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載訓放心得 漫話訓鴿人生


版主:NSR-268835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中信網

賽鴿運動既有無窮的樂趣又充滿激烈的競爭,但又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通過摸索和總結,找出普遍規律和特殊規律,取決於在實踐中的認知和把握。個案僅代表極少數和偶然性,不可一葉障目。我為上海廣大鴿友春秋兩季專職訓鴿14年,集鴿車運行37萬餘公里,訓鴿達100萬羽次以上,每次少則數百羽,多則2000餘羽,都由本人上手送進車籠。訓鴿次數達1000餘場並親臨監放,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天氣狀況。訓距公里範圍從30到320公里,南北均有。多年來,與鴿子打過數不清的交道。

本文僅圍繞訓鴿方面進行粗淺闡述。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訓練公里怎麼算?

賽鴿起步訓練,無論春訓和秋訓,成年鴿還是幼鴿,尤其是幼鴿,遵循“一至三、五公里”出門即可,反復幾次,以此先打下訓練基礎。訓鴿講究“兩頭松,中間緊”。即起步松:距離極短又有間隔且選擇好天,正式參加大賽前松,實施“臨門一腳”之訓。中間緊是指在前期的基礎上加距離加密度加難度之訓!

在短訓30、50、100、160公里左右時,所訓賽鴿達到基本群落時,預示狀況良好,可以上一個臺階加強訓練。例如50公里群落了一大批,下次可以調整至80或100公里。反之,仍要原地踏步再訓50公里,依此類推。加距離是指五十公里左右,不能追求距離過高,不驕不躁循序漸進,達到減少損失能創佳績的目的。

飼料餵養有訣竅

賽鴿訓練一定要十分注重能量飼料的供給!營養飼料和能量飼料是有很大區別的。能量飼料主要在玉米和蠶豆中體現,能量飼料也包含營養。相比較各類小顆粒飼料有營養,但能量很欠缺,大量餵食小顆粒飼料對賽鴿是不利的。稻穀和糙米及小麥是很好的補充輔助飼料,可少量給予,其它飼料作邊緣化給予即可。飼料中的豌豆富含蛋白質,應該排序第二位比例飼喂。唯有此,才能確保賽鴿的強度訓練和比賽中所需的能量。這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僅靠賽前加能量飼料,是遠遠不夠的。

簡言之,要以大顆粒飼料為主!玉米配比量一定要高,其次是豌豆,其它為有限輔助。賽鴿飛行中極需以能量的燃燒來完成爆發力和艱巨的耐力飛行,否則名落孫山,好血統也達不到極致的表現與發揮!

注意在已知的市售飼料中,最好避開帶殼的高粱和葡萄籽!一些袋裝飼料中,往往摻雜很多。不去殼的高粱和葡萄籽,含有丹寧酸。這種物質食入後,會阻斷及凝固其它蛋白質及營養成份,不利消化吸收,是抗營養的。幼鴿和賽鴿一年四季最好不喂或少喂為妙!在清理集鴿車時,最常見的是吐食高粱和葡萄籽,引起賽鴿的本能反胃。

不同的飼料配比,會造就不同的體質!不同的體質產生不同訓練效果和賽績。

幼鴿出殼六七天后,保姆鴿或種鴿仍然要給予大顆粒飼料,至關重要。鴿子的消化系統十分強大,是與生俱來的。不因其幼小而一味地只給予小顆粒飼料。那些美其名曰的幼鴿營養飼料並不可取,只會埋沒和削弱原生態的消化功能,可能為其埋下今後體質體能差的伏筆。玉米量占比最高,應是賽鴿一生的主糧,其次是豌豆,並貫穿始終。這才能承上啟下,確保鴿質,不畏各項賽事。飼養賽鴿,就要當運動員一樣去對待它的飲食和訓練。

訓鴿天氣大作戰

訓鴿中遇到大陰天或陰霾天,要特別謹慎。此類天氣對歸巢帶來的殺傷力極大。在司放地只要太陽升起即可果斷開籠,即使沿途有雨或回歸地有雨,也不必過份擔憂。天氣炎熱儘早司放!賽鴿在司放地的幾分鐘空中定向,十分重要。

中鴿協對比賽司放天氣有“霧清雨停”可司放的規定,而訓鴿可不受此限!我曾有四、五十次的有霧、中霧、大霧甚至濃霧封高速的訓練經歷,從未失手。霧天絕大多數會開陽,只需耐心等待!司放人只要見到開陽(哪怕是月亮色的太陽),平視的能見度哪怕只有幾十米到上百米,即可果斷放飛,當天歸巢可以保證不會差。藝高人膽大,訓鴿階段不怕中斷。如遇霧天就回拉,往往失去機會得不償失(起步階段除外)。

對於一般的陰天,可選擇司放。其要領是:在司放地天氣不要十分陰冷、或在陰冷中有明顯體感上的暖意出現。這種暖意表明已接地氣!賽鴿作為一個空中載體,它能感應到地氣(磁場)告知的方向。盤旋的過程,就是為了捕捉感應的方法。司放者的經驗十分關鍵。

訓放技巧學起來

鴿友私訓、上集鴿車訓或者去協會參賽,儘量不使用航空籠裝鴿,通風太差,鴿子忌熱而不怕冷。在參加完兩小時以上的飛行後,要給電解質水對應激有穩定作用。

在看鴿、抓鴿、遞鴿、接鴿的過程中,手勢要柔和規範,忌捏嗦囔,避免傷害。

短距離訓放和比賽,通常是次日早上司放。在集鴿當天應儘早餵食。晚上集鴿,應以下午一點左右餵食為好,可以喂七分飽為妙,給水要充分,有利訓和賽。喂的過晚或過飽,易引起口渴及吐食患病!賽鴿不是靠當天吃得飽才飛得動的,賽鴿的體能儲備在48小時之前。

賽鴿訓練無捷徑可走,但有規律可循!與君分享,希望能有所收穫和幫助!

——文淵閣徵文選登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