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賽隆納國際賽 開端
版主:NSR-268835
第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巴賽隆納國際賽 開端
文/夏拉肯
從西班牙美麗大城巴賽隆納出發的比賽,於1940年代末期開場。老鴿書裡記載說伯蘭吉先生(Mr. Berlengee)是1949年巴賽隆納冠軍得主。
兩年後,裘勒漢姆中心(Cureghem Centre)接手成為巴賽隆納長距離賽主辦單位,並開始把它變身為國際性賽事。從此以後,這場比賽變成一場“官方正式”的比賽。
首屆國際賽盛況空前,全球鴿壇為之震撼,全球鴿友無不屏氣凝神等待成績揭曉,就跟之後的荷蘭奧爾良全國幼鴿大賽一樣。
首屆國際賽總羽數約有2250羽,但結果如何呢?有幾羽鴿子能飛回家呢?有鴿子飛得回家嗎?大鬍子市長兼鴿友喬塞夫•波爾(Josef Boels)勇奪國際賽冠軍,他跟首屆全國冠軍得主伯蘭吉先生一樣,享受到一夜成名天下知的滋味。波爾先生是知名長距離行家,跟次年的國際賽冠軍得主,比利時摩爾(Moere)的奧斯卡•戴扶連特(Oscar Devriendt)齊名。
接下來幾年,參賽總羽數每況愈下,到了1956年,總羽數隻剩885羽,有陰謀論說這場比賽即將從此畫下句號。不過,1957年這一年,沒來由的參賽羽數卻又沖上3350羽。1957年也是非比利時鴿友奪得國際賽冠軍的一年,冠軍鴿主是德國鴿友史杜斯先生(Mr. Staudt)。
1958年,3756羽戰將群聚一堂,數量是兩年前的四倍,並締造了紀錄。其中以比利時歐森納(Olsene)鴿友吉伯特•萬德維吉(Gilbert van der Weghe)的鴿子飛最快。這位比利時冠軍鴿友的姓氏,常讓外國鴿友把他跟荷蘭長距離巨星萬德維根(Van der Wegen)混為一談。即使到現在,外國鴿志還經常搞不清楚這兩個人誰是誰?
由於參賽總羽數趨增,巴賽隆納賽也保住了未來。
到了1959年,荷蘭鴿友也取得資格參加這場割喉大戰,從此開啟了一頁偉大史實,改寫了巴賽隆納國際賽歷史。超級冠軍強豪可以獲勝,但一般鴿友也可以飛出冠軍;超級鴿可能贏,但也可能從此不見蹤影。有人一戰成名,有人一朝英名敗盡。
巴賽隆納國際賽 中篇 荷蘭大突破
前言:
直到1959年,主辦單位裘勒漢姆中心同意讓荷蘭參加比賽,荷蘭鴿友才開始對這場割喉大戰起了興趣。
不過,荷蘭鴿友得自己想辦法,把鴿子運到集鴿地——比利時的布魯塞爾。荷蘭鴿友欣然接受這個條件,因為當年荷蘭總參賽羽數不過只有489羽。
首屆荷蘭全國冠軍得主是開酒吧的貝克先生(Beckers),他拿到國際賽排名18位。接下來一整個星期,“鄰近”鴿友不斷湧進他的酒吧來道賀。只要想想50-60年代比利時和荷蘭兩地有多少鴿友,“鄰近”鴿友人數之多就絕不容小覬,所以各位可以好好想像一下:他們灌掉的啤酒有多少了吧!
1959年國際賽冠軍是比利時威爾郡(Waregem)知名的馬歇爾•烈茲美特(Marcel Desmet)。他一羽純種司翠克鮑特血系的斑鰥夫雄,打敗4184羽對手凱旋歸來。
次年(1960年)的國際賽贏家亦是大名鼎鼎:住在法國邊境的比利時強豪莫寧(Monin)。他的一羽鰥夫雄戰將,在一羽舍伴勇奪馬賽全國冠軍的幾星期後,不讓鬚眉地於巴賽隆納一役裡擊敗4441羽對手,奪冠而歸!
該年荷蘭全國巴賽隆納冠軍獎項(1029羽)被諾斯(Naus)鴿舍一舉摘下。他的冠軍鴿“懶惰號”(Luie)為純種狄爾巴血系。總羽數超過1000羽,這表示荷蘭鴿友對巴賽隆納大賽興趣有增無減。
荷蘭國旗飄揚
1961年,發生了件圈內人(全球鴿界)以為絕不可能的大事:荷蘭鴿友克羅斯(Krauth)一舉摘下國際賽冠軍獎(3578羽)。這件事大為轟動,因為荷蘭地勢偏北,空距較遠,相對上荷蘭鴿亦必須飛較長距離。
時至今日,荷蘭鴿在國際賽長距離賽裡奪冠,已不算是新聞。由於荷蘭鴿在長距離賽裡表現素來突出,所以在放鴿開賽之前,它們已一致被大家看好。
要論“轟動”,1962和1963年這兩年的巴賽隆納國際賽結果,才算“真正”轟動!
有史以來,同羽鴿子首度連續兩年蟬連巴賽隆納國際賽冠軍。
這羽奇鴿是羽白花雄,鴿主是比利時釀啤酒業者狄馬瑞特(Demaret),這羽雄鴿在1962年打敗3300羽對手,次年更繼續大挫3599羽,蟬連國際賽冠軍2年。
全球鴿界一時無不驚措不已,這羽名叫“巴賽隆納奇跡”(Barcelona Miracle)的冠軍雄鴿為老布利克斯血系。後來這羽千羽群中一點白的冠軍雄,被比利時一家名叫D.D.D.的育種場買走。據我所知,它是鴿子連莊奪冠的第一羽先驅。
不過,當時亦還有其它鴿子締造競翔奇跡:提爾堡(Tilburg)杜塞先生(Mr. Dusee)有一羽名叫“盲雌”(De Blinde)的雌鴿。這羽雌鴿一年裡一口氣包辦了聖維仙和達克斯全國冠軍,拿走頭獎汽車各一輛,寫下一頁獨一無二的歷史。
D.D.D.育種場的老闆也上門來把它買走,不難想像它會被用來跟狄馬瑞特的那羽雄鴿配對。於是鴿界出現一對“神奇配對”,不過不管各位相信與否,這對配對可從沒生下一羽好子女!
但是那幾年來,一講到巴賽隆納國際賽,鴿報和賽鴿雜誌並不乏寫作題材,轟動新聞年年不斷,記錄年年一再被打破。
就拿比利時根特(Gent)的狄拉德-范格蘭伯根(Deraedt -van Grembergen)這對知名搭檔來說好了。1964年他們奪下國際賽冠軍(3845羽),但令人訝異稱奇的是,這羽冠軍鴿前一年也才飛出國際賽亞軍。因此,若沒有狄馬瑞特那羽連拿兩年國際冠軍的神奇雄鴿在前,這羽鴿子可就神氣了。
現在,這羽鴿子在兩年內“只”連續拿到國際賽亞軍和冠軍。這種鴿子如今怎麼不再出現了呢?或許有人心裡如此納悶不解。據我個人猜想,很可能是由於競爭越趨劇烈,參賽總羽數越趨增加所致。但是,只要各位考慮一下今日一羽巴賽隆納國際賽冠軍鴿的價值,就不難知道若有一羽鴿子連續兩年蟬連國際賽冠、亞軍的話,它會是如何價值連城了。能在巴賽隆納國際大賽裡奪冠是一回事,但能連續兩年拿冠軍簡直是奇跡。
嘖嘖稱奇
有更多理由使得1964年的巴賽隆納賽,更令人嘖嘖稱奇。不僅狄拉德-范格蘭伯根的同一羽鴿子連續兩年拿到大獎,荷蘭全國冠軍獎更由傑夫•范王路易(Sjef van Wanroy)獲得。范王路易這號人物可是跟卡特力斯、狄爾巴等人一樣名氣響亮呢!
