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鴿手冊:育雛期的管理
版主:NSR-268835
第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文章出處:中信網
藏龍賽鴿手冊—第六章 育雛期的管理(第五節 第六節 第七節)
第五節 孵蛋期的管理
種鴿孵蛋期的管理相對簡單,自第二枚鴿蛋下齊起孵往後算第十七天早晨,即有雛鴿破殼而出,此期間的種鴿照料可分為兩個階段來管理。由於關養的種鴿於孵蛋期體能消耗不大,所以孵蛋前十天可以將飼料成分改為半清除飼料半幼鴿料投給。上午一餐的飼料除交替使用磷鈣紅土粉和蒜頭紅土粉交替拌料、保健砂、礦石和貝殼粉的正常供應外,其餘營養品可暫時停用,讓鴿體減輕消化負擔。直至出殼前7天再更換為全量的幼鴿飼料,並在飼料中拌入產蛋期所使用的營養品,直至幼鴿出巢。
孵蛋期應儘量減少驚擾種鴿和照蛋次數,避免不必要的損失,照蛋的動作在整個孵化的過程中可分三次進行即可。第一次是在第二枚蛋下齊後的第三天晚上,逐個取出通過燈光探照確認是否受精,如有無精蛋當及時取出,將同期的單只有精蛋並窩,讓一些重要的種鴿改孵假蛋並同時加強營養,待孵假蛋至第10日端掉蛋盆,讓種鴿重新配對下第二窩蛋。
第二次是於第10天晚上再次確認孵化的情形,此時應多注意蛋殼表面是否出現光斑,如有發現當及早淘汰。此多為沙門氏菌感染所導致,此蛋多會中途夭折,即便出殼,也是帶菌的體弱鴿,沒有保留價值,所以當及早淘汰。
第三次是於第十六天下午或是晚上,將鴿蛋取出,觀察是否已經有啄殼的現象,或以燈探照蛋內的雛鴿是否成活,方便及時做出調整。
第六節 雛鴿出殼1-7天的管理
一般雛鴿出殼的第一天,大多數鴿友都會一大早趕到鴿舍,為的是一睹這些毛絨絨的小傢伙。此時上手剛出殼的雛鴿,可隨手以棉簽蘸小量碘酒為雛鴿消毒臍部。順便觀察小鴿的臍部是否收得平整良好,再觀察出殼蛋殼,蛋齒是否平整,蛋殼內殘留血絲是否較少等等,以此來評估雛鴿的健康度。另外可對“頭蛋”(鴿子所下每窩蛋中的第一隻蛋簡稱“頭蛋”)所出的雛鴿,紅藥水塗于背部作為標記,與次蛋鴿區分,這對稍後的幼鴿套環有參考價值。
排除以往有伴性遺傳的配對(伴性遺傳是指特定的鴿對所出的後代會因為公母的不同,而在育賽價值上有很大的不同),一般情況下頭蛋所出的幼鴿體質多優於次蛋,成績也優於次蛋鴿,此為多年的實戰驗證,有心的鴿友不妨留意看看。
在雛鴿出殼1-7天期間,應注意雛鴿的搶食和發育情形。由於出殼先後,有的鴿對難免出現大小的情形,這時應該及早發現,提前調換雛鴿,以大小相當的雛鴿並窩,以免出現大小太多,最終出現嘔僵的情形。此時是雛鴿的快速成長期,幾乎是以每天一倍的速度在成長,所以雛鴿每天的鴿乳攝入量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每天早晚清理巢箱的時候,當順便觀察雛鴿的嗉囊,以確認雛鴿是否得到父母鴿良好的照料。如有問題當及時作出調整,排除父母鴿的嘔性不佳。此期間出現食欲不佳,雙腳纖細乾癟的雛鴿,當列為先天不良的對象予以淘汰;反之搶食積極活潑的雛鴿,則是消化好體質佳的表現,可列為稍後套環的參考項目之一。
此時由於雛鴿身體稚嫩皮膚裸露,此時也最容易成為體外蟲侵襲的對象,所以種鴿於配對前應該進行徹底的體外蟲整理。尤其是鴿蠅,會於配對期間伺機繁殖,而其幼蟲則以叮咬吸食雛鴿的血液為生。在吸食血液的同時,鴿蠅也是鴿子血液寄生蟲的傳播者。所以於平常的鴿舍管理中當養成隨時發現,隨手剔除的習慣。於雛鴿期一旦發現有鴿蠅幼蟲附著於雛鴿身上,應隨手剔除,更要注意巢盆的清潔以及鴿糞的及時清理,以免讓鴿舍成為鴿蠅滋長的溫床。
雛鴿在4-7天時是套環的時期,此事應及早進行。因為雛鴿生長快速,小只的特比副環應于第四天時進行試戴,而普環則於第六天大時進行試戴。寧可由於雛鴿過小戴上的足環鬆動脫落,都不要等到鴿腳過粗而強加戴上,因此舉很容易弄傷幼鴿的尾指,如不幸出現殘疾,那對之後,幼鴿的搶食和發育都會造成影響不可不慎。
