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節管理


版主:NSR-268835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鴿事百科

梅雨(黃梅天),指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臺灣、日本中南部、韓國南部等地,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間持續陰天有雨的氣候現象,此時段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稱其為“梅雨”。在這個時段,空氣濕度大,雨水多,物品易生黴,鴿子極不適應,易產生應激反應,從而導致抵抗力下降,造成多種疾病爆發。因此,信鴿梅雨季節的管理比較重要。

簡介
初夏江淮流域一帶經常出現一段持續較長的陰沉多雨天氣。此時,器物易黴,故亦稱“黴雨”,簡稱“黴”;又值江南梅子黃熟之時,故亦稱“梅雨”或“黃梅雨”。

在中國史籍中記載較多。如《初學記》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梅熟而雨曰梅雨”。唐柳宗元《梅雨》:“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等。中國曆書上向有黴雨始、終日的記載:開始之日稱為“入黴”, 結束之日稱為“出黴”。芒種後第一個丙日入黴,小暑後第一個未日出黴。入黴總在6月6-15日之間,出黴總在7月8~19日之間,中國東部有一個雨期較長、雨量比較集中的明顯雨季,由大體上呈東西向的主要雨帶南北位移所造成,是東亞大氣環流在春夏之交季節轉變期間的特有現象。6月中旬以後,雨帶維持在江淮流域,就是梅雨。”

梅雨影響
梅雨時節,對養鴿者是一件頭疼的事,稍有放鬆,輕者可能會帶來部分體制差的愛鴿患病,重者全棚愛鴿集體患病。需要注意一下問題:

一、雨季來臨之前要仔細檢查鴿棚,是否有漏洞或裂痕等雨水能侵蝕的地方,及時修補。

二、雨季時加強鴿舍衛生清理,當天糞便決不過夜,定時對用具及鴿舍消毒.鴿友們一定要注意,我們雖然無法阻止老天的連續陰雨、高溫,但這是信鴿健康的巨大威脅,我們只有在日常中加倍呵護愛鴿。鴿主可以趁早上家飛,因為天氣相對涼爽些;還要時常更換飲水,隔三差五在飲水中加點殺菌的藥物;及時打掃鴿舍和進行必要的消毒。

三、連陰雨天放鴿的時間要根據天氣情況而定,不能全天候放飛。雨季定時定點放飛也是鍛煉賽鴿的好時機,超遠端鴿例外。

四、連續陰雨天還有一個壞處,就是容易造成飼料黴變,此時鴿子又是處於換羽時期,本身的免疫力相對會下降。鴿子一旦進食黴變飼料,就會容易生病。雨季也是鴿子最愛打野的時段,在加之出幼鴿老鴿極度缺乏礦物質,打野也就成了家常便飯。所以要飼料多樣化,及時供給保健沙等礦物質。這樣也就避免了愛鴿吃一些不乾淨的食物。

五、連續陰天、大雨,持續高溫,這樣的天氣對信鴿來說是有百害而無益處。陰雨天空氣潮濕,鴿舍衛生死角的鴿糞遇到雨水,容易發酵,再加上氣溫太高,更是容易產生難聞的有害氣體,引起愛鴿的呼吸道毛病;再加上如果鴿子喝了雨水,更容易生病,對狀態不佳的賽鴿定期檢查,發現病鴿必須隔離,針對病情及時治療。

梅雨季防鴿病
預防是控制鴿病的根本。俗話說“病從口入”,鴿子也一樣,這要從環境、飲水、糧食三方面的預防措施說起。

首先,在建造鴿舍的時候我們就強調鴿舍要通風,這是評價鴿舍好壞的重要標準。梅雨季節空氣潮濕不怕,但要保證鴿舍通風良好。否則,污濁的空氣、適宜的溫度、理想的濕度會造成細菌大量滋生,蚊蟲大量繁殖。而我們的賽鴿則會因為對這種天氣的極不適應而導致應激,體力下降產生疾病。這個條件不改善,將永遠不能解決鴿子的亞健康狀態。

其次,因為雨水多,所以鴿舍最好安裝地網,減少鴿子和潮濕的地面接觸,防止鴿子飲用污染的雨水或吃到落到地面上的不潔飼料從而發病。如果沒有條件安裝地網,就要減少每次餵食的量,防止有的鴿子挑食,將食物撓到地上被其他鴿子吞食;同時減少家飛次數,控制家飛時間,禁止敞棚家飛,以防止鴿子落在棚外凹地飲用不潔雨水導致疾病。

最後要防止鴿子吃到黴變的飼料、變質的飲水。飼料從買的時候就要嚴格把關,尤其是玉米、高粱,光看不行,還得抓一把聞聞,有黴味就堅決不買;保存時要注意通風,不要放在桶裡,要放在編織袋裡,同時注意防曬(攤開曬沒事,放在袋子或桶裡曬,水分散發不出來,糧食容易生黴)。飲水要一天一換,換水前先將飲水器清洗消毒一遍,有條件的可以用兩個飲水器替換著用,不用的那個可以掛起來晾乾備用。也可以定期在水裡摻點大蒜水或高錳酸鉀(量不宜過大,否則物極必反)來預防腸道疾病或毛滴蟲。

1.jpg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