1965年,荷蘭鴿友再度拿下國際賽大獎,國際賽冠軍(4036羽)是凡波梅爾先生(Van Bommel),接著次年輪由羅威(Lauwe)的“鬥牛士”安德列•凡布利安娜(Andre Vanbruaene)奪魁。他的冠軍鴿在1966年國際賽總羽數4343羽裡領先群倫,這次光榮為他日後的賽鴿事業鋪好一條康莊大道。
1968年,德國鴿友二度坐上國際賽冠軍寶座(5348羽),贏家是羅斯先生(Mr. Ross)。兩年後,風水輪流轉,比利時鴿友狄斯梅•利本斯(Desmet Lippens)摘下國際賽冠軍獎冠,接著1971年到來。
1971與1973年
1971年稱得上是最艱難的一場比賽,比賽日不僅酷熱難耐,還吹起強勁逆風,沒人認為荷蘭鴿在這種天氣下能有多少勝算機會。
但是,結果讓眾人眼鏡鏡片掉滿一地,荷蘭鴿友胡爾斯先生(Mr. Huls)的鴿子不僅趕早飛回家,還一舉拿下國際賽冠軍(7384羽)。這是荷蘭鴿友的第三度國際賽勝利。波爾曼(Pollmann)花了一萬荷盾(約四萬五千美金)把這羽小型冠軍雄買回家去,不過當時還沒出現日本人來跟他搶購。
我想首位出現在歐洲的日本鴿商是大田(Otha)先生,當時由住在比利時的日本人淺倉(Asakura)和已故的朱爾斯•蓋勒茲(Jules Gallez)先生做他的中間人,兼幫他安排鴿子出口事宜,不過這件事情我個人也不十分確定。
70年代初期是比利時鴿友傑夫•卡倫(Jef Carlens)的黃金時代。他這個人天性純良,從不清理鴿舍,從沒讓獸醫師賺過一毛錢,他深信鴿子的強健自然免疫力和抗病力,就是抵抗疾病的最佳良藥。
他的想法在現代看來似乎是落伍了,不過冠軍就是鐵證,卡倫本身就是個冠軍級贏家,而且他可是一再地擊敗一群長距離對手。1973年他更錦上添花,贏得巴賽隆納國際賽冠軍獎項。
我個人有幸在一位日本銀行家島村(Shimamura)的鴿舍裡抓賞到他的這羽冠軍灰雌。這羽灰雌是首批出售到日本的歐洲冠軍鴿之一。同年荷蘭全國冠軍(1001羽)亦聲名顯赫:叱吒全球鴿壇,僅此唯一的萬德維根先生(Mr. v d Wegen)。
1974-1979年
1974年,參賽總羽數首次衝破一萬羽大關,這年也是分速最高的一年。
翌日破曉即見首批歸返鴿,翔距最遠之一的德國鴿友蘇特先生(Mr. Sutor)榮獲國際賽冠軍(10273羽)。
1976年,比利時鴿友羅傑•福洛裡松(Roger Florizoone)的鴿子超越11016羽,一舉拿下國際賽冠軍。這年總羽數之多再度打破紀錄。
庫伯斯兄弟(Kuypers Bros.),兩位純樸的勞工,榮獲荷蘭全國冠軍,這次勝利為他們驚人的長距離賽鴿事業埋下種因。日後無數荷蘭鴿友,甚至更多的比利時鴿友因庫伯斯鴿一夜成名,其中尤其又以比利時的範德波爾(Van der Poel)和他的埃及裔搭檔巴克利(Buckly)成績最為扶搖直上。
1977年,盧森堡鴿友終於揚眉吐氣,克利斯坦(Christen)這位先前默默無名,後來亦銷聲匿跡的盧森堡人拿下國際賽10502羽冠軍。
荷蘭史力克先生(Mr. P v d Slik)一羽名叫“大壯士”(Sterke)的鴿子打敗1988羽對手,榮獲全國冠軍。波爾曼也把這羽冠軍鴿買下來為他的育種場效力,他宣稱這羽鴿子是他育種場裡最優秀的一羽種鴿。他並未言過其實,確實有許多長距離冠軍鴿皆屬“大壯士”一系。
當時史力克先生的鴿子以健壯、堅毅馳名,我依然記得為他在1981年摘下聖維仙國際賽冠軍的那羽鴿子,極可能是鴿史上最堅韌強悍的一羽。那場比賽簡直像是一場大屠殺,比賽鴿迷飛傷亡者不計其數。然而,令人跌破眼鏡的是,史力克先生卻有一批鴿子早早趕回家,他完成報到後囊括不少前位名次。
我受一位日本人之托趕去購買他的優勝隊伍。這些鴿子的後代大為成功,使得這位日本人在自己的日升之國裡大大地出了名,可憐的史力克先生賣掉鴿子後,從此一蹶不振。
78歲耆老格利斯比(Grijspeerdt,比利時)老當益壯,奪得1978年國際賽冠軍,范內(Vanhee)買走他的冠軍鴿。荷蘭全國2058羽冠軍獎項,則被歐斯坦瑞先生(Mr. Oostenrijk)搶得。他不久後過世,後來許多長距離超級好鴿的血統表上都可以看到他的名字。
1979年的總羽數12201羽締造另一項紀錄,巴賽隆納賽的未來至此變得清晰起來:這場比賽已贏得所有長距離鴿迷的心。
比利時鴿友吉塞林克(Gijselinck)一羽名叫“亞堅達”(Argenta)的鴿子擊敗整群對手,荷蘭全國冠軍是老好人“杜沙丁”(Dusanduyn)。這是他個人第13場的全國勝利,是一項極有可能是全荷蘭無人能破的記錄。
杜沙丁這個人很特別,他在荷蘭和比利時出名得很,不過國外卻沒人知道有他這號人物。原因是有人跟他買鴿子時,他拒絕開立血統表。他曾經這麼說過:血統表我愛怎麼寫都可以,不過我不知道這些人究竟要的是什麼,是一張很漂亮的血統表呢?還是一只好鴿子?
這(沒有血統表)對荷蘭和比利時鴿友並無所謂,不過日本和臺灣鴿友卻不領他“不寫血統表和壓低售價”的這一份情。
荷蘭大突破
1980年總參賽羽數有13636羽(又是個紀錄),國際賽贏家喬•漢德利克先生(Mr. Jo Hendriks)是一位退休的銀行家。他的勝利讓大夥驚訝不已,因為他住在荷蘭北部,而且這年比賽又特別艱苦,沒人認為來自這麼遠距離的鴿子能贏得了。
另外,這次勝利經常被形容為“史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次勝利”,不過這種勝利還多得很呢!人們喜歡意外,媒體也一樣。
漢德利克的冠軍鴿有范王路易(Van Wanroy)的血統。如前所述,范王路易是老字型大小,他的名字跟其它大人物一樣烙印在鴿史裡。即使是比利時60年代知名強豪範內(Vanhee),也對范王路易欽佩有加,專程驅車遠赴荷蘭去跟他求鴿,範內可從未後悔過這一行。
范王路易跟楊阿騰是好朋友,彼此交換過種鴿。翌年的1981年,荷蘭鴿在長距離賽事上取得真正大突破,荷蘭鴿友柯爾•威利傑斯(Cor Willegers)再度為荷蘭摘下國際賽冠軍,他的一羽小雌鴿打敗了12202羽強勁對手。
巴賽隆納大賽 下篇 馬拉松之最
前言:
“當然,會發光的東西不一定就是黃金。巴賽隆納國際大賽開賽多年來,也發生了一些原不該發生的事件,為這場所謂馬拉松之最的大賽籠罩了些許陰影,像是:開賽前打開鴿籠?鴿子在被載往巴賽隆納的路上逃跑了?某些比賽鴿狀態不佳,淚眼、羽毛鬆散等。”
1982年巴賽隆納冠軍得主是比利時皮爾斯曼兄弟(Peersman Bros)。當時我曾陪同幾個日本人去買這羽冠軍鴿,所以我十分記得這對兄弟和他們的冠軍鴿。當日本人問皮爾斯曼兄弟冠軍鴿的血統時,他們聳聳肩說不太清楚。“血統?”他們納悶這東西重要嗎?經過一番努力回憶和思考後,他們終於想起這只鴿子可能有點戈林(Gorin)血統。日本人高興極了,記下Golin這兩個字。我說:“是r不是l,拼字是Gorin才對。”“謝謝!謝謝!”他們嘴裡忙不迭地道謝,並不忘哈腰鞠躬一番,然後趕緊低頭猛做筆記。
荷蘭全國冠軍是亞伯特•西蒙斯(Albert Simons),冠軍鴿是萬德維根的“老雌號”(Oud Doffertje)的孫子。後來陸續有許多全國和國際賽冠軍鴿,都被發現有“老雌號”這羽種雌的血統。一般人以為拿到大獎那天,西蒙斯先生一定樂不可支,不過其實那天是他一生裡最悲傷的一天。他人還沒開始等鴿,鴿子就飛回來了,等他發現時,為時已晚,國際賽冠軍頭銜擦肩而過,他只拿到國際賽亞軍。就差那幾秒鐘,冠軍便白白拱手讓人,他能不傷心嗎?
