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鴿鮮為人知的那些事
版主:NSR-268835
第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中信網
近來工作之餘、養鴿之後,些許閒暇,玩電腦時心血來潮,在報社同仁開設的微信公眾平臺“大象讀書會”影響下,試筆欲寫《鴿趣》之——養鴿的情結樂趣、鴿子的家庭情愛、遺傳的決定作用、競賽的超級享受等內容。其中,也許會給局外人帶去點新鮮感。
養鴿的情結樂趣
常說的鴿子,在資訊不發達的年代,稱之為信鴿,如今雖還通稱信鴿,其實它的送信功能幾乎已經沒有了,最大的功能是競賽。正因為有競賽,有些人的鴿子出成績,而有些人的鴿子沒飛幾站地、幾十公里、一二百公里,就不見一根毛了,這才叫刺激。
刺激使得我等鴿友這麼“發燒”:一毛不剩丟鴿子的人,想著、盼著來年養好鴿子出成績,“出人頭地、光宗耀祖”;出成績的鴿友,洋洋得意,一發不可收拾,欲再接再厲。這就使國內外鴿界越來越熱鬧、比賽越來越“瘋狂”。也正因為鴿子是競賽的“運動員”,所以全國各級的信鴿協會組織,均歸屬於各級體委或體總等體育管理機構,而不歸屬電信郵政。
鴿子對我來說,是另類好友,亦可稱之為“學生”。在鴿界說來,鴿子愛好者既是鴿子的飼養員,又是教練員,每天,要花好些時間來餵養鴿子、訓練鴿子,包括賽季的家飛和帶出去訓飛。
我9歲在小學同學的“傳染”下,買了幾對四五毛錢一隻的鴿子,在家裡的窗戶外養著,一養就是五十來年。樂在其中,真是難以捨棄,其中沒有間斷,只是鴿子數量時多時少,近十幾年均養了百羽以上。局外者不解地說,你養鴿子既賠錢,沒出息,還費時間,何苦呢?小時候,父母允許你養鴿子,其主要目的是讓鴿子揪住你的心,不會出去調皮搗蛋學壞;長大了繼續養鴿子,是以興趣養興趣。二十幾歲,經常給地方報社、廣播寫點小稿,拿稿費買飼料喂鴿子,再則,從來不吸煙,還可以自慰:是用那買煙錢養鴿子。
我們都認識鴿子,然而,鴿界的局外人,就不怎麼瞭解鴿子了,其中真的還有那麼點鮮為人知呢。
鴿子分為原鴿(即岩鴿、野生鴿)、賽鴿(也稱信鴿)、觀賞鴿、廣場鴿、肉鴿等幾大類。通常人們說的鴿子,泛指我們家中飼養的賽鴿。
《聖經》裡第一次提到鴿子,那是諾亞的方舟與和平鴿的故事。神用洪水毀滅世界後,當水從地上漸退時,停擱在阿拉臘山上方舟裡的諾亞,要看看水從地上退完了沒有,便打開了方舟的窗戶放出一隻鴿子,鴿子因找不到棲息地,飛了回來。過了幾天,諾亞又把鴿子放出去,黃昏時分,鴿子銜著一支橄欖枝回來了,表示地上的水已退去,方舟因而順利著陸。從此,人們就把銜著橄欖枝的鴿子,當成平安、和平的象徵,稱之為“和平鴿”。
如今世界許多著名城市的廣場上,都放養著成千上萬只鴿子。在比利時的首都布魯賽爾,迄今還矗立著一尊身披古希臘傳統服裝婦女的塑像,她張開雙手托著一隻鴿子及鮮花迎接遊客。
鴿子成為和平的使者,是世界重大運動會如奧運會和亞運會開幕式上不可缺少的角色。
