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系信鴿應具備的三個標準
版主:NSR-268835
第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中信網
何為信鴿品系
無疑,遺傳學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對傳統的迷信與宗教的認識。從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到孟德爾的遺傳定律,再到德國科學家發現DNA和RNA,美國科學家發現DNA與RNA的分子結構。除地外生命、為數不多的病毒和深海微生物外,地球上所有的生命的遺傳物質無一例外都是DNA與RNA。
言歸正傳,抛磚引玉,只為說明信鴿的遺傳法則也遵循遺傳學的法則。信鴿也叫賽鴿,隸屬動物門,鳥綱,鴿形目,鳩鴿科,鴿屬鴿種。全世界所有的鴿子品種都由野生原鴿進化而來,通過人工選擇與淘汰,最終將符合人們要求的品種選擇分化出來,於是便出現了觀賞鴿、肉鴿和信鴿這三大類。作為信鴿,經過育種家的選擇與培育,又出現了名目繁多的品系,而這些品系大多以飼養者的姓氏命名。然而,從嚴格的意義上講,能稱上品系的寥寥無幾。什麼是信鴿的品系?我認為須具備這三個方面。首先是穩定的表現型;其次是出色的定向導航;再次是穩定的優性遺傳。三者環環相扣,息息相關,缺一不可。
一、表現型
表現型是指生物的基本外觀特徵,例如人類的膚色、眼睛等等,信鴿的羽毛、眼睛等等,不可混淆。說說信鴿的羽毛,信鴿的羽毛顏色多種多樣,從現在的野生岩鴿(非人工飼養的天落鳥)的羽色可以看出主要以灰色和雨點為主,現代的信鴿也依然保留這種羽色,可以稱為始祖色。經過人工選擇與自然選擇的雙重選擇,從而出現了許多異色鴿,像純白、純黑、麒麟花、火鳳凰等等,大都是基因突變的產物。
以慕利門系為例,該系羽色主要以灰、雨點、灰白條、火鳳凰為主,通過自交與測交(回血),會出現鐵銹紅色的鴿子;眼睛以紫羅蘭眼與珍珠眼為主(老凡登布希號B67-6729926的母親B61-6643537為鐵銹紅色,非絳色,眼睛為紫羅蘭眼,雌鴿羽色為灰,眼睛為珍珠眼),是為該系顯著特徵,一經雜交,鐵銹紅色與眼睛的特徵幾乎不會出現。再以楊阿騰系為例,羽色主要以深雨點、深雨點白條、深雨點花頭、深雨點花頭白條為主;眼睛以古銅綠眼與黃金眼為主,是為該系顯著特徵。
二、定向導航
關於信鴿的定向導航眾說紛紜,無論是鴿眼論、磁場論、鼻瘤論還是別的理論,本人認為信鴿的定向導航是信鴿本身各器官共同協調作用的結果,絕不是單一器官的在起主導作用。
本人認為地球磁場論較接近實際。通過觀察,本人發現,信鴿在家飛過程中自西向東的圈數多於自東向西的圈數,這不由得使人想到地球自轉的方向也是自西向東,二者必存在一定聯繫,有待繼續觀察。無論是自西向東還是自東向西飛行,信鴿飛行的軌跡均處於地球磁場範圍之內。一隻信鴿在龐大的地球上空飛行,假設信鴿為很小的微粒,把信鴿在地球磁場中的運動看作帶電粒子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的話,那樣它運動的軌跡與地球磁感線的交點處就具有磁感應強度。如此理論成立,鳥類的遷移等問題也可迎刃而解。也有人曾做過實驗,本人不曾實驗,將其永久磁鐵置於信鴿頭部,鴿子會發生定向錯誤,如果真如此,地球磁場對信鴿導航的影響將是勿庸質疑的。
無獨有偶,實驗生物學家對候鳥解刨發現,其大腦皮層上分佈有Fe3O4。因Fe3O4是一種磁性氧化鐵,故有磁鍼定向能力,在強大的地球磁場中,這些微小的氧化鐵受地球磁場的作用會做定向移動,因地球表面各處磁場強度不同,故信鴿的飛行軌跡與地球磁感線交點處的磁感應強度B也是唯一的。經過長期的進化,大多數鳥類均具有識別方向的超強能力,信鴿經人工飼養後這種能力逐漸減弱甚至喪失,但它們本身如同其他鳥類一樣具有先天性的這種本能,需要人工選擇的強化使其恢復。
三、穩定的優性遺傳
信鴿的遺傳對於信鴿的生物學特徵至關重要,各器官的發育與成熟都與其穩定的遺傳密不可分。羽色、眼睛、龍骨乃至定向都要通過遺傳得以實現,且最大限度地保留與表現上代的優秀基因。以慕利門系為例,若要得到鐵銹紅色(即巧克力色),同系不同羽色通過自交與測交即可獲得,只是出現的概率不同而已。根據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法則,自交出現概率為十六分之一,測交出現概率為八分之一。通過這種遺傳也可鑒別慕利門系的真偽。信鴿的性別遺傳與哺乳類動物的遺傳法則相反,不同之處在於染色體數目的不同。相關的顯隱性遺傳、交替遺傳、隔代遺傳、連鎖遺傳等遺傳方式詳見ZW遺傳,這裡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一個信鴿的品系須具備上述這些條件,方可稱得上品系。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信鴿品系的建立絕不是因一個人的飼養命名那樣簡單,否則有所不適。