第七節 雛鴿8-25天的管理
8-25天是雛鴿長粗毛,骨骼逐漸定型,由雛鴿向幼鴿轉變的過程,此時應注意磷鈣質的供應和飼料營養的均衡。此時的飼料配方各方面營養的參數為:蛋白質18%、脂肪5%、灰份5%、碳水化合物70%左右為合適,這個時期,常發現有的鴿友有一個飼料運用上的誤區,總是以為雛鴿在長身體而給了過多的豆類。其實多給出的部分不但無法被吸收,反而給鴿體形成負擔。正確的做法,應是總飼料量之平均蛋白質含量為18%已是足夠,此資料的由來,是由專業從事賽鴿飼料研發的團隊以多組實驗比對得出的結論。相對大量投喂豆類的做法,改為提供多樣不同種類的豆類,豐富不同類型的氨基酸,更有益於雛鴿的營養均衡。
至於一個飼料單之各種營養參數的平均值如何計算,在這裡我舉例演示一下如:一個玉米10公斤、豌豆6公斤、總數16公斤飼料單。我們想得知其中的平均蛋白質含量,參考飼料的營養參數表得知:玉米的蛋白質含量為9.8﹪,豌豆之蛋白質含量為25.3﹪。以玉米10公斤X9.8﹪=0.98公斤,豌豆6公斤X25.3﹪=1.68公斤,最後以玉米蛋白質含量0.98公斤+碗豆蛋白質含量1.68公斤=2.66公斤÷飼料總量16公斤=16.6﹪(此飼料單之平均蛋白質含量)。以此類推,來對每一個飼料單的各項營養參數進行計算,並可根據各個階段的不同對飼料進行精准調整。
這一期間的飼料添加物如“大蒜、活菌、螺旋藻粉、啤酒酵母、維他礦物粉”等等營養品的添加調配,可沿用之前種鴿配對後至下蛋前的做法交替使用。飼料的用量,以夠吃不剩為准。
另外此期間,除了礦土、貝殼粉和助消化的紅礦石新鮮供應外,可每天晚餐後,每羽幼鴿投給磷鈣丸兩粒以保證幼鴿的磷鈣需求。利於幼鴿的骨骼鈣化,和羽毛的生長。
因為這段時間雛鴿食量大、排便量也大,所以有條件的鴿舍最好一天清理兩次。一方面可以減少空氣中的氨氣濃度,也可避免因天熱,糞便成為鴿痘病毒的培養基,減少鴿痘的發病。
藏龍賽鴿手冊—第六章 育雛期的管理(第五節 第六節 第七節)
第五節 孵蛋期的管理
種鴿孵蛋期的管理相對簡單,自第二枚鴿蛋下齊起孵往後算第十七天早晨,即有雛鴿破殼而出,此期間的種鴿照料可分為兩個階段來管理。由於關養的種鴿於孵蛋期體能消耗不大,所以孵蛋前十天可以將飼料成分改為半清除飼料半幼鴿料投給。上午一餐的飼料除交替使用磷鈣紅土粉和蒜頭紅土粉交替拌料、保健砂、礦石和貝殼粉的正常供應外,其餘營養品可暫時停用,讓鴿體減輕消化負擔。直至出殼前7天再更換為全量的幼鴿飼料,並在飼料中拌入產蛋期所使用的營養品,直至幼鴿出巢。
孵蛋期應儘量減少驚擾種鴿和照蛋次數,避免不必要的損失,照蛋的動作在整個孵化的過程中可分三次進行即可。第一次是在第二枚蛋下齊後的第三天晚上,逐個取出通過燈光探照確認是否受精,如有無精蛋當及時取出,將同期的單只有精蛋並窩,讓一些重要的種鴿改孵假蛋並同時加強營養,待孵假蛋至第10日端掉蛋盆,讓種鴿重新配對下第二窩蛋。
第二次是於第10天晚上再次確認孵化的情形,此時應多注意蛋殼表面是否出現光斑,如有發現當及早淘汰。此多為沙門氏菌感染所導致,此蛋多會中途夭折,即便出殼,也是帶菌的體弱鴿,沒有保留價值,所以當及早淘汰。
第三次是於第十六天下午或是晚上,將鴿蛋取出,觀察是否已經有啄殼的現象,或以燈探照蛋內的雛鴿是否成活,方便及時做出調整。
第六節 雛鴿出殼1-7天的管理
一般雛鴿出殼的第一天,大多數鴿友都會一大早趕到鴿舍,為的是一睹這些毛絨絨的小傢伙。此時上手剛出殼的雛鴿,可隨手以棉簽蘸小量碘酒為雛鴿消毒臍部。順便觀察小鴿的臍部是否收得平整良好,再觀察出殼蛋殼,蛋齒是否平整,蛋殼內殘留血絲是否較少等等,以此來評估雛鴿的健康度。另外可對“頭蛋”(鴿子所下每窩蛋中的第一隻蛋簡稱“頭蛋”)所出的雛鴿,紅藥水塗于背部作為標記,與次蛋鴿區分,這對稍後的幼鴿套環有參考價值。