知名化學師保羅•吉爾蒙特(Paul Gilmont)勇奪1983年國際賽冠軍。他的冠軍鴿有凡布利安娜(Vanbruaene)血統,還有戈林血統!
1984、1985和1986
1984年比賽日天氣酷熱難耐,兼吹逆風。拿走國際賽冠軍的又是一個大人物:之前提過的安德列•凡布利安娜(Andre Vanbruaene)。迄今,他跟狄馬瑞特(Desmarets)是唯一兩個拿過兩屆巴賽隆納國際冠軍的記錄保持人。不過他倆的差別在於:狄馬瑞特的兩次榮耀都歸功給同一羽鴿子。
24歲的小夥子希斯•波特斯(Cees Boeters)拿走1985年荷蘭全國冠軍,但他忘記繳交國際參賽申請表,雖然他的冠軍鴿分速睥睨群雄,可惜啊,國際賽冠軍還是要讓給比利時的佛威許(Vervisch)先生。這羽國際賽冠軍鴿大多是布魯諾•沃肯斯(Bruno Waelkens)血統,還有一點兒凡布利安娜血統。波特斯是2002年巴賽隆納國際賽冠軍賽鴿團隊葛迪安(Gardien)裡的一員,假如當年(1985年)他機警點,他就能躋身兩度入賞國際賽冠軍的名人殿堂。1985年也是荷蘭鴿友魯文先生(W v Leeuwen)的雌將“歡樂巴賽隆納號”(Smaragd Barcelona)再度發光發熱的一年,這羽1984年國際賽雌鴿組冠軍蟬聯國際賽雌鴿組3254羽亞軍。
1986年也是雌鴿的天下,一羽雌鴿的鴿主是德國的施勒曼(Schlomer)父子,奪得了國際賽總冠軍。這羽雌鴿以996米/分的分速打敗18076羽對手,賽事的高艱難度由此低分速可見一般。我在之前提過,比賽艱難度總會被拿來大做文章,有人說1987年的巴賽隆納賽艱難度才算最高。這年比賽日當天氣溫高得讓人受不了,我們的天空英豪們幾乎寸步難行。結果國際賽冠軍鴿分速只有803米/分(約21500羽),贏家是羽身形小得可以塞進啤酒杯的雄鴿。鴿主是比利時的克瑞添•範諾本(Cretien Vanoppen)。
這羽雄鴿是我買鴿生涯以來最難購買的一羽,雖然我懷裡揣著現金200萬比利時法朗(約新臺幣160萬元)前往,但我依然被其它人的錢海給淹沒掉了。“這世界真是瘋了!”回家的路上我心裡暗罵著,並發誓我夏拉肯從此以後絕不插手爭搶這類冠軍鴿。
范諾本的冠軍鴿身上流的全是荷蘭血液:萬德維根×庫伯斯(Kuypers)。
史上最高分速
1988年國際賽21194羽冠軍鴿分速1393米/分,迄今這是巴賽隆納賽鴿史上最高分速紀錄,不消說比賽日當天自然是吹順風。冠軍鴿是庫伯斯×凡吉爾(van Geel)血統,鴿主是荷蘭鴿友魯文先生( Mr. W v Leeuwen)。
1990年德國百萬富豪賀爾梅斯(Hermes)的一羽紅雄,在不下28128羽的鴿群裡飛出最高分速,荷蘭鴿友的名字再度出現在這羽冠軍鴿的血統表上。荷蘭全國冠軍得主是薛蘭根先生(Mr.Schlangen),不幸地,榮耀在前,死亡緊跟在後。跟其它巴賽隆納贏家一樣,他賣掉自家的全國冠軍鴿,但鴿款才到手他即遭親生兒子舉槍射殺身亡。他跟如西佛•托伊(Sylvere Toye)、雷蒙•賀爾梅斯(Raymund Hermes)、波切特(Pochet)、羅曼(Romein)、霍夫肯(Hofkens)等的許多知名強豪一樣本業是個肉商。
1991年,比利時范路易(Van Roye)一羽有50%萬德維根血統的鴿子奪得國際賽冠軍(超過27000羽)。
另一項紀錄
1992年是另一個突出的一年。放鴿當天的7月3日星期五晚上,傳出全球鴿壇為之震撼的消息,當晚有兩羽鴿子摸黑飛回家。當天傍晚夜色漸黑之際,比利時肉商尤金•波切特(Eugene Pochet)正坐在前廊啜著咖啡,突然間他瞧見兩羽黑影相繼由天際閃入鴿舍。這兩羽鴿子錄時分別為晚上9點19分和9點27分。強勁順風助了這兩羽鴿子一臂之力,強風吹送下,它們以1267米/分的分速一天飛行了1011公里。
荷蘭這邊布拉西(Brasse)于淩晨1點報到一羽歸返鴿,這是荷蘭巴賽隆納賽鴿史上唯一一羽當日歸返的“夜鴿”。由於他的鴿舍空距較波切特遠,他的這羽夜鴿“荷蘭勇士”(Dutch Biemans)以1290米/分的最高分速睥睨群豪,勇奪國際賽冠軍。在英國賣霜淇淋致富的義大利人馬薩瑞拉(Masarella)把這羽國際賽冠軍鴿搶到手,他付出35萬荷盾(約16萬美金),這可能是鴿史上最貴的一次交易價格。
次年德國鴿友再度拔得頭籌,國際賽冠軍是開酒吧的詹•席倫(Jan Theelen)。他的國際賽冠軍鴿“瑞基號”(Rikky)以1101米/分的最高分速打敗了不下33145羽對手,這年參賽總羽數紀錄迄今尚未被打破。“瑞基號”並未被日本人、英國人或臺灣人買走,反而留在歐洲,路克•西翁(Luc Sioen)和他的臺灣合夥人硬是把它給買了下來。
1995年,比利時吉賽佈雷鴿舍(Gijselbrecht)的鴿子,以1000米/分的分速拿走國際賽冠軍(20936羽),冠軍鴿有凡布利安娜血統。
