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十全十美參加競翔比賽(一)
版主:NSR-268835
第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中信網
前言:
這是一篇以翻譯連載方式,為開始入門者作基礎講座的文章,原著為歐洲賽鴿競翔界的領導者M.J.佛依思金先生。不過,因為我們與歐洲有氣候與風土的差異,所以將比較不適合我們的部分予以刪除,留下比較合適的內容,以意譯方式處理,將其提供給各位鴿界朋友參考,希望能有助各位飼育鴿子,即為至幸。
競賽鴿現今已極為盛行,也受到各行各業人們的喜愛。在以前想參加競賽的人很少,現在卻很盛行。而要想成功飼育賽鴿,雖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卻是大家努力追求的目標。相信各位也知道,在以前的戰爭中,不知有多少通信鴿為我們立下了大功勞,就是現在,信鴿對於探險家來說也有極大的幫助與貢獻。另外,飼養鴿子不但能得到各種知識,也能培養精神上的快樂興趣和陶冶心情。說不定也許有些人是為了賺錢才養鴿子,儘管如此,愈想擁有優秀的鴿子就愈須廣讀群書,並把原有的知識與技術等加以融會貫通,再以另一個角度來看,對所有相關的問題都必須能很正確地處理,不能有所疏忽。只有如此,方能達到目的。
另外飼養鴿子也有以下諸項優點:當迷上鴿子,晚上就不會夜遊了,白天工作完畢(即下了班)就會想直接回家研究養鴿之道。同時,日常也會將養鴿及比賽之事述說給家人聽,而使家庭更和諧,更加和樂。
鴿賽的最初組織,在一世紀以前就成立,但當時的人們尚未懂得鴿子類的科學,所以對於養鴿的種種有關事項未必能完全瞭解,故對飼育的方法也未進行深入的研究,只是讓鴿子能吃飽即可。在如此情形下,也勉強舉行了比賽。直到19世紀,可說是發現的時代,科學進步與鴿界也有密切的關係,當然對於鴿子飼育方法也有新的科學研究,和以前碰到問題才去解決的方式已完全不同了。從此以後,革新工作也一直不斷地進行,對於參加競翔的方法也有很大的進步,但遺憾的是:人總是有私心,自己所發現的問題或秘訣,總是秘而不宣,不喜歡告訴別人和讓別人知道,怕他人與自己競爭。
有些人在靜靜的觀察中獲知鴿子的特徵,有些人為能以較新穎的科學觀念調配出供鴿子吃的飼料配方而自豪,也有些人對鴿子之生態有特別的論點見解。這些,都可在比賽時顯示出來(即成績表現)。然而很不幸的,幾十年來卻沒有一個人能真正地得到正確的知識。
信鴿幾乎已合而為一體,雖然如此,我仍會繼續不斷地努力研究下去,以期能獲得更多的心得可以提供給各位參考。
我從小就喜歡飼育和研究信鴿,也因此培養出興趣來,有時甚至整天都蹲在鴿棚裡,和信鴿玩及說話。我會觀察每一羽鴿子的特徵和狀況,並比較它們的優劣處。也常常有外國鴿友與我互相研究和探討有關飼育的問題,其中有些是具有豐富經驗的養鴿者,可是他們都不願意將其經驗公開或告訴別人。我個人經過不斷的努力,已稍能發現若干奧妙之處:
(1)怎樣的信鴿才是優秀的賽鴿?
(2)怎麼樣的信鴿才是優良的種鴿?
(3)用什麼方法來交配才是最好的?
(4)信鴿到底有怎樣的血統?
(5)它出生在何處呢?
(6)要在怎樣的氣候條件下才能讓它飛得又快又穩?
