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長知識:避光法是否有效?


版主:NSR-268835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鴿事百科

避光法簡介

避光法,是人為地控制了每天日照的長短,使幼鴿快速退換體羽,而不退換翅膀上的羽條(即初級飛羽和次級飛羽)的一種方法。該方法迷惑了鴿子體內的生物鐘,使其認定冬季已來臨。如果鴿子處於白天較短的環境中,它只會退換身體上的羽毛,包括頭部、頸部以及遮蓋在身體上的羽毛,而不會退換翅膀上的初級飛羽(鳥翼末節的羽條)和次級飛羽。

這就使得鴿子保持完整的翅膀和羽毛濃密的身體,得以在嚴酷的寒冬季節中生存,之後隨著羽毛的退換,鴿子再成長並成熟起來,最終才使它們的體形、力量和成熟性得到提升,這是自然界保護鴿子的最好方式。就像爬行動物在蛻皮期間成長一樣,鴿子在換羽期成長迅速。

11.jpg


歐洲避光法

  “避光法”是歐洲的鴿友普遍採用的一種飼養方式。歐洲的信鴿比賽每年從3月開始,延續到9月結束,有半年的時間,基本每個週末都有賽事,這樣可以讓每羽參賽的鴿子都有充分的機會展示自身的才能。和北京相比較,歐洲由於緯度的不同,日照的時間也不同。歐洲在進入6月份後,每天早上4點半左右太陽就升起了,到晚上9點半太陽才落山,日照時間長達17個小時。

  日照時間的變化能影響到信鴿體內的生物鐘,它們會進入換羽期。歐洲不避光鴿舍的鴿子在正常條件下,到7月份成鴿將換主羽6根-8根,此時尾羽開始脫落,進入換羽盛期,不適合比賽。但是歐洲的7月-8月份,每週都有一場國家賽,亞精頓國家賽、拉索特年國家賽、巴賽隆納國際賽……一場賽事接著一場賽事,這讓換羽嚴重的鴿子無法參賽。同樣,歐洲在年初時孵育出幼鴿,到了7月-8月份,幼鴿比賽也已開始。當年的幼鴿在正常的條件下也會進入換羽期,影響到比賽成績。為了適應賽制,歐洲人發明了避光法,通過縮短每天的日照時間來延緩鴿子換羽的進程。

  歐洲私人鴿舍和比利時公棚所普遍採用的“避光法”,通常是把鴿子的光照時間控制在12小時以內,即是從早上太陽升起時讓鴿子享有正常日照,到下午四點左右,實行“避光法”,讓鴿子不再接觸日照,以延緩鴿子換羽的時間。在8月比利時精英公棚賽結束時,3月份送至比利時公棚的鴿子,到8月份參加比賽,5個多月的時間裡,通過“避光法”,鴿子只換了2根主羽。鴿子停止避光到參賽的時間不能超過兩周,因為停止避光兩周後,鴿子會自動進入到換羽期。由於避光法的條件所限,歐洲的鴿友在自己鴿舍飼養鴿子時,通常會分成兩到三個梯隊實行“避光法”參賽,比如說第一梯隊實行“避光法”的鴿子參加亞精頓國家賽;第二梯隊實行“避光法”的鴿子參加巴賽隆納國際賽;第三梯隊實行“避光法”的鴿子參加波品納國家賽。


12.jpg


實施步驟

先安排一塊地點,可透風,可遮蔽到比黃昏更暗的程度,隨後在該地點給幼鴿斷奶。日出後,過9.5小時即開始避光。通過這個手段,鴿子會根據日出時間調整其生物鐘。鴿友應記住在夜間打開鴿舍,以便在早晨接受陽光的照射。如果無法做到,可根據個人的排程進行調整。鴿友必須每天在同一時間操作,嚴格的時間安排對於鴿子適應避光法十分重要。

要飼喂含高蛋白成分的飼料,並經常補充維生素、礦物質和礦石。需飼喂油性飼料,因為鴿子換羽速度較快。在水中浸泡大蒜,每週供飲4到5天,作為天然抗生素使用。

盡可能多讓鴿子外出,讓它們早日飛行。一旦幼鴿開始聚集在一起飛行,就可以在鴿舍附近司放。開始時讓幼鴿穿越花園,飛過整條街,空距增加的幅度應較小。幼鴿應在鴿齡較小時就參與訓練,這有助於其學習。一旦它們歸返的空距達到25英里,鴿友就不必擔心幼鴿較易丟失。與不避光的情況相比,接受避光的幼鴿在第13周就成長為成年鴿,而非6個月。

