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飛勤訓才是取勝法寶
版主:NSR-268835
第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每日頭條
以夷制夷 實踐創新攀高峰
鴿界的茶餘飯後經常提及一個故事,一個比利時老外米歇爾.范林登從台灣學藝攜台灣的妻子回到歐洲,回到闊別了二十年的歐洲賽場,以他學到的台灣的賽鴿技法,一舉打敗了以前的所有鴿友,經常以包攬冠亞軍和許多羽前獎賽鴿的驚人戰績樹立了自己的輝煌,逼得當地鴿會和俱樂部不得不禁止他參賽。
此類的案例在西安也有發生,記得十幾年前,台灣一鴿友在西安做食品企業,順便搭建鴿棚參加西安市的信鴿比賽。當時用他的那套飼養調整方法橫掃西安賽場,那時只要有他的鴿子參賽,必定奪前獎。這位台灣鴿友傲視群雄,狂稱自己是鴿界老大,打遍天下無敵手,不可一世。
這個現象維持時間不長,很快被西安鴿友打破。因為,當時西安鴿界就有那麼一個有心人,他每天派人去監看該台灣鴿主是如何飼養調整賽鴿的,在比賽開始季節,詳細記錄下他賽鴿家飛次數和時間。關鍵是還日日尾隨他對賽鴿的短訓,對他賽鴿短訓時間、地點一清二楚,一個賽季下來摸清了他的那套訓練路子。之後,用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用他的矛戳透了他的盾。很快全西安鴿友都知道了台灣鴿友這些賽鴿套路,馬上因地制宜加以改進發展,從此這位台灣鴿友遠離了前獎,最終悄然地退出了西安賽場。
現在,台灣那套對大家已經沒有什麼秘密可言了,而是將台灣與歐洲的訓練方法做了綜合改良,探索出了適合當地氣候和地理條件的賽鴿競翔技巧與戰術,不論育種、飼養、訓練、比賽、用藥和保健等都做了全面發展。可以說近幾年來,中國的信鴿競賽一點不比歐洲的差。
一位賽鴿強豪說過,現代賽鴿競賽,尤其是300公里的短距離賽,好種不如好動,多飛勤訓才是取勝法寶。按他們的經驗,賽鴿訓練必須對照信鴿協會或者俱樂部的競翔計劃來制定落實,不怕做不好,就怕做不到。
1、起訓時間:
一般從準備參賽的500公里比賽往前推45天為準,秋賽為9月初,春賽為3月下旬。
2、路訓計劃安排:
①初訓期
初訓期的目的在於將賽鴿放醒。一般為3日,第1日早7時、午後3時,各放5公里,也可早晨5公里,下午10公里;第2日早、下午各15公里;第3日早20公里、下午20公里。
②早訓期
經過初訓期訓練後,飼養管理較好的鴿舍,賽鴿可以不用休息,直接將賽鴿跳到50-60公里之間,每日早晨家飛後,於中午將賽鴿再路訓一次,賽鴿歸巢後下午不再家飛。50-60公里的放飛要達到群放群歸,如果訓放的賽鴿零零散散地歸巢,說明此地的訓放還需多次,同時也警示棚內賽鴿狀態參差不齊,急需對賽鴿作食、水、藥的調整。
一旦50-60公里的初訓前期達到了放出訓放的賽鴿整齊落下時,就可考慮整休1日後跳放100公里。一般達到此水平從起訓應為1周後,整休後即可進入本期第2階段的訓練。這一階段是訓練的關鍵階段,一旦起訓到100公里,除過天公不作美,最好不要停訓。每日待天剛亮,就應將賽鴿放出,100公里連放6天後,一般即會出現丟失賽鴿的現象,所以第7日應該停放,避免將快速、或年幼的賽鴿飛失。待賽鴿休息兩日後,可起訓150-200公里1次,早訓階段即告結束。
早訓期的目的在於,使賽鴿通過訓練過肌肉關、心理關,同時落實賽制和主人訓育手法,使賽鴿從身體、心理和能力上達到比賽前的基本要求。
以上兩個階段賽鴿已歷經了14-16天的路訓,訓練路程已達1600公里左右,此時賽鴿已經具備了300公里奪獎的條件。
③比賽期
經過前面緊張有序的訓練後,參賽鴿的優劣經過訓飛已經顯露出來,聰明的鴿友對訓練的重點轉入了臨賽前的因材施訓和應賽施訓上。
