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壇廟會上傳來鴿哨聲


版主:NSR-268835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賽鴿資訊網

11.jpg
▲ 圖為何永江正在展示鴿哨 約圖記者楊益 攝/王冉


12.jpg


13.jpg


“紅牆黃瓦老皇城,灰牆灰瓦四合院,豆汁焦圈鐘鼓樓,藍天白雲鴿子哨。”在老北京人心裡,這描述的就是原汁原味兒的北京城,尤其是那回蕩在四合院上空清脆的鴿子哨聲,更是成為北京人心中地道的“北京聲音”。如今這脆亮的鴿子哨聲在北京地壇春節文化廟會的一隅劃破長空,在一片喧鬧中顯得格外分明。

  大年初二(2月17日),記者來到地壇廟會非遺手工藝展示區域看到,年近7旬的“永”字型大小鴿哨第四代傳人何永江帶著他親手製作的鴿哨與百姓見面,展示永字鴿哨的精湛技藝。這些鴿哨有竹子制的,有葫蘆制的,還有菱角制的;有兩個音的,有五個音的,最多的是九個音的。

  “單就做鴿哨的樣子不難做,難的是這個音。”何永江說,現在的音樂有哆、瑞、米、發、嗦、啦、西七個音,中國的古典的音律有宮、商、角、徵、羽五個音。“咱們吹的笛子全是豎切風,鴿子哨卻是橫切風,就照著這一個哨口,到這哨口裡一轉彎,再根據筒粗筒細、筒深筒淺的特點,去調這個音。”何永江說。

  何永江告訴記者,鴿哨又叫鴿鈴,它是拴在鴿子尾巴上的一個小哨子。當鴿子在天空中翱翔,那一聲聲嘹亮的鴿哨劃破長空,帶著悠揚婉轉,響徹雲霄。

  鴿哨的歷史挺長的,但也沒人去考證它究竟產生於什麼時代。北京建都800多年,鴿子與哨也流傳了幾百年,“永”字鴿哨傳到現在也已經有200多年了。如今的北京上空高樓林立,養鴿子的少了,可是這鴿子的聲音不能少,這鴿哨的技術不能丟。

  2015年,何永江被命名為北京市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如今,何永江不僅製作傳統實用型的鴿哨,更是製作了大批的觀賞型鴿哨,蓮子的、白果的、菱角的、桂圓的、橘子皮的。這些鴿哨不具備實用性,就是純粹為了傳承這項技術。

  為了更好的傳承鴿哨文化,何永江還打算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時候獻禮70把鴿哨,讓那嘹亮的哨聲響在北京的上空。如今何永江的兒子也開始跟著父親學習這項技藝,希望將來能夠接替父親扛起傳承北京鴿哨製作技藝的這杆大旗,要將永字鴿哨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瞭解北京鴿哨。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