幼鴿接受了幾次25英里的訓練後,就此停手,等備戰幼鴿賽時重新再開始訓練。

針對幼鴿賽程,鴿友開展第二階段訓放前2周,讓幼鴿接受正常日光照射。2周後,就像我們每次備戰幼鴿賽程一樣進行訓練。這一年早些時候,這些鴿子已接受過25英里的訓放,但空距增幅仍然要小,除非幼鴿的回歸情況真的很理想。

可能的話,將雌、雄鴿隔離。鴿友必須決定是在賽程前段還是後段出成績。如果幼鴿中有不少特別容易在後段出成績,那在前幾個星期可讓雌雄混居。倘若鴿友意欲早出成績,第一項比賽開賽前2周就需將雌、雄鴿隔離。

如果鴿友沒有空余的空間,不妨整個賽季讓雌、雄鴿同宿同息吧。

13.jpg


賽季期間的做法

1、如果雌、雄鴿已隔離,交鴿前讓它們小聚30分鐘。
2、比賽歸來後,讓雌、雄鴿在一起呆上2小時。
3、每星期,已隔離的雌、雄鴿應分別訓練、訓放。
4、賽季第2周過後,每天增加3小時光照時間(打開電燈),直至賽季結束。這個手段促使幼鴿認為已進入仲夏時節,因此翅膀上的羽毛會退換得很慢。
5、去比賽,並取得勝利!

賽季後的做法

1、賽季結束後,恢復正常日光照射時間,保持一個月。這將促使鴿子快速換羽。鴿子將重新開始更換身體羽毛,然後完成翅膀羽毛的更換。
2、等這個月結束,每天24小時燈光照射,直到翅膀羽毛退換結束。
3、如果鴿友沒有給幼年雄鴿實施避光法,第一個月結束後沒有必要使用燈光。幼年雌鴿將在次年完成換羽。屆時,如果雌鴿參加成年鴿賽,這個問題就無關緊要了。
4、鴿友應飼喂蛋白質含量高的飼料,輔以足量維生素和礦物質,直至身體羽毛全部退換完畢。

避光法利弊

有利因素:

1.幼鴿處於性成熟期,容易調節。
2.除了沒有更換主羽外,其它各方面均已成熟。
3.幼鴿具有成年鴿的免疫性,不會輕易受到呼吸道及腺病毒的感染。
4.幼鴿可在鰥夫、寡居制度下比賽。
5.幼鴿具有豐滿的羽毛,不會因比賽而感到疲勞。
6.除非遇到天災人禍,幼鴿每週均可處於比賽狀態。

不利因素:

1.幼鴿的快速發育,會造成比賽後在精神和體力上提前衰老,恐得不償失。
2.黑暗中缺乏必要的通風,容易引起疾病。
3.當幼鴿進入成年期時,會發現換羽不完全,有些幼毛仍留在翅膀上。
4.在幼鴿期後需要有6-8周的時間,才開始更換體毛和主羽。

14.jpg


爭議:避光法不適合中國?

在歐洲鴿友中流行的“避光法”其實並不太適合中國的鴿友,因為歐洲的做法是完全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特點而定的,而且歐洲的重大比賽通常每年在9月份會結束,這樣鴿子在入冬前還有充足的時間完成換羽,不會影響到來年的比賽。

而我國每年秋季的比賽都集中在10月份左右,如果國內的鴿友也採用此法來調整鴿子,如在幼鴿棚採用避光法,其結果是幼鴿只換體毛,不換主羽。經過避光處理的鴿子,不會遇到換主羽(前三條)的煩惱,但是當比賽結束後的天氣變化與歐洲不同,11月份氣溫驟降,當年的幼鴿主羽沒有換完,除非第二年不參賽,否則第二年要取得好成績是不可能的。

延長光照更有效?

  常言道:“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國內養鴿的客觀條件決定了在國內,採用“延長光照”法比“避光法”更合適,在夏季延長鴿舍的光照時間,更適合我國的情況。每天在日落後,延長鴿舍的光照兩小時,就能加快鴿子的換羽過程。這樣小鴿子可以提前訓放,提前為秋季的比賽作好準備。在比賽前完成換羽,一身新羽會比一身沒換的舊羽更具有競爭力。

通過對“避光法”的認識和研究,告訴我們在學習和研究國外的經驗時一定要聯繫當地的自然條件,這樣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15.jpg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