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鴿飢餓訓練?!你知道多少?


版主:NSR-268835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網路新聞

經過長期的調查和實驗研究認為賽鴿飢餓訓練可在每天的某個時間段使賽鴿處於飢餓狀態。例如國內競翔成績優秀的許多鴿友都採取一日一餐的飼喂,當鴿子消化完食袋內的飼料後,有相當長一段時間處於飢餓狀態,這是典型的某一時間段的飢餓訓練手段,但是許多鴿友並不清楚這一特點。還有一種手段就是根據賽鴿體重增加,導致家飛訓練時間縮短。為了使賽鴿的生理和心理適應1-2日的飢餓訓練,根據賽鴿體重增加或者放飛訓練的需要,每過一段時間重複一次1-2日的飢餓訓練。賽鴿處於飢餓狀態時,生理和心理會產生一系列的變化,因此必須關棚限制,以免部分賽鴿到野外的自然環境中尋找食物,或因進入其它鴿棚求食而丟失。

11.jpg


一、每日飢餓狀態的控制手段是激發賽鴿情緒的重要手段。

很多鴿友實施每日一餐的飼喂,一般在下午特定時間餵食。餵食前的鴿群處於飢餓狀態,能觀察到的每隻鴿子都在爭搶飼料,情緒非常積極。當鴿群搶光食槽內的飼料後,有些性急的鴿子已經站在出棚口等待,一旦開啟出棚口,鴿子會爭先恐後地飛出去,晚出鴿舍的鴿子很可能就追不上疾飛的鴿群。通過實地觀察了解到,鴿群持續飛翔運動時間超過一小時,一直飛到天都快黑了才返回鴿舍休息。鴿群經過一個晚上的休息,在消化飼料和呼吸過程中體能得到恢復,第二天清晨鴿群處於良好的情緒狀態,放出的鴿群飛翔兩小時以上返回鴿舍休息。由於上午不餵食,一直到下午特定時間要餵食,以此來調整賽鴿的生理活動,激發它們的情緒,達到家飛訓練的目的。研究表明,如果鴿群不能在飛翔運動中消耗自身儲備的能量,即使採取一日一餐的飼餵方法,也可能導致賽鴿體重增加而不能適應長時間飛翔運動。

12.jpg


二、飢餓訓練對賽鴿重量和心理的影響運動生理學研究表明,人或動物處於飢餓狀態時,交感神經系統的興奮活動顯著增強,腎上腺分泌腎上腺激素增加,體內儲存的糖元或脂肪處於分解狀態,經過能量轉換為葡萄糖,以保證生命活動和飛行運動的需要。隨著飢餓時間的延長,賽鴿求食慾望顯著增強,表現出搶食的高漲情緒、獲取食物速度極快。進一步研究發現,當賽鴿在飢餓狀態下飽餐一頓之後,能激發賽鴿長時間家飛訓練的激情。因此,許多鴿友充分利用了這一點,他們讓飢餓的鴿群飽食後,再將鴿群放出舍外作家飛訓練,結果發現,賽鴿家飛運動時間明顯延長,活動範圍進一步擴大。有些興奮的鴿子在下午放出後一直飛到天黑了才返回鴿舍。有鴿友稱,鴿子進食後,飼料本身的重量增加了身體的重量,故叫做負重家飛訓練。飢餓訓練對強化賽鴿競翔歸巢動機十分重要。我們經常在放飛訓練時發現,有些鴿子在訓練途中的遊蕩數日或者更長的時間,經過了飢餓的考驗後才姍姍回到鴿棚。再將它們送去競翔更遠的距離,其中一部分鴿子成為十分優秀的賽鴿,這與它們在放飛訓練途中經歷的飢餓感受密切相關。而沒有經過飢餓訓練的鴿子一旦處於飢餓狀態,它們的行為動機可能轉化為外出尋找食物的行為表現,也可能在返巢途中進入陌生鴿舍求食。因此,賽鴿的飢餓訓練既能提高承受飢餓的能力,也能促進賽鴿返巢的動機。

賽鴿處於飢餓狀態時,它們求食的慾望明顯增強。我們在實驗中見到鴿子搶食的行為表現,它們搶食的速度加快、甚至飛到飼主的手上取食。經過飢餓訓練的賽鴿對鴿舍和飼主的依賴性增強,這是提高賽鴿素質的重要手段。賽鴿體驗過飢餓訓練,更能激發它們的情緒,許多鴿友採取一日一餐制的飼喂,當飢餓的鴿群飽餐一頓後,再將鴿群放出舍外,鴿群激發的情緒使它們表現出長時間和大範圍的飛行運動特點,這就是飢餓狀態激發出來的訓練效果。

13.jpg


三、提高家飛訓練效果的飢餓訓練

賽鴿家飛訓練是放飛訓練和競翔比賽的基礎。沒有高水平的家飛訓練效果就沒有高水平的放飛訓練效果,更沒有高水平的競翔比賽成績。有些鴿友雖然有多年飼養賽鴿的經驗,但還沒有體驗到高水平的家飛訓練。因為賽鴿家飛訓練本質上是鴿群主動飛翔運動的形式,我們從國內數十家鴿舍的調查和幾家公棚賽鴿家飛的特點充分證明了這一點,缺乏良好家飛訓練的鴿舍總是企圖把希望寄托在路訓上,但由於鴿子缺乏高水平的家飛訓練,導致近距離放飛訓練出現大量丟失鴿子的現象。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