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鴿二十四節氣護理法
版主:NSR-268835
第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鴿事百科
二十四節氣,是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的。聰明的養鴿人根據二十四時節,制定了順應天氣變化的信鴿飼養、訓賽方法。2019年3月6日驚蟄,這是一個重要的節氣,象徵著萬物復蘇,蟄伏的動物們都會醒來,細菌和昆蟲也開始活躍起來。這個時期,大部分鴿友的頭窩幼鴿已經出窩,因此要注意幼鴿的管理工作,做好鴿舍衛生,避免細菌引發疾病,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的。
由於中國農曆是一種“陰陽曆”,即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運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陽運行週期,但中國又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業需要嚴格瞭解太陽運行情況,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所以在曆法中又加入了單獨反映太陽運行週期的“二十四節氣”,用作確定閏月的標準。二十四節氣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
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節氣”作為民俗專案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4月中國文化部正式啟動將“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申報工作。
節氣
二十四個節氣:一年24節氣,每個月都有2個節氣:
立春、雨水、驚蜇、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鬥指東北。太陽黃經為315度。是二十四個節氣的頭一個節氣。其含意是開始進入春天,“陽和起蟄,品物皆春”,過了立春,萬物復蘇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
雨水:鬥指壬。太陽黃經為330°。這時春風遍吹,冰雪融化,空氣濕潤,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們常說:“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
驚蟄:鬥指丁。太陽黃經為345°。這個節氣表示“立春”以後天氣轉暖,春雷開始震響,蟄伏在泥土裡的各種冬眠動物將蘇醒過來開始活動起來,所以叫驚蟄。這個時期過冬的蟲排卵也要開始孵化。我國部分地區過入了春耕季節。諺語雲:“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驚蟄一犁土,春分地氣通。”“驚蟄沒到雷先鳴,大雨似蛟龍。”
春分:鬥指壬。太陽黃經為0°。春分日太陽在赤道上方。這是春季90天的中分點,這一天南北兩半球晝夜相等,所以叫春分。這天以後太陽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晝長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開始。我國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各地農諺有:“春分在前,斗米鬥錢”(廣東)、“春分甲子雨綿綿,夏分甲子火燒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種瓜豆後插秧”(湖北)、“春分種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種麻種豆,秋分種麥種蒜”(安徽)。
清明:鬥指丁。太陽黃經為15°。此時氣候清爽溫暖,草木始發新枝芽,萬物開始生長,農民忙於春耕春種。從前,在清明節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門口插上楊柳條,還到郊外踏青,祭掃墳墓,這是古老的習俗。
穀雨:鬥指癸。太陽黃經為30°。就是雨水生五穀的意思,由於雨水滋潤大地五穀得以生長,所以,穀雨就是“雨生百穀”。諺雲“穀雨前後,種瓜種豆”。
立夏:鬥指東南。太陽黃經為45°。是夏季的開始,從此進入夏天,萬物旺盛大。習慣上把立夏當作是氣溫顯著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最重要節氣。
小滿:鬥指甲。太陽黃經為60°。從小滿開始,大麥、冬小麥等夏收作物,已經結果、籽粒飽滿,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滿。
芒種:北斗指向已。太陽黃經為75°。這時最適合播種有芒的穀類作物,如晚穀、黍、稷等。如過了這個時候再種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同時,“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麥、大麥等,“種”指種子。芒種即表明小麥等有芒作物成熟。芒種前後,我國中部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雨量增多,氣溫升高,進入連綿陰雨的梅雨季節,空氣非常潮濕,天氣異常悶熱,各種器具和衣物容易發黴,所以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也叫“黴雨”。
夏至:北斗指向乙。太陽黃經為90°。太陽在黃經90°“夏至點”時,陽光幾乎直射北回歸線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陽最高。這一天是北半球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從這一天起,進入炎熱季節,天地萬物在此時生長最旺盛。所以古時候又把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陽運行到最北的一日。過了夏至,太陽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一天比一天縮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長。
