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選信鴿的四點經驗


版主:NSR-268835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每日頭條

討論篇:如何篩選信鴿

時光荏苒,歲末年終,鴿友們有了空閒時間,沒事就在鴿市、群里開始了熱議。為了精簡種鴿隊伍、節省飼料,以及為明年幼鴿騰出足夠空間,有鴿友想要篩掉一批信鴿。摸摸這個,摸摸那個,感覺都不錯,且是自己喜歡的品系,百羽信鴿最終並沒有淘汰幾羽,遂求助其它鴿友。其它鴿友也是說法不一,各不相同。一時間,這鴿友犯了難,嘆息道:「原來鴿子數量太多了也不好辦,殺了又不捨得,糾結呀!」今天就藉助中信網平台與廣大鴿友一起討論一下如何篩選信鴿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希望大家能夠廣泛發表自己的意見,幫助那些為篩選信鴿而困惑的鴿友。


下面簡單談談自己對淘汰工作的看法,望能夠與廣大鴿友交流。

第一、淘汰工作應抓早、抓小

信鴿淘汰要摒棄傳統思想觀念,有些鴿友淘汰不看個體,注重父母,即名貴血統、黃金配對、高價引進的全部留下,其它信鴿則淘汰。我們應該做到一視同仁,提前淘汰體質差、發育緩的幼鴿。

第二、換羽結束淘汰很關鍵

俗話說的好:「七零八落九全十美」,九月份信鴿換羽基本結束,有經驗的鴿友則開始了第二輪的淘汰工作。在換羽工作結束後,剔除羽質、肌肉、骨架差的信鴿。新手以及鑑定能力較差的鴿友建議通過訓賽來檢驗信鴿品質,作為淘汰的一個依據。

第三、訓放期間淘汰要理智

短距離訓放並不能充分體現一羽信鴿的品質,但訓放歸巢的信鴿要表現出較好狀態,不能過於疲憊。如果信鴿歸巢後表現的筋疲力盡,且不能儘快恢復良好狀態,這種信鴿大多適應不了後續訓賽,是淘汰的首要之選。如果你沒有時間等候並觀察每羽賽鴿的歸巢情況,那就只能靠比賽來檢驗它們。

第四、比賽結束後淘汰要「穩准狠」



經過一輪的訓賽,在同樣的飼餵管理環境下,體質差、易患病的賽鴿大多承受不住,一般不能歸巢,這是較好的淘汰方法。比賽結束留下的大多算是較好的賽鴿,當然其中也會有部分鴿友所謂的「拖拉機」。這時候,工薪鴿友都要給自己定位,即自己到底要養哪類信鴿,是快速鴿、耐力鴿,還是穩定快速鴿。選好方向則可以對比賽留下的信鴿進行有方向性淘汰,留下的則可繼續參加比賽或是作為種鴿。

當然,每位鴿友都有自己的淘汰方法,無論方法好與壞,希望大家能夠分享出來,互相學習交流。

記得有位鴿友和我談過篩選信鴿的方法,我把他的方法叫做「摸黑法」,我個人覺得這是個很不錯的方法。即在幼鴿換羽結束(換羽結束一般指除主、副羽外其他毛片退換結束)後,在閉燈的條件下摸黑對當年作育的幼鴿進行甄別篩選。這種方法就是要摒棄傳統思想觀念(傳統思想觀念這裡指注重血統、不看個體篩選方式)的誤區,能夠有效淘汰羽質差、骨架、肌肉不完美以及其他瑕疵的信鴿。這位鴿友說:「羽質好壞,一般在摸黑狀態抓握信鴿時,會有一種細密的光滑感。說簡單點,就是鴿友常說的摸著順手。骨架則應堅硬,龍骨不宜過短、過細。有些鴿友常講的龍骨就像「一把刀」,這樣的是淘汰的首選,龍骨應厚度適中,不宜過薄。肌肉要有彈性,沿著龍骨的肌肉要結實有力,當然大家不要把肌肉和脂肪混為一談,尤其在冬季,莫要把鴿子養太肥。


附圖:純欣賞

剛開家的石斑白條

1.jpg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