因材施訓是建立在鴿主對本棚賽鴿的具體情況,是否處於高峰、巔峰某羽賽鴿已展露出王者之相,所做出的臨賽訓練計劃。此時的賽鴿應以休息儲能為主,訓練距離要短,應轉退到20公里為宜。若不是高手,此時賽鴿訓飛20公里歸後多不進棚,說明鴿主對信鴿心理和巢性的調整,還不駕輕就熟。
因賽施訓:經過早期訓練後,在等待300-500公里競賽期間,應該保證每星期有兩次在中午對賽鴿進行50-60公里的訓放,有一次訓放應在賽鴿交鴿的前一日進行,台灣也有高手,在交鴿的當日天剛亮,訓放20公里,以挑起賽鴿的興奮度。這裡要強調的是,鴿主要有嚴密觀察賽鴿的訓放飛速,以50-60公里計,好天氣鴿群分速可達到每分鐘1800-2100米,如果鴿群飛速慢於每分鐘1300米,勸你自己先放棄奪獎的願望,最好不要壓錢,因為鴿子狀態不到位。
比賽期訓練的目的:在於保持調整賽鴿的興奮度,確保賽鴿的臨戰狀態處於高峰。
④複賽期的訓練
經過300-500公里的比賽和多次訓練後再次參賽的信鴿,多已是強弩之末,身體和心理多已超負荷,此時的賽鴿應以少訓、靜養為主。訓練的數量減為1周1次,路程應為50公里以下,同時不可強制家飛,當然對於臨賽顯現巔峰的賽鴿,可單獨因材施訓。
復訓期的訓練目的在於,維持賽鴿身體和心理的穩定,並給賽鴿以充分的休息,切忌不可輕犯操練過度的錯誤。因為,信鴿是有血有肉有智力的動物,涉及的是真正的運動科學,覆蓋運動生理、運動心理等多個學科,不可盲目。
在訓放技巧上來不得半點虛偽和臆想,一般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統一的模式,因為,鴿子沒有天生就願意1500米分速飛出去在鴿舍外天空中穿梭翱翔的,而其競翔能力是先天基因加後天培訓鍛鍊出來的,各人必須依照自己的客觀條件和當地當時天氣、地理、賽程、賽制、賽鴿身體狀態,做訓放計劃的調整,凡是運用以上方法科學者則一定會取得好成績。另外,還要注意區別參賽鴿子優劣的先天條件,除去種、養的因素外,合理的訓練就成為賽鴿奪獎的重要因素,而最終的比賽成績只是證明鴿主的悟性和訓放水平。
以夷制夷 實踐創新攀高峰
鴿界的茶餘飯後經常提及一個故事,一個比利時老外米歇爾.范林登從台灣學藝攜台灣的妻子回到歐洲,回到闊別了二十年的歐洲賽場,以他學到的台灣的賽鴿技法,一舉打敗了以前的所有鴿友,經常以包攬冠亞軍和許多羽前獎賽鴿的驚人戰績樹立了自己的輝煌,逼得當地鴿會和俱樂部不得不禁止他參賽。
此類的案例在西安也有發生,記得十幾年前,台灣一鴿友在西安做食品企業,順便搭建鴿棚參加西安市的信鴿比賽。當時用他的那套飼養調整方法橫掃西安賽場,那時只要有他的鴿子參賽,必定奪前獎。這位台灣鴿友傲視群雄,狂稱自己是鴿界老大,打遍天下無敵手,不可一世。
這個現象維持時間不長,很快被西安鴿友打破。因為,當時西安鴿界就有那麼一個有心人,他每天派人去監看該台灣鴿主是如何飼養調整賽鴿的,在比賽開始季節,詳細記錄下他賽鴿家飛次數和時間。關鍵是還日日尾隨他對賽鴿的短訓,對他賽鴿短訓時間、地點一清二楚,一個賽季下來摸清了他的那套訓練路子。之後,用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用他的矛戳透了他的盾。很快全西安鴿友都知道了台灣鴿友這些賽鴿套路,馬上因地制宜加以改進發展,從此這位台灣鴿友遠離了前獎,最終悄然地退出了西安賽場。
現在,台灣那套對大家已經沒有什麼秘密可言了,而是將台灣與歐洲的訓練方法做了綜合改良,探索出了適合當地氣候和地理條件的賽鴿競翔技巧與戰術,不論育種、飼養、訓練、比賽、用藥和保健等都做了全面發展。可以說近幾年來,中國的信鴿競賽一點不比歐洲的差。
一位賽鴿強豪說過,現代賽鴿競賽,尤其是300公里的短距離賽,好種不如好動,多飛勤訓才是取勝法寶。按他們的經驗,賽鴿訓練必須對照信鴿協會或者俱樂部的競翔計劃來制定落實,不怕做不好,就怕做不到。
1、起訓時間:
一般從準備參賽的500公里比賽往前推45天為準,秋賽為9月初,春賽為3月下旬。
2、路訓計劃安排:
①初訓期
初訓期的目的在於將賽鴿放醒。一般為3日,第1日早7時、午後3時,各放5公里,也可早晨5公里,下午10公里;第2日早、下午各15公里;第3日早20公里、下午20公里。
②早訓期
經過初訓期訓練後,飼養管理較好的鴿舍,賽鴿可以不用休息,直接將賽鴿跳到50-60公里之間,每日早晨家飛後,於中午將賽鴿再路訓一次,賽鴿歸巢後下午不再家飛。50-60公里的放飛要達到群放群歸,如果訓放的賽鴿零零散散地歸巢,說明此地的訓放還需多次,同時也警示棚內賽鴿狀態參差不齊,急需對賽鴿作食、水、藥的調整。
一旦50-60公里的初訓前期達到了放出訓放的賽鴿整齊落下時,就可考慮整休1日後跳放100公里。一般達到此水平從起訓應為1周後,整休後即可進入本期第2階段的訓練。這一階段是訓練的關鍵階段,一旦起訓到100公里,除過天公不作美,最好不要停訓。每日待天剛亮,就應將賽鴿放出,100公里連放6天後,一般即會出現丟失賽鴿的現象,所以第7日應該停放,避免將快速、或年幼的賽鴿飛失。待賽鴿休息兩日後,可起訓150-200公里1次,早訓階段即告結束。
早訓期的目的在於,使賽鴿通過訓練過肌肉關、心理關,同時落實賽制和主人訓育手法,使賽鴿從身體、心理和能力上達到比賽前的基本要求。
以上兩個階段賽鴿已歷經了14-16天的路訓,訓練路程已達1600公里左右,此時賽鴿已經具備了300公里奪獎的條件。
③比賽期
經過前面緊張有序的訓練後,參賽鴿的優劣經過訓飛已經顯露出來,聰明的鴿友對訓練的重點轉入了臨賽前的因材施訓和應賽施訓上。
因材施訓是建立在鴿主對本棚賽鴿的具體情況,是否處於高峰、巔峰某羽賽鴿已展露出王者之相,所做出的臨賽訓練計劃。此時的賽鴿應以休息儲能為主,訓練距離要短,應轉退到20公里為宜。若不是高手,此時賽鴿訓飛20公里歸後多不進棚,說明鴿主對信鴿心理和巢性的調整,還不駕輕就熟。
因賽施訓:經過早期訓練後,在等待300-500公里競賽期間,應該保證每星期有兩次在中午對賽鴿進行50-60公里的訓放,有一次訓放應在賽鴿交鴿的前一日進行,台灣也有高手,在交鴿的當日天剛亮,訓放20公里,以挑起賽鴿的興奮度。這裡要強調的是,鴿主要有嚴密觀察賽鴿的訓放飛速,以50-60公里計,好天氣鴿群分速可達到每分鐘1800-2100米,如果鴿群飛速慢於每分鐘1300米,勸你自己先放棄奪獎的願望,最好不要壓錢,因為鴿子狀態不到位。
比賽期訓練的目的:在於保持調整賽鴿的興奮度,確保賽鴿的臨戰狀態處於高峰。
④複賽期的訓練
經過300-500公里的比賽和多次訓練後再次參賽的信鴿,多已是強弩之末,身體和心理多已超負荷,此時的賽鴿應以少訓、靜養為主。訓練的數量減為1周1次,路程應為50公里以下,同時不可強制家飛,當然對於臨賽顯現巔峰的賽鴿,可單獨因材施訓。
復訓期的訓練目的在於,維持賽鴿身體和心理的穩定,並給賽鴿以充分的休息,切忌不可輕犯操練過度的錯誤。因為,信鴿是有血有肉有智力的動物,涉及的是真正的運動科學,覆蓋運動生理、運動心理等多個學科,不可盲目。
在訓放技巧上來不得半點虛偽和臆想,一般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統一的模式,因為,鴿子沒有天生就願意1500米分速飛出去在鴿舍外天空中穿梭翱翔的,而其競翔能力是先天基因加後天培訓鍛鍊出來的,各人必須依照自己的客觀條件和當地當時天氣、地理、賽程、賽制、賽鴿身體狀態,做訓放計劃的調整,凡是運用以上方法科學者則一定會取得好成績。另外,還要注意區別參賽鴿子優劣的先天條件,除去種、養的因素外,合理的訓練就成為賽鴿奪獎的重要因素,而最終的比賽成績只是證明鴿主的悟性和訓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