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奇兵”荷蘭佛科克(沃克)父子鴿舍
版主:NSR-268835
第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父子奇兵”荷蘭佛科克(沃克)父子鴿舍
作者:china 時間 轉載:歐洲信鴿網
佛科克父子(又稱“沃克父子”,Verkerk Gerard & Bas)之所以取得突出戰績,自有其信奉的養鴿理念,其中一條就是“投入最佳鴿子,並使其保持最佳”,當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佛科克父子確實在巨大壓力之下做到了。他們始終不為短期利益所動,拒絕出售他們的任何一羽奧林匹亞鴿子,國家鴿王以及重要選手,這些“優勝基因庫”確實使佛科克父子在過去十年中受益良多,不僅是他們在每週的地區賽事中技壓群雄,在國家賽中也佳績頻出,獨領風騷。僅2009年,父子二人就奪得22次冠軍,平均每場賽事參賽鴿子都在1600羽之上。
父親格哈德。佛科克(Gerard Verkerk),生於1946年,14歲開始從事鞋匠工作,一度擁有兩家修鞋鋪子,目前已退休。兒子巴斯.佛科克(Bas Verkerk),今年38歲(2015年),在22歲之前一直在學校學習如何成為一名地產商人。巴斯生性勤奮,進取心極強,他和其他一些優秀年輕鴿友的出現為日漸老齡化的鴿壇帶來了生機。巴斯身上那種活力和精神似乎與生俱來,在我們的交談中,我們時刻感覺得到那種激情,巴斯對於信鴿運動,比他自己的婚禮似乎來得更加熱衷。他全部的時間幾乎都用在和鴿友們的交流之上,這種投入和專一自然使父子二人有一日精進千里之態,在賽事中罕逢敵手。 巴斯從8歲起開始接觸到賽鴿運動,這是受到祖父威廉姆的影響,當祖父年邁體衰,無力照顧鴿子之時,父親格哈德自然子承父業,扛起這副擔子,而小巴斯便跟隨父親左右,進出鴿棚,耳濡目染。在早期的這些日子裡,父親格哈德實際上無暇在信鴿事業中發展,直到1984年,父子二人決議建立聯合鴿舍,不久便引進了一些優秀種鴿,從那時起,父子二人的新時期到來了,1986年,二人在幼鴿賽季中取得全面勝利,1988年贏得兩場賽事,在隨後的1989,1990,1991年,他們在隔日歸長距離賽事中獲得7,9,15名,真正的轉捩點實際上來自1992年,那一年,巴斯得到了一盒喬斯.托內的錄音,這盒錄音帶使巴斯熱血沸騰,他決意投入自己的全部精力於賽鴿運動中,要從養殖,訓飛,育種,比賽等全面學習和發展。可以說,是鴿壇當時的“神奇小子”喬斯.托內激勵了鴿壇後代巴斯.佛科克。 為了在今後的賽事中再接再厲,巴斯決定要保留優秀鴿子以保持自身的優異戰績。在父子二人的鴿舍中,基礎種鴿主要有來自迪威德兄弟(De Wit),——他們主要以克拉克線為主,還有楊.歐瓦克(Jan Ouwerkerk)的46號線,同時輔以佛羅蒙(Vroomen)的著名“長脖子”(Lange Nek)一線。在隨後的幾年中,他們獲得國家幼鴿鴿王以及奧林匹亞鴿王等榮譽,同時購進2005年500公里國家鴿王和2009年全能鴿王,以壯大自身。 我可以肯定的說,他們父子二人所以能取得如此偉大的戰績,和他們從未出賣一羽奧林匹亞級別的鴿子絕對相關,再試想一下,這需要多麼堅強的定力,去頂住那些外界的誘惑和壓力。他們確實培育出了自己的血統,主要是通過優秀鴿子之間的雜交而得,為此,巴斯坦誠地向我們介紹了他所信奉的一些育種理念:“我們一般都採取雜交來育種,因為純血統的作育往往會產生較多的病弱鴿子。而我們選取的雜交鴿子基本上都是成績優秀的賽鴿。”
目前父子二人的參賽主力已經是那些奧林匹亞鴿王級別的鴿子的孫代甚或重孫代了,他們的表現令人稱奇,體力出色,精力充沛,定向能力極強,幾乎在所有艱難比賽中都有上佳表現,從60到700公里的賽事,時速從60公里/小時到120公里/小時,無不閃現它們的身形,平均每年參加24場賽事,飛行距離超過8000公里。通過以上資料我們不難看出,為什麼北美以至亞洲鴿友們紛紛前來尋寶,以獲得一羽佛科克父子的幼鴿為榮,因為他們的鴿子必定會給鴿友帶來勝利的榮耀。 對於鴿子的成長條件,巴斯言到:“我們需要的是在自然條件下地優秀鴿子,而不是在藥物之下勉強成長起來的鴿子,這不是進步,而是一種倒退。”
