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長知識:秋賽想贏要知鴿善用
版主:NSR-268835
第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文章出處:中信網 / 鴿事百科整理
兵法雲:兵不在多,而在於精;將不在勇,而在於謀。賽鴿如同用兵,只有運籌帷幄,才能決勝千里。本文摘自鴿友“大岡”的文章《秋賽中贏的策略》,借一家之言,互相探討鴿經:
一、打破常規,出奇制勝。
賽前二個月,對賽鴿要進行身體調整。這個調整是指:鴿體、習慣、飲食、毅志等方面。
鴿體:是指鴿子的身體。千萬不要在賽前給選手鴿進行整套藥物的常規整理(即:驅蟲、清腸、清理呼吸道等)。因為,藥物的干擾,使賽鴿二個月內無法恢復到競技顛峰狀態。千萬不要以為通過大整理,有些賽鴿精神狀態不錯,便認為已出狀態。那僅是假像,其實鴿體的內在素質尚未恢復到位。這類選手鴿,如果連續進行決賽前的二、三站訓放,便會出現問題,如精神萎糜、厭食拉稀、歸巢遲緩、體瘦砂退,甚至飛失。所以,國外很多賽鴿好手,賽前二個月,對選手鴿僅用弱毒疫苗做一次防範新城疫之類的維護整理。這裡我們也不妨一試。
習慣:是指賽鴿的家飛習慣。賽前二個月,除強化選手鴿家飛時間外,要打破平時家飛的定時定量常規。如以前一直是早6:30開棚家飛一小時,晚5:00開棚再飛一小時。此時,可改成早9:00開棚家飛,下午2:30開棚家飛。打破常規的家訓時段,目的是:使選手鴿由原來訓時狀態轉變到賽時狀態,適應比賽日時差與條件,達到高速飛翔歸返。其次,家訓時間也不能額定是一小時,要或長或短,但每次絕不低於40分鐘。同時,每週家飛,不少於兩次驚嚇疾飛訓練,如用爆竹或紅旗拋空或小氣球或風箏等物,故意驚嚇家飛選手鴿,達到提高其高速競飛的能力。國外將此舉稱為:變速飛訓練法。
飲食:指賽前二個月選手鴿的飲水和食糧的調整。飲水,要多樣化。如每週不少於一次多維電解水和一次紅糖或蜂蜜水,不少於一次五加根煎的水,不少於一次微量氨基酸水等等。食糧,隨著比賽日的臨近,逐漸加大玉米的比例。賽前食糧越雜越好,但絕不能喂多,更不能喂飽,以七八分飽為止。每週不少於二次大顆粒飼料的搶食訓練。對於搶不到、搶不飽的選手鴿,絕不能補喂!搶食訓練,也是為了賽時需要。同時,每週還要進行不少於一次搶飲水訓練。對於飲不到,喝不足的也絕不再補飲。一切要從實戰出發。
當然,飲水一定要與家飛掛勾。如大運動量家飛後,則以飲紅糖與蜂蜜水為佳;變速疾飛後要與飲多維和五加水相連等等。
毅志:是指選手鴿賽前坐籠與單飛訓練。不是簡單短距單飛與擠籠訓練,而是指單獨將選手鴿隔離半天,讓其不見天日,等到傍晚再拉到5-10公里處單放返巢,以鍛煉選手鴿的應激與心理承受能力,達到賽時抗恐懼的目的。
有道是: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順,順則贏。機會永遠屬於有準備的人。不破不立,奇能制勝。
二、狠抓細節,知鴿善用。
養鴿,是因為喜好;賽鴿,則是為了爭勝。
秋賽與春賽相比,秋賽存在著難度大、歸巢率低、分速慢、參賽鴿整體年齡偏小,天氣因素影響較大,500公里以上賽距留給參賽鴿白天飛行時間短等諸多不利因素。要想克敵制勝,作為指揮員的參賽鴿主,定要審時度勢,狠抓細節,知鴿善用,分層推進,步步為營。
首先,要狠抓細節。在確定好參賽選手鴿後,要加強對其親和力的專項訓練。每天家飛後,鴿主要發出進食信號,用兩手分抓少量食物,待鴿靠近後,再蹲下身體,張開雙手讓賽鴿分搶食物,此時,鴿主可有意輕推它們身體。當反復多次或多日後,達到你推它擠,寸步不讓的地步,其親和力訓練便已過關。(記住:蹲餵食物要與鴿平視,人與鴿要零距離接觸,這是國外眾多賽鴿高手的拿手絕活!)