小暑:鬥指辛。太陽黃經為105°。天氣已經很熱了,但還不到最熱的時候,所以叫小暑。此時,已是初伏前後。
大暑:鬥指丙。太陽黃經為120°。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正值勤二伏前後,長江流域的許多地方,經常出現40℃高溫天氣。要作好防暑降溫工作。這個節氣雨水多,在“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諺語,要注意防汛防澇。
立秋:北斗指向西南。太陽黃經為135°。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後,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處暑:鬥指戊。太陽黃經為150°。這時夏季火熱已經到頭了。暑氣就要散了。它是溫度下降的一個轉捩點。是氣候變涼的象徵,表示暑天終止。
白露:鬥指癸。太陽黃經為165°。天氣轉涼,地面水汽結露。
秋分:鬥指已。太陽黃經為180°。秋分這一天同春分一樣,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從這一天起,陽光直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依我國舊曆的秋季論,這一天剛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稱秋分。但在天文學上規定,北半球的秋天是從秋分開始的。
寒露:鬥指甲。太陽黃經為195°。白露後,天氣轉涼,開始出現露水,到了寒露,則露水日多,且氣溫更低了。所以,有人說,寒是露之氣,先白而後寒,是氣候將逐漸轉冷的意思。而水氣則凝成白色露珠。
霜降:鬥指戌。太陽黃經為210°。天氣已冷,開始有霜凍了,所以叫霜降。
立冬:鬥指乾。太陽黃經為225°。習慣上,我國人民把這一天當作冬季的開始。冬,作為終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間操作結束了,作物收割之後要收藏起來的意思。立冬一過,我國黃河中、下游地區即將結冰,我國各地農民都將陸續地轉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其他農事活動中。
小雪:鬥指己。太陽黃經為240°。氣溫下降,開始降雪,但還不到大雪紛飛的時節,所以叫小雪。小雪前後,黃河流域開始降雪(南方降雪還要晚兩個節氣);而北方,已進入封凍季節。
大雪:鬥指癸。太陽黃經為255°。大雪前後,黃河流域一帶漸有積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萬裡雪飄”的嚴冬了。
冬至:鬥指子。太陽黃經為270°。冬至這一天,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我們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開始進入數九寒天。天文學上規定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開始。而冬至以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漸長了,諺雲: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
小寒:鬥指子,太陽黃經為285°。小寒以後,開始進入寒冷季節。冷氣積久而寒,小寒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
大寒:鬥指醜,太陽黃經為300°。大寒就是天氣寒冷到了極點的意思。大寒前後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大寒正值三九剛過,四九之初。諺雲:“三九四九冰上走”。
大寒以後,立春接著到來,天氣漸暖。至此地球繞太陽公轉了一周,完成了一個迴圈。
節氣歌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春:立春,雨:雨水,驚:驚蟄,春:春分,清:清明,穀:穀雨。
夏:立夏,滿:小滿,芒:芒種,夏:夏至,暑相連:小暑和大暑。
秋:立秋,處:處暑,露:白露,秋:秋分,寒:寒露;降,霜降。
冬:立冬,雪:小雪,雪:大雪,冬:冬至,小大寒:小寒、大寒。
信鴿護理法
1、小寒(1月6日) 孵蛋、育雛。
2、大寒(1月20日) 幼蟲鴿小換羽。
3、立春(2月4日) 鴿群驅蟲。
4、雨水(2月18日) 除鴿蠅、鴿虱、內外寄生蟲等。
5、驚蟄(3月5日) 幼鴿死亡高峰,加強幼鴿管理。
6、春分(3月20日) 訓放開始,汰選賽鴿,準備春季競賽。
7、清明(4月5日) 預防春痘症、康可病。
8、穀雨(4月20日) 瘦病、疲倦、懶飛。
9、立夏(5月5日) 春賽中,預防瘦病、球蟲病。
10、小滿(5月20日) 鴿群健康檢查。
11、芒種(6月5日) 入梅勤掃鴿舍,防潮濕。
12、夏至(6月21日) 防治腸胃病。
13、小暑(7月6日) 準備防暑。
14、大暑(7月22日) 高溫降暑,防治霍亂、副傷寒。
15、立秋(8月7日) 大換羽開始,控制營養,加快脫毛。
16、處暑(8月22日) 大換羽進行中,加強鴿群保健。
17、白露(9月10日) 除蚊、防鴿痘,秋賽開始。
18、秋分(9月25日) 大換羽高潮期。
19、寒露(10月10日)做好保暖設施。
20、霜降(10月25日)大換羽結束,增加營養。
21、立冬(11月10日)秋賽結束,防寒過冬。
22、小雪(11月24日)鴿群驅蟲,加強營養。
23、大雪(12月10日)防治喉炎、呼吸器官病。
24、冬至(12月25日)配對、育雛開始,預防眼病、腸胃病。
注:由於氣候變化較大,鴿友飼養信鴿過程,應根據各地不同的天氣,做出適當調整。
節氣對信鴿的影響
節氣更替,天氣變化較大,對放鴿有一定影響。在實際養鴿中,訓鴿當中也能觀察到鴿子在節氣變化時的反常,尤其在節氣交替的前後一兩天裡,它們明顯反映出夜晚愛驚恐、白天愛紮堆兒、愛趴房、不願起飛、強行起飛後又不遠走,只在鴿舍上空盤旋,很快又落下。中、遠距離訓飛歸巢率降低,有時甚至為零,賽事組織者應儘量避免在節氣更替時舉行比賽。(注:此部分為鴿友的經驗,是否真的存在影響,有待驗證。)
