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十全十美參加競翔比賽(四)


版主:NSR-268835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中信網

種鴿交配作育

通常有理想體型的信鴿是可看成優秀種鴿的,所以在交配時盡可能找體型相似的信鴿予以配對,但雌鴿體型比雄鴿小一些為佳。

  種鴿的眼睛也很重要(有關眼睛之事,將另章作詳細的說明),有了好條件,就要交配作出。一般應要注意事項如下:首先要準備與種鴿同羽數的保姆鴿,一對種鴿一年最好限制只作出四次(春秋季各一次),即八羽幼鴿。因有了同數量的保姆鴿,第一次配對所下的兩枚蛋可移給保姆鴿抱(但要注意其生蛋日期,以不超過兩天為宜)。繼續讓種鴿抱假蛋約一星期,再將假蛋移走,讓其再下第二次蛋,此次蛋就由種鴿自己孵抱和飼育。當雛鴿成長有兩、三個星期大時,將雌鴿移走,由雄鴿獨自飼育,一直到幼雛出巢(或移給代抱第一次蛋的保姆鴿飼育,因第一次蛋與第二次蛋相差十多天,此時第一次蛋的幼雛剛好可出巢了),如此才不會讓種鴿太過於疲勞而無法育出優良的雛鴿。平時雌雄鴿應予以隔離飼養,如此一年之間即可培養出四抱優秀雌鴿。

  當種鴿在分離期時,讓兩親鴿到巢外去,和另外同性別的信鴿在一起,最高能一日一次,一次一小時。到每年八月十五以後(這是指外國的情形而言,我們由於比賽方式特殊,所以要另當別論,原則是夏末秋初信鴿開始換羽毛時),育雛工作就要停止了,因為此期間是一年之中天氣最熱的,日短光弱,不像春天的雛鴿,可以生長快而且又壯。

  關於交配作出時要注意:作育出很多數量並不代表成功,應要以“重質不重量”為原則,使用強壯的優秀種鴿,細心計算,作出雛鴿,比隨便作出100羽雛鴿更有價值。同時雛鴿是否有健全的發育也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在同一群的雛鴿中,在放出鴿棚的前幾天,有些雛鴿會迷失,由此可證明這一羽信鴿的歸巢能力有問題致無法歸棚。至於歸巢能力有問題,可說是雙親有問題的占大多數,所以也可說是在蛋裡就已決定有無能力或先天健康有問題。

幼鴿

  有許多競賽者,在雛鴿未完全發育之前就讓其出巢並放出棚外,因飛行能力有問題就回不來,而導致迷失了。

  為何幼鴿會失蹤呢?大多數是由於幼鴿無法辨別方向,這也是所有的生物在幼小時均有的通病,信鴿亦然。一般來說,與生物的能力和生長情況有密切關係,同時任何生物也皆具有天生之能力和有不能發揮之時期,所以必須要清楚地認識信鴿能力在何時能充分發揮,特別是離巢前後的幼鴿。由於方向的辨別不太穩定,故失蹤的也比較多,是謂危險期。在發育階段,其視力之發達也是很令人驚訝的。視力發達對方向的辨別有較好的幫助,所以剛出巢放出棚外要特別謹慎,不然停棲在鴿棚外時,可能一受到驚嚇就一去不再回來了。

  作出幼鴿數量的多少要配合鴿棚的大小,一定要注意不要有太過於擁擠之感。在第二片風切羽根尚未自然脫落時,便可放出棚外認識環境,此時鴿棚的入口處及屋頂如果是平的會比較好,才不會讓信鴿多浪費體力。此時期也是換羽時期,對發育的影響較少,方向的辨別能力也增強了很多,飛翔的能力也進步很多,同時對周圍環境和聲音亦可辨別,故失蹤率也比較低。