飼養鴿子,不僅讓我們修身養性、陶冶情操,而且還有鍛煉身體等功效。據有關記載,以前北京有許多人愛養鴿子,著名京劇大師梅蘭芳年輕時候也非常愛養鴿子,由此練就了他的舞臺眼神和形象。
梅蘭芳由於天生一對下垂的眼皮,他的姑母曾對他學戲不看好,說他“言不出眾貌不驚人”。梅蘭芳17歲開始喜歡鴿子,後來卻十分迷戀,在養鴿子的過程中,他覺得自己天生下垂的眼皮缺陷逐漸沒了,發現每天盯著天空中飛翔的鴿子,能把下垂眼皮練好的神奇功效。
梅蘭芳先生與鴿友們一樣,每天放飛鴿子訓練,鴿子在忽遠忽近地飛翔時,他便仰著頭,抬著眼,極目注視鴿群,隨時追逐、觀察鴿子飛翔的情況。日久天長地練下來,梅蘭芳先生的眼皮下垂竟然好了,呆滯的眼神變得靈活傳神了,視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注意力也更加容易集中了。每天揮舞著竹竿,他的臂力和腰勁也被練得發達了,學戲的效率提高了,思考能力增強了。正是鴿子讓他有了更完美的舞臺形象。
難怪,我的朋友們也都稱讚我的眼睛好,年輕時沒有近視,年近花甲沒有老花。確實如此,如今我看書讀報打電腦,從不戴眼鏡,由此推理,這也與我多年養鴿子有關吧。家兄也養鴿子,他的視力現在也非常好,眼鏡與他無緣,而從不喜歡鴿子的弟弟,卻二十來歲就掛上了近視眼鏡。哈哈,不知是偶然還是必然,可否以此推說:養鴿子真的可以鍛煉眼睛。
鴿子、鴿蛋還是名菜佳餚、上等營養品,如“洋參乳鴿”等。在清代宮廷菜中,鴿蛋與燕窩齊名,那時可能因為養鴿子的人少,鴿蛋奇缺。雖然現在鴿蛋多了,但鴿蛋的營養還是得到普遍認可的,因為一對鴿子十來天才生一對蛋,其鴿蛋內在營養提煉比母雞一天生一個雞蛋的營養提煉自然要好得多,鴿蛋的蛋白好像玻璃,是透明的,而雞蛋就不具備了。
在我的家鄉,鄰居、朋友、親戚中的孕婦,好多人都把鴿蛋作為懷孕時的上等營養來吃的,一般懷孕幾個月以後,就每天開始至少吃2個,直到分娩。他們說,吃了鴿子蛋,孩子出生皮膚潔白細嫩不會生瘡癤等。雖然他們只是延續民間的習俗,但確實道理存在,因為鴿子從出生開始,從來就吃素食,如玉米、稻穀、豌豆、大麥、高粱、芝麻、向日葵籽、花生米等等,從來不沾一點葷食蟲子,這就是它的天生長處。因為鴿蛋太讓人們所愛,我家的鴿蛋除了育種,其餘基本上讓他們要光。
鴿子的家庭情愛
鴿子與我們熟悉的家禽截然不同,它有一個嚴格、嚴密且完整的家庭。雞鴨鵝等家禽則不具有。母雞、雌鴨、雌鵝跟公雞、雄鴨、雄鵝等類家禽,沒有雙雙對對、恩恩愛愛的配偶關係,孵出的小雞、小鴨、小鵝,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似人類的原始社會的母系社會。奇怪的是,母雞、雌鴨等,常年沒有公的相伴相配,照常會生蛋,只是孵不出小雛而已。鴿子則不一樣,要想母鴿生蛋,非有一隻公鴿子配對不可,且一對要設一個小窩,窩裡一個小巢,這樣專一的配對。與此說來,鴿子應該比雞鴨進化至少幾千年!
