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長知識:選擇幼鴿要“穩准狠”


版主:NSR-268835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鴿事百科

目前,公棚賽、幼鴿特比環、大獎賽是最流行的賽事,也是鴿友最喜歡的賽事。鴿友們春季選擇幼鴿參賽,秋季收穫成績和豐厚的獎金。當然,如果你選擇的幼鴿不好,那麼也可能一敗塗地,顆粒無收。

因此,春季如何選擇幼鴿出賽,是最關鍵的一環。本文摘自鴿友劉建才的文章《選擇幼鴿要“穩准狠”》,與大家一起學習借鑒。

縱觀國內外鴿壇,特別是歐洲一些有代表性的信鴿愛好者、研究家,他們都非常重視幼鴿的選擇和幼鴿的競翔賽,這如同高層建築一樣,必須要打好根基才能壘起高樓大廈。一羽上乘的優秀種賽鴿根基,來自幼鴿素質的完美。

重視幼鴿的選擇和幼鴿競賽,節省不必要的材料浪費和時間,對新手鴿友來說,儘快培育出優良的個體群系是最科學的捷徑和坦途。

多年來,自己在選擇幼鴿和幼鴿競賽中得到的點滴經驗的結論是:“穩”、“准”、“狠”。

一是“穩”:首先選好種鴿,在最佳的季節(春季),使種鴿處在最佳的狀態下繁育後代。千萬不能不管春夏秋冬、隨時隨地的遍地開花,到處結果,這樣大量育出的幼鴿只能是垃圾鴿成堆,造成使用鴿海戰術,後患無窮!寧缺毋濫、精兵良將才能戰無不勝。

二是“准”:幼鴿選擇要嚴格把關,首先鴿子應該有硬朗、強壯的外表,而不是一副精神沮喪、笨拙的樣子。脖子直而粗,但不太長,行走時尾羽不應著地而要保持水準,尾羽的羽毛呈一字形。鴿子靜止時,翅膀尖端應在尾羽之上,要保留那些具有柔軟而豐厚的羽毛和背部寬廣、堅硬的幼鴿。

當你把幼鴿放在手指上來打開它的翅膀時,其背部應該寬而平,趾骨應該非常堅硬,越短越好。幼鴿的趾骨如果長而軟,應該毫不留情地加以淘汰(不論是什麼名鴿的後代),因為這是信鴿衰弱的跡象。胸骨或龍骨應該是直而厚在胸部稍有彎曲,但在近肛門處則越粗越厚越好。背椎骨或者趾骨有毛病的鴿子,內部器官不能得到適當的支持,相反,使鴿子飛行時無法保持適當的平衡。

幼鴿前翼和後翼該有很多軟軟的羽毛,前後比例均衡,當翅膀展開時,給人的感覺應該像一架水準的飛機。尾部稍作彎曲,內力充足,肌肉飽滿而有彈性,不要保留任何翅膀堅硬的幼鴿。當你想要展開幼鴿的翅膀時,看起來應該是很容易的樣子,猶如幼鴿本身要張開的一般,這樣的鴿子會在比賽中取得好的成績。

幼鴿的眼睛應顯示出精明、靈活,眼睛色彩不太重要,因為國內外奪取冠軍的賽鴿鴿眼色彩並沒有統一格式。有關鴿眼的問題,國內外都有專著,我總結最重要的一點,鴿眼要明亮,砂粒要清晰、乾燥,這是任何優秀鴿價值的徵兆。

三是“狠”:按照標準嚴格挑選幼鴿,不僅僅是培育優良種賽鴿的條件之一,關鍵還是要讓當年幼鴿在實踐放飛中去鍛煉成長。大膽狠心地讓幼鴿參加競翔,無論它是什麼名門望族的血統,都讓它在實踐競翔中去驗證,去選取這樣的種賽鴿才能使自己的幼鴿群體打下良好的基礎,挑選出最好的種賽鴿。

多年來,我自己在幼鴿選擇中的點滴經驗使我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十幾年來在500公里左右級別的競翔中,取得前十名成績的鴿子有幾百羽之多,我也深深地體會到要靠科學的方法,多觀察、多研究,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搞好幼鴿的管理和選擇,是鴿友通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