何為信鴿品系
無疑,遺傳學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對傳統的迷信與宗教的認識。從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到孟德爾的遺傳定律,再到德國科學家發現DNA和RNA,美國科學家發現DNA與RNA的分子結構。除地外生命、為數不多的病毒和深海微生物外,地球上所有的生命的遺傳物質無一例外都是DNA與RNA。
言歸正傳,抛磚引玉,只為說明信鴿的遺傳法則也遵循遺傳學的法則。信鴿也叫賽鴿,隸屬動物門,鳥綱,鴿形目,鳩鴿科,鴿屬鴿種。全世界所有的鴿子品種都由野生原鴿進化而來,通過人工選擇與淘汰,最終將符合人們要求的品種選擇分化出來,於是便出現了觀賞鴿、肉鴿和信鴿這三大類。作為信鴿,經過育種家的選擇與培育,又出現了名目繁多的品系,而這些品系大多以飼養者的姓氏命名。然而,從嚴格的意義上講,能稱上品系的寥寥無幾。什麼是信鴿的品系?我認為須具備這三個方面。首先是穩定的表現型;其次是出色的定向導航;再次是穩定的優性遺傳。三者環環相扣,息息相關,缺一不可。
一、表現型
表現型是指生物的基本外觀特徵,例如人類的膚色、眼睛等等,信鴿的羽毛、眼睛等等,不可混淆。說說信鴿的羽毛,信鴿的羽毛顏色多種多樣,從現在的野生岩鴿(非人工飼養的天落鳥)的羽色可以看出主要以灰色和雨點為主,現代的信鴿也依然保留這種羽色,可以稱為始祖色。經過人工選擇與自然選擇的雙重選擇,從而出現了許多異色鴿,像純白、純黑、麒麟花、火鳳凰等等,大都是基因突變的產物。
以慕利門系為例,該系羽色主要以灰、雨點、灰白條、火鳳凰為主,通過自交與測交(回血),會出現鐵銹紅色的鴿子;眼睛以紫羅蘭眼與珍珠眼為主(老凡登布希號B67-6729926的母親B61-6643537為鐵銹紅色,非絳色,眼睛為紫羅蘭眼,雌鴿羽色為灰,眼睛為珍珠眼),是為該系顯著特徵,一經雜交,鐵銹紅色與眼睛的特徵幾乎不會出現。再以楊阿騰系為例,羽色主要以深雨點、深雨點白條、深雨點花頭、深雨點花頭白條為主;眼睛以古銅綠眼與黃金眼為主,是為該系顯著特徵。
二、定向導航
關於信鴿的定向導航眾說紛紜,無論是鴿眼論、磁場論、鼻瘤論還是別的理論,本人認為信鴿的定向導航是信鴿本身各器官共同協調作用的結果,絕不是單一器官的在起主導作用。
本人認為地球磁場論較接近實際。通過觀察,本人發現,信鴿在家飛過程中自西向東的圈數多於自東向西的圈數,這不由得使人想到地球自轉的方向也是自西向東,二者必存在一定聯繫,有待繼續觀察。無論是自西向東還是自東向西飛行,信鴿飛行的軌跡均處於地球磁場範圍之內。一隻信鴿在龐大的地球上空飛行,假設信鴿為很小的微粒,把信鴿在地球磁場中的運動看作帶電粒子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的話,那樣它運動的軌跡與地球磁感線的交點處就具有磁感應強度。如此理論成立,鳥類的遷移等問題也可迎刃而解。也有人曾做過實驗,本人不曾實驗,將其永久磁鐵置於信鴿頭部,鴿子會發生定向錯誤,如果真如此,地球磁場對信鴿導航的影響將是勿庸質疑的。
無獨有偶,實驗生物學家對候鳥解刨發現,其大腦皮層上分佈有Fe3O4。因Fe3O4是一種磁性氧化鐵,故有磁鍼定向能力,在強大的地球磁場中,這些微小的氧化鐵受地球磁場的作用會做定向移動,因地球表面各處磁場強度不同,故信鴿的飛行軌跡與地球磁感線交點處的磁感應強度B也是唯一的。經過長期的進化,大多數鳥類均具有識別方向的超強能力,信鴿經人工飼養後這種能力逐漸減弱甚至喪失,但它們本身如同其他鳥類一樣具有先天性的這種本能,需要人工選擇的強化使其恢復。
三、穩定的優性遺傳
信鴿的遺傳對於信鴿的生物學特徵至關重要,各器官的發育與成熟都與其穩定的遺傳密不可分。羽色、眼睛、龍骨乃至定向都要通過遺傳得以實現,且最大限度地保留與表現上代的優秀基因。以慕利門系為例,若要得到鐵銹紅色(即巧克力色),同系不同羽色通過自交與測交即可獲得,只是出現的概率不同而已。根據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法則,自交出現概率為十六分之一,測交出現概率為八分之一。通過這種遺傳也可鑒別慕利門系的真偽。信鴿的性別遺傳與哺乳類動物的遺傳法則相反,不同之處在於染色體數目的不同。相關的顯隱性遺傳、交替遺傳、隔代遺傳、連鎖遺傳等遺傳方式詳見ZW遺傳,這裡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一個信鴿的品系須具備上述這些條件,方可稱得上品系。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信鴿品系的建立絕不是因一個人的飼養命名那樣簡單,否則有所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