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鑒鴿大師”並不存在?


版主:NSR-268835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中信網

我來說說“鑒鴿”與“選人”

個人認為,真正的“鑒鴿大師”是不存在的。因為現在所謂的“鑒鴿家”基本都是“賽後”鑒鴿。所以,稱之為“鑒鴿大師”絕對言過其實了。

想想我們是怎樣“選人”的。如:我們選拔籃球運動員:外在看身高,內質看投籃命中率(包括移動跑位等等);我們選足球運動員,主要看跑步體能、控球能力等等。我們從來不要求這些運動員需有“運動”的“血統”(背景),因為,我們堅信“人才”靠“培養”。

而我們培育、選拔賽鴿的做法,與“選人”就基本不同了。首先,我們沒得“選”,把全部賽鴿由近及遠通過訓飛找出歸巢最快的,然後“挑選”出最好的相互配對出崽,繼續通過“賽飛”形成“固定”的理想一族,就成了所謂的某一“血統”。

當“運動員”是“人”時,比賽時通常有“教練”當面指導,比賽勝負與“教練”當場指導有直接的關係;而當“運動員”是“賽鴿”時,比賽時只能靠“本能”,而“本能”主要來自“天賦”,即“基因”,也就必須強調所謂的“血統”。有了“定向”好,“擅飛翔”的“基因(血統)”,賽鴿比賽獲勝才更有希望。

當然,比賽需要強健的體魄,實力再強的“運動員”如果“拉肚子”,比賽肯定難有正常發揮,因此我們觀察“賽鴿”的糞便,就是觀察它的健康狀況。

同樣,一個大腹便便、超重運動員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績的,我們的賽鴿也一樣,不能養得太肥或虛弱,這就要求我們科學餵養。

比賽前,教練會告訴“運動員”比賽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項,而賽鴿比賽前一無所知,這就要求我們養鴿人有“目的”、有“暗示”地訓放,通過“訓放”刺激賽鴿的“本能”反應,就是我們時常說的把賽鴿“放醒”。

說到餵食要科學,“訓放”也一樣,賽前訓練累趴了,無論“運動員”是人或賽鴿,比賽就沒指望了。

一羽眼睛閃爍發亮,時刻保持警惕,能吃會喝、反應敏捷的賽鴿,健康狀況肯定非常不錯的。

因此,養鴿人要瞭解賽鴿,精於餵養,擅長訓飛,就有望在賽鴿比賽中期待理想成績。這就是大家常說的“種、養、訓”。

瞭解賽鴿有望成為養鴿“高手”,但不可能成為鑒鴿“高手”。沒人能看出一羽“來路不明”的信鴿,說出其好與壞。

1.jpg


2.jpg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