怎樣描述一下佛科克父子取得的成功呢,還是讓資料來說話吧:從1997年至2006年,父子二人已經奪得203場比賽的冠軍,平均每場參賽羽數在2218羽,其中2006年,他們獲得了17場賽事的冠軍,平均每場參賽羽數達到3010羽!真是令人不可思議的勝利!我猜想,世界上沒有那位鴿友如佛科克父子這般擁有如此多的奧林匹克級別的鴿子,別忘了,他們鴿舍內的鴿子都是鴿王冠軍和鴿王冠軍作育而出,多少鴿友夢寐以求能有機會購得一羽,“抱得美鴿歸”!許多鴿友使翔佛科克父子的鴿子也紛紛取得了勝利和成功,例如中國知名“長城鴿業”
美國鴿壇明星甘納斯憑藉一羽“969”號獲得勝利。 還有美國的裡克.馬蒂斯(Rick Mardis)在加拿大和美國的賽事中多次贏得比賽 還有我的日本朋友Kenechi Yoshihara,他是佛科克父子1990年代鴿子的最重要買家。 同時還有于柏華(Barry Yu)先生,也是佛科克父子鴿舍的常客。當然還有其他一些鴿友,我們不必一一列舉了。可能您要問,這些購買或使翔佛科克父子的鴿友賽績如何呢?這是一個好問題,回答是:同樣非常出色! 名家馬塞爾.山格斯(Marcel Sangers)和美國鴿友丹尼 胡廷斯(Danny Hutchins) 還有“艾斯米”在2004年愛亞卡普公棚賽中的出色表現。 吉姆.諾頓(Jim Norton)在2007年的著名雪鳥賽事中,裡克 馬蒂斯在2007年德克薩斯賽事中. 馬蒂斯在2007年德克薩斯賽事中的成績。 伯特.奧斯特蘭德(Bert Oostlander)在拉斯維加斯等等都憑藉佛科克父子的鴿子取得優異成績。 他們獲勝的鴿子要麼直接購買於佛科克父子,要麼是使翔父子二人的鴿子,這些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選對了鴿子!
如下麵的電文所示,巴斯和格哈德在2006年布洛瓦賽事中75000羽鴿子中獲得第8名,75000羽中取得如此勝利真是令人歎為觀止。 讓人無法不驚歎的成績! 從所有的戰績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僅僅是佛科克父子自己,還有許多擁有佛科克血統的鴿友在大小不一的賽事中都戰績赫赫,這些成績匯總起來不可勝數。
有一句古話: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但在佛科克父子這裡他們卻做到了。我們為此對他們表視祝賀,更祝願他們取得更大的進步和成就!
作者:china 時間 轉載:歐洲信鴿網
佛科克父子(又稱“沃克父子”,Verkerk Gerard & Bas)之所以取得突出戰績,自有其信奉的養鴿理念,其中一條就是“投入最佳鴿子,並使其保持最佳”,當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佛科克父子確實在巨大壓力之下做到了。他們始終不為短期利益所動,拒絕出售他們的任何一羽奧林匹亞鴿子,國家鴿王以及重要選手,這些“優勝基因庫”確實使佛科克父子在過去十年中受益良多,不僅是他們在每週的地區賽事中技壓群雄,在國家賽中也佳績頻出,獨領風騷。僅2009年,父子二人就奪得22次冠軍,平均每場賽事參賽鴿子都在1600羽之上。
父親格哈德。佛科克(Gerard Verkerk),生於1946年,14歲開始從事鞋匠工作,一度擁有兩家修鞋鋪子,目前已退休。兒子巴斯.佛科克(Bas Verkerk),今年38歲(2015年),在22歲之前一直在學校學習如何成為一名地產商人。巴斯生性勤奮,進取心極強,他和其他一些優秀年輕鴿友的出現為日漸老齡化的鴿壇帶來了生機。巴斯身上那種活力和精神似乎與生俱來,在我們的交談中,我們時刻感覺得到那種激情,巴斯對於信鴿運動,比他自己的婚禮似乎來得更加熱衷。他全部的時間幾乎都用在和鴿友們的交流之上,這種投入和專一自然使父子二人有一日精進千里之態,在賽事中罕逢敵手。 巴斯從8歲起開始接觸到賽鴿運動,這是受到祖父威廉姆的影響,當祖父年邁體衰,無力照顧鴿子之時,父親格哈德自然子承父業,扛起這副擔子,而小巴斯便跟隨父親左右,進出鴿棚,耳濡目染。在早期的這些日子裡,父親格哈德實際上無暇在信鴿事業中發展,直到1984年,父子二人決議建立聯合鴿舍,不久便引進了一些優秀種鴿,從那時起,父子二人的新時期到來了,1986年,二人在幼鴿賽季中取得全面勝利,1988年贏得兩場賽事,在隨後的1989,1990,1991年,他們在隔日歸長距離賽事中獲得7,9,15名,真正的轉捩點實際上來自1992年,那一年,巴斯得到了一盒喬斯.