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養鴿老司機從不外傳的經驗!


版主:NSR-268835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每日頭條

1.jpg


1、引進種鴿擦亮眼。


特別像我們這樣的工薪階層鴿友,剛剛養鴿,首先面臨的引種問題,引進什麼樣的種鴿,適合哪項距離的比賽,要做到心中目標明確。這將直接關係到鴿舍的走向。

什麼樣的血統都有好鴿子,但要根據當地比賽的需要,山區平原鴿子發揮就不一樣。

經常接觸在當地鴿會,俱樂部飛得比較好的前輩鴿友,跟他們結交,增長養鴿的知識水平。

天落鳥也有不錯的鴿子,如果是決賽天氣不適合飛行所掉下來的鴿子,很多快鴿子也折翅其中,需要我們慧眼識珠,運氣使然。

千萬不要把兩隻不明根底的鴿子配在一起,增加未知數。

2、種鴿調理。

種、養、訓、為什麼把种放在首位說明什麼,沒有好的種鴿,所作育出來的幼鴿要想在賽場上爭金攬銀,談何容易。有了好的種鴿配對前調理很重要,種鴿不在狀態所作育的幼鴿良莠不齊。現在好多鴿刊藥商把配對前怎樣用藥說得都很清楚,這就要我們養鴿新手認真根據情況採取措施。

種鴿配對後下蛋的前三天減少打擾,下蛋後三天觀察是否受精,鴿蛋是否光滑、胎心是否暗紅,但內血絲是否粗壯明顯。幼鴿出殼蛋內血絲多少,蛋殼破碎是否整齊,鴿乳是否豐富,幼鴿要食是否強烈,身體弱小,亦感染毛滴蟲堅決淘汰。有這樣一句名言"幼鴿從一出殼比賽就開始了"

3、幼鴿開家。


當幼鴿長到二十天大小時,在巢箱內放入一個小食罐,放入幼鴿糧食,父母鴿進食時大多數小鴿也學會自己吃食了。幼鴿長到24天抓出放到跳台上讓其觀察室外環境學會鑽活門,飲水,為家飛早做準備經過幾天的訓練對幼鴿已經學會進食飲水鑽活門。幼鴿長到25天--30天大時堅決跟父母鴿隔離,放入幼鴿棚全天開棚飼養,這使的幼鴿已經開始振翅欲飛千萬不要讓其受到驚嚇而展翅更不要強制家飛,應隨意讓其停留,減少外界干擾,以免迷飛。

4、賽前訓放。

幼鴿成功開家後,能跟大鴿群飛行一小時以上就可以訓放了,訓放前要讓幼鴿識籠,在籠內關上幾次,每次一小時以上以免撞籠傷條。第一次訓放最好不要超過10公里,選擇晴朗天氣,開闊的地域,附近有標誌性建築物的地點,由老鴿帶領。如果第一次訓放太遠,幼鴿驚嚇途中若跟其它鴿群合群,易迷失。

賽前訓放最好採用扇形放飛法,就是以本棚為中心向鴿會放飛方向45度角延伸。因為賽鴿歸巢路線不可能在一條直線上,要根據鴿子身體情況實施放飛計劃,努力把鴿子放醒。


5、賽前用藥管理及歸巢休養。


隨著俱樂部增加,賽事的增多,要經常跟鴿會、俱樂部經常保持聯繫,了解放飛日期提前一個多月做疫苗,工薪階層鴿友也可用雞用新支二聯苗弱株滴鼻點眼。疫苗接種後飲水加入電解質、肝精、解除藥物對肝臟的毒副作用。

鴿會訓放前二十天左右清除體內外寄生蟲治療毛滴蟲可用人用甲硝唑代替1/4片,球蟲藥用鹽酸氯苯胍片代替1/4片。

訓放比賽歸巢後飲水中加入電解質,蜂蜜以補充缺少的糖分,還可以起到潤腸作用。遲歸鴿首先隔離觀察,是否感染疾病,做到及時治療,啤酒酵母跟活性菌能很好的幫助腸胃道消化吸收。

腺病毒是幼鴿秋季高發病病毒,注意歸巢鴿甩食、拉黃粘便、水便症狀,出現此症狀可用板藍根顆粒加病毒唑治療並觀察是否感染大腸桿菌、毛滴蟲、球蟲綜合症。


6、雄鴿趕蛋莫言放、雌鴿夾蛋留家裡。

雄鴿追蛋期間因其心思都在雌鴿身上,採食量減少,踩蛋過多體制下降致使競翔能力下滑,放飛籠中焦躁不安,致使不歸或遲歸。300公里天氣好也可能獲好名次,500公里以上天氣不好很難獲獎或更易迷飛。

就有這樣兩次經歷,一隻本身500公里飛過九名300-500也多次獲獎,但跟石油鴿會500公里放飛因不懂此道理迷失,另一隻300-700公里也多次獲獎,趕蛋期間放500公里第八天遲歸。

7、培養賽鴿的親和力。

親和力的培養要從幼鴿抓起,從小教吃食,喝水,進棚,對他們要有愛心,不要強制性抓鴿,經常跟鴿子語言交流。食物是跟賽鴿產生親和力的最佳途徑。千萬不要餵食過飽,手中餵食,腳跟前餵食,口中餵食。讓鴿子落在頭上身上,即便抓傷面部,糞便弄髒衣服,也不要大聲的責罵。

8、賽後總結。

每一年的賽季結束之後,看看棚內倖存的戰將們,有幾隻獲獎?哪幾隻不盡人意?什麼原因?找出訓放及比賽的清單記錄,從50-500公里進行比對,根據當日的天氣情況,獲獎分速,獲獎鴿跟冠軍鴿的時間差距,同父母兄弟姐妹的表現,來決定其父母是否有做種價值,配對是否成功?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