二十四節氣,是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的。聰明的養鴿人根據二十四時節,制定了順應天氣變化的信鴿飼養、訓賽方法。2019年3月6日驚蟄,這是一個重要的節氣,象徵著萬物復蘇,蟄伏的動物們都會醒來,細菌和昆蟲也開始活躍起來。這個時期,大部分鴿友的頭窩幼鴿已經出窩,因此要注意幼鴿的管理工作,做好鴿舍衛生,避免細菌引發疾病,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的。
由於中國農曆是一種“陰陽曆”,即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運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陽運行週期,但中國又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業需要嚴格瞭解太陽運行情況,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所以在曆法中又加入了單獨反映太陽運行週期的“二十四節氣”,用作確定閏月的標準。二十四節氣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
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節氣”作為民俗專案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4月中國文化部正式啟動將“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申報工作。
節氣
二十四個節氣:一年24節氣,每個月都有2個節氣:
立春、雨水、驚蜇、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鬥指東北。太陽黃經為315度。是二十四個節氣的頭一個節氣。其含意是開始進入春天,“陽和起蟄,品物皆春”,過了立春,萬物復蘇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
雨水:鬥指壬。太陽黃經為330°。這時春風遍吹,冰雪融化,空氣濕潤,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們常說:“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
驚蟄:鬥指丁。太陽黃經為345°。這個節氣表示“立春”以後天氣轉暖,春雷開始震響,蟄伏在泥土裡的各種冬眠動物將蘇醒過來開始活動起來,所以叫驚蟄。這個時期過冬的蟲排卵也要開始孵化。我國部分地區過入了春耕季節。諺語雲:“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驚蟄一犁土,春分地氣通。”“驚蟄沒到雷先鳴,大雨似蛟龍。”
春分:鬥指壬。太陽黃經為0°。春分日太陽在赤道上方。這是春季90天的中分點,這一天南北兩半球晝夜相等,所以叫春分。這天以後太陽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晝長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開始。我國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各地農諺有:“春分在前,斗米鬥錢”(廣東)、“春分甲子雨綿綿,夏分甲子火燒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種瓜豆後插秧”(湖北)、“春分種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種麻種豆,秋分種麥種蒜”(安徽)。
清明:鬥指丁。太陽黃經為15°。此時氣候清爽溫暖,草木始發新枝芽,萬物開始生長,農民忙於春耕春種。從前,在清明節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門口插上楊柳條,還到郊外踏青,祭掃墳墓,這是古老的習俗。
穀雨:鬥指癸。太陽黃經為30°。就是雨水生五穀的意思,由於雨水滋潤大地五穀得以生長,所以,穀雨就是“雨生百穀”。諺雲“穀雨前後,種瓜種豆”。
立夏:鬥指東南。太陽黃經為45°。是夏季的開始,從此進入夏天,萬物旺盛大。習慣上把立夏當作是氣溫顯著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最重要節氣。
小滿:鬥指甲。太陽黃經為60°。從小滿開始,大麥、冬小麥等夏收作物,已經結果、籽粒飽滿,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滿。
芒種:北斗指向已。太陽黃經為75°。這時最適合播種有芒的穀類作物,如晚穀、黍、稷等。如過了這個時候再種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同時,“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麥、大麥等,“種”指種子。芒種即表明小麥等有芒作物成熟。芒種前後,我國中部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雨量增多,氣溫升高,進入連綿陰雨的梅雨季節,空氣非常潮濕,天氣異常悶熱,各種器具和衣物容易發黴,所以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也叫“黴雨”。
夏至:北斗指向乙。太陽黃經為90°。太陽在黃經90°“夏至點”時,陽光幾乎直射北回歸線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陽最高。這一天是北半球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從這一天起,進入炎熱季節,天地萬物在此時生長最旺盛。所以古時候又把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陽運行到最北的一日。過了夏至,太陽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一天比一天縮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長。