  風切羽根如不能自然脫落時,可將尾翼的羽根拔下,這要如何做呢?簡述如下:將尾翼左右分開,每邊各有6枚羽根,將左右的第2枝羽根拔下,因這些羽根早就該脫落,故拔除後可促進其它羽根換羽,如此主翼的第一枚風切羽根換新後,稍微可飛快些,且會愈飛愈遠。

  種鴿用鴿棚

  種鴿棚可放入種鴿和保姆鴿,但切勿將競賽鴿(即選手錡)也放進去,因其管理與飼喂方法是完全不一樣。

  一般巢箱的大小以寬60公分、深40公分、高80公分為最理想,在高度40公分處隔開,上部分是在交配時之用,巢箱以直徑0.5公分程度的木捧作柵,由上往下吊,讓在其中的信鴿不吵架,巢箱正面作一前門,以便信鴿的進出。但要特別注意,切勿使用會傷到鴿翅的東西,以直徑不要太粗的鍍金鐵棒(現在大多均以鋁棒)以每一間隔5公分的距離之隔為門,上部巢箱是讓雌鴿在抱蛋時不被打擾,故也須要作一個同樣的門,同時為了要時常清潔巢箱,所以正門也是須要的,這個門除方便清除巢箱的汙物外,也方便信鴿的進出。

  雛鴿的出巢時間也要注意,不宜太早。因太早離開親鴿會影響雛鴿的發育,而且其羽根也處於未完全長出的狀態。為了防止雛鴿在生長期間發生意外事故,巢箱宜置於較低處,以免雛鴿走出巢箱,發生意外。這樣一來,雛鴿也不會和成鴿一起吃餌(針對較幼時而言)。

  種鴿在交配之前要作防蟲及除蟲的工作,保持鴿棚清潔是絕對必要的。為了避免虱蟲的侵害,鴿棚最好能10天左右撒一次石灰,牆縫死角處更需特別注意。

  幼巢箱裡要放置巢皿,方便鴿子下蛋,而且巢皿以稍大為好。巢皿底層鋪一些細砂或乾淨的草,如此蛋生下來才不易破,也可使幼鴿的胸骨保持平直。巢皿中的細砂要常常換新,除了有清潔作用外,對雛鴿及親鴿也均有好處。

  飲水器的放置要盡可能不讓信鴿在其上排便,以免將飲水弄髒,不合衛生,所以其上端能用斜的東西蓋住最佳。如果可能的話,飲水器放靠近巢箱處,能讓雛鴿提早去學習飲水。飲水器要注意清潔,時常換新水(每天至少要一次以上為最好)。同時在水中亦可放些營養補充物,如砂糖、蜂蜜、蛋黃等。
  信鴿的健康管理,最重要的時期是換羽時期。我認為飲水對鴿質有很大的影響,因生物體的好壞變化都在水,因此信鴿平常在休息期(即換羽、交配、競賽期以外的時間)須注意:在3月底治療各器官的炎症,日常則可在飲水中滴入2—3點碘液,混合給食,尤其是換羽後十二月底到三月初,應給信鴿施行血液淨化的工作。

  給餌

  日常餵養信鴿飼料的種類不適當的話,也同樣會影響到信鴿的健康狀況和雛鴿的發育,甚至有不健全的選手鴿產生,這是常有的。同時飼料(即種類)不要突然有極大的變化,如果非變不可,應該是慢慢地改變。比如其中有一種穀物不餵食,應漸漸減少,再斷絕換新。尤其是進入比賽期的選手鴿,更要特別注意到這一點,否則會產生不良的後果。

  飼料中各類的比例與休養期(即靜養)、交配作出期、比賽期、換羽期均不盡同,而且一羽信鴿的日量(即一天的食量),不只是幼鴿與成鴿有不同,同時也應隨著季節的變換而變更,所以其供給的內容與分量也須視訓練、繁殖、比賽及平時等各不同狀況而定。

  信鴿是以吞咽的方法進食,同時它的味覺不是很發達,一般的穀物都很喜歡吃,所以餵食的飼料不必特別料理。一天之中除了繁殖期餵食三餐外,平常只供兩餐即可,茲將各時期餵食要點簡述如下:

  (1)分離期:此時是將雌雄鴿分開飼養,所以信鴿會因寂寞而食欲不振,所以可只供給它當天運動量所需即可,不宜過多,此時期要減少含氮量高的食物;相反地,要增加有保暖功能的食品,如果此時正值嚴冬,則需增加含糖分與脂肪的飼料。

  (2)繁殖期:此時是雌雄交配期,在進入孵育期後兩周之內需再增加其給食日量,這時候信鴿因動情而影響到胃口,恐其攝取量不足,最好的方法是儘量促使其運動,增加能量消耗,促進食欲。此外產前應供給大量石灰質食物(即礦物質),雛鴿出生後,親鴿食欲會大增,日量也增多,此時期即增加糙米、碗豆和麻仁的分量,而減少玉米的分量。

  (3)訓練期:訓練期間以顆粒小的飼料為主,所以宜增加麻子與糙米的分量,同時要注意訓練時所用的誘餌,往往會被先歸巢的信鴿一搶而光,所以使用的誘餌分量應儘量予以減少,以免影響到正常的給食。

  (4)換羽期:換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為了使新生羽毛能順利成長,就必須多增加石灰、麻子以及糙米等飼料的給食。

  (5)競賽期:為了要參加比賽而特別供給營養價值高的飼料才是正確的,但是玉米、碗豆、小麥只能徒增身體的肥胖,並無其它的好處。相反地,含脂肪量高的油菜子、麻子及糙米等稠類食物,則對體力的增進及速度的增加有不可漠視的力量。所以在此期間內,要特別注意辨別食物的種類,給予適當的飼料。

  鴿舍的衛生管理

  良好合適的鴿棚,首先要考慮到通風性與採光(即日光),因為信鴿需要充分的空氣與陽光。鴿棚經常保持乾燥,信鴿才會健康強壯,所以建鴿棚的材料要能防濕、防寒,以木造為佳(因木材在潮濕時會吸進水分,太過於乾燥時會放出水分,起到調節作用)。

  為了有良好的換氣,鴿棚越寬闊越理想。最好在鴿棚的南側或東南側安裝一個換氣孔,置於接近屋頂高處,且不可阻塞。同時鴿棚進口上方也要有換氣孔,一般一個鴿棚有兩處換氣孔,其它則可不必要了。

  採光:換氣,對一個鴿棚來說是極其重要的,但採光(即光線和日光)也是極重要。一般可採用半透明的玻璃板或開天窗,使鴿棚有充分的採光(即日光照射進來),冬天則更有保溫作用。

  場所:鴿棚宜坐北朝南,或坐西北朝東南,也就是其入口是在南邊或東南方,如此早晨便有陽光照進來。冬天可保溫,亦可保持鴿棚的乾燥,還可預防因濕氣或賊風吹進而引起的感冒。天花板勿使用易脫落或容易破損的材料,以免使信鴿啄時有小鐵釘、鐵絲或其它雜物傷到信鴿。

  另鴿棚附近要有廣大的活動範圍,所以附近如有電線、煙囪、大樹、森林等均不是理想的,因這些不只會妨礙到信鴿的飛行,還容易使它們受傷甚至死亡。鴿棚的環境要安寧,不要有刺眼紅色的東西存在,否則會使信鴿產生恐懼感,失去安全感並選擇遠離其它動物容易傷害的場所。最後,最重要的鴿棚要經常保持清潔,以防疾病的發生。