許多人還真不知道鴿子有多愛家庭,有多純真。鴿子遵守、執行嚴格的“一夫一妻制”,我們通常都給在大籠子裡的每對鴿子再分配一個小窩,讓它們有私生活的小天地,讓它們在這裡生蛋、育雛。一隻公鴿自從找到對象後,會始終只認這只母鴿,若不是“教練”人為強行拆散它們,另有佳配育種,它們除了生老病死、意外傷亡,那絕大多數是終身相守負責任,相親相愛不離棄,甜甜蜜蜜到永遠。
每當我們認真觀察鴿子的恩愛舉止,感受倍加,可謂於細微處見精神、見真情。母鴿通常是10天左右生2個蛋,頭天一個,相隔一天再生一個,而且生蛋時間也挺有規律的,一般生第一個蛋是傍晚5點時分,隔天後生第二個蛋時間要比第一個蛋提前約3小時。一對鴿子,白天不時地卿卿我我接吻喂嘴,母鴿在生蛋的前幾天,公鴿子一般不讓它跑出小天地,而要它在窩裡躺著休息,恐怕動了“胎氣”似的,公鴿子則飛來飛去忙個不停地叼稻草、枝葉來築窩。若是母鴿離開巢窩,那公鴿就馬上把它往裡趕,直到它躺在巢窩裡面為止,一對鴿子有著天生約定俗成共同呵護家庭的責任和義務。
孵蛋時,每當後午,公鴿就進去換母鴿出來散心、覓食、休息,自己則進巢窩抱蛋。那母鴿也很體貼、自覺,每到傍晚時分,便主動換班。就這樣交接十七、八天,到雛鴿破殼誕生。此時,它們還繼續換班堅守,呵護溫暖雛鴿,共同餵養雛鴿40來天,待幼鴿成長能自立、會覓食、會飛翔為止。有的細心父母鴿還帶小鴿家飛,然後才分家。但小鴿子分家自立後沒幾天,大鴿子就不允許小鴿子再進孵養的巢窩了,因為它們做父母的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撫養孩子的使命。此時,鴿子已經又生蛋、孵蛋了。鴿子的家庭責任形式,很像我們所說的西方老外的家庭關係——子女成人了就甩開不管。
鴿子還具備自家領域的神聖不容侵犯的好強好勝心,捍衛家園。在鴿子籠裡,成年種鴿還是保姆鴿,都分配有一個小窩巢,每當偶爾有其他鴿子跑進它們的窩巢或是欲搶佔它的家園,那是非跟它死打不可的事,哪怕這對鴿子個子不大力氣小,在外面受到其它鴿子欺負時拼命跑,但在它的“聖地“裡,哪怕跟侵犯者打得鼻青臉腫、頭破血流,也絕對不認輸,打趴下了起來再打,一直堅守家園,直到戰勝為止。
古今人們對鴛鴦的讚美枚不勝舉,高度到“只羨鴛鴦不羨仙”。我不瞭解鴛鴦的恩愛全過程,但我熟睹鴿子的家庭情愛細節。我武斷地說,絕大多數人,看到的鴛鴦恩恩愛愛情景,只是在水面上雙雙對對嬉水來往的表面,甚至可以說,真的還有好多好多人還從來沒有見過鴛鴦,只是在圖畫裡熟悉而已!