小暑:鬥指辛。太陽黃經為105°。天氣已經很熱了,但還不到最熱的時候,所以叫小暑。此時,已是初伏前後。
大暑:鬥指丙。太陽黃經為120°。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正值勤二伏前後,長江流域的許多地方,經常出現40℃高溫天氣。要作好防暑降溫工作。這個節氣雨水多,在“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諺語,要注意防汛防澇。
立秋:北斗指向西南。太陽黃經為135°。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後,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處暑:鬥指戊。太陽黃經為150°。這時夏季火熱已經到頭了。暑氣就要散了。它是溫度下降的一個轉捩點。是氣候變涼的象徵,表示暑天終止。
白露:鬥指癸。太陽黃經為165°。天氣轉涼,地面水汽結露。
秋分:鬥指已。太陽黃經為180°。秋分這一天同春分一樣,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從這一天起,陽光直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依我國舊曆的秋季論,這一天剛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稱秋分。但在天文學上規定,北半球的秋天是從秋分開始的。
寒露:鬥指甲。太陽黃經為195°。白露後,天氣轉涼,開始出現露水,到了寒露,則露水日多,且氣溫更低了。所以,有人說,寒是露之氣,先白而後寒,是氣候將逐漸轉冷的意思。而水氣則凝成白色露珠。
霜降:鬥指戌。太陽黃經為210°。天氣已冷,開始有霜凍了,所以叫霜降。
立冬:鬥指乾。太陽黃經為225°。習慣上,我國人民把這一天當作冬季的開始。冬,作為終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間操作結束了,作物收割之後要收藏起來的意思。立冬一過,我國黃河中、下游地區即將結冰,我國各地農民都將陸續地轉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其他農事活動中。
小雪:鬥指己。太陽黃經為240°。氣溫下降,開始降雪,但還不到大雪紛飛的時節,所以叫小雪。小雪前後,黃河流域開始降雪(南方降雪還要晚兩個節氣);而北方,已進入封凍季節。
大雪:鬥指癸。太陽黃經為255°。大雪前後,黃河流域一帶漸有積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萬裡雪飄”的嚴冬了。
冬至:鬥指子。太陽黃經為270°。冬至這一天,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我們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開始進入數九寒天。天文學上規定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開始。而冬至以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漸長了,諺雲: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
小寒:鬥指子,太陽黃經為285°。小寒以後,開始進入寒冷季節。冷氣積久而寒,小寒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
大寒:鬥指醜,太陽黃經為300°。大寒就是天氣寒冷到了極點的意思。大寒前後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大寒正值三九剛過,四九之初。諺雲:“三九四九冰上走”。
大寒以後,立春接著到來,天氣漸暖。至此地球繞太陽公轉了一周,完成了一個迴圈。
節氣歌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春:立春,雨:雨水,驚:驚蟄,春:春分,清:清明,穀:穀雨。
夏:立夏,滿:小滿,芒:芒種,夏:夏至,暑相連:小暑和大暑。
秋:立秋,處:處暑,露:白露,秋:秋分,寒:寒露;降,霜降。
冬:立冬,雪:小雪,雪:大雪,冬:冬至,小大寒:小寒、大寒。
信鴿護理法
1、小寒(1月6日) 孵蛋、育雛。
2、大寒(1月20日) 幼蟲鴿小換羽。
3、立春(2月4日) 鴿群驅蟲。
4、雨水(2月18日) 除鴿蠅、鴿虱、內外寄生蟲等。
5、驚蟄(3月5日) 幼鴿死亡高峰,加強幼鴿管理。
6、春分(3月20日) 訓放開始,汰選賽鴿,準備春季競賽。
7、清明(4月5日) 預防春痘症、康可病。
8、穀雨(4月20日) 瘦病、疲倦、懶飛。
9、立夏(5月5日) 春賽中,預防瘦病、球蟲病。
10、小滿(5月20日) 鴿群健康檢查。
11、芒種(6月5日) 入梅勤掃鴿舍,防潮濕。
12、夏至(6月21日) 防治腸胃病。
13、小暑(7月6日) 準備防暑。
14、大暑(7月22日) 高溫降暑,防治霍亂、副傷寒。
15、立秋(8月7日) 大換羽開始,控制營養,加快脫毛。
16、處暑(8月22日) 大換羽進行中,加強鴿群保健。
17、白露(9月10日) 除蚊、防鴿痘,秋賽開始。
18、秋分(9月25日) 大換羽高潮期。
19、寒露(10月10日)做好保暖設施。
20、霜降(10月25日)大換羽結束,增加營養。
21、立冬(11月10日)秋賽結束,防寒過冬。
22、小雪(11月24日)鴿群驅蟲,加強營養。
23、大雪(12月10日)防治喉炎、呼吸器官病。
24、冬至(12月25日)配對、育雛開始,預防眼病、腸胃病。
注:由於氣候變化較大,鴿友飼養信鴿過程,應根據各地不同的天氣,做出適當調整。
節氣對信鴿的影響
節氣更替,天氣變化較大,對放鴿有一定影響。在實際養鴿中,訓鴿當中也能觀察到鴿子在節氣變化時的反常,尤其在節氣交替的前後一兩天裡,它們明顯反映出夜晚愛驚恐、白天愛紮堆兒、愛趴房、不願起飛、強行起飛後又不遠走,只在鴿舍上空盤旋,很快又落下。中、遠距離訓飛歸巢率降低,有時甚至為零,賽事組織者應儘量避免在節氣更替時舉行比賽。(注:此部分為鴿友的經驗,是否真的存在影響,有待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