值得注意的是:深蹲平視餵食法,要貫穿賽前、賽中、賽後的一段時間。尤其是訓與賽過程中,賽鴿每一次歸巢後的那第一口食,你更要加倍細心、用心,動作要輕要柔。因為,此時無論訓和賽,選手鴿其生理與心理都要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當它孤單歸巢後,需要心理慰撫與食水補充。此時,如果有你相伴給食,對其克服恐懼心理、快速恢復體力、增強自信心,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時也為其下站訓或賽快速地翔歸奠定良好的基礎。
其次,要知鴿善用。稍有賽績的鴿友,都有這樣的體會:有時,秋賽小雌比小雄更好放些,其獲獎機率要更大些。未發情的小雌鴿,比不上已發情配對的小雌鴿穩;發情配對未生蛋小雌鴿,比不上生蛋孵了8-12天的小雌鴿快。還有,發情配對的小雄,沒有未發情的小雄快;未發情的小雄,沒有訓賽之間剛發情的小雄快。
細心的鴿友,甚至還會發現:有些秋賽選手鴿,從訓放站到比賽站,站站不落後,無論什麼情況下,從不在外過夜(指500公里內);有些選手鴿,是一站快一站慢,呈波浪狀;有些選手鴿,每站都慢,就是放不掉;還有些選手鴿,訓放站慢悠悠,比賽站快如閃電,爭金奪銀。
諸如此類,作為鴿主要分析判斷,知鴿善用。如對秋賽參賽選手鴿,要進行分層訓練:對站站都快的小鴿,若要參加400-500公里決賽,要短距頻訓(80-150公里內),訓放站最遠儘量不過230公里,決賽前,要務必保存其體能,保證其賽時有足夠的爆發力;對波浪形選手鴿,要採用跟比賽合拍踩點的訓放法;對放不掉而永不快的選手鴿,要堅決棄用(記住:冠軍只有一個);對先慢後快的選手鴿,要仔細觀察,超前預判,如其訓放站雖慢,但其一站比一站稍快,精神愈放愈好,眼砂愈飛愈亮,這類選手鴿儘管選用,必有作為!
有道是: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賽鴿就是賽人,只要我們用心去做一件事,相信成功離我們並不遙遠!
賽鴿訓養無定法。純屬一家之言,說得不一定對。
兵法雲:兵不在多,而在於精;將不在勇,而在於謀。賽鴿如同用兵,只有運籌帷幄,才能決勝千里。本文摘自鴿友“大岡”的文章《秋賽中贏的策略》,借一家之言,互相探討鴿經:
一、打破常規,出奇制勝。
賽前二個月,對賽鴿要進行身體調整。這個調整是指:鴿體、習慣、飲食、毅志等方面。
鴿體:是指鴿子的身體。千萬不要在賽前給選手鴿進行整套藥物的常規整理(即:驅蟲、清腸、清理呼吸道等)。因為,藥物的干擾,使賽鴿二個月內無法恢復到競技顛峰狀態。千萬不要以為通過大整理,有些賽鴿精神狀態不錯,便認為已出狀態。那僅是假像,其實鴿體的內在素質尚未恢復到位。這類選手鴿,如果連續進行決賽前的二、三站訓放,便會出現問題,如精神萎糜、厭食拉稀、歸巢遲緩、體瘦砂退,甚至飛失。所以,國外很多賽鴿好手,賽前二個月,對選手鴿僅用弱毒疫苗做一次防範新城疫之類的維護整理。這裡我們也不妨一試。
習慣:是指賽鴿的家飛習慣。賽前二個月,除強化選手鴿家飛時間外,要打破平時家飛的定時定量常規。如以前一直是早6:30開棚家飛一小時,晚5:00開棚再飛一小時。此時,可改成早9:00開棚家飛,下午2:30開棚家飛。打破常規的家訓時段,目的是:使選手鴿由原來訓時狀態轉變到賽時狀態,適應比賽日時差與條件,達到高速飛翔歸返。其次,家訓時間也不能額定是一小時,要或長或短,但每次絕不低於40分鐘。同時,每週家飛,不少於兩次驚嚇疾飛訓練,如用爆竹或紅旗拋空或小氣球或風箏等物,故意驚嚇家飛選手鴿,達到提高其高速競飛的能力。國外將此舉稱為:變速飛訓練法。