比利時搭檔托內-威廉斯(Thone-Willems)的一羽鰥夫雌贏得1996年國際賽冠軍,分速很低,只有966米/分,總羽數有20129羽。
1998年德國國旗再次高高飄揚,來自奇普父子(Kipp & Sons)鴿舍的鴿子(分速1139米/分)打敗24138羽對手,凱歌高唱。這羽冠軍鴿身上全是荷蘭血統,難怪可以拿得大獎。
當時,剛開始飛長距離的德國富豪鴿友們無不風靡“荷蘭鴿”,紛紛前往荷蘭尋覓好鴿種。
老當益壯
1999年,荷蘭鴿友托爾曼(Torreman)一羽7歲高齡的自然制老雌鴿打破眾人眼鏡,奪得國際賽28095羽冠軍,分速1124米/分,是巴賽隆納開賽以來鴿齡最高的一羽冠軍鴿。在它的血統表上又出現“老雌號”和荷蘭史力克先生的“大壯士”(1977年荷蘭全國冠軍)的名字。
2002年比賽日前,有些賽鴿作家拿歷年贏家名單做了一番研究和比較。他們發現:1999、2000和2001年連續三年國際賽冠軍皆花落荷蘭,而且這三年的國際賽冠軍鴿都是雌鴿。2002年成績揭曉後,國際賽冠軍(約26900多羽)又落在荷蘭,贏家是賽鴿團隊葛迪安(Gardien RBB),分速1245米/分,冠軍鴿是一羽雌鴿。
2002年國際賽冠軍
賽鴿團隊葛迪安有4位成員,其中一位是1985年的贏家希斯•波特斯(Cees Boeters)。媒體爭相報導他們管理鴿舍的方式後,許多鴿友驚訝萬分:他們的做法是一切回歸自然。
1、他們從不清理鴿舍。鴿舍地板上堆積的鴿糞足足有10公分高,飼料就撒在上頭。
2、從不用藥。他們說精神有問題的鴿友,才給鴿子吃維他命,鴿子不需要吃維他命。最重要的道理就是“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3、他們有122羽比賽鴿,有118羽全被派去飛巴賽隆納。總戰績相當淒慘,只有20羽鴿子有格拿獎,不過其中一羽拿到國際賽冠軍凱旋而歸就夠了。或許他們其實可以有更多鴿子拿獎,不過這4位老兄邊等鴿、邊灌啤酒,酒精讓他們頭昏眼花,結果有些鴿子回家後,他們摘下比賽腳環放在口袋裡,卻未打鴿鐘錄時。他們說:“何必計較拿幾個獎,快樂就好。”啤酒讓他們快樂,還有……鴿子。不過沒人問他們愛啤酒比較多,還是愛鴿子比較多?
他們的國際賽冠軍雌鴿,從幼鴿時期便四處征戰,而且它有2羽雄鴿伴侶,他們並未太注意這羽雌鴿,因此,它(為了2羽愛人)才拼命回家拿到國際賽冠軍的嗎?答案沒人能曉得,不過大家得猜猜哪羽雄鴿是它小孩的父親?所以,這對要買它小孩的鴿友是個壞消息,它的小孩的血統表正確嗎?當年(1985年)波特斯忘記繳交國際參賽表,結果不得不和國際賽冠軍頭銜揮手道再見,但當時他並沒喝醉。所以這組團隊痛失進入“兩度國際賽冠軍”名人堂的機會。
如果所有鴿友養鴿子的方式都跟他們相同的話,獸醫師早就全餓死了。獸醫師的死活不關他們的事,他們最擔心沒啤酒喝。但是巴賽隆納國際賽冠軍贏家不用擔心沒錢買啤酒,總有一票買家等著上門送錢來。這些買家是笨蛋嗎?有人肯花高價買一枚老郵票,也有人為了一枚老錢幣不惜花大錢,誰才是笨蛋、傻瓜?我不知道。不過,我知道“巴賽隆納國際賽冠軍”是許多鴿友夢寐以求的,這夢想不純粹是“金錢所趨”,僅因為——巴賽隆納大賽是“馬拉松之最”!
事件與意外
當然會發光的東西不一定就是黃金。巴賽隆納開賽多年來,也發生了一些原本不該發生的事件,為這場謂為馬拉松之最的大賽罩下些許陰影。我列舉幾個事件如下:
1.娼妓的故事
有一則有關娼妓的故事。鴿友有時候納悶:為什麼自己的最愛比賽時不是晚回家,就是再沒回家?像以下的事情就有可能發生:
幾年前,一位鴿車司機聽見某個集鴿籠傳出吵鬧的聲音。他打開這個鴿籠一看,呵,不得了!裡面有1羽雌鴿和17羽雄鴿,那羽雌鴿似乎“爽”得很,不停和所有雄鴿做著愛做的事情。
不難想像這群雄鴿經過一番“嘿咻”後,連飛一碼的力氣大概都沒有,比賽就更甭談了。當然這純粹是鴿會處理上的失誤,不過當司機打電話跟鴿會主事者報告時,他獲得的回答是:鴿會有規定“放鴿開賽前不准打開鴿籠,你怎可違規呢?”
上午11時開籠,比賽正式開始。那個鴿籠裡的雄鴿連飛出籠都有困難,它們早已為爭奪雌鴿,個個打得鼻青眼腫。那一年有3羽鴿子死在鴿車裡,有一羽雌鴿飛不到100米遠就掉下地死了,各位猜得出是哪羽雌鴿嗎?
2.逃鴿
也有一則有關逃鴿的故事。80年代鴿籠設計尚有許多待改進之處,當時曾有鴿友發現:集鴿後不久,自家的鴿子在星期三就飛回家來了,但星期五才開始比賽啊?原來是鴿子在被載往巴賽隆納的路上逃跑了。鴿子的私環、比賽環還好好的,不過司機卻未發現有鴿子在半路上“落跑”了。幸好這些鴿友很誠實,向大會據實報告,所以比賽才能夠繼續公平進行。
1983年有些鴿子在布魯塞爾逃掉了。1989年,也有一位荷蘭鴿友的一羽鴿子在正式比賽前兩天飛回家。如果這個荷蘭人視錢如命,手上等於握有一羽國際賽冠軍鴿,日本人會搶破頭來買,
幸好他很誠實,打電話給鴿會詳細報告了實情,鴿會賞了他一隻金表!
