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鴿育種的六項選擇指標
版主:NSR-268835
第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中信網
★欲說育種多困惑★
在賽鴿育種中,養鴿家常遇到一些搞不明白的事。比如說,A枝頭鴿每年都能從很遠的距離歸巢,可就是速度不快。B枝頭的鴿子速度短中程很快,但一上遠端就全部完蛋。C枝頭鴿在南方放西北賽線,飛得很好,怎麼一到崇山峻嶺的賽線,也就光輝不再。D枝頭鴿在陽光燦爛的日子比賽頻頻奪冠,但比賽一遇到颳風下雨就全部歇菜?E枝頭鴿,在家十分溫順,放飛時比賽較短距離,可當天回家,則歸巢率尚可,但比賽距離一遠,賽鴿當天就不能回家,則歸巢率急劇下降。
在四川還有這樣的情況,年年選擇800公里銅川競翔的前名次鴿往鴿系中摻血,可並不能保證後代鴿在800公里競翔中奪標具有延續性。而年年800公里銅川競翔的前名次鴿,打開血統表一查,其上代鴿多為南方的2000公里競技的前名次鴿,形成了這樣一種令人難解的現實,在銅川800公里的賽鴿中的佼佼者,其上幾代的摻血竟要用2000公里競翔的前名次賽鴿。賽鴿理論的研究,為解答這些問題,找到了鑰匙。
(賽鴿身上存在著多項育種選擇指標)
筆者多年對賽鴿的研究中認識到,賽鴿的身上存在著多項育種指標,分為:
一、速度指標。賽鴿速度指標的高低,主要反映在鴿眼的盤移頻率上,賽鴿盤移頻率的高低,決定了速度指標的高低。當然速度還要看賽鴿的體質和羽質及賽鴿此時的競技狀態,生理高峰期的情況。一些海外鴿界強豪,本身都是一些大企業家,資金雄厚,每年都用大量資金購買一些300-500公里的冠軍鴿,往鴿系裡摻血,幾十年過去後,鴿系的鴿子形成較高的速度指標,體質羽質很好,盤移頻率很快。但是這樣育種也有缺點,賽鴿的距離指標及其它指標都很低。
中國鴿友在使用外血鴿育種中,一定要對外血鴿仔細評估,看懂外血鴿的頻率指標。目前成噸的洋垃圾進入中國,頻率指標極低,相當多的鴿子,是用貨倉繁殖出來的肉鴿,根本沒有頻率,在中國銷售靠廣告胡吹亂捧。誰要是盲目迷信,取這樣的鴿子回家育種,那就倒了八輩子邪黴了。中國的2000公里競翔,凡是放飛數千羽至上萬羽的精英大賽,競翔回歸的前名次賽鴿,多為速度指標較高的鴿子。還可參照一下這些賽鴿的短、中程及歷年競翔成績,這些頻率極高的賽鴿,它們的後代還將產生相當數量的短、中程高速鴿。目前中國的超遠端賽鴿,育種中存在著一個規模化集中的問題,影響賽鴿頻率高速的純化。
二、距程指標。距程指標的高低,賽鴿身上主要顯示在體質,鴿眼中砂型結構的高低,管道口徑的粗細,管道下的肉筋狀附著物的大小,砂型結構的形狀,柱狀凸粒的大小,眼臍的肥、厚、寬、糙、靈。許多年來,海外賽鴿偏重300-500公里競翔,中國偏重500、1000、2000公里的競翔,競翔選擇的結果,海外賽鴿的距程指標較低,中國的超遠端賽鴿的距程指標較高。到90年左右,中國的超遠端賽鴿的發展出現了氣勢如虹的勢頭,一些超遠端大本營的地區,500公里的歸巢率達到了百分之七八十左右,1500、2000公里放飛回歸都以數千羽計。高峰點以上海2720公里哈密為座標,起放20多萬羽,終點站競翔5738羽,世界上再沒有哪個國家有這麼大的量,搞這種競翔衝擊,以席捲沙海雷霆萬鈞的磅礴而永銘鴿壇青史。
近年來有熱心人提倡接軌海外的300-500公里的短程競翔,熱心接軌的後果,導致少量的海外速度指標較高,距程指標、新陳代謝力等一些指標極低的賽鴿,及大量的洋垃圾鴿湧進中國。長程遊戲玩了許多年,大家也來玩玩短程遊戲,喜新厭舊換一種玩法也是人之常情,大量洋垃圾被引入棚中摻血,遊戲的後果,使一些500公里歸巢率70%的地區,現今的歸巢率急劇下降到10%,弄得鴿會領導叫苦不堪,1000公里競翔集鴿數量減了又減,競賽老是賠錢也不是個事。短程遊戲對中國賽鴿育種進行了強烈的衝擊,賽鴿育種是否只考慮速度指標?距程指標,新陳代謝力指標等全方位的指標,還要考慮嗎?