排除以往有伴性遺傳的配對(伴性遺傳是指特定的鴿對所出的後代會因為公母的不同,而在育賽價值上有很大的不同),一般情況下頭蛋所出的幼鴿體質多優於次蛋,成績也優於次蛋鴿,此為多年的實戰驗證,有心的鴿友不妨留意看看。
在雛鴿出殼1-7天期間,應注意雛鴿的搶食和發育情形。由於出殼先後,有的鴿對難免出現大小的情形,這時應該及早發現,提前調換雛鴿,以大小相當的雛鴿並窩,以免出現大小太多,最終出現嘔僵的情形。此時是雛鴿的快速成長期,幾乎是以每天一倍的速度在成長,所以雛鴿每天的鴿乳攝入量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每天早晚清理巢箱的時候,當順便觀察雛鴿的嗉囊,以確認雛鴿是否得到父母鴿良好的照料。如有問題當及時作出調整,排除父母鴿的嘔性不佳。此期間出現食欲不佳,雙腳纖細乾癟的雛鴿,當列為先天不良的對象予以淘汰;反之搶食積極活潑的雛鴿,則是消化好體質佳的表現,可列為稍後套環的參考項目之一。
此時由於雛鴿身體稚嫩皮膚裸露,此時也最容易成為體外蟲侵襲的對象,所以種鴿於配對前應該進行徹底的體外蟲整理。尤其是鴿蠅,會於配對期間伺機繁殖,而其幼蟲則以叮咬吸食雛鴿的血液為生。在吸食血液的同時,鴿蠅也是鴿子血液寄生蟲的傳播者。所以於平常的鴿舍管理中當養成隨時發現,隨手剔除的習慣。於雛鴿期一旦發現有鴿蠅幼蟲附著於雛鴿身上,應隨手剔除,更要注意巢盆的清潔以及鴿糞的及時清理,以免讓鴿舍成為鴿蠅滋長的溫床。
雛鴿在4-7天時是套環的時期,此事應及早進行。因為雛鴿生長快速,小只的特比副環應于第四天時進行試戴,而普環則於第六天大時進行試戴。寧可由於雛鴿過小戴上的足環鬆動脫落,都不要等到鴿腳過粗而強加戴上,因此舉很容易弄傷幼鴿的尾指,如不幸出現殘疾,那對之後,幼鴿的搶食和發育都會造成影響不可不慎。
第七節 雛鴿8-25天的管理
8-25天是雛鴿長粗毛,骨骼逐漸定型,由雛鴿向幼鴿轉變的過程,此時應注意磷鈣質的供應和飼料營養的均衡。此時的飼料配方各方面營養的參數為:蛋白質18%、脂肪5%、灰份5%、碳水化合物70%左右為合適,這個時期,常發現有的鴿友有一個飼料運用上的誤區,總是以為雛鴿在長身體而給了過多的豆類。其實多給出的部分不但無法被吸收,反而給鴿體形成負擔。正確的做法,應是總飼料量之平均蛋白質含量為18%已是足夠,此資料的由來,是由專業從事賽鴿飼料研發的團隊以多組實驗比對得出的結論。相對大量投喂豆類的做法,改為提供多樣不同種類的豆類,豐富不同類型的氨基酸,更有益於雛鴿的營養均衡。
至於一個飼料單之各種營養參數的平均值如何計算,在這裡我舉例演示一下如:一個玉米10公斤、豌豆6公斤、總數16公斤飼料單。我們想得知其中的平均蛋白質含量,參考飼料的營養參數表得知:玉米的蛋白質含量為9.8﹪,豌豆之蛋白質含量為25.3﹪。以玉米10公斤X9.8﹪=0.98公斤,豌豆6公斤X25.3﹪=1.68公斤,最後以玉米蛋白質含量0.98公斤+碗豆蛋白質含量1.68公斤=2.66公斤÷飼料總量16公斤=16.6﹪(此飼料單之平均蛋白質含量)。以此類推,來對每一個飼料單的各項營養參數進行計算,並可根據各個階段的不同對飼料進行精准調整。
這一期間的飼料添加物如“大蒜、活菌、螺旋藻粉、啤酒酵母、維他礦物粉”等等營養品的添加調配,可沿用之前種鴿配對後至下蛋前的做法交替使用。飼料的用量,以夠吃不剩為准。
另外此期間,除了礦土、貝殼粉和助消化的紅礦石新鮮供應外,可每天晚餐後,每羽幼鴿投給磷鈣丸兩粒以保證幼鴿的磷鈣需求。利於幼鴿的骨骼鈣化,和羽毛的生長。
因為這段時間雛鴿食量大、排便量也大,所以有條件的鴿舍最好一天清理兩次。一方面可以減少空氣中的氨氣濃度,也可避免因天熱,糞便成為鴿痘病毒的培養基,減少鴿痘的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