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華二十載 畢生獻賽鴿!——泰國鴿友松芭的故事


版主:NSR-268835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賽鴿資訊網

來華二十個載 畢生獻賽鴿!

  松芭(Boonchirt Sombat)泰國籍,個頭不高,膚色黝黑,臉部看不出明顯皺紋,因此顯得十分精幹。若不是他自報年齡,還真以為才五十出頭的年紀。

  松芭操著稍顯生硬的普通話,神態略顯拘謹,甚至有些靦腆,給人印象他是個不善言談、表現自己的人。可當談起信鴿,談起畢生為之付出的那些往事,表情中立刻流露出濃濃的愛鴿情愫,以及對謝氏家族的感恩。畢竟他將一生都獻給了賽鴿,而與鴿子結下了一世情緣。他來華時年輕有為,而現在已經是六十開外的人了。

  我們在長達三個小時的採訪中,從松芭一生養鴿賽鴿的經歷中深切感受到:什麼才是真正的賽鴿人生?什麼樣的人才適合養賽鴿?而鴿品即人品,沒有人品的人是體會不到賽鴿所帶來的真正樂趣。

  一,兒時的夢想


  松芭九歲時鄰居養了一群信鴿,每天早上看鴿群飛翔,成為小松芭童年最快樂的事,他心想:為什麼鴿子不飛到別的地方去?為什麼拿到很遠的地方它也認識自己的家?即使那些是別人家的鴿子,可在他幼小的心靈裡已經埋下了深深的愛。

11.jpg


松芭

  十二歲那年,松芭攢夠了買一隻鴿子的錢,但他沒有條件建自己的鴿舍,只能把愛鴿寄養在小夥伴家,然後每天跑很遠的路去看它,這樣雖然辛苦但也快樂。

  成年後學習酒店管理的松芭刻意到比利時找工作。他一邊努力工作,一邊交往鴿友學習養鴿經驗,後來終於有能力建起了自己的鴿舍並開始參加比賽,天資聰穎的他很快在比賽中嶄露頭角。

  上世紀八十年代,正大集團在歐洲的業務如火如荼,當年的正大少帥謝國民先生在比利時也有自己的鴿舍並參加比賽。他在比賽的成績公報上看到了松芭,並與之取得聯繫,後來他倆建立了深厚友誼。謝先生非常欣賞松芭的才能,有意讓松芭執掌賽鴿比賽,自1986年始,謝家鴿舍的日常管理也全部交由他來做,從此追隨謝國民先生,開始了完全意義上的,真正的養鴿、賽鴿人生。

  二,影響一生的良師益友

  在這裡有必要給大家介紹影響松芭一生的謝國民先生,謝先生不僅是個大企業家,還是國際上著名的信鴿愛好者,為我國信鴿發展作出卓越貢獻的人。

  謝國民1939年生於曼谷,祖籍汕頭市龍湖區外砂鎮蓬中村人,他的父親謝易初(1896-1983年)是著名華僑、實業家。1953年創辦了以經營菜籽和農牧產品為主的“正大集團”。

  謝國民排行老四。小時候,父親為了讓他學習中文,送他回汕頭念書。後來他又到香港學習經濟管理和商務。大學畢業後他回到了泰國,但父親沒有讓他馬上進入正大集團,而是吩咐他在其他公司謀職,以積累從商經驗。

  謝國民先在國營蛋類合作社等單位工作了近5年之久,1963年才到父親創辦的正大集團任職,由於吃苦勤奮,在他身上看不到富家子弟常帶有的驕氣,卻顯露出了卓越的組織管理才能和深謀善斷的企業家氣魄,給父親留下極佳的印象。1968年,謝易初把正大集團董事長的大權交給了謝國民,謝國民成了這個集團的掌舵人,那年他剛29歲。