三、定向力指標。距程指標中包括定向力指標,定向力指標包括賽鴿在晴天的定向力,霧天的定向能力,陰雨天的定向能力,包括個別賽鴿所具有的夜間飛行的定向能力,以及在不同競翔距程的定向能力,各種定向能力越高的賽鴿,其定向指標越高。
在二百公里放飛地,放飛時大霧彌天,將賽鴿群放飛,可以看到絕大部分賽鴿在霧中的天空,久久地盤旋,無法辨認鴿巢的方向。一直要等到大霧散盡,陽光普照,賽鴿群這才朝著鴿巢方向飛去。賽鴿群中,只有極少部分賽鴿,出籠後儘管大霧彌天,依然在霧中直朝鴿巢方向飛去,不在空中盤旋,這極少數的賽鴿,就是定向力極高的賽鴿。
當然,定向力指標還包括遠端的定向能力,許多五百公里處定向極佳的賽鴿運到一千公里的放飛地放飛,上天后盤旋亂飛,不能定向;許多一千公里定向極佳的賽鴿,運到兩千公里放飛地放飛,上天后胡飛亂走,在偏離賽線很遠的地方被抓。這樣的例子很多,這裡不再廢話。在嘉峪關放飛兩千公里賽鴿,可以看到賽鴿群騰空後,所有的賽鴿在空中都不打繞,一出籠全部朝南方飛去。說明參加兩千公里放飛的賽鴿,經過多次五百、一千公里競翔的選擇,定向力指標都不低,但是這批賽鴿的歸巢率只有百分之十左右,說明這批賽鴿中達到兩千公里距程指標的只有百分之之十。
定向力指標主要觀察鴿眼砂型結構,但定向力指標是距程指標中的一個小指標,定向力指標好,並不等於距程指標好,距程指標還要包括賽鴿體質等方面的綜合判斷。中國的超遠端賽鴿,在多年競翔選擇,選用回歸的佼佼者相互配對,多代配合後,後代鴿鴿眼中柱狀凸粒砂型結構比較明顯,這是賽鴿定向力較高的特徵之一。但定向力指標較高,並不等於距程指標高,距程指標還要參照賽鴿的體質等方面的指標,光定向力指標高,距程指標不高,賽鴿兩千公里也回不來。經常看到一些鴿眼中柱狀凸粒砂型結構較好的賽鴿,但兩千公里也不能回歸,就是這個道理。
四、攀高指標。攀高指標指的是賽鴿的攀升能力,在多崇山峻嶺的賽線上競翔,賽鴿攀高能力是否高,往往決定著賽鴿是否能回歸。攀高指標高的鴿子,最明顯的特點是身輕如燕,握在手中柔若無骨,身體非常的輕,平日在家上空飛翔,常常竄上高空,影如黑點。
在四川成都的競翔中,可以看到這樣一個有趣的事實,在五百公里的秦嶺站競翔,賽線是由高處向低處滑落,有如滑梯狀,在這個距離上競翔,偶爾會有體質較重的外籍鴿與國血鴿雜交的後代,奪得冠軍。但賽線再向前延伸到八百公里的銅川,賽鴿放飛後,須翻越秦嶺,觀察銅川競翔回歸的前名次賽鴿,全是身輕如燕的攀高指標極佳的賽鴿,在翻越秦嶺這條賽線上,重磅炸彈全部歇菜。