以上1到6的疑問,我有自信可以答覆,這都是經過我的研究和歷經許多的失敗所得來的結果。這些問題沒有一個人肯去確認,而我的確認是自己從日常仔細的觀察中發現的結果。而且,這些回答經過我二次大戰前後的競賽成績,就很明顯地可以證實。
為了希望任何人都能看得懂,所以我用最為簡單和淺顯的文字來說明。
在再版本即將出版時,我和多位元鴿友一起商討內容,有看過舊版本(即初版本)的人,對如何交配和如何改良的做法方面,發現了許多管理方法。我也儘量努力以讓每一位有興趣的鴿友,能夠多瞭解飼育要領,以及能獲得幫助。這些均是經過我長時間的經驗才得到的結果,希望能對每位鴿友有所幫助,且能由此而成為一個幸福和成功的競翔者。
第一章
(解剖學-生理學-鴿的種類-理想的體型-鴿棚,有關於這些問題的實際飼養法。)
有關於生理結構的學問叫做解剖學。生理學是關於維持生命的有機能的科學。那麼我們現在就開始談談信鴿的解剖學和生理學。養鴿者最起碼要知道以下的這些事項:
(1)信鴿的骨骼,良鴿與劣鴿的形態要如何才能分辨出。
(2)疾病和外傷的處理方法。
(3)研究自然的生態,然後計算出正確的給餌標準。
(4)呼吸器官(這在飛行上佔有相當重要地位)優劣的識別法。
(5)關於血液循環系統的理解。
(6)運動器官。
(7)生殖器官。
(8)感覺器官的性質。
骨骼:
謹提出比較特別的部分:(1)頭部(2)頸與背部(3)胸部(4)上部骨骼(5)下部骨骼等。
(1)頭部
只看到頭骨與嘴(也就是上下顎骨以外,其它皆看不到)、鼻腔、眼睛、耳腔等。
(2)頸與背部
頸椎和胸椎是從頭骨連到尾骨,是由排成一列的小小骨頭所連成的。這些骨是支援頭部和其它身體部分,頸的部分有頸椎骨,椎骨是由可伸縮的纖維質所連成的,讓頸部有柔軟性,也讓頭部能轉動。
胸椎由頸椎骨連接6個骨所組成,各個骨的左右都各有1支肋骨突出。
下麵有腰椎和臀部的骨相連的尾椎骨,尾椎骨很小,又有空隙,所以能搖動。鴿子在飛行中,方向的改變,尾翼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3)胸部
胸是由薄骨和肋骨所構成的,信鴿的身體大部分由薄骨包起來,其寬度很大。胸的前面有防護壁、薄骨,其內側有肺和脾臟,中央有山形的突出,這叫做龍骨突起。肋骨是接在胸椎,被薄骨所固定,肋骨在左右各有6支,一共有12支。
(4)上部骨骼
肩:由肩胛骨、鎖骨、烏喙骨等所構成。肩胛骨在肩的上面,且固定在肋骨上,形體細長。
鎖骨:分左右各一個,它是鳥喙骨上部的肩之骨,鎖骨又薄又細,左右前端連成一V字型。此一V字型鎖骨是起到保護胸部的作用,故延伸到胸的前面。
烏啄骨:它的一端黏在胸骨的側面,另一端在支持肩胛骨和鎖部。肩胛骨、鎖骨、烏啄骨彼此間的連接部分有空隙。
上膊骨:是最為堅韌的翼骨,上膊骨的關節,一端在肩,另一端是橈骨,而與恥骨相連接。橈骨、恥骨是上膊骨的前端,而被翼關節和掌骨所固定。翼關節與掌骨是翼的前端部的骨,當大腿骨在動時,掌骨也會隨之自由運動,掌骨、橈骨、恥骨前端還有一個腕骨及第一指骨。
(5)下部骨骼
A.骨盤窩是由腸骨、坐骨和恥骨等所構成的。恥骨的前端能活動自如,表示鴿體很健康,健康時恥骨是結實的,而當患病時,恥骨的前端會張開。下蛋時骨盤也會張開成為卵管中蛋的通路,此種現象約在下蛋的48小時前可發現。
