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餵養幼鴿你都做對了嗎?
版主:NSR-268835
第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雪花新聞
摘要:因為幼鴿正在快速生長發育期間,得不到充足的營養供應,鴿子的狀態、骨架、毛質都會直接下降。經過多年的飼養信鴿實踐,多數小胖子都完成不了比賽,比如在比賽前你感覺肉乎乎的鴿子,基本都不能歸巢,但手感確實不錯,所以這就是選擇幼鴿和賽鴿一個極大的誤區。
作育幼鴿是為比賽打好基礎的重中之重,所以餵養幼鴿一定要有耐心和時間。接觸很多鴿友,或者和鴿友聊天,都發現相同的問題:他們都喜歡小鴿子胖乎乎的,認為這樣的幼鴿是好的。這當然不能說不好,但從很多角度來看,胖是會給幼鴿帶來很多缺陷的。
首先拿我們人來說,小孩子胖,走路都要晚一些,就算會走路了,跑起來都會比正常孩子慢一些,並且很容易累,思維上也會比正常孩子稍遲鈍些。有的時候,大人會感覺胖孩子很乖,其實不然,是胖孩子的思維沒有那麼敏捷,腦子裡的想法沒那麼多,所以他顯得比較老實。由於身體的肥胖,也會導致胖孩子不喜歡動,所以更會顯得體質虛,不結實,甚至有些頭腦簡單,四肢無力。
要是我們的幼鴿也是這樣的狀態,就算後天會有些改變,那也成不了一位優秀的運動員,要是隨便養養倒沒什麼。
所以要想餵養出聰明健康的幼鴿,並不是很多鴿友說的:要讓小鴿子有多胖,而是要讓小幼鴿長得健壯結實就行。經過多年的飼養信鴿實踐,多數小胖子都完成不了比賽,比如在比賽前你感覺肉乎乎的鴿子,基本都不能歸巢,但手感確實不錯,所以這就是選擇幼鴿和賽鴿一個極大的誤區。
聰明健康的幼鴿,在23天左右就基本可以在巢盆里站起來了,25天就可以和父母學吃東西,要是胖鴿子也許30天還趴在巢盆走不動路呢。
怎麼才能讓小鴿子健康,首先我們不能選擇二喂一,這樣的獨生子,一定是營養過剩的。要在10-15天,拿開母鴿,由公鴿自己餵養。小鴿子在23天左右,最好能兩隻種鴿喂三隻小鴿子,或者一隻種鴿喂兩隻小鴿子,這樣的小鴿子餓不著,也吃不飽,在餓與不餓之間它們就會學著大鴿子叼糧食,25-30天完全可以自行吃東西。這樣喂出的鴿子是肯定不會胖的,甚至保持半飽的狀態,鴿子會更健康。
小鴿子是否健康,我們完全可以從體質、狀態、毛片上看出來。健康的小鴿子,除了睡覺,脖子是不會縮起來的。就算睡覺縮起脖子,毛片都不會鬆弛,身體更不會骨瘦如柴,毛片亮麗、柔滑,總是緊緊地貼在身上,從不會松毛,並且非常乾淨。
幼鴿生長期間,很多鴿友馬上斷了幼鴿料喂清除飼料,這是不合理的,正確的做法是:起碼晚餐要喂一次幼鴿料。因為幼鴿正在快速生長發育期間,得不到充足的營養供應,鴿子的狀態、骨架、毛質都會直接下降。當小鴿子體質劇降時,很容易開始感染疾病,這就是鴿友常見的幼鴿到換羽期就開始得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幼鴿正在發育期間,骨骼的生長發育都離不開充足的營養和鈣質的吸收,如果幼鴿突然改變喂清除飼料,到第二個月骨骼開始定型,將來再喂任何營養的飼料,都只能是長肌肉,因為骨骼已經發育成熟。所以將來比賽時,就會因為肌肉厚重與骨架不協調,導致飛行吃力而丟失。
幼鴿在第三個月才可以把幼鴿料徹底斷掉,這時的幼鴿基本已經開始換第二次羽毛,骨架基本已經定型,這期間可以選擇一些比較油性,有熱量的飼料。這樣鴿子就可以在第二次換羽期,開始發育良好的肌肉和羽質韌性,來迎接頻繁的訓練和殘酷的比賽了。
