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長知識:公棚幼鴿怎麼作育?


版主:NSR-268835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鴿事百科

冬去春來,正是萬物復蘇,春季育種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幼鴿是否能夠健康成長關乎了秋賽的成績,鴿友們都在忙碌著公棚幼鴿的作育,那麼要怎樣才能更好地進行公棚幼鴿育種呢?

本文摘自wuqszy的文章《公棚幼鴿作育經驗》,主要講述公棚幼鴿育種的相關方法,僅供大家借鑒、學習。

  首先公棚參賽在種鴿調養上要下功夫,種鴿必須要健康(這不是一天的功夫,平時就要有系統的管理)。我棚種鴿雌雄平時是分養的,配對前種鴿洗澡,鴿舍消毒,連巢盆的底是否平整都檢查。保健砂一定要充足,多用幾種,尤其帶小石的保健砂一定要有,每個細節都要注意。最關鍵的一點是配對前種鴿無論雌雄一定不能過肥,如果偏肥可以食物減量或清除飼料,過肥的種鴿作出好幼鴿的幾率很低。還有新引進的種鴿,尤其外籍種鴿要使其充分適應鴿舍環境後再使用,因為種鴿對鴿舍條件和當地氣候的適應性,也能直接影響種鴿的作出品質。

  種鴿配對期間要保持種鴿舍安靜,不能頻繁出入,尤其是產蛋期間。我棚參賽種鴿的年齡八歲到兩歲,過老的種鴿可以考慮採取老幼配對,儘量不要用高齡的種鴿子代參賽公棚,第一抗病力和活力就輸了一半。任何一個鴿舍每年作出最優秀的幼鴿是有數的,只能是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五中占一部分,剩下最多的都是差的。優秀的子代狀態好能衝刺高位獎,中性的子代成績一般都在200-500名之間,狀態稍差進不了名次。無論多麼優秀的種鴿,每年的作出品質是不同的,今年也許作出三羽高級的賽鴿,明年也許就一羽也出不來,所以有些朋友今年用一對大贏,轉年卻大輸。

一些成功的配對,有些飽和的配對,它們作出得很穩定,一般每年作出公棚幼鴿獲得高位很少,但都是入圍或者100多名。這樣穩定的配對可以不拆,適合打團體。還有一些種鴿適宜不斷嘗試新配偶,這些鴿子一般都是第一窩到第四窩都能出好鴿,後來卻出一大批平庸的鴿子。保姆鴿是必要的,第一窩和第二窩都可以由保姆來代喂,這樣能多得到主力配對的後代選擇性 。

  再說到幼鴿一定要健康,發育不健康或者過慢一定要提前淘汰。如果發育期間供給幼鴿保健球等營養藥,建議使用一種,不能兩種或者多種同時使用,那樣會物極必反。幼鴿期間一定注意毛滴蟲口黃的感染,一般幼鴿8天到15天大的時候清理一次即可,切忌過量用藥,避免傷羽毛傷內臟。幼鴿25天左右必須學會單獨進食進水,方法很簡單:在種鴿的巢箱裡放上小灶食盒,幼鴿很快就會學會。幼鴿送公棚前一定檢查呼吸道、糞便和精神狀態,如果不健康務必不送。至於單鴿品質的判斷那就是個人問題了,這裡只說一些過程。

  參賽的月份,我一般選擇4月中旬到六月初,好多公棚參賽數量不能超過兩組,鴿子寧缺勿濫。例如出100羽鴿子就兩羽好的就送這兩羽,參賽不能老是想去撞大運,不能有數量多就能贏的觀念。參賽選擇兩路鴿子,一路晴天快速衝刺高位,一路能飛壞天穩定發揮的。

  最後補充一點,也許過程都做對了,可是養了一群永遠不會贏的鴿子,再多的心血也是白費。以上本人一些經驗,希望對罎子裡一些朋友有幫助。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