B.大腿骨:它的一端被腸骨和腸坐骨孔所支援,另一端接連在腔骨和腓骨。
C.腳骨:脛骨和腓骨是構成腳部分的二支主要骨。腓骨很薄,與脛骨上端其它的骨相連,腳最重要的筋骨就在這個周圍。
D.趾:信鴿一般是有三支前趾,一支後趾,但依我的經驗也曾看過有5趾的,或是相連的掌趾,有如此情形也不算是缺陷。有如此特殊現象的信鴿,有時也會有很好的成績表現,但要能正確和正常走路的話,後趾是極其重要的。中趾是由感覺最敏銳的指骨密集而成。其它的外趾就沒有那麼多的小指骨,像後趾就只有2個小指骨。趾的前端就是爪,爪應該要有完全的形態,有些在幼鴿時,遇到意外事故而形成彎曲的也有。
筋肉
筋肉是骨與皮膚之問纖維狀的肉,筋肉兩端有強韌的腱,連在骨或皮膚,這個筋肉的伸縮作用,就是可使骨骼活動自如。很多的纖維狀筋如果整齊地緊束在一起,則比較容易收縮,筋肉在休息時是柔軟的,活動時必須強韌,筋肉伸縮時附著的骨髓也會隨之活動,但骨本身不能伸縮,而是需靠關節來彎曲。筋肉在信鴿出生時,就有固定的作用,這是一輩子也不會改變的。各個筋肉的伸縮互相配合,才能使信鴿有左右旋轉的活動力。
翼
翼的主要筋肉有:
A.龍骨突起處,使翼能向前和向上振動的筋肉,此筋肉靠近翼的上骨,稱為小胸筋。
B.使翼能向後和向下活動的筋肉之一端黏在上突起,另一端則固定黏在胸骨和龍骨突起,此稱為大胸筋。
C.使翼能張開的筋肉有許多種,其中之一是固定在恥骨(上膊骨側)的前端和肩的側面。當筋骨收縮時,恥骨也會移動,其結果連橈骨也移動,又被橈骨所固定的筋肉,也因反射作用而伸展,使翼能大大張開,這些筋肉總稱為伸筋。
D.使翼合閉之筋肉,跟伸筋相同的部分,夾著骨在不同的兩邊,這些就叫做膨脹筋。這些也使翼能張合活動之筋肉,合稱為運動筋肉。
消化器官
在說明消化器官時,以看信鴿吃東西的過程來作為說明,最易明瞭。
信鴿是以嘴尖來吃東西,嘴是不會嚼細飼餌的,舌頭很靈活,舌尖細尖,舌之前端的小粒突起是起到味覺作用。當嘴張開時,在上面與鼻腔的孔處直接相連,此稱為口腔。從口腔可輸送空氣,在口腔後面部分稱為食道,食餌就由此送入嗉囊,是一又長又軟的管。
當信鴿在水準飛行時,食道會擴大,成為嗉囊的一部分。嗉囊像有彈性的橡膠袋一樣,食物就貯藏在這個地方,如由皮膚外面用手去摸它,可感覺到有穀物類的東西在裡面。在嗉囊裡面有食物和水混合著,要經過一段時間,裡面的穀類才會軟化,再慢慢送入食道,經胃和胃液混合後再入砂囊。因在砂囊裡有小砂石子,會起磨擦作用,而使吃下的食餌易於消化。
砂囊像腱那麼強壯,有二重構造,是一種強而厚的筋肉質袋,使裡面的小砂石能活動,而去磨細穀類。像這樣處理完的穀物,再送入約1公尺長的腸子,在那裡有肝臟、脺髒、脾臟等所分泌出來的液體,混在那裡面。
肝臟是呈深紅色,有很堅固的結構,是個大的臟器,為溝狀,分成兩葉,並包著腸子與砂囊,肝之右葉可分泌出有消化作用的膽汁送到腸子。肝臟對血液合成負有極重要的任務,可調節增減紅血球的作用。
脺髒是一種白色細長的粒狀臟器,分泌出一種脺液(是無色的液體)送到腸內,可幫助消化。脺液是砂囊與肝臟之間的部分分泌出來的。
