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長知識:賽鴿的定向培養


版主:NSR-268835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鴿事百科

 若想養鴿有提高,定向培養是不得不學的一課。今天給大家分享宮明的《淺談賽鴿的定向培養》,和大家交流一下育種之道。
  經驗分享

  在日常養鴿的過程中,我發現有些鴿友常常陷入一種怪圈,就是求大、求全、求全能,沒有進行很好的定向培養。結果是鴿子上百隻,成績不突出,勞財傷神,效果反而不好,其原因大致有以下3個。

  一、定位不准

  在引種的過程中就沒有集中精力將最好的鴿子引入,從而達到一步到位的目的。而是今天東弄一隻,明天西弄一隻,沒有系統地考慮自己育種體系的建設,從而造成日後發展乏力。

  二、平時訓養沒有達到定向專攻

  在平日賽鴿的訓養中沒有進行針對性的訓養,從而導致不注意細節,造成鴿子成績不突出,難有突破。

  三、比賽中貪大求全

  往往是一站接一站地飛下去直到放沒為止,或是一上一大群,以數取勝,沒有達到定向專攻的效果。

  在接觸的成功鴿友中,我發現他們有著共同的特點,對於初學者很有幫助。那就是一定要定向培養,養鴿伊始就要明確自己的目標,貫徹執行,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要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一滴血。

  現在隨著經濟的發達和鴿友的交流,弄上幾種名血已不是什麼大問題了,但是如何在各個品系中找到適合本地,適合自己的那一支確實是一個現實問題。這裡包括經濟因素,更包括鴿子本身。無論是詹森,還是楊阿騰,每一個出名的品系,都有著各自顯著的特點,這與培育過程有著直接關係。鴿子對地理環境、經緯度、氣候、賽飛距離都有著顯著的適應性,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如同中國人到了美國還要倒時差一樣,而這個過程對於普通鴿友往往是不明不白就喪失了機會。所以找到本地區的特點,找到適合本地區的血系很是關鍵,這是鴿友開始養鴿就必須考慮的。其實這也很簡單,看看周圍飛得好的鴿友用的都是什麼品系就行,或是直接去引進飛得好鴿子,都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定向培養。

  龍有九子,九子各不同,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日的培養過程中發現好種並進行定向培養。一羽賽鴿要成為冠軍不是偶然的,其身上必然有一些不為所知的特質,這就需要鴿友在日常飼養中注意觀察。正如林波爾系和楊阿騰系鴿子善飛不同距離一樣,某些特質是我們普通鴿友也能有所預見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日裡就去努力形成一種固定的習慣,從而影響鴿子的習性。我有一位鴿友的養鴿過程值得借鑒。他家的鴿子每天只喂一次,並且非比賽時是散放。他的喂鴿時間是每天15點左右(夏天更晚一些),細想起來,他主要定向培養當日歸的鴿子,這種飼喂方式對於鴿子的歸巢和生物鐘的調整很有幫助。

  三、定向參加比賽會極大地縮短成功路途。

  “田忌賽馬”的故事告訴我們,在比賽過程中要掌握技巧,要用自己的精兵,選取準確的方向去比賽。不要所有賽事都要弄個齊全,如果是初學者最好是選取一點而集中精力去做,比如只打300公里,別的比賽不參加或是少參加,這樣不用養那麼多鴿子,照顧起來也方便。除了種鴿外,棚內飛出成績來的鴿子要不斷優化。對於成績鴿馬上分析原因,找到種、養、訓中的關鍵,然後定向突破。在一個賽事中拿到好的成績後,再以此為基礎來做其他距離的比賽更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有的鴿友急於求成,鴿子300公里飛得不錯,馬上將其投入400公里,如果還能回來會一直放到700公里,要知道人無完人,鴿子也是這樣。不能讓姚明去打乒乓球,也不能讓馬林去打籃球。你的鴿子不是全才,一隻鴿子在什麼賽事中都想拿金獲銀,想都不要去想,會白白放丟一些有潛質的好鴿。300公里摘金,700公里飛失,你說是鴿子不好,還是養鴿人不好呢?

  在一養鴿大戶家中,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一些鴿子戴紅色的識別環,一些戴黃色的識別環。後來問及鴿友,他說:這是兩路鴿子,它們的性格不同,賽飛距離不同,更不能雜交。所以它們平時訓放都是不一樣的,紅色環的要在賽前短距離高頻次放醒才能取得好成績,而黃色環的要慢放,且時間差開才能進入狀態。

  還有一位鴿友每到比賽前訓放時,總是隔一天一訓放,而不是按著鴿會訓放計畫去做,而他的成績還相當過得去。這位鴿友說:我這是定向去做,我的鴿子血系沒問題,但平時護理跟不上。如果一站一站跟下去,沒到比賽,已經是“傷兵滿營”了。當別人關注300公里時,我和鴿子也正在全力拼搏,而當別人關注700公里時,我又在全力關注另一個300公里比賽了。這樣專注、定向地參加比賽對於初學者大有幫助。

  話不說不透,理不擺不明。真誠地希望每一個初學的鴿友都能快速提高,賽鴿的定向培養是不得不學的一課。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