  20世紀80年代,當中國大陸剛剛開放,謝國民作出了在中國投資這一令世界經濟人士震撼的舉動。正大集團成了第一個來中國投資的外資集團,也是在中國投資項目最多,投貿額最大的外國公司之一。他與中國合資及獨資經營的企業超過70家,範圍從初期的飼料加工、摩托車製造發展到房地產、金融及通訊領域。

  謝先生為什麼有那麼大的魄力投資中國?完全是出於商機嗎?畢竟那個年代紅色中國在西方資本市場人的眼裡是懼怕的。根源在於:思鄉愛國的情懷早已根植于謝氏祖孫三代人,易初、國民、漢人的腦海裡,只要時機成熟一定會這麼做。

  2015年,正大集團以農牧食品、商業零售、電訊三大核心事業為主,同時涉足金融、房地產、生物製藥、汽車摩托車等10多個行業,業務遍及近20個國家和地區,員工超30萬人,年銷售額超過400億美元;其中在中國設立企業300多家,員工超8萬人,總投資超1100億元,年銷售額超750億元。

  在社會公益事業方面,正大集團投入了極大的人力、財力、物力,捐款超過3億元人民幣,用於各地抗災扶貧、科技教育、醫療衛生、體育設施、動物保護和“希望工程”等。

  2017年6月11日,中國僑商會第四屆會員大會,謝國民再次當選會長。

12.jpg


2005年《財富》雜誌將謝國民評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50位商界領袖之一。

  松芭說:結交謝國民先生,自己是幸運的。其實謝國民先生也是慧眼識人,他倆對賽鴿運動的摯愛以及理解極為相似。這樣的奇遇不是人人都會有,松芭他得到了,所以十分的珍惜。

  松芭信佛,是個虔誠的教徒,他要求自己做事有始有終,因此他幾十年如一日,做著重複的勞動,如果問他這是為什麼?因為心裡有愛,有對謝氏父子的感激之情。他多次表示:是鴿子給他帶來工作和精神上的享受,所以他要善待鴿子,不僅從不殺鴿子,也不把鴿子作為謀取利益的載體、工具。即使個人付出是巨大的,仍堅守謝氏一貫的原則:“因為愛才養鴿!”而沒有任何的雜念。

  松芭在賽鴿場上所取得的成績,僅冠軍何止上百?其實早已是名家,只是因為謝氏企業文化,以及他本人習慣低調的作風,所以外界很少瞭解他們。就這次採訪而言,他開始推脫忙,經五次懇求才約見了我們。可當說到成就時,又儘量避開談個人,所以關於他個人方面我們瞭解的也就是這些了,這與我們當下所見的只怕自己不出名,區別有多大?

  三,移師上海

  松芭在比利時鴿壇耕耘將近20年。1998年由於金融風暴的影響,正大集團削減了歐洲的業務,重點向中國大陸轉移,賽鴿也隨之從歐洲轉移到了上海。但這是非主要原因,憑謝氏經濟實力,完全可以繼續留在歐洲參加比賽,關鍵在於謝國民先生是一位真正懂鴿愛鴿人士,在他的內心世界裡,時刻惦記中國信鴿的發展,他覺得自己有義務奉獻愛心並為之多做貢獻。而且上海有很好的基礎,上海的比賽動輒就是上萬羽,至少也有幾千羽,並且謝國民先生與上海的鴿友早已建立了聯繫,曾多次贈送鴿子給他們。

  當年在比列時時,由松芭經手援助大陸的種鴿就有許多,歐洲的一些先進理念也被介紹到了中國。現在謝國民先生年事已高,他常住泰國,但只要來滬一定會來看望他的愛鴿,他的兒子謝漢人先生則無論工作多忙,每月都會親臨鴿舍,過問比賽和育種的情況。

  在上海謝氏有二處鴿舍,分別是2000年於閔行區吳中路易初蓮花超市頂樓上,用謝漢人姓名參賽的鴿舍,和2005年在浦東易初蓮花超市頂樓上,用謝國民先生的名字參賽的鴿舍。