但任何事物都沒有絕對的,否則就出來了唯心主義。我鴿子籠最下面的巢窩裡,那正在孵蛋的鴿子怎麼不見了,百思不得其解:怎麼這只帶有NL1931012號碼腳環的母鴿子不抱蛋跑哪了?是飛丟啦?找來找去,終於發現了秘密,原來這只母鴿子跑到了另外一隻獨居的公鴿巢窩裡去了。唉,俗話說“富貴思淫欲”,如今的鴿子營養好了,生活條件好了,也有個別學壞了。這舉動,可改變了我一直認為“鴿子是嚴格的一夫一妻制”的看法,現在由於這害群之馬,我的看法裡應該去掉那“嚴格”兩字了!但絕大多數鴿子,對家庭情愛還是非常專一的。
近來工作之餘、養鴿之後,些許閒暇,玩電腦時心血來潮,在報社同仁開設的微信公眾平臺“大象讀書會”影響下,試筆欲寫《鴿趣》之——養鴿的情結樂趣、鴿子的家庭情愛、遺傳的決定作用、競賽的超級享受等內容。其中,也許會給局外人帶去點新鮮感。
養鴿的情結樂趣
常說的鴿子,在資訊不發達的年代,稱之為信鴿,如今雖還通稱信鴿,其實它的送信功能幾乎已經沒有了,最大的功能是競賽。正因為有競賽,有些人的鴿子出成績,而有些人的鴿子沒飛幾站地、幾十公里、一二百公里,就不見一根毛了,這才叫刺激。
刺激使得我等鴿友這麼“發燒”:一毛不剩丟鴿子的人,想著、盼著來年養好鴿子出成績,“出人頭地、光宗耀祖”;出成績的鴿友,洋洋得意,一發不可收拾,欲再接再厲。這就使國內外鴿界越來越熱鬧、比賽越來越“瘋狂”。也正因為鴿子是競賽的“運動員”,所以全國各級的信鴿協會組織,均歸屬於各級體委或體總等體育管理機構,而不歸屬電信郵政。
鴿子對我來說,是另類好友,亦可稱之為“學生”。在鴿界說來,鴿子愛好者既是鴿子的飼養員,又是教練員,每天,要花好些時間來餵養鴿子、訓練鴿子,包括賽季的家飛和帶出去訓飛。
我9歲在小學同學的“傳染”下,買了幾對四五毛錢一隻的鴿子,在家裡的窗戶外養著,一養就是五十來年。樂在其中,真是難以捨棄,其中沒有間斷,只是鴿子數量時多時少,近十幾年均養了百羽以上。局外者不解地說,你養鴿子既賠錢,沒出息,還費時間,何苦呢?小時候,父母允許你養鴿子,其主要目的是讓鴿子揪住你的心,不會出去調皮搗蛋學壞;長大了繼續養鴿子,是以興趣養興趣。二十幾歲,經常給地方報社、廣播寫點小稿,拿稿費買飼料喂鴿子,再則,從來不吸煙,還可以自慰:是用那買煙錢養鴿子。
我們都認識鴿子,然而,鴿界的局外人,就不怎麼瞭解鴿子了,其中真的還有那麼點鮮為人知呢。
鴿子分為原鴿(即岩鴿、野生鴿)、賽鴿(也稱信鴿)、觀賞鴿、廣場鴿、肉鴿等幾大類。通常人們說的鴿子,泛指我們家中飼養的賽鴿。
《聖經》裡第一次提到鴿子,那是諾亞的方舟與和平鴿的故事。神用洪水毀滅世界後,當水從地上漸退時,停擱在阿拉臘山上方舟裡的諾亞,要看看水從地上退完了沒有,便打開了方舟的窗戶放出一隻鴿子,鴿子因找不到棲息地,飛了回來。過了幾天,諾亞又把鴿子放出去,黃昏時分,鴿子銜著一支橄欖枝回來了,表示地上的水已退去,方舟因而順利著陸。從此,人們就把銜著橄欖枝的鴿子,當成平安、和平的象徵,稱之為“和平鴿”。
如今世界許多著名城市的廣場上,都放養著成千上萬只鴿子。在比利時的首都布魯賽爾,迄今還矗立著一尊身披古希臘傳統服裝婦女的塑像,她張開雙手托著一隻鴿子及鮮花迎接遊客。