脾臟是食道和砂囊之問的臟器。脾臟的功能,嚴格來說並不很清楚,如將鴿之脾臟取出,也不會影響到其生命。
食物在消化管內被咀嚼,和種種有助消化作用的消化液混合而消化,其餘則成為排泄物,由總排泄出口排泄出來。
前言:
這是一篇以翻譯連載方式,為開始入門者作基礎講座的文章,原著為歐洲賽鴿競翔界的領導者M.J.佛依思金先生。不過,因為我們與歐洲有氣候與風土的差異,所以將比較不適合我們的部分予以刪除,留下比較合適的內容,以意譯方式處理,將其提供給各位鴿界朋友參考,希望能有助各位飼育鴿子,即為至幸。
競賽鴿現今已極為盛行,也受到各行各業人們的喜愛。在以前想參加競賽的人很少,現在卻很盛行。而要想成功飼育賽鴿,雖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卻是大家努力追求的目標。相信各位也知道,在以前的戰爭中,不知有多少通信鴿為我們立下了大功勞,就是現在,信鴿對於探險家來說也有極大的幫助與貢獻。另外,飼養鴿子不但能得到各種知識,也能培養精神上的快樂興趣和陶冶心情。說不定也許有些人是為了賺錢才養鴿子,儘管如此,愈想擁有優秀的鴿子就愈須廣讀群書,並把原有的知識與技術等加以融會貫通,再以另一個角度來看,對所有相關的問題都必須能很正確地處理,不能有所疏忽。只有如此,方能達到目的。
另外飼養鴿子也有以下諸項優點:當迷上鴿子,晚上就不會夜遊了,白天工作完畢(即下了班)就會想直接回家研究養鴿之道。同時,日常也會將養鴿及比賽之事述說給家人聽,而使家庭更和諧,更加和樂。
鴿賽的最初組織,在一世紀以前就成立,但當時的人們尚未懂得鴿子類的科學,所以對於養鴿的種種有關事項未必能完全瞭解,故對飼育的方法也未進行深入的研究,只是讓鴿子能吃飽即可。在如此情形下,也勉強舉行了比賽。直到19世紀,可說是發現的時代,科學進步與鴿界也有密切的關係,當然對於鴿子飼育方法也有新的科學研究,和以前碰到問題才去解決的方式已完全不同了。從此以後,革新工作也一直不斷地進行,對於參加競翔的方法也有很大的進步,但遺憾的是:人總是有私心,自己所發現的問題或秘訣,總是秘而不宣,不喜歡告訴別人和讓別人知道,怕他人與自己競爭。
有些人在靜靜的觀察中獲知鴿子的特徵,有些人為能以較新穎的科學觀念調配出供鴿子吃的飼料配方而自豪,也有些人對鴿子之生態有特別的論點見解。這些,都可在比賽時顯示出來(即成績表現)。然而很不幸的,幾十年來卻沒有一個人能真正地得到正確的知識。
信鴿幾乎已合而為一體,雖然如此,我仍會繼續不斷地努力研究下去,以期能獲得更多的心得可以提供給各位參考。
我從小就喜歡飼育和研究信鴿,也因此培養出興趣來,有時甚至整天都蹲在鴿棚裡,和信鴿玩及說話。我會觀察每一羽鴿子的特徵和狀況,並比較它們的優劣處。也常常有外國鴿友與我互相研究和探討有關飼育的問題,其中有些是具有豐富經驗的養鴿者,可是他們都不願意將其經驗公開或告訴別人。我個人經過不斷的努力,已稍能發現若干奧妙之處:
(1)怎樣的信鴿才是優秀的賽鴿?
(2)怎麼樣的信鴿才是優良的種鴿?
(3)用什麼方法來交配才是最好的?
(4)信鴿到底有怎樣的血統?
(5)它出生在何處呢?
(6)要在怎樣的氣候條件下才能讓它飛得又快又穩?