這個事例使人想到一個試驗,一個鐵球和一團棉花同時從高處往低處滾落,當然是鐵球率先到達低處的終點,但反過來,把鐵球和棉花都插上大小差不多的翅膀,由低處向高處飛去,那麼就是棉花率先到達高處的終點,鐵球能否飛到高處,還是個問號呢。這個實驗告訴了我們什麼呢?賽線的不同,是平坦的,還是由高向低的,還是由低向高的,還是飛越崇山峻嶺的,不同賽線上的冠軍,鴿體中的攀高指標是有高有低的。再看看成都兩千公里競翔回歸的賽鴿,明顯在身體上跟滬寧線上兩千公里回歸的賽鴿不同,都特別輕,應該說成都兩千公里回歸的鴿子,攀高指標比滬寧線兩千公里回歸的鴿子要高。
五、智商指標。一位廈門的鴿友到南京,在超遠程名鴿大本營的鴿棚看鴿子,晚上看鴿,黑暗中進棚,滿棚的年輕鴿,黑暗中聽到動靜,全部飛出鴿棚視窗。這鴿友看到了之後說,“不一樣,確實不一樣,我們那的鴿子,要是進棚,全蹲在巢中不會動,要抓哪個抓哪個。”
智商指標主要反映在賽鴿的機靈程度上:在幼鴿出殼二十多天的時候,在巢中人伸手欲抓雛鴿,會滿巢亂轉,躲避人手,翅膀拍打啄擊人手;再稍大些,出巢後,雖不會飛,在鴿棚中,人伸手欲抓,會在棚中迅跑,藏躲在黑暗的角落裡;上房起飛後,見人就躲,見陌生人進棚,不落棚,見陌生食物,吃一口,甩一下,並後退幾步,吃食充滿疑懼;外出比賽,能夠很好地隱蔽自己,歇身躲藏之地,不讓人看見,如有人看見,就立即轉移等等。智商高的鴿子,從小到大,一舉一動,無不表現得機警異常,鴿主只要平時多看看自己棚中的賽鴿,哪個聰明,哪個笨,就會一目了然。賽鴿智商的高低,可以通過人為選擇培育,比如說選擇機靈程度高的鴿子相互配對,也可以通過遠域雜交,讓地域相隔遙遠的優血相互配對,人們常說混血兒聰明,遠端雜交也可以產出較高智商的鴿子。
筆者九六年八月到日本訪友,看到日本賽鴿環境的一些情況,感觸很深。日本人民對於社會公德的遵守,人人都非常自覺,鴿子飛出去,停在別人房頂,根本不會有槍殺、網扣的事情。進行賽鴿競賽,鴿子中途缺食缺水,會有人給鴿子餵食喂水,賽鴿競翔在外,只要不死掉,並且想回家,最後總會回到家。這樣優良的競翔環境,也給賽鴿的競翔選擇帶來負面影響,就是競翔選擇對於賽鴿的智商選擇不能做到,智商不高,但有定向力歸巢欲的賽鴿,在外競翔不會被淘汰,也能安全到家。一代一代競翔選擇,回歸的賽鴿育種,在智商指標的提升上進展不快。在中國一些養外籍鴿的鴿友,就不願意讓自己的外籍鴿,參加需要在外過夜的競翔比賽,因為鴿主清楚,自己的鴿子,智商不高,在外過夜歇腳不知躲避人,容易遇害。
在中國,賽鴿智商的提升,很大的程度上得益於中國兇險四伏的超遠端競翔環境。筆者多年放鴿,前往西北地方,深入瞭解,深深感歎中國賽鴿的競翔環境真是險惡到無以復加的地步。賽鴿在兩千公里放飛地放飛後,就是在天上飛,不落房,還有人用噴砂的鳥槍向天上開火,把鴿子從天上擊落。賽鴿一路競技回歸,是地裡有彈弓、網扣,房上有網扣,有捕