鴿子成為和平的使者,是世界重大運動會如奧運會和亞運會開幕式上不可缺少的角色。
飼養鴿子,不僅讓我們修身養性、陶冶情操,而且還有鍛煉身體等功效。據有關記載,以前北京有許多人愛養鴿子,著名京劇大師梅蘭芳年輕時候也非常愛養鴿子,由此練就了他的舞臺眼神和形象。
梅蘭芳由於天生一對下垂的眼皮,他的姑母曾對他學戲不看好,說他“言不出眾貌不驚人”。梅蘭芳17歲開始喜歡鴿子,後來卻十分迷戀,在養鴿子的過程中,他覺得自己天生下垂的眼皮缺陷逐漸沒了,發現每天盯著天空中飛翔的鴿子,能把下垂眼皮練好的神奇功效。
梅蘭芳先生與鴿友們一樣,每天放飛鴿子訓練,鴿子在忽遠忽近地飛翔時,他便仰著頭,抬著眼,極目注視鴿群,隨時追逐、觀察鴿子飛翔的情況。日久天長地練下來,梅蘭芳先生的眼皮下垂竟然好了,呆滯的眼神變得靈活傳神了,視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注意力也更加容易集中了。每天揮舞著竹竿,他的臂力和腰勁也被練得發達了,學戲的效率提高了,思考能力增強了。正是鴿子讓他有了更完美的舞臺形象。
難怪,我的朋友們也都稱讚我的眼睛好,年輕時沒有近視,年近花甲沒有老花。確實如此,如今我看書讀報打電腦,從不戴眼鏡,由此推理,這也與我多年養鴿子有關吧。家兄也養鴿子,他的視力現在也非常好,眼鏡與他無緣,而從不喜歡鴿子的弟弟,卻二十來歲就掛上了近視眼鏡。哈哈,不知是偶然還是必然,可否以此推說:養鴿子真的可以鍛煉眼睛。
鴿子、鴿蛋還是名菜佳餚、上等營養品,如“洋參乳鴿”等。在清代宮廷菜中,鴿蛋與燕窩齊名,那時可能因為養鴿子的人少,鴿蛋奇缺。雖然現在鴿蛋多了,但鴿蛋的營養還是得到普遍認可的,因為一對鴿子十來天才生一對蛋,其鴿蛋內在營養提煉比母雞一天生一個雞蛋的營養提煉自然要好得多,鴿蛋的蛋白好像玻璃,是透明的,而雞蛋就不具備了。
在我的家鄉,鄰居、朋友、親戚中的孕婦,好多人都把鴿蛋作為懷孕時的上等營養來吃的,一般懷孕幾個月以後,就每天開始至少吃2個,直到分娩。他們說,吃了鴿子蛋,孩子出生皮膚潔白細嫩不會生瘡癤等。雖然他們只是延續民間的習俗,但確實道理存在,因為鴿子從出生開始,從來就吃素食,如玉米、稻穀、豌豆、大麥、高粱、芝麻、向日葵籽、花生米等等,從來不沾一點葷食蟲子,這就是它的天生長處。因為鴿蛋太讓人們所愛,我家的鴿蛋除了育種,其餘基本上讓他們要光。
鴿子的家庭情愛
鴿子與我們熟悉的家禽截然不同,它有一個嚴格、嚴密且完整的家庭。雞鴨鵝等家禽則不具有。母雞、雌鴨、雌鵝跟公雞、雄鴨、雄鵝等類家禽,沒有雙雙對對、恩恩愛愛的配偶關係,孵出的小雞、小鴨、小鵝,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似人類的原始社會的母系社會。奇怪的是,母雞、雌鴨等,常年沒有公的相伴相配,照常會生蛋,只是孵不出小雛而已。鴿子則不一樣,要想母鴿生蛋,非有一隻公鴿子配對不可,且一對要設一個小窩,窩裡一個小巢,這樣專一的配對。與此說來,鴿子應該比雞鴨進化至少幾千年!