以上1到6的疑問,我有自信可以答覆,這都是經過我的研究和歷經許多的失敗所得來的結果。這些問題沒有一個人肯去確認,而我的確認是自己從日常仔細的觀察中發現的結果。而且,這些回答經過我二次大戰前後的競賽成績,就很明顯地可以證實。
為了希望任何人都能看得懂,所以我用最為簡單和淺顯的文字來說明。
在再版本即將出版時,我和多位元鴿友一起商討內容,有看過舊版本(即初版本)的人,對如何交配和如何改良的做法方面,發現了許多管理方法。我也儘量努力以讓每一位有興趣的鴿友,能夠多瞭解飼育要領,以及能獲得幫助。這些均是經過我長時間的經驗才得到的結果,希望能對每位鴿友有所幫助,且能由此而成為一個幸福和成功的競翔者。
第一章
(解剖學-生理學-鴿的種類-理想的體型-鴿棚,有關於這些問題的實際飼養法。)
有關於生理結構的學問叫做解剖學。生理學是關於維持生命的有機能的科學。那麼我們現在就開始談談信鴿的解剖學和生理學。養鴿者最起碼要知道以下的這些事項:
(1)信鴿的骨骼,良鴿與劣鴿的形態要如何才能分辨出。
(2)疾病和外傷的處理方法。
(3)研究自然的生態,然後計算出正確的給餌標準。
(4)呼吸器官(這在飛行上佔有相當重要地位)優劣的識別法。
(5)關於血液循環系統的理解。
(6)運動器官。
(7)生殖器官。
(8)感覺器官的性質。
骨骼:
謹提出比較特別的部分:(1)頭部(2)頸與背部(3)胸部(4)上部骨骼(5)下部骨骼等。
(1)頭部
只看到頭骨與嘴(也就是上下顎骨以外,其它皆看不到)、鼻腔、眼睛、耳腔等。
(2)頸與背部
頸椎和胸椎是從頭骨連到尾骨,是由排成一列的小小骨頭所連成的。這些骨是支援頭部和其它身體部分,頸的部分有頸椎骨,椎骨是由可伸縮的纖維質所連成的,讓頸部有柔軟性,也讓頭部能轉動。
胸椎由頸椎骨連接6個骨所組成,各個骨的左右都各有1支肋骨突出。
下麵有腰椎和臀部的骨相連的尾椎骨,尾椎骨很小,又有空隙,所以能搖動。鴿子在飛行中,方向的改變,尾翼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3)胸部
胸是由薄骨和肋骨所構成的,信鴿的身體大部分由薄骨包起來,其寬度很大。胸的前面有防護壁、薄骨,其內側有肺和脾臟,中央有山形的突出,這叫做龍骨突起。肋骨是接在胸椎,被薄骨所固定,肋骨在左右各有6支,一共有12支。
(4)上部骨骼
肩:由肩胛骨、鎖骨、烏喙骨等所構成。肩胛骨在肩的上面,且固定在肋骨上,形體細長。
鎖骨:分左右各一個,它是鳥喙骨上部的肩之骨,鎖骨又薄又細,左右前端連成一V字型。此一V字型鎖骨是起到保護胸部的作用,故延伸到胸的前面。
烏啄骨:它的一端黏在胸骨的側面,另一端在支持肩胛骨和鎖部。肩胛骨、鎖骨、烏啄骨彼此間的連接部分有空隙。
上膊骨:是最為堅韌的翼骨,上膊骨的關節,一端在肩,另一端是橈骨,而與恥骨相連接。橈骨、恥骨是上膊骨的前端,而被翼關節和掌骨所固定。翼關節與掌骨是翼的前端部的骨,當大腿骨在動時,掌骨也會隨之自由運動,掌骨、橈骨、恥骨前端還有一個腕骨及第一指骨。
(5)下部骨骼
A.骨盤窩是由腸骨、坐骨和恥骨等所構成的。恥骨的前端能活動自如,表示鴿體很健康,健康時恥骨是結實的,而當患病時,恥骨的前端會張開。下蛋時骨盤也會張開成為卵管中蛋的通路,此種現象約在下蛋的48小時前可發現。
B.大腿骨:它的一端被腸骨和腸坐骨孔所支援,另一端接連在腔骨和腓骨。