1990年曾發生集鴿籠底板“啪啦”一聲塌掉,鴿會員工忙著抓巴賽隆納比賽鴿的慌亂景象。最後一次逃鴿事件發生在1993年,從此以後,鴿會只敢使用保證100%安全的集鴿籠,以後就再沒聽聞類似的“逃鴿”情事了。
3.狀態不佳
一般人以為巴賽隆納比賽鴿必定個個體格健壯,狀態大勇。不幸的是,實際情形未必如此。
有些所謂的“淘金者”鴿友,期待自家的鴿子能飛出日本人爭相搶購的冠軍,所以只要是有翅膀的鴿子都被他們送去參加巴賽隆納賽。鴿車司機時常抱怨某些比賽鴿狀態不佳:淚眼、羽毛鬆散,讓這種鴿子出賽不公平,它們不只完全沒機會拿獎,回家機會也渺茫,等於白白去送死。
鴿車抵達巴賽隆納後,也會出現以下景象:不少聞風而來的西班牙鴿友,試著用鐵絲、網子或小杆子鉤撈出集鴿籠裡的鴿蛋。他們以為只要是比利時、荷蘭鴿就是好鴿。據說光1990年這一年,被撈走的鴿蛋就超過121顆,真丟臉啊!只有傻瓜,才會送即將下蛋的雌鴿去比賽。
結語
聰明的讀者可能發現:有幾年的成績並未被提及。這不表示我不尊敬被省略掉的那幾年贏家或他們的冠軍鴿,而是文章篇幅有限,我不得不做取捨。篇幅過於冗長,只會讓各位讀來乏味,但巴賽隆納大賽歷史又有詳細解說的必要,到這裡我倒有個好消息給那些已感覺無聊的讀者:本文到此全部結束,再見。
文/夏拉肯
從西班牙美麗大城巴賽隆納出發的比賽,於1940年代末期開場。老鴿書裡記載說伯蘭吉先生(Mr. Berlengee)是1949年巴賽隆納冠軍得主。
兩年後,裘勒漢姆中心(Cureghem Centre)接手成為巴賽隆納長距離賽主辦單位,並開始把它變身為國際性賽事。從此以後,這場比賽變成一場“官方正式”的比賽。
首屆國際賽盛況空前,全球鴿壇為之震撼,全球鴿友無不屏氣凝神等待成績揭曉,就跟之後的荷蘭奧爾良全國幼鴿大賽一樣。
首屆國際賽總羽數約有2250羽,但結果如何呢?有幾羽鴿子能飛回家呢?有鴿子飛得回家嗎?大鬍子市長兼鴿友喬塞夫•波爾(Josef Boels)勇奪國際賽冠軍,他跟首屆全國冠軍得主伯蘭吉先生一樣,享受到一夜成名天下知的滋味。波爾先生是知名長距離行家,跟次年的國際賽冠軍得主,比利時摩爾(Moere)的奧斯卡•戴扶連特(Oscar Devriendt)齊名。
接下來幾年,參賽總羽數每況愈下,到了1956年,總羽數隻剩885羽,有陰謀論說這場比賽即將從此畫下句號。不過,1957年這一年,沒來由的參賽羽數卻又沖上3350羽。1957年也是非比利時鴿友奪得國際賽冠軍的一年,冠軍鴿主是德國鴿友史杜斯先生(Mr. Staudt)。
1958年,3756羽戰將群聚一堂,數量是兩年前的四倍,並締造了紀錄。其中以比利時歐森納(Olsene)鴿友吉伯特•萬德維吉(Gilbert van der Weghe)的鴿子飛最快。這位比利時冠軍鴿友的姓氏,常讓外國鴿友把他跟荷蘭長距離巨星萬德維根(Van der Wegen)混為一談。即使到現在,外國鴿志還經常搞不清楚這兩個人誰是誰?
由於參賽總羽數趨增,巴賽隆納賽也保住了未來。
到了1959年,荷蘭鴿友也取得資格參加這場割喉大戰,從此開啟了一頁偉大史實,改寫了巴賽隆納國際賽歷史。超級冠軍強豪可以獲勝,但一般鴿友也可以飛出冠軍;超級鴿可能贏,但也可能從此不見蹤影。有人一戰成名,有人一朝英名敗盡。
巴賽隆納國際賽 中篇 荷蘭大突破
前言:
直到1959年,主辦單位裘勒漢姆中心同意讓荷蘭參加比賽,荷蘭鴿友才開始對這場割喉大戰起了興趣。
不過,荷蘭鴿友得自己想辦法,把鴿子運到集鴿地——比利時的布魯塞爾。荷蘭鴿友欣然接受這個條件,因為當年荷蘭總參賽羽數不過只有489羽。
首屆荷蘭全國冠軍得主是開酒吧的貝克先生(Beckers),他拿到國際賽排名18位。接下來一整個星期,“鄰近”鴿友不斷湧進他的酒吧來道賀。只要想想50-60年代比利時和荷蘭兩地有多少鴿友,“鄰近”鴿友人數之多就絕不容小覬,所以各位可以好好想像一下:他們灌掉的啤酒有多少了吧!
1959年國際賽冠軍是比利時威爾郡(Waregem)知名的馬歇爾•烈茲美特(Marcel Desmet)。他一羽純種司翠克鮑特血系的斑鰥夫雄,打敗4184羽對手凱旋歸來。
次年(1960年)的國際賽贏家亦是大名鼎鼎:住在法國邊境的比利時強豪莫寧(Monin)。他的一羽鰥夫雄戰將,在一羽舍伴勇奪馬賽全國冠軍的幾星期後,不讓鬚眉地於巴賽隆納一役裡擊敗4441羽對手,奪冠而歸!
該年荷蘭全國巴賽隆納冠軍獎項(1029羽)被諾斯(Naus)鴿舍一舉摘下。他的冠軍鴿“懶惰號”(Luie)為純種狄爾巴血系。總羽數超過1000羽,這表示荷蘭鴿友對巴賽隆納大賽興趣有增無減。
荷蘭國旗飄揚
1961年,發生了件圈內人(全球鴿界)以為絕不可能的大事:荷蘭鴿友克羅斯(Krauth)一舉摘下國際賽冠軍獎(3578羽)。這件事大為轟動,因為荷蘭地勢偏北,空距較遠,相對上荷蘭鴿亦必須飛較長距離。
時至今日,荷蘭鴿在國際賽長距離賽裡奪冠,已不算是新聞。由於荷蘭鴿在長距離賽裡表現素來突出,所以在放鴿開賽之前,它們已一致被大家看好。
要論“轟動”,1962和1963年這兩年的巴賽隆納國際賽結果,才算“真正”轟動!
有史以來,同羽鴿子首度連續兩年蟬連巴賽隆納國際賽冠軍。
這羽奇鴿是羽白花雄,鴿主是比利時釀啤酒業者狄馬瑞特(Demaret),這羽雄鴿在1962年打敗3300羽對手,次年更繼續大挫3599羽,蟬連國際賽冠軍2年。
全球鴿界一時無不驚措不已,這羽名叫“巴賽隆納奇跡”(Barcelona Miracle)的冠軍雄鴿為老布利克斯血系。後來這羽千羽群中一點白的冠軍雄,被比利時一家名叫D.D.D.的育種場買走。據我所知,它是鴿子連莊奪冠的第一羽先驅。
不過,當時亦還有其它鴿子締造競翔奇跡:提爾堡(Tilburg)杜塞先生(Mr. Dusee)有一羽名叫“盲雌”(De Blinde)的雌鴿。這羽雌鴿一年裡一口氣包辦了聖維仙和達克斯全國冠軍,拿走頭獎汽車各一輛,寫下一頁獨一無二的歷史。
D.D.D.育種場的老闆也上門來把它買走,不難想像它會被用來跟狄馬瑞特的那羽雄鴿配對。於是鴿界出現一對“神奇配對”,不過不管各位相信與否,這對配對可從沒生下一羽好子女!
但是那幾年來,一講到巴賽隆納國際賽,鴿報和賽鴿雜誌並不乏寫作題材,轟動新聞年年不斷,記錄年年一再被打破。
就拿比利時根特(Gent)的狄拉德-范格蘭伯根(Deraedt -van Grembergen)這對知名搭檔來說好了。1964年他們奪下國際賽冠軍(3845羽),但令人訝異稱奇的是,這羽冠軍鴿前一年也才飛出國際賽亞軍。因此,若沒有狄馬瑞特那羽連拿兩年國際冠軍的神奇雄鴿在前,這羽鴿子可就神氣了。
現在,這羽鴿子在兩年內“只”連續拿到國際賽亞軍和冠軍。這種鴿子如今怎麼不再出現了呢?或許有人心裡如此納悶不解。據我個人猜想,很可能是由於競爭越趨劇烈,參賽總羽數越趨增加所致。但是,只要各位考慮一下今日一羽巴賽隆納國際賽冠軍鴿的價值,就不難知道若有一羽鴿子連續兩年蟬連國際賽冠、亞軍的話,它會是如何價值連城了。能在巴賽隆納國際大賽裡奪冠是一回事,但能連續兩年拿冠軍簡直是奇跡。
嘖嘖稱奇
有更多理由使得1964年的巴賽隆納賽,更令人嘖嘖稱奇。不僅狄拉德-范格蘭伯根的同一羽鴿子連續兩年拿到大獎,荷蘭全國冠軍獎更由傑夫•范王路易(Sjef van Wanroy)獲得。范王路易這號人物可是跟卡特力斯、狄爾巴等人一樣名氣響亮呢!