許多人還真不知道鴿子有多愛家庭,有多純真。鴿子遵守、執行嚴格的“一夫一妻制”,我們通常都給在大籠子裡的每對鴿子再分配一個小窩,讓它們有私生活的小天地,讓它們在這裡生蛋、育雛。一隻公鴿自從找到對象後,會始終只認這只母鴿,若不是“教練”人為強行拆散它們,另有佳配育種,它們除了生老病死、意外傷亡,那絕大多數是終身相守負責任,相親相愛不離棄,甜甜蜜蜜到永遠。
每當我們認真觀察鴿子的恩愛舉止,感受倍加,可謂於細微處見精神、見真情。母鴿通常是10天左右生2個蛋,頭天一個,相隔一天再生一個,而且生蛋時間也挺有規律的,一般生第一個蛋是傍晚5點時分,隔天後生第二個蛋時間要比第一個蛋提前約3小時。一對鴿子,白天不時地卿卿我我接吻喂嘴,母鴿在生蛋的前幾天,公鴿子一般不讓它跑出小天地,而要它在窩裡躺著休息,恐怕動了“胎氣”似的,公鴿子則飛來飛去忙個不停地叼稻草、枝葉來築窩。若是母鴿離開巢窩,那公鴿就馬上把它往裡趕,直到它躺在巢窩裡面為止,一對鴿子有著天生約定俗成共同呵護家庭的責任和義務。
孵蛋時,每當後午,公鴿就進去換母鴿出來散心、覓食、休息,自己則進巢窩抱蛋。那母鴿也很體貼、自覺,每到傍晚時分,便主動換班。就這樣交接十七、八天,到雛鴿破殼誕生。此時,它們還繼續換班堅守,呵護溫暖雛鴿,共同餵養雛鴿40來天,待幼鴿成長能自立、會覓食、會飛翔為止。有的細心父母鴿還帶小鴿家飛,然後才分家。但小鴿子分家自立後沒幾天,大鴿子就不允許小鴿子再進孵養的巢窩了,因為它們做父母的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撫養孩子的使命。此時,鴿子已經又生蛋、孵蛋了。鴿子的家庭責任形式,很像我們所說的西方老外的家庭關係——子女成人了就甩開不管。
鴿子還具備自家領域的神聖不容侵犯的好強好勝心,捍衛家園。在鴿子籠裡,成年種鴿還是保姆鴿,都分配有一個小窩巢,每當偶爾有其他鴿子跑進它們的窩巢或是欲搶佔它的家園,那是非跟它死打不可的事,哪怕這對鴿子個子不大力氣小,在外面受到其它鴿子欺負時拼命跑,但在它的“聖地“裡,哪怕跟侵犯者打得鼻青臉腫、頭破血流,也絕對不認輸,打趴下了起來再打,一直堅守家園,直到戰勝為止。
古今人們對鴛鴦的讚美枚不勝舉,高度到“只羨鴛鴦不羨仙”。我不瞭解鴛鴦的恩愛全過程,但我熟睹鴿子的家庭情愛細節。我武斷地說,絕大多數人,看到的鴛鴦恩恩愛愛情景,只是在水面上雙雙對對嬉水來往的表面,甚至可以說,真的還有好多好多人還從來沒有見過鴛鴦,只是在圖畫裡熟悉而已!
但任何事物都沒有絕對的,否則就出來了唯心主義。我鴿子籠最下面的巢窩裡,那正在孵蛋的鴿子怎麼不見了,百思不得其解:怎麼這只帶有NL1931012號碼腳環的母鴿子不抱蛋跑哪了?是飛丟啦?找來找去,終於發現了秘密,原來這只母鴿子跑到了另外一隻獨居的公鴿巢窩裡去了。唉,俗話說“富貴思淫欲”,如今的鴿子營養好了,生活條件好了,也有個別學壞了。這舉動,可改變了我一直認為“鴿子是嚴格的一夫一妻制”的看法,現在由於這害群之馬,我的看法裡應該去掉那“嚴格”兩字了!但絕大多數鴿子,對家庭情愛還是非常專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