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手鴿三個關鍵時期,一個都馬虎不得!


版主:NSR-268835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網路文章 / 每日頭條

賽鴿管理者


每季賽鴿比賽,影響比賽輸贏的條件,除了賽鴿本身的條件與智慧外,再來就是管理了。一般而言,好鴿子必須搭配好的飼手,與所謂「千里馬配伯樂」的意思一樣的。說到管理,每個鴿友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在這裡我們一起來討論,身為賽鴿管理者必須具備的觀念與常識。

鴿友所飼養的每一隻選手鴿,它們的個性、聰明度均不相同,賽鴿管理者必須了解每一隻選手鴿的特性。有些選手鴿非常聰明、勇敢、反應靈敏,會聽從鴿舍管理者的口哨指揮迅速進舍;但有些選手鴿是遲鈍、頑固,不聽指揮,或不喜歡舍外飛翔。

11.jpg


因此幼鴿管理教乖時期,可以利用飼料的嚴格控制,使選手鴿能多方服從指揮,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而在作育幼鴿時,也必須注意種鴿的體能是否健壯,動作反應是否靈敏。一般較能入賞的選手鴿中,大多是在幼鴿時期身體健壯、富有活力的敏銳鴿子,它不單善飛、不易隨便棲息他處,且在舍外操練或訓練飛翔降落後,會立即衝進鴿舍內,這才是有希望贏得勝利的象徵。

身為賽鴿管理者,必須隨時隨地注意選手鴿身體狀態,凡是體質虛弱,不喜歡舍外飛翔,毫無胃口啄食飼料,消化系統較差,且排泄物有欠正常,甚至於日常鴿舍內,動作不甚靈活,都應該採取嚴格淘汰,早予革除才不會成為日後的害群之馬。

12.jpg


在幼鴿時期就懷患疾病的鴿子,大多在日後嚴厲激烈的競翔中「伯馬奪鏢」,因此這類鴿子亦必須提早淘汰,才不會造成日後成績不理想,令人難堪而臉上無光。因為在刻苦的競翔環境中,「優勝生存、劣敗淘汰」是不變的法則,賽鴿管理者千萬不能存有姑息的意念,畢竟隨時保持正確的養鴿基本理念,才是追求常勝者永保贏家需具備的概念。因為現階段的山丘野林制度中,賽鴿管理者從幼鴿期到比賽結束時,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方式,現在我們以較客觀的方式來討論選手鴿的管理方式。

1F幼鴿時期


有道是「初生之犢不畏虎」,所以剛出生的幼鴿是和人最容易親近的,幼小賽鴿不知畏懼,所以鴿友可以摸摸它們的頭部,在此建立起人與鴿之間的感情,等幼鴿可以移至比賽棚時也比較好教乖。幼鴿約在20-25天左右即可以離巢獨立生活,在出巢前三天,可以將配對間的石灰巢碗移走,如此可以幫助幼鴿提早獨立,同時別忘了放置一些飼料在幼鴿可以吃得到的地方,幫助幼鴿提早自己啄食,移到比賽棚後也能很快地進入狀態,領先其他鴿友一步。

13.jpg


2F操訓階段


幼鴿可以在比賽棚外自由飛翔且可以結群時,即可展開舍下操練。剛開始每天兩次,每次時間不超過半小時為原則。等選手鴿都可以適應每天兩次半小時的操練後,即可以將時間慢慢加到一小時左右,甚至一個半小時,最好不要超過90分鐘,過之興奮極為不好。

有大量的運動,也要有適度的休息,如果可以的話,最好每周給以一天休息,或讓選手鴿自由飛翔而不去操練它們。同時依選手鴿自由飛翔時間的長短,可以判斷體能狀況是否良好,倘若賽鴿一放飛出去,飛翔時間未達到十分鐘就降落了,此時可能已出現問題,賽鴿管理者就要注意觀察,看看是否因過度操練而造成厭飛。如果是的話,應適度地讓賽鴿休息一兩天,直到體力恢復後才可以再繼續操練。

當然選手鴿厭飛還有另一種情形,就是賽鴿管理者給以配對,導致賽鴿在舍外操練時一直在鴿舍旁盤旋,鴿性好的一直想入舍找尋配偶。所以賽鴿管理者必須隨時保持敏銳的觀察力,因為眾多一流的賽鴿一起參賽,輸贏都只在管理者的一念之差。

舍下正式操練三至五周後,即可展開舍外訓練。剛開始可以將賽鴿分兩批司放,幾次後鴿群都可以正常歸返,才能改成每次司放二至三隻,甚至到最後可以改成單只司放。在操練過程中,我們並不贊成過度飛翔及放鴿訓練,因為會使選手鴿提早產生過度疲勞,在資格賽時或比賽後造成歸巢性差或失格;假如在比賽關里遇到惡劣天氣,必定全軍覆沒,如此情形是賽鴿管理者最不想看見的,所以過度操訓其弊多於利,我們都必須更加警惕注意。

3F入關保養

判斷選手鴿是否健康最直接的方式可從鴿糞便、喉嚨、精神來觀察。選手鴿在開賽前後,每日的飛行量最少都在百公里以上,對體能的消耗非常大,所以不可忽略平時賽鴿的保養工作,最好能每隔一天就有一次進補及保養,以維持愛鴿的體能和健康。再則賽鴿的體能下降,抵抗病菌的免疫力下降,此時疾病最容易出現,所以為了讓養鴿真輕鬆,平時賽鴿保養不能馬虎,「預防勝於治療」在賽鴿界裡是非常正確的真理。

如果每季參賽成績皆非常理想,這應該歸功於賽鴿管理者平時的飼育、管理及充分照顧選手鴿,使它們隨時保持體能的高峰,所以這也關乎每一位賽鴿管理者見仁見智的養鴿訣竅。

14.jpg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