C.腳骨:脛骨和腓骨是構成腳部分的二支主要骨。腓骨很薄,與脛骨上端其它的骨相連,腳最重要的筋骨就在這個周圍。
D.趾:信鴿一般是有三支前趾,一支後趾,但依我的經驗也曾看過有5趾的,或是相連的掌趾,有如此情形也不算是缺陷。有如此特殊現象的信鴿,有時也會有很好的成績表現,但要能正確和正常走路的話,後趾是極其重要的。中趾是由感覺最敏銳的指骨密集而成。其它的外趾就沒有那麼多的小指骨,像後趾就只有2個小指骨。趾的前端就是爪,爪應該要有完全的形態,有些在幼鴿時,遇到意外事故而形成彎曲的也有。
筋肉
筋肉是骨與皮膚之問纖維狀的肉,筋肉兩端有強韌的腱,連在骨或皮膚,這個筋肉的伸縮作用,就是可使骨骼活動自如。很多的纖維狀筋如果整齊地緊束在一起,則比較容易收縮,筋肉在休息時是柔軟的,活動時必須強韌,筋肉伸縮時附著的骨髓也會隨之活動,但骨本身不能伸縮,而是需靠關節來彎曲。筋肉在信鴿出生時,就有固定的作用,這是一輩子也不會改變的。各個筋肉的伸縮互相配合,才能使信鴿有左右旋轉的活動力。
翼
翼的主要筋肉有:
A.龍骨突起處,使翼能向前和向上振動的筋肉,此筋肉靠近翼的上骨,稱為小胸筋。
B.使翼能向後和向下活動的筋肉之一端黏在上突起,另一端則固定黏在胸骨和龍骨突起,此稱為大胸筋。
C.使翼能張開的筋肉有許多種,其中之一是固定在恥骨(上膊骨側)的前端和肩的側面。當筋骨收縮時,恥骨也會移動,其結果連橈骨也移動,又被橈骨所固定的筋肉,也因反射作用而伸展,使翼能大大張開,這些筋肉總稱為伸筋。
D.使翼合閉之筋肉,跟伸筋相同的部分,夾著骨在不同的兩邊,這些就叫做膨脹筋。這些也使翼能張合活動之筋肉,合稱為運動筋肉。
消化器官
在說明消化器官時,以看信鴿吃東西的過程來作為說明,最易明瞭。
信鴿是以嘴尖來吃東西,嘴是不會嚼細飼餌的,舌頭很靈活,舌尖細尖,舌之前端的小粒突起是起到味覺作用。當嘴張開時,在上面與鼻腔的孔處直接相連,此稱為口腔。從口腔可輸送空氣,在口腔後面部分稱為食道,食餌就由此送入嗉囊,是一又長又軟的管。
當信鴿在水準飛行時,食道會擴大,成為嗉囊的一部分。嗉囊像有彈性的橡膠袋一樣,食物就貯藏在這個地方,如由皮膚外面用手去摸它,可感覺到有穀物類的東西在裡面。在嗉囊裡面有食物和水混合著,要經過一段時間,裡面的穀類才會軟化,再慢慢送入食道,經胃和胃液混合後再入砂囊。因在砂囊裡有小砂石子,會起磨擦作用,而使吃下的食餌易於消化。
砂囊像腱那麼強壯,有二重構造,是一種強而厚的筋肉質袋,使裡面的小砂石能活動,而去磨細穀類。像這樣處理完的穀物,再送入約1公尺長的腸子,在那裡有肝臟、脺髒、脾臟等所分泌出來的液體,混在那裡面。
肝臟是呈深紅色,有很堅固的結構,是個大的臟器,為溝狀,分成兩葉,並包著腸子與砂囊,肝之右葉可分泌出有消化作用的膽汁送到腸子。肝臟對血液合成負有極重要的任務,可調節增減紅血球的作用。
脺髒是一種白色細長的粒狀臟器,分泌出一種脺液(是無色的液體)送到腸內,可幫助消化。脺液是砂囊與肝臟之間的部分分泌出來的。
脾臟是食道和砂囊之問的臟器。脾臟的功能,嚴格來說並不很清楚,如將鴿之脾臟取出,也不會影響到其生命。
食物在消化管內被咀嚼,和種種有助消化作用的消化液混合而消化,其餘則成為排泄物,由總排泄出口排泄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