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公棚經驗六點總結
版主:NSR-268835
第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網路新聞
交公棚的總結
一年一度的公棚賽已經基本結束了,我最近反思了一下,還是把一年來交公棚的經驗總結一下吧。一年來公棚賽事有喜有憂,現在做以下回顧,以示共勉。
一、鴿飛一滴血,這一點也不假
我是從1999年開始養鴿子的,2007年正式引種的,後幾年都有進獎。再後來又進了幾羽種鴿,看來是不穩定,這三四年也有進獎,但是不盡人意。今年送了2個棚,各送了7羽,交費也都交了7羽。第一、二關都能全歸也有進獎的。可到了決賽就不行了,能歸是不進獎,歸巢的還是老種鴿的,說明還是老種鴿的血統好,只不過是老種鴿老了。在這裡,我還是感謝西安棚戶區的養鴿名家鄔志民了,他的老種鴿血統還是硬。
二、選擇適合自己能力的公棚送
近幾年來各地公棚如春筍般湧出,每年在全國增加幾十個公棚。鴿友們還是要選擇誠實守信,費用適合自己能力的公棚交,數量也要根據自己經濟能力權衡來定,不能與大款大戶相比。我在送鴿時,每個棚不會超過1組,大多為3-6羽,且同窩分送不同的公棚。個人以為,除去小家小戶經濟能力弱、鴿子少的原因外,還是有一定的優點:
1、即使賠了也能緩過氣來,都是在自己經濟能力許可的情況下開展的,不存在負債纍纍,心裡有壓力。
2、是規避風險。現今公棚監管體制缺陷太大,各類問題層出不窮,儘量避免無謂的損失。
3、是充分享受比賽的樂趣。各棚比賽日期此前彼後,基本上從9月-12月,訓放、預決賽——天天都能感受到比賽的激烈氣氛,盡情享受賽事帶給我們的激情與期待。
三、做好基礎工作才是根本
養鴿是365天的工作,種鴿的健康程度更是決定一年成敗的重中之重。光有種氣,沒有健康,一切無從談起。所以把功夫用在每一天,不能讓公種有一天的不健康,不能常年讓種鴿出小鴿子。這樣種鴿沒有激情,沒有儲備下能量,不可能孕育出優秀的雛鴿。對於這方面的知識,各有各的認知,也不便班門弄斧。
此外,個人以為還有一點極為重要,那就是幼鴿送公棚的時間。幼鴿從出殼到送公棚約60天為最佳,並且要做一次全面的調理,才送入公棚。主要因為斷奶後的20天內,是幼鴿成長發育的關鍵期,這期間所需的大量營養,只有家中精養才能給足。再者是身強體壯並經過搶食鍛鍊的幼鴿進入公棚後,即使有適應期也不會造成太大影響。同時,在這期間可以更好地觀察並挑選優秀個體,另外則是打小家飛過的幼鴿,從公棚取回後可以迅速開家。
四、配對
配對是一門很嚴謹的工作,要從體型血統年齡進行綜合考慮,一年的收穫也取決於配對。
五、選送
幼鴿從下地到送公棚要一個多月的時間,這段時間就是選優秀幼鴿的關鍵時期。一路鴿子,有的雄飛,有的雌飛;有的體長飛,有的三角飛。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加以甄別,參照同血系往年的獲獎鴿,挑出自己稱心的雛鴿。送雌是前期速度很快,但後勁不足;送雄雖然前期表現一般,但後勁十足,上了500公里則基本不丟。
六、吸取教訓更為重要
養鴿是個細緻的活,容不得半點馬虎,一不小心就會釀成大錯,汗水付之東流。回顧一年來的養訓過程,失誤很多,甚至重大。現總結教訓以自警:
一是人懶手不勤。每年均在2月初配對,因工作關係,只能下班後從配對籠中逐對放開,看著它們盯蛋,對配穏後,再分棚3、5天,後合配,這樣產蛋時間大題相同,有利於幼鴿的管理。
二是心軟手不狠。優柔寡斷,下不了殺心是養鴿之大忌。有一羽主血出的幼鴿,出窩時體質就弱,總認為後天能補足,期間曾起了三四次殺心,但每次總是抓在手中又放開,結果送公棚後訓放就丟了。