  初期種鴿、雛鴿的管理

  種鴿的管理:抱蛋時期,孵化後10天,用麵包屑餵食,尤其是用黑麵包較好。過了些時日,餌量可增加。給餌在早上較好,信鴿可以充分得到餌,親鴿因運動所消耗的體力也可以因此恢復。要注意雛鴿的巢皿中絕不可有羽蟲,如此才能使雛鴿順利成長。一般飼養得宜,正常發育,雛鴿在21—23天即可出巢,移置到幼鴿棚或比賽選手鴿棚,讓它們自己學吃飼料,但此時要注意,切勿讓其它的信鴿啄傷。如不會自己飲水的話,可伺其口渴時,將雛鴿的頭壓入水中,經過幾次之後,它自己就會飲水了。剛離巢的雛鴿,如動作較緩慢,可用食塩水和烏碗豆浸泡12個小時,每天早晚各10粒,用手塞進其口中,吃後馬上將其嘴壓入飲水器。同時每天傍晚要注意觀察每一羽雛鴿是否有正常進食,如未能正常進食的話,可在幼鴿棚中放進二、三羽成鴿,雛鴿看成鴿吃,也會跟著學吃。

  在此隨筆談一下我的做法,:在3月以前不配對作出,並給鴿的飼料中加入充分的營養,讓其充分休息,然後在其體能最佳之時,再予以配對作出。相信所生下的蛋也是最優良的,當然所孵出的幼鴿也是最優秀的。信鴿在隔離休息期間還常孵蛋作出,除了不能育出優秀幼鴿外,也是徒消耗體力,完全沒有優點。

  總之,要作為種鴿的信鴿,定要有確切的優良血統、相當的繁殖力、高明的育雛技巧,尤其重要的是更須具有超群的飛翔能力與強健的體格,這兩種能力是最關鍵的,缺任何一種,種鴿的價值都要大打折扣。但有良好體格的信鴿並不一定就有很好的飛行能力,所以最好是從有優越飛翔力的鴿群中,選擇體格較好的。種鴿的選擇關係著日後成鴿的優劣,所以一定不要掉以輕心,切記。(未完待續)

  飼料的營養分析如下,供參考。

飼料 蛋白質 糖分 脂肪
大豆 50% 40% 10%
玉米 10% 85% 5%
糙米 10% 85% 3%
豌豆 26% 72% 2%
小麥 2.5% 96% 1.5%
麻子 7% 33% 60%
油菜子 23% 15% 62%
胡麻 28% 23% 49%

鴿子各個時期的飼料配比(單位:kg):

飼料 育雛期 出巢期 操練期 訓練期 調高峰 比賽中
玉米 10 2 6 8 10 15
豌豆 4 5 3 3 3 5
青豆 3 4 2 2 3 4
綠豆 1 1 1 1 1 1
白花 3 6 1 1 1 2
火麻 2 4 1 1 1 1
糙米 6 8 3 3 4 5
高粱 5 5 4 4 5 5
小麥 3 1 2 3 3 3
大麥 1 4 5 4 3
稻穀 7 8 6 3
黃豆 3

  隔離期及換羽期可用一般的綜合清除飼料,換羽期其羽毛大致都脫落了,應加強玉米、豌豆等蛋白質較多的飼料。

一期 二期 比賽期間
賽前45—50天開始用 賽前15—20天開始用 交(集)鴿前

種類 數量 種類 數量 種類 數量
玉米 5 玉米 8 菜籽 2
糙米 5 糙米 5 栗子 2
高粱 5 高粱 2 白花子 1
豌豆 5 豌豆 5
綠豆 5 綠豆 1
白花子4 白花子3
小麥 4 小麥 1
火麻 3 火麻 2
栗子 2 栗子 1
菜籽 2 菜籽 1
稻穀 稻穀 2


另一種飼料配比表(單位:kg):

出巢初期 換羽期 平時 比賽前一個月 比賽二星期前 比賽期
玉米 10 30 30 30 30 25
高粱 15 10 15 10 5 5
大麥 10 10 15 10 10 10
小麥 5
稻穀 30 15 15 15 15 15
糙米 5 5 5 5 5 5
豌豆 15 20 15 20 25 25
白花子 5 5 5 5 5 5
菜籽 5 5 5 5 5 5
火麻仁 5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