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長知識:四點臨場考察挑選最佳賽鴿


版主:NSR-268835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鴿事百科整理

在血統優秀訓養良好的情況下,我們說賽績是靠你的配種技巧,歸巢率卻是要靠你的教練技巧。怎樣考察賽鴿司放前的臨陣狀態,並有目的挑選距離檔內放飛狀態最佳的賽鴿,是廣大鴿友都非常關心和重視的問題。這裡介紹虞海明在文章《臨場賽鴿技巧》中的幾種考察方法,望大家共同探索,交流!

一、放飛前的血統雜交優勢檢驗

首先你應該瞭解要放的鴿子的血統,是你棚裡出的,你要參考它家族的飛行距離和速度記錄,以及它們中個別曾經為你創造過優勝賽績的距離檔次和速度檔次。然後是頭型、羽條(條尖要柔軟富有彈性)和體型與有過放飛記錄的平輩鴿子有無明顯差異,這作為它們今後一路放飛的參考檔案很重要。尤其是體現在,你今後對它們司放實踐距離和速度兩個檔次的靈活判斷和運用。

二、放飛前的眼睛和眼砂的檢驗

眼睛要有神、靈活,眼砂不用放大鏡時略看上去(無論是球面砂還是盆型砂)底砂和麵砂要有較清晰的層次感,(有立體感為更好),但眼睛切記要有水潤度,不能太幹、幹得太漂亮、太清晰,這種鴿子放上一定距離往往會使你失望,尤其是一年齡以內的快速鴿子!在300公里以內別去考慮參賽鴿的眼志寬窄如何,以及所謂內線扣的好壞問題,這些其實沒有多大意義的。開放六個月以內的適齡鴿,眼砂不宜過淡或過深,但具體要參照它們的父母鴿和平輩鴿來比對。開站的鴿子,眼志的前蕩角要越小越好甚至可以沒有,隨著距離的加大再逐漸打開的為佳。但切記鴿子歸巢前蕩角打開後,底砂千萬不能見空,眼水不能變渾。否則往後複放可能很容易丟失,即使摸上去體質還好也沒用。它也是檢驗賽鴿以後幾站,能否加距離、能加多大距離的度量表。

三、手摸司放前後的體能比對

鴿子司放到300公里以上歸巢時,要仔細揣摸鴿子放路前和歸巢後尾腰(俗稱後把)的彈性弱化程度。鴿子的尾腰和胸肌是體內儲存能源的地方,遠距離放歸,它的體能肯定有所消耗,因此它的後把多少要比司放前軟一些,甚至空一些。我們一定要掌握好這個度,它軟到什麼程度,特別是空到什麼程度是個極限?尤其是短距離快速鴿,拼命衝刺,性子急,能耗大,一旦垮下落地,幾小時內就再無飛天之力。所以我們特別要注意這個問題。它不像善飛長距離的鴿子,一般不會拼命衝刺,甚至知道途中能進食飲水休息,所以它的體能消耗短距離內不會明顯。

總之歸巢時鴿子後把的弱化,一定要在鴿子歸巢的第一時間及時上手檢驗,這是判斷鴿子以後幾天能否加距離再賽的關鍵。如果等它先飲水進食以後,鴿子有了底氣,馬上就要好了許多,這樣就摸不准了。幾天以後到了體質恢復如初,也就再也無法上手檢驗了。

在這裡我要強調一下,因人不同,抓鴿檢驗的手法也各有不同,但體耗檢驗卻是同一的,我希望鴿友們自己去揣摩。怎麼抓、怎麼摸,能讓你賽前和賽後的差異感覺明顯就怎麼好,只要達到目的就行。

四、歸巢前與後、以及以後加距再放的眼砂檢驗

歸巢前的眼砂檢驗上面說過,這裡不在重複。歸巢後的眼砂300-500公里短距離的,原則要求不能有很大的變化。但水潤可以稍微清晰一點,如果水潤清晰到幹潔,該賽鴿的距離檔就基本到位了,再加距離比賽,丟失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它在該距離得到高名次,下次這個檔次的等距離放飛,應該還有很好的表現,一旦丟失或買掉是很可惜的。以此類推可以達一千公里以內的應用範圍。當然,此法要和體能的檢測相結合起來運用,也就是落棚時體能檢測不能感覺已到極限。當然還要和該賽鴿血統家族的距離檔次相結合來參考。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