1965年,荷蘭鴿友再度拿下國際賽大獎,國際賽冠軍(4036羽)是凡波梅爾先生(Van Bommel),接著次年輪由羅威(Lauwe)的“鬥牛士”安德列•凡布利安娜(Andre Vanbruaene)奪魁。他的冠軍鴿在1966年國際賽總羽數4343羽裡領先群倫,這次光榮為他日後的賽鴿事業鋪好一條康莊大道。
1968年,德國鴿友二度坐上國際賽冠軍寶座(5348羽),贏家是羅斯先生(Mr. Ross)。兩年後,風水輪流轉,比利時鴿友狄斯梅•利本斯(Desmet Lippens)摘下國際賽冠軍獎冠,接著1971年到來。
1971與1973年
1971年稱得上是最艱難的一場比賽,比賽日不僅酷熱難耐,還吹起強勁逆風,沒人認為荷蘭鴿在這種天氣下能有多少勝算機會。
但是,結果讓眾人眼鏡鏡片掉滿一地,荷蘭鴿友胡爾斯先生(Mr. Huls)的鴿子不僅趕早飛回家,還一舉拿下國際賽冠軍(7384羽)。這是荷蘭鴿友的第三度國際賽勝利。波爾曼(Pollmann)花了一萬荷盾(約四萬五千美金)把這羽小型冠軍雄買回家去,不過當時還沒出現日本人來跟他搶購。
我想首位出現在歐洲的日本鴿商是大田(Otha)先生,當時由住在比利時的日本人淺倉(Asakura)和已故的朱爾斯•蓋勒茲(Jules Gallez)先生做他的中間人,兼幫他安排鴿子出口事宜,不過這件事情我個人也不十分確定。
70年代初期是比利時鴿友傑夫•卡倫(Jef Carlens)的黃金時代。他這個人天性純良,從不清理鴿舍,從沒讓獸醫師賺過一毛錢,他深信鴿子的強健自然免疫力和抗病力,就是抵抗疾病的最佳良藥。
他的想法在現代看來似乎是落伍了,不過冠軍就是鐵證,卡倫本身就是個冠軍級贏家,而且他可是一再地擊敗一群長距離對手。1973年他更錦上添花,贏得巴賽隆納國際賽冠軍獎項。
我個人有幸在一位日本銀行家島村(Shimamura)的鴿舍裡抓賞到他的這羽冠軍灰雌。這羽灰雌是首批出售到日本的歐洲冠軍鴿之一。同年荷蘭全國冠軍(1001羽)亦聲名顯赫:叱吒全球鴿壇,僅此唯一的萬德維根先生(Mr. v d Wegen)。
1974-1979年
1974年,參賽總羽數首次衝破一萬羽大關,這年也是分速最高的一年。
翌日破曉即見首批歸返鴿,翔距最遠之一的德國鴿友蘇特先生(Mr. Sutor)榮獲國際賽冠軍(10273羽)。
1976年,比利時鴿友羅傑•福洛裡松(Roger Florizoone)的鴿子超越11016羽,一舉拿下國際賽冠軍。這年總羽數之多再度打破紀錄。
庫伯斯兄弟(Kuypers Bros.),兩位純樸的勞工,榮獲荷蘭全國冠軍,這次勝利為他們驚人的長距離賽鴿事業埋下種因。日後無數荷蘭鴿友,甚至更多的比利時鴿友因庫伯斯鴿一夜成名,其中尤其又以比利時的範德波爾(Van der Poel)和他的埃及裔搭檔巴克利(Buckly)成績最為扶搖直上。
1977年,盧森堡鴿友終於揚眉吐氣,克利斯坦(Christen)這位先前默默無名,後來亦銷聲匿跡的盧森堡人拿下國際賽10502羽冠軍。
荷蘭史力克先生(Mr. P v d Slik)一羽名叫“大壯士”(Sterke)的鴿子打敗1988羽對手,榮獲全國冠軍。波爾曼也把這羽冠軍鴿買下來為他的育種場效力,他宣稱這羽鴿子是他育種場裡最優秀的一羽種鴿。他並未言過其實,確實有許多長距離冠軍鴿皆屬“大壯士”一系。
當時史力克先生的鴿子以健壯、堅毅馳名,我依然記得為他在1981年摘下聖維仙國際賽冠軍的那羽鴿子,極可能是鴿史上最堅韌強悍的一羽。那場比賽簡直像是一場大屠殺,比賽鴿迷飛傷亡者不計其數。然而,令人跌破眼鏡的是,史力克先生卻有一批鴿子早早趕回家,他完成報到後囊括不少前位名次。
我受一位日本人之托趕去購買他的優勝隊伍。這些鴿子的後代大為成功,使得這位日本人在自己的日升之國裡大大地出了名,可憐的史力克先生賣掉鴿子後,從此一蹶不振。
78歲耆老格利斯比(Grijspeerdt,比利時)老當益壯,奪得1978年國際賽冠軍,范內(Vanhee)買走他的冠軍鴿。荷蘭全國2058羽冠軍獎項,則被歐斯坦瑞先生(Mr. Oostenrijk)搶得。他不久後過世,後來許多長距離超級好鴿的血統表上都可以看到他的名字。
1979年的總羽數12201羽締造另一項紀錄,巴賽隆納賽的未來至此變得清晰起來:這場比賽已贏得所有長距離鴿迷的心。
比利時鴿友吉塞林克(Gijselinck)一羽名叫“亞堅達”(Argenta)的鴿子擊敗整群對手,荷蘭全國冠軍是老好人“杜沙丁”(Dusanduyn)。這是他個人第13場的全國勝利,是一項極有可能是全荷蘭無人能破的記錄。
杜沙丁這個人很特別,他在荷蘭和比利時出名得很,不過國外卻沒人知道有他這號人物。原因是有人跟他買鴿子時,他拒絕開立血統表。他曾經這麼說過:血統表我愛怎麼寫都可以,不過我不知道這些人究竟要的是什麼,是一張很漂亮的血統表呢?還是一只好鴿子?
這(沒有血統表)對荷蘭和比利時鴿友並無所謂,不過日本和臺灣鴿友卻不領他“不寫血統表和壓低售價”的這一份情。
荷蘭大突破
1980年總參賽羽數有13636羽(又是個紀錄),國際賽贏家喬•漢德利克先生(Mr. Jo Hendriks)是一位退休的銀行家。他的勝利讓大夥驚訝不已,因為他住在荷蘭北部,而且這年比賽又特別艱苦,沒人認為來自這麼遠距離的鴿子能贏得了。
另外,這次勝利經常被形容為“史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次勝利”,不過這種勝利還多得很呢!人們喜歡意外,媒體也一樣。
漢德利克的冠軍鴿有范王路易(Van Wanroy)的血統。如前所述,范王路易是老字型大小,他的名字跟其它大人物一樣烙印在鴿史裡。即使是比利時60年代知名強豪範內(Vanhee),也對范王路易欽佩有加,專程驅車遠赴荷蘭去跟他求鴿,範內可從未後悔過這一行。
范王路易跟楊阿騰是好朋友,彼此交換過種鴿。翌年的1981年,荷蘭鴿在長距離賽事上取得真正大突破,荷蘭鴿友柯爾•威利傑斯(Cor Willegers)再度為荷蘭摘下國際賽冠軍,他的一羽小雌鴿打敗了12202羽強勁對手。
巴賽隆納大賽 下篇 馬拉松之最
前言:
“當然,會發光的東西不一定就是黃金。巴賽隆納國際大賽開賽多年來,也發生了一些原不該發生的事件,為這場所謂馬拉松之最的大賽籠罩了些許陰影,像是:開賽前打開鴿籠?鴿子在被載往巴賽隆納的路上逃跑了?某些比賽鴿狀態不佳,淚眼、羽毛鬆散等。”
1982年巴賽隆納冠軍得主是比利時皮爾斯曼兄弟(Peersman Bros)。當時我曾陪同幾個日本人去買這羽冠軍鴿,所以我十分記得這對兄弟和他們的冠軍鴿。當日本人問皮爾斯曼兄弟冠軍鴿的血統時,他們聳聳肩說不太清楚。“血統?”他們納悶這東西重要嗎?經過一番努力回憶和思考後,他們終於想起這只鴿子可能有點戈林(Gorin)血統。日本人高興極了,記下Golin這兩個字。我說:“是r不是l,拼字是Gorin才對。”“謝謝!謝謝!”他們嘴裡忙不迭地道謝,並不忘哈腰鞠躬一番,然後趕緊低頭猛做筆記。
荷蘭全國冠軍是亞伯特•西蒙斯(Albert Simons),冠軍鴿是萬德維根的“老雌號”(Oud Doffertje)的孫子。後來陸續有許多全國和國際賽冠軍鴿,都被發現有“老雌號”這羽種雌的血統。一般人以為拿到大獎那天,西蒙斯先生一定樂不可支,不過其實那天是他一生裡最悲傷的一天。他人還沒開始等鴿,鴿子就飛回來了,等他發現時,為時已晚,國際賽冠軍頭銜擦肩而過,他只拿到國際賽亞軍。就差那幾秒鐘,冠軍便白白拱手讓人,他能不傷心嗎?
