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長知識:“訓”並不是越多越好


版主:NSR-268835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鴿事百科


訓放是信鴿賽前準備的一個重要階段,關乎信鴿接下來的比賽成績。不少鴿友為了愛鴿能夠在賽事中取得好的成績,頻繁對愛鴿進行訓放。但頻繁的訓放真的對愛鴿有幫助嗎?都說“三分種,七分養”,訓養有度才能有好的成績,訓的度你掌握了嗎?
  本文摘自李強的文章《訓,你是否掌握了度?》,主要講述信鴿訓放的相關知識,僅供大家借鑒、學習。
  “養”是一個漫長而又艱辛的過程,不可能你兩三天就能把鴿子喂得非常健康,而訓卻真正應了那句名言“臨陣磨槍,不快也光”。這也是每到賽季鴿友私訓的目的,然而,訓也不是永無止境的。鴿子並不知道它在比賽,更不會明白你的心思,為你摘金奪銀。我們所訓飛的目的也是為了讓鴿子適應上籠和途中的生活,頻繁的私訓是為了消除鴿子對陌生環境的適應能力,讓其保持清醒的頭腦來完成比賽。
  但每只鴿子不會呈現相同的狀態給你,所以掌握鴿子的狀態是贏的第一步:
  1、當鴿子的肌肉呈現粉紅色或肉紅色,並且沒有皮屑附著,肌肉的毛細血管清晰可見,龍骨上也有紅色的斑點出現,主翼羽前端有油斑的出現,眼睛較以前更加明亮,羽毛滑麗握在手中輕而不飄,放在籠中過會抓出腹部有微濕的現象,這樣的鴿子去參賽不贏都不行。
  2、扒開鴿子腹部,能看到肌肉呈白色,並有皮屑附著在上,那這羽鴿子還需要加大訓飛的力度,來提升它的狀態。
  3、如果發現腹部肌肉呈現紫色或紫黑色,眼睛也暗淡無光,那表明這羽鴿子已經飛累了,並傷及肝臟,無法勝任下一關的比賽,需要借助藥物來提升歸巢的狀態。
  4、還有一種就是肌肉豐滿無皮屑,但肌肉的柔軟程度不夠好,龍骨上的血點呈暗紅色,羽翼上沒有油斑出現,眼睛雖不濕潤但無神。這樣的鴿子是訓飛的“亢奮”狀態,也是放飛過度的一種表現,如果送去比賽十有八九遲歸,甚至迷飛,這種現象常在難飛的賽事或遲歸鴿兩三天出現。
  所以“訓”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科學地掌握每只鴿子,根據其狀態而定,不知您今天做好了嗎?



0.jpg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