幼鴿的飼養管理是賽鴿最重要的一環,如何飼養是失敗和成功的關鍵。正所謂二流的鴿子只要飼養得好,一樣飛出一流的賽績。所以再好的品種,錯誤的養工和不合理的訓練,都會導致失敗的可能。
摘要:因為幼鴿正在快速生長發育期間,得不到充足的營養供應,鴿子的狀態、骨架、毛質都會直接下降。經過多年的飼養信鴿實踐,多數小胖子都完成不了比賽,比如在比賽前你感覺肉乎乎的鴿子,基本都不能歸巢,但手感確實不錯,所以這就是選擇幼鴿和賽鴿一個極大的誤區。
作育幼鴿是為比賽打好基礎的重中之重,所以餵養幼鴿一定要有耐心和時間。接觸很多鴿友,或者和鴿友聊天,都發現相同的問題:他們都喜歡小鴿子胖乎乎的,認為這樣的幼鴿是好的。這當然不能說不好,但從很多角度來看,胖是會給幼鴿帶來很多缺陷的。
首先拿我們人來說,小孩子胖,走路都要晚一些,就算會走路了,跑起來都會比正常孩子慢一些,並且很容易累,思維上也會比正常孩子稍遲鈍些。有的時候,大人會感覺胖孩子很乖,其實不然,是胖孩子的思維沒有那麼敏捷,腦子裡的想法沒那麼多,所以他顯得比較老實。由於身體的肥胖,也會導致胖孩子不喜歡動,所以更會顯得體質虛,不結實,甚至有些頭腦簡單,四肢無力。
要是我們的幼鴿也是這樣的狀態,就算後天會有些改變,那也成不了一位優秀的運動員,要是隨便養養倒沒什麼。
所以要想餵養出聰明健康的幼鴿,並不是很多鴿友說的:要讓小鴿子有多胖,而是要讓小幼鴿長得健壯結實就行。經過多年的飼養信鴿實踐,多數小胖子都完成不了比賽,比如在比賽前你感覺肉乎乎的鴿子,基本都不能歸巢,但手感確實不錯,所以這就是選擇幼鴿和賽鴿一個極大的誤區。
聰明健康的幼鴿,在23天左右就基本可以在巢盆里站起來了,25天就可以和父母學吃東西,要是胖鴿子也許30天還趴在巢盆走不動路呢。
怎麼才能讓小鴿子健康,首先我們不能選擇二喂一,這樣的獨生子,一定是營養過剩的。要在10-15天,拿開母鴿,由公鴿自己餵養。小鴿子在23天左右,最好能兩隻種鴿喂三隻小鴿子,或者一隻種鴿喂兩隻小鴿子,這樣的小鴿子餓不著,也吃不飽,在餓與不餓之間它們就會學著大鴿子叼糧食,25-30天完全可以自行吃東西。這樣喂出的鴿子是肯定不會胖的,甚至保持半飽的狀態,鴿子會更健康。
小鴿子是否健康,我們完全可以從體質、狀態、毛片上看出來。健康的小鴿子,除了睡覺,脖子是不會縮起來的。就算睡覺縮起脖子,毛片都不會鬆弛,身體更不會骨瘦如柴,毛片亮麗、柔滑,總是緊緊地貼在身上,從不會松毛,並且非常乾淨。
幼鴿生長期間,很多鴿友馬上斷了幼鴿料喂清除飼料,這是不合理的,正確的做法是:起碼晚餐要喂一次幼鴿料。因為幼鴿正在快速生長發育期間,得不到充足的營養供應,鴿子的狀態、骨架、毛質都會直接下降。當小鴿子體質劇降時,很容易開始感染疾病,這就是鴿友常見的幼鴿到換羽期就開始得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幼鴿正在發育期間,骨骼的生長發育都離不開充足的營養和鈣質的吸收,如果幼鴿突然改變喂清除飼料,到第二個月骨骼開始定型,將來再喂任何營養的飼料,都只能是長肌肉,因為骨骼已經發育成熟。所以將來比賽時,就會因為肌肉厚重與骨架不協調,導致飛行吃力而丟失。
幼鴿在第三個月才可以把幼鴿料徹底斷掉,這時的幼鴿基本已經開始換第二次羽毛,骨架基本已經定型,這期間可以選擇一些比較油性,有熱量的飼料。這樣鴿子就可以在第二次換羽期,開始發育良好的肌肉和羽質韌性,來迎接頻繁的訓練和殘酷的比賽了。
幼鴿的飼養管理是賽鴿最重要的一環,如何飼養是失敗和成功的關鍵。正所謂二流的鴿子只要飼養得好,一樣飛出一流的賽績。所以再好的品種,錯誤的養工和不合理的訓練,都會導致失敗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