飲食:指賽前二個月選手鴿的飲水和食糧的調整。飲水,要多樣化。如每週不少於一次多維電解水和一次紅糖或蜂蜜水,不少於一次五加根煎的水,不少於一次微量氨基酸水等等。食糧,隨著比賽日的臨近,逐漸加大玉米的比例。賽前食糧越雜越好,但絕不能喂多,更不能喂飽,以七八分飽為止。每週不少於二次大顆粒飼料的搶食訓練。對於搶不到、搶不飽的選手鴿,絕不能補喂!搶食訓練,也是為了賽時需要。同時,每週還要進行不少於一次搶飲水訓練。對於飲不到,喝不足的也絕不再補飲。一切要從實戰出發。
當然,飲水一定要與家飛掛勾。如大運動量家飛後,則以飲紅糖與蜂蜜水為佳;變速疾飛後要與飲多維和五加水相連等等。
毅志:是指選手鴿賽前坐籠與單飛訓練。不是簡單短距單飛與擠籠訓練,而是指單獨將選手鴿隔離半天,讓其不見天日,等到傍晚再拉到5-10公里處單放返巢,以鍛煉選手鴿的應激與心理承受能力,達到賽時抗恐懼的目的。
有道是: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順,順則贏。機會永遠屬於有準備的人。不破不立,奇能制勝。
二、狠抓細節,知鴿善用。
養鴿,是因為喜好;賽鴿,則是為了爭勝。
秋賽與春賽相比,秋賽存在著難度大、歸巢率低、分速慢、參賽鴿整體年齡偏小,天氣因素影響較大,500公里以上賽距留給參賽鴿白天飛行時間短等諸多不利因素。要想克敵制勝,作為指揮員的參賽鴿主,定要審時度勢,狠抓細節,知鴿善用,分層推進,步步為營。
首先,要狠抓細節。在確定好參賽選手鴿後,要加強對其親和力的專項訓練。每天家飛後,鴿主要發出進食信號,用兩手分抓少量食物,待鴿靠近後,再蹲下身體,張開雙手讓賽鴿分搶食物,此時,鴿主可有意輕推它們身體。當反復多次或多日後,達到你推它擠,寸步不讓的地步,其親和力訓練便已過關。(記住:蹲餵食物要與鴿平視,人與鴿要零距離接觸,這是國外眾多賽鴿高手的拿手絕活!)
值得注意的是:深蹲平視餵食法,要貫穿賽前、賽中、賽後的一段時間。尤其是訓與賽過程中,賽鴿每一次歸巢後的那第一口食,你更要加倍細心、用心,動作要輕要柔。因為,此時無論訓和賽,選手鴿其生理與心理都要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當它孤單歸巢後,需要心理慰撫與食水補充。此時,如果有你相伴給食,對其克服恐懼心理、快速恢復體力、增強自信心,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時也為其下站訓或賽快速地翔歸奠定良好的基礎。
其次,要知鴿善用。稍有賽績的鴿友,都有這樣的體會:有時,秋賽小雌比小雄更好放些,其獲獎機率要更大些。未發情的小雌鴿,比不上已發情配對的小雌鴿穩;發情配對未生蛋小雌鴿,比不上生蛋孵了8-12天的小雌鴿快。還有,發情配對的小雄,沒有未發情的小雄快;未發情的小雄,沒有訓賽之間剛發情的小雄快。
細心的鴿友,甚至還會發現:有些秋賽選手鴿,從訓放站到比賽站,站站不落後,無論什麼情況下,從不在外過夜(指500公里內);有些選手鴿,是一站快一站慢,呈波浪狀;有些選手鴿,每站都慢,就是放不掉;還有些選手鴿,訓放站慢悠悠,比賽站快如閃電,爭金奪銀。
諸如此類,作為鴿主要分析判斷,知鴿善用。如對秋賽參賽選手鴿,要進行分層訓練:對站站都快的小鴿,若要參加400-500公里決賽,要短距頻訓(80-150公里內),訓放站最遠儘量不過230公里,決賽前,要務必保存其體能,保證其賽時有足夠的爆發力;對波浪形選手鴿,要採用跟比賽合拍踩點的訓放法;對放不掉而永不快的選手鴿,要堅決棄用(記住:冠軍只有一個);對先慢後快的選手鴿,要仔細觀察,超前預判,如其訓放站雖慢,但其一站比一站稍快,精神愈放愈好,眼砂愈飛愈亮,這類選手鴿儘管選用,必有作為!
有道是: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賽鴿就是賽人,只要我們用心去做一件事,相信成功離我們並不遙遠!
賽鴿訓養無定法。純屬一家之言,說得不一定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