托內的錄音,這盒錄音帶使巴斯熱血沸騰,他決意投入自己的全部精力於賽鴿運動中,要從養殖,訓飛,育種,比賽等全面學習和發展。可以說,是鴿壇當時的“神奇小子”喬斯.托內激勵了鴿壇後代巴斯.佛科克。 為了在今後的賽事中再接再厲,巴斯決定要保留優秀鴿子以保持自身的優異戰績。在父子二人的鴿舍中,基礎種鴿主要有來自迪威德兄弟(De Wit),——他們主要以克拉克線為主,還有楊.歐瓦克(Jan Ouwerkerk)的46號線,同時輔以佛羅蒙(Vroomen)的著名“長脖子”(Lange Nek)一線。在隨後的幾年中,他們獲得國家幼鴿鴿王以及奧林匹亞鴿王等榮譽,同時購進2005年500公里國家鴿王和2009年全能鴿王,以壯大自身。 我可以肯定的說,他們父子二人所以能取得如此偉大的戰績,和他們從未出賣一羽奧林匹亞級別的鴿子絕對相關,再試想一下,這需要多麼堅強的定力,去頂住那些外界的誘惑和壓力。他們確實培育出了自己的血統,主要是通過優秀鴿子之間的雜交而得,為此,巴斯坦誠地向我們介紹了他所信奉的一些育種理念:“我們一般都採取雜交來育種,因為純血統的作育往往會產生較多的病弱鴿子。而我們選取的雜交鴿子基本上都是成績優秀的賽鴿。”
目前父子二人的參賽主力已經是那些奧林匹亞鴿王級別的鴿子的孫代甚或重孫代了,他們的表現令人稱奇,體力出色,精力充沛,定向能力極強,幾乎在所有艱難比賽中都有上佳表現,從60到700公里的賽事,時速從60公里/小時到120公里/小時,無不閃現它們的身形,平均每年參加24場賽事,飛行距離超過8000公里。通過以上資料我們不難看出,為什麼北美以至亞洲鴿友們紛紛前來尋寶,以獲得一羽佛科克父子的幼鴿為榮,因為他們的鴿子必定會給鴿友帶來勝利的榮耀。 對於鴿子的成長條件,巴斯言到:“我們需要的是在自然條件下地優秀鴿子,而不是在藥物之下勉強成長起來的鴿子,這不是進步,而是一種倒退。”
怎樣描述一下佛科克父子取得的成功呢,還是讓資料來說話吧:從1997年至2006年,父子二人已經奪得203場比賽的冠軍,平均每場參賽羽數在2218羽,其中2006年,他們獲得了17場賽事的冠軍,平均每場參賽羽數達到3010羽!真是令人不可思議的勝利!我猜想,世界上沒有那位鴿友如佛科克父子這般擁有如此多的奧林匹克級別的鴿子,別忘了,他們鴿舍內的鴿子都是鴿王冠軍和鴿王冠軍作育而出,多少鴿友夢寐以求能有機會購得一羽,“抱得美鴿歸”!許多鴿友使翔佛科克父子的鴿子也紛紛取得了勝利和成功,例如中國知名“長城鴿業”
美國鴿壇明星甘納斯憑藉一羽“969”號獲得勝利。 還有美國的裡克.馬蒂斯(Rick Mardis)在加拿大和美國的賽事中多次贏得比賽 還有我的日本朋友Kenechi Yoshihara,他是佛科克父子1990年代鴿子的最重要買家。 同時還有于柏華(Barry Yu)先生,也是佛科克父子鴿舍的常客。當然還有其他一些鴿友,我們不必一一列舉了。可能您要問,這些購買或使翔佛科克父子的鴿友賽績如何呢?這是一個好問題,回答是:同樣非常出色! 名家馬塞爾.山格斯(Marcel Sangers)和美國鴿友丹尼 胡廷斯(Danny Hutchins) 還有“艾斯米”在2004年愛亞卡普公棚賽中的出色表現。 吉姆.諾頓(Jim Norton)在2007年的著名雪鳥賽事中,裡克 馬蒂斯在2007年德克薩斯賽事中. 馬蒂斯在2007年德克薩斯賽事中的成績。 伯特.奧斯特蘭德(Bert Oostlander)在拉斯維加斯等等都憑藉佛科克父子的鴿子取得優異成績。 他們獲勝的鴿子要麼直接購買於佛科克父子,要麼是使翔父子二人的鴿子,這些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選對了鴿子!
如下麵的電文所示,巴斯和格哈德在2006年布洛瓦賽事中75000羽鴿子中獲得第8名,75000羽中取得如此勝利真是令人歎為觀止。 讓人無法不驚歎的成績! 從所有的戰績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僅僅是佛科克父子自己,還有許多擁有佛科克血統的鴿友在大小不一的賽事中都戰績赫赫,這些成績匯總起來不可勝數。
有一句古話: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但在佛科克父子這裡他們卻做到了。我們為此對他們表視祝賀,更祝願他們取得更大的進步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