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鴿三階段淘汰選擇的竅門


版主:NSR-268835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信鴿知識

通常,種鴿蛋在親鴿18日的輪流抱孵後,如果幼雛出殼順利、肌體紅潤、絨色光澤,便是良好的開始。反之,破殼不順(幼鴿如將蛋殼啄成一個洞口,那很難自己出殼),在人工的幫助下,雖因失血體質差了些,但只要親鴿哺育出色,3-5月即可恢復健康(最好是二餵一)。如果是二餵二,失血幼雛5日後仍不能自行康復,兩雛大小懸殊,此時,弱小幼雛便是淘汰對象,也就是幼鴿選材中的第一輪汰殺標地。

一般情況下,雛鴿在剛套足環的一段時期,長勢是良好,因為此時的雛鴿需要食水較少,能夠滿足自身的需求。不過,隨著雛鴿逐漸長大,羽毛軟管已經「破管」時,食水的爭奪日趨激烈,兩者如勢均力敵,便是好事。如果一方日漸落敗,必然導致雛鴿個體的大小懸殊,小者龍骨凸出明顯,乾癟失水嚴重,那麼,第二輪淘汰對象便是它了。

當雛鴿成長為幼鴿並開始出巢躍躍欲飛時,作為鴿子主人,便要時常抓其在手,揣摩和觀察它們的骨架、羽翼、肌肉和恥骨等各項條件了。這一時期,我認為,最理想的幼鴿應該是:形體漂亮(依照雌雄鴿的標準要求)、恥骨緊密、肌肉飽滿、羽翅豐滿而犀利……如果此時出現體形過小或過大、龍骨凸出過度、恥骨開張離譜等等,此輩幼鴿當然成為第三輪汰殺的對象了。

在經歷了三次汰殺後,所剩幼鴿總體狀況應該不錯了,各自的命運得由它們在家飛以後的健康狀況決定了。通常,幼鴿在出櫥初期最容易生病。因此,我建議大家這一時期不要虐待患病幼鴿,它們能夠「混」到今天實在不易!感冒、腸痰等疾病也不難醫治,一旦康復,度過了這個困難時期,搖身一變(換羽期過後)仍是一羽漂亮的「小子」。在此,我要特別提醒大家注意兩點:第一,換羽期的幼鴿恥骨最容易開張(不是每羽幼鴿都這樣),有時連中指都能塞入其中,這是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可能是由這一時期的身體與心理狀態等因素決定的,可能還與出入舍的管制、家飛時間長短有關(被禁飛的鴿子恥骨容易開張),我曾因此誤殺了一些不錯的鴿子,在此向它們表示歉意!這是我的無知!現在我發現,只要幼鴿在家飛前恥骨是閉合的,後來開張沒有問題,待過換羽期後,恥骨自然會閉合,被殺幼鴿純屬冤枉!第二,換羽期的幼鴿,一般都比較消瘦,上手感覺「骨多肉少」,尤其是腰部不夠豐 滿,僅有的一些肌肉也覺生硬,彈性不足,上浮感自然較差,這特徵也是暫時的,待羽毛豐滿後,一切都會好起來,不必因此而大開殺戒

31040000d8fd28cb5b14.jpg

31040000d90056ecfe1f.jpg

30fe000d99a0dcbd9a85.jpg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