  松芭每天上午在浦東的鴿舍處理事務,下午到吳中路的鴿舍。兩處共有1000只左右的鴿子,每年會有100-200羽參加比賽。

  二地鴿舍的管理全由松芭夫婦倆執掌。說起松芭妻子,他連連讚揚,並告訴我們,現在主要管理工作基本都由他太太在做,他自己反而退居幕後。我們在採訪中也感覺到松芭太太對舍中鴿子的事情瞭若指掌,甚至比松芭知道的更多,而且她的中文能力比松芭更好。

  上海是一個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松芭自1998年來上海已近20年,他和謝國民先生都非常喜歡上海這個比賽環境,不僅是賽鴿文化根深蒂固,而且鴿友的素質較高。謝氏賽鴿擅長中長距離的比賽,鴿友對謝氏比賽中摘金奪銀也已經習以為常。本次採訪就是因他們獲得了上海市700公里泰安精英賽二名、三名的好成績,而二名這羽鴿子在歸巢時沒有被掃描到,抓到後再重新掃描上傳。

  可由於現在賽鴿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很多人心目中誰錢贏得多稱英雄,信鴿比賽的真正要義被扭曲,所以松芭他認為可以參賽的項目越來越少,但是他並不抱怨,說這是現實自己必須接受。

  近日歐洲一些名家相繼來滬,如考夫曼、喬斯托內等都與松芭一一見面,其實他們早已是好朋友。松芭用英語或法語進行交流,比同我用中文交流輕鬆得多。

  四,愛鴿情深


  松芭說:

  “我們愛鴿子,享受比賽,這與錢無關。”

  “我從來沒有殺過一隻鴿子,照顧鴿子,就像對待我自己的孩子一樣。”

  “我們照顧它們,訓練它們,高興地看著它們進步,看著它們取得成績就好像看著自己的孩子從小學升到中學,從中學考上大學一樣。”這是他夫人說的,顯然她的普通話更流利。

  當我們問起那羽大名鼎鼎的92號36次冠軍(延續六代冠軍的神奇種雄)時,松芭的眼神黯淡下來,“去年冬天沒能熬過來,年紀太大了。”

  他太太的語氣充滿了傷感:“它陪伴我們渡過了26年。”但它的血源已經得到了很好的保存,現在舍中鴿子,基本上都滲入這羽偉大鴿子的血源,本次700公里泰安精英賽二名也是其中之一。

13.jpg


 松芭太太一直幫助打理鴿舍的內務,她遞過來一張泰安700公里第二名CH14-150659的血統書,包含五代的鴿名和成績資訊,可謂傳承有序。這羽雌鴿有著92號(36次冠軍)的血統,她的母親正是兩隻36次冠軍孫代的回血種鴿,這路回血曾作出2008年國家賽鄭州賽區全國總冠軍,他父親是謝氏詹森和安吉拉(Dobbelaere)血統作出。毫不誇張地說它也是名門之後。

  本場700公里泰安精英賽,謝漢人先生取得了2、3、7、10、11的好名次,並且在前30名中攬得9羽。

  近些年來獲得數不勝數的戰績,除了謝國民先生和謝漢人先生的親歷親為,悉心指導外,無一不是出自松芭夫婦的精細管理和悉心照料的結果。

14.jpg


閔行區吳中路謝漢人鴿舍

  進入鴿舍,寬敞明亮,雌雄分開,老幼鴿分開,還有比賽歸巢後的隔離區,管理井井有條。

  採訪回來的路上我在想:每個養鴿人都有故事,但故事的主人公有幾個能夠真正理解賽鴿運動真諦?然謝氏父子、松芭夫婦他們熱愛生活,熱愛信鴿,享受愛鴿帶來的快樂,同時心系廣大鴿友,這才是這項運動的真諦。

董承智/袁民 2017年11月29日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