交公棚的總結
一年一度的公棚賽已經基本結束了,我最近反思了一下,還是把一年來交公棚的經驗總結一下吧。一年來公棚賽事有喜有憂,現在做以下回顧,以示共勉。
一、鴿飛一滴血,這一點也不假
我是從1999年開始養鴿子的,2007年正式引種的,後幾年都有進獎。再後來又進了幾羽種鴿,看來是不穩定,這三四年也有進獎,但是不盡人意。今年送了2個棚,各送了7羽,交費也都交了7羽。第一、二關都能全歸也有進獎的。可到了決賽就不行了,能歸是不進獎,歸巢的還是老種鴿的,說明還是老種鴿的血統好,只不過是老種鴿老了。在這裡,我還是感謝西安棚戶區的養鴿名家鄔志民了,他的老種鴿血統還是硬。
二、選擇適合自己能力的公棚送
近幾年來各地公棚如春筍般湧出,每年在全國增加幾十個公棚。鴿友們還是要選擇誠實守信,費用適合自己能力的公棚交,數量也要根據自己經濟能力權衡來定,不能與大款大戶相比。我在送鴿時,每個棚不會超過1組,大多為3-6羽,且同窩分送不同的公棚。個人以為,除去小家小戶經濟能力弱、鴿子少的原因外,還是有一定的優點:
1、即使賠了也能緩過氣來,都是在自己經濟能力許可的情況下開展的,不存在負債纍纍,心裡有壓力。
2、是規避風險。現今公棚監管體制缺陷太大,各類問題層出不窮,儘量避免無謂的損失。
3、是充分享受比賽的樂趣。各棚比賽日期此前彼後,基本上從9月-12月,訓放、預決賽——天天都能感受到比賽的激烈氣氛,盡情享受賽事帶給我們的激情與期待。
三、做好基礎工作才是根本
養鴿是365天的工作,種鴿的健康程度更是決定一年成敗的重中之重。光有種氣,沒有健康,一切無從談起。所以把功夫用在每一天,不能讓公種有一天的不健康,不能常年讓種鴿出小鴿子。這樣種鴿沒有激情,沒有儲備下能量,不可能孕育出優秀的雛鴿。對於這方面的知識,各有各的認知,也不便班門弄斧。
此外,個人以為還有一點極為重要,那就是幼鴿送公棚的時間。幼鴿從出殼到送公棚約60天為最佳,並且要做一次全面的調理,才送入公棚。主要因為斷奶後的20天內,是幼鴿成長發育的關鍵期,這期間所需的大量營養,只有家中精養才能給足。再者是身強體壯並經過搶食鍛鍊的幼鴿進入公棚後,即使有適應期也不會造成太大影響。同時,在這期間可以更好地觀察並挑選優秀個體,另外則是打小家飛過的幼鴿,從公棚取回後可以迅速開家。
四、配對
配對是一門很嚴謹的工作,要從體型血統年齡進行綜合考慮,一年的收穫也取決於配對。
五、選送
幼鴿從下地到送公棚要一個多月的時間,這段時間就是選優秀幼鴿的關鍵時期。一路鴿子,有的雄飛,有的雌飛;有的體長飛,有的三角飛。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加以甄別,參照同血系往年的獲獎鴿,挑出自己稱心的雛鴿。送雌是前期速度很快,但後勁不足;送雄雖然前期表現一般,但後勁十足,上了500公里則基本不丟。
六、吸取教訓更為重要
養鴿是個細緻的活,容不得半點馬虎,一不小心就會釀成大錯,汗水付之東流。回顧一年來的養訓過程,失誤很多,甚至重大。現總結教訓以自警:
一是人懶手不勤。每年均在2月初配對,因工作關係,只能下班後從配對籠中逐對放開,看著它們盯蛋,對配穏後,再分棚3、5天,後合配,這樣產蛋時間大題相同,有利於幼鴿的管理。
二是心軟手不狠。優柔寡斷,下不了殺心是養鴿之大忌。有一羽主血出的幼鴿,出窩時體質就弱,總認為後天能補足,期間曾起了三四次殺心,但每次總是抓在手中又放開,結果送公棚後訓放就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