿提供安全、舒適的生活條件,才能強化其戀巢性。”
說話的當兒,是在溫江城區的成都足球培訓中心內。當時,一群鴿子正優雅地盤旋而下,在天空中劃出優美的弧線,落到曹軍的鴿棚中。看到鴿子回巢的那一刻,曹軍激動地說,“正是這種感覺,讓我迷上了賽鴿。”鴿舍邊,是曹軍專門為賽鴿建的展示廳,裡面大多是他的賽鴿在參加公棚比賽時攬下的獎項。這一個個獎盃,飽含著他作為養鴿人的辛苦。
據瞭解,信鴿運動是國家體育總局批准的競技項目,比賽級別通常分為300公里、500公里、700公里等幾種。“目前,信鴿運動中一種比較流行的比賽叫公棚賽鴿,就是把信鴿在賽鴿棚集中管理、飼養和訓練後進行比賽。正式比賽時,賽事主辦方會將鴿子統一收集起來,用貨車拉到指定地點統一放飛,讓它們自己找到回家的路,先歸巢者為勝。“信鴿極富靈性,有很強的歸巢感,放飛之後,無論路途多遠、多辛苦,它們都會努力飛回來,賽鴿就是利用鴿子的這一特點進行比賽的。”鴿友老張說。
一般來說,賽鴿比賽中,每只參賽的鴿子腳上都有腳環,裡面有統一編號,這是鴿子的“身份證”,飛回鴿舍後,用儀器掃描就能確定賽鴿資訊和歸巢時間。然而,放飛的鴿子回不來也是常有的事情。這叫“天落腳”——鴿子回不來,它在天邊落腳了。有時候,許多鴿友會為飛不回家的鴿子牽腸掛肚,生怕它們在外面受到什麼傷害。畢竟是自己辛辛苦苦養大的,就像自己的孩子一般,回不來了,讓人心痛。
4、從養鴿中找到更多樂趣
對更多的鴿友來說,養鴿子主要還是“玩”,是從根本上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們在採訪中發現,如今,在雙流區的任何一家茶鋪裡,絕大多數茶客談論的就是鴿子。他們品鳥論鴿,大談鳥經鴿經,說得不亦樂乎。這些人中,不僅有廠礦工人、農民、機關職員、大學教授、販夫走卒,也有不少少年。
在棠湖公園一茶鋪中,倘若有人提一籠“淨口”鳴叫的百靈,一隻“比武”稱雄的畫眉,或一對剛從遠方放飛歸宿的鴿子,那天所有鴿友鳥友就會把此作為一天的話題,其鴿鳥的主人儼然就是當天的“明星”,周圍定會有一撥自己的“粉絲”,茶錢便也自有人給,還會有人敬煙獻茶,進出被人簇擁著,好不風光。
“小時候,我最喜歡觀看這些鴿子從低矮的瓦片屋脊上躍起,慢慢竄入雲端,沖進高高的雲層。”鴿友老曹說,他早年剛步入鴿鳥市的時候,也很喜歡在茶鋪裡聽行家擺玄龍門陣,從他們口中得知,養鴿子有“洋派”和“本土派”之分,洋派專門放養有“外國血統”的鴿子,大多為麻鴿、灰鴿兩種。這些鴿子都有個大鼻包,鼻線筆直,形如馬頭,體格也很健壯碩大。
許多鴿友說,其實養鴿子是很有樂趣的,比如從建鴿籠,選鴿種,研究怎麼喂,鴿子大了放飛,參加鴿子好友會,參加鴿子飛翔里程賽,孵化幼鴿等等,會讓人忙得不亦樂乎。一些想養鴿子的朋友還擔心鴿子不好喂,其實鴿子是很好喂的,玉米、麥粒、綠豆等原糧它都吃,只是不要忘了給它供水,有時再喂點沙粒就可以了。
在鴿友老李看來,養鴿子還可以益智,鴿子是一種祥瑞的鳥兒,品種多、說法多,涉及鴿子的學問很多,天象、地理、歷史、軍事林林總總,朋友如果是有心人,一邊養鴿子,一邊會瞭解許多有趣的知識。比如在整個人類歷史上,鴿子扮演過相當多的角色,從神的象徵到祭祀犧牲品,從信使到戰爭英雄,有著不平凡的歷史經歷。比如西元前一個叫陶羅斯瑟內斯的人,把一隻鴿子染成紫色後放出,讓它飛回到幾百裡外的家中,給家裡的父親報信,告知他自己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贏得了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