知名化學師保羅•吉爾蒙特(Paul Gilmont)勇奪1983年國際賽冠軍。他的冠軍鴿有凡布利安娜(Vanbruaene)血統,還有戈林血統!
1984、1985和1986
1984年比賽日天氣酷熱難耐,兼吹逆風。拿走國際賽冠軍的又是一個大人物:之前提過的安德列•凡布利安娜(Andre Vanbruaene)。迄今,他跟狄馬瑞特(Desmarets)是唯一兩個拿過兩屆巴賽隆納國際冠軍的記錄保持人。不過他倆的差別在於:狄馬瑞特的兩次榮耀都歸功給同一羽鴿子。
24歲的小夥子希斯•波特斯(Cees Boeters)拿走1985年荷蘭全國冠軍,但他忘記繳交國際參賽申請表,雖然他的冠軍鴿分速睥睨群雄,可惜啊,國際賽冠軍還是要讓給比利時的佛威許(Vervisch)先生。這羽國際賽冠軍鴿大多是布魯諾•沃肯斯(Bruno Waelkens)血統,還有一點兒凡布利安娜血統。波特斯是2002年巴賽隆納國際賽冠軍賽鴿團隊葛迪安(Gardien)裡的一員,假如當年(1985年)他機警點,他就能躋身兩度入賞國際賽冠軍的名人殿堂。1985年也是荷蘭鴿友魯文先生(W v Leeuwen)的雌將“歡樂巴賽隆納號”(Smaragd Barcelona)再度發光發熱的一年,這羽1984年國際賽雌鴿組冠軍蟬聯國際賽雌鴿組3254羽亞軍。
1986年也是雌鴿的天下,一羽雌鴿的鴿主是德國的施勒曼(Schlomer)父子,奪得了國際賽總冠軍。這羽雌鴿以996米/分的分速打敗18076羽對手,賽事的高艱難度由此低分速可見一般。我在之前提過,比賽艱難度總會被拿來大做文章,有人說1987年的巴賽隆納賽艱難度才算最高。這年比賽日當天氣溫高得讓人受不了,我們的天空英豪們幾乎寸步難行。結果國際賽冠軍鴿分速只有803米/分(約21500羽),贏家是羽身形小得可以塞進啤酒杯的雄鴿。鴿主是比利時的克瑞添•範諾本(Cretien Vanoppen)。
這羽雄鴿是我買鴿生涯以來最難購買的一羽,雖然我懷裡揣著現金200萬比利時法朗(約新臺幣160萬元)前往,但我依然被其它人的錢海給淹沒掉了。“這世界真是瘋了!”回家的路上我心裡暗罵著,並發誓我夏拉肯從此以後絕不插手爭搶這類冠軍鴿。
范諾本的冠軍鴿身上流的全是荷蘭血液:萬德維根×庫伯斯(Kuypers)。
史上最高分速
1988年國際賽21194羽冠軍鴿分速1393米/分,迄今這是巴賽隆納賽鴿史上最高分速紀錄,不消說比賽日當天自然是吹順風。冠軍鴿是庫伯斯×凡吉爾(van Geel)血統,鴿主是荷蘭鴿友魯文先生( Mr. W v Leeuwen)。
1990年德國百萬富豪賀爾梅斯(Hermes)的一羽紅雄,在不下28128羽的鴿群裡飛出最高分速,荷蘭鴿友的名字再度出現在這羽冠軍鴿的血統表上。荷蘭全國冠軍得主是薛蘭根先生(Mr.Schlangen),不幸地,榮耀在前,死亡緊跟在後。跟其它巴賽隆納贏家一樣,他賣掉自家的全國冠軍鴿,但鴿款才到手他即遭親生兒子舉槍射殺身亡。他跟如西佛•托伊(Sylvere Toye)、雷蒙•賀爾梅斯(Raymund Hermes)、波切特(Pochet)、羅曼(Romein)、霍夫肯(Hofkens)等的許多知名強豪一樣本業是個肉商。
1991年,比利時范路易(Van Roye)一羽有50%萬德維根血統的鴿子奪得國際賽冠軍(超過27000羽)。
另一項紀錄
1992年是另一個突出的一年。放鴿當天的7月3日星期五晚上,傳出全球鴿壇為之震撼的消息,當晚有兩羽鴿子摸黑飛回家。當天傍晚夜色漸黑之際,比利時肉商尤金•波切特(Eugene Pochet)正坐在前廊啜著咖啡,突然間他瞧見兩羽黑影相繼由天際閃入鴿舍。這兩羽鴿子錄時分別為晚上9點19分和9點27分。強勁順風助了這兩羽鴿子一臂之力,強風吹送下,它們以1267米/分的分速一天飛行了1011公里。
荷蘭這邊布拉西(Brasse)于淩晨1點報到一羽歸返鴿,這是荷蘭巴賽隆納賽鴿史上唯一一羽當日歸返的“夜鴿”。由於他的鴿舍空距較波切特遠,他的這羽夜鴿“荷蘭勇士”(Dutch Biemans)以1290米/分的最高分速睥睨群豪,勇奪國際賽冠軍。在英國賣霜淇淋致富的義大利人馬薩瑞拉(Masarella)把這羽國際賽冠軍鴿搶到手,他付出35萬荷盾(約16萬美金),這可能是鴿史上最貴的一次交易價格。
次年德國鴿友再度拔得頭籌,國際賽冠軍是開酒吧的詹•席倫(Jan Theelen)。他的國際賽冠軍鴿“瑞基號”(Rikky)以1101米/分的最高分速打敗了不下33145羽對手,這年參賽總羽數紀錄迄今尚未被打破。“瑞基號”並未被日本人、英國人或臺灣人買走,反而留在歐洲,路克•西翁(Luc Sioen)和他的臺灣合夥人硬是把它給買了下來。
1995年,比利時吉賽佈雷鴿舍(Gijselbrecht)的鴿子,以1000米/分的分速拿走國際賽冠軍(20936羽),冠軍鴿有凡布利安娜血統。
比利時搭檔托內-威廉斯(Thone-Willems)的一羽鰥夫雌贏得1996年國際賽冠軍,分速很低,只有966米/分,總羽數有20129羽。
1998年德國國旗再次高高飄揚,來自奇普父子(Kipp & Sons)鴿舍的鴿子(分速1139米/分)打敗24138羽對手,凱歌高唱。這羽冠軍鴿身上全是荷蘭血統,難怪可以拿得大獎。
當時,剛開始飛長距離的德國富豪鴿友們無不風靡“荷蘭鴿”,紛紛前往荷蘭尋覓好鴿種。
老當益壯
1999年,荷蘭鴿友托爾曼(Torreman)一羽7歲高齡的自然制老雌鴿打破眾人眼鏡,奪得國際賽28095羽冠軍,分速1124米/分,是巴賽隆納開賽以來鴿齡最高的一羽冠軍鴿。在它的血統表上又出現“老雌號”和荷蘭史力克先生的“大壯士”(1977年荷蘭全國冠軍)的名字。
2002年比賽日前,有些賽鴿作家拿歷年贏家名單做了一番研究和比較。他們發現:1999、2000和2001年連續三年國際賽冠軍皆花落荷蘭,而且這三年的國際賽冠軍鴿都是雌鴿。2002年成績揭曉後,國際賽冠軍(約26900多羽)又落在荷蘭,贏家是賽鴿團隊葛迪安(Gardien RBB),分速1245米/分,冠軍鴿是一羽雌鴿。
2002年國際賽冠軍
賽鴿團隊葛迪安有4位成員,其中一位是1985年的贏家希斯•波特斯(Cees Boeters)。媒體爭相報導他們管理鴿舍的方式後,許多鴿友驚訝萬分:他們的做法是一切回歸自然。
1、他們從不清理鴿舍。鴿舍地板上堆積的鴿糞足足有10公分高,飼料就撒在上頭。
2、從不用藥。他們說精神有問題的鴿友,才給鴿子吃維他命,鴿子不需要吃維他命。最重要的道理就是“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3、他們有122羽比賽鴿,有118羽全被派去飛巴賽隆納。總戰績相當淒慘,只有20羽鴿子有格拿獎,不過其中一羽拿到國際賽冠軍凱旋而歸就夠了。或許他們其實可以有更多鴿子拿獎,不過這4位老兄邊等鴿、邊灌啤酒,酒精讓他們頭昏眼花,結果有些鴿子回家後,他們摘下比賽腳環放在口袋裡,卻未打鴿鐘錄時。他們說:“何必計較拿幾個獎,快樂就好。”啤酒讓他們快樂,還有……鴿子。不過沒人問他們愛啤酒比較多,還是愛鴿子比較多?
他們的國際賽冠軍雌鴿,從幼鴿時期便四處征戰,而且它有2羽雄鴿伴侶,他們並未太注意這羽雌鴿,因此,它(為了2羽愛人)才拼命回家拿到國際賽冠軍的嗎?答案沒人能曉得,不過大家得猜猜哪羽雄鴿是它小孩的父親?所以,這對要買它小孩的鴿友是個壞消息,它的小孩的血統表正確嗎?當年(1985年)波特斯忘記繳交國際參賽表,結果不得不和國際賽冠軍頭銜揮手道再見,但當時他並沒喝醉。所以這組團隊痛失進入“兩度國際賽冠軍”名人堂的機會。
如果所有鴿友養鴿子的方式都跟他們相同的話,獸醫師早就全餓死了。獸醫師的死活不關他們的事,他們最擔心沒啤酒喝。但是巴賽隆納國際賽冠軍贏家不用擔心沒錢買啤酒,總有一票買家等著上門送錢來。這些買家是笨蛋嗎?有人肯花高價買一枚老郵票,也有人為了一枚老錢幣不惜花大錢,誰才是笨蛋、傻瓜?我不知道。不過,我知道“巴賽隆納國際賽冠軍”是許多鴿友夢寐以求的,這夢想不純粹是“金錢所趨”,僅因為——巴賽隆納大賽是“馬拉松之最”!
事件與意外
當然會發光的東西不一定就是黃金。巴賽隆納開賽多年來,也發生了一些原本不該發生的事件,為這場謂為馬拉松之最的大賽罩下些許陰影。我列舉幾個事件如下:
1.娼妓的故事
有一則有關娼妓的故事。鴿友有時候納悶:為什麼自己的最愛比賽時不是晚回家,就是再沒回家?像以下的事情就有可能發生:
幾年前,一位鴿車司機聽見某個集鴿籠傳出吵鬧的聲音。他打開這個鴿籠一看,呵,不得了!裡面有1羽雌鴿和17羽雄鴿,那羽雌鴿似乎“爽”得很,不停和所有雄鴿做著愛做的事情。
不難想像這群雄鴿經過一番“嘿咻”後,連飛一碼的力氣大概都沒有,比賽就更甭談了。當然這純粹是鴿會處理上的失誤,不過當司機打電話跟鴿會主事者報告時,他獲得的回答是:鴿會有規定“放鴿開賽前不准打開鴿籠,你怎可違規呢?”
上午11時開籠,比賽正式開始。那個鴿籠裡的雄鴿連飛出籠都有困難,它們早已為爭奪雌鴿,個個打得鼻青眼腫。那一年有3羽鴿子死在鴿車裡,有一羽雌鴿飛不到100米遠就掉下地死了,各位猜得出是哪羽雌鴿嗎?
2.逃鴿
也有一則有關逃鴿的故事。80年代鴿籠設計尚有許多待改進之處,當時曾有鴿友發現:集鴿後不久,自家的鴿子在星期三就飛回家來了,但星期五才開始比賽啊?原來是鴿子在被載往巴賽隆納的路上逃跑了。鴿子的私環、比賽環還好好的,不過司機卻未發現有鴿子在半路上“落跑”了。幸好這些鴿友很誠實,向大會據實報告,所以比賽才能夠繼續公平進行。
1983年有些鴿子在布魯塞爾逃掉了。1989年,也有一位荷蘭鴿友的一羽鴿子在正式比賽前兩天飛回家。如果這個荷蘭人視錢如命,手上等於握有一羽國際賽冠軍鴿,日本人會搶破頭來買,
幸好他很誠實,打電話給鴿會詳細報告了實情,鴿會賞了他一隻金表!
1990年曾發生集鴿籠底板“啪啦”一聲塌掉,鴿會員工忙著抓巴賽隆納比賽鴿的慌亂景象。最後一次逃鴿事件發生在1993年,從此以後,鴿會只敢使用保證100%安全的集鴿籠,以後就再沒聽聞類似的“逃鴿”情事了。
3.狀態不佳
一般人以為巴賽隆納比賽鴿必定個個體格健壯,狀態大勇。不幸的是,實際情形未必如此。
有些所謂的“淘金者”鴿友,期待自家的鴿子能飛出日本人爭相搶購的冠軍,所以只要是有翅膀的鴿子都被他們送去參加巴賽隆納賽。鴿車司機時常抱怨某些比賽鴿狀態不佳:淚眼、羽毛鬆散,讓這種鴿子出賽不公平,它們不只完全沒機會拿獎,回家機會也渺茫,等於白白去送死。
鴿車抵達巴賽隆納後,也會出現以下景象:不少聞風而來的西班牙鴿友,試著用鐵絲、網子或小杆子鉤撈出集鴿籠裡的鴿蛋。他們以為只要是比利時、荷蘭鴿就是好鴿。據說光1990年這一年,被撈走的鴿蛋就超過121顆,真丟臉啊!只有傻瓜,才會送即將下蛋的雌鴿去比賽。
結語
聰明的讀者可能發現:有幾年的成績並未被提及。這不表示我不尊敬被省略掉的那幾年贏家或他們的冠軍鴿,而是文章篇幅有限,我不得不做取捨。篇幅過於冗長,只會讓各位讀來乏味,但巴賽隆納大賽歷史又有詳細解說的必要,到這裡我倒有個好消息給那些已感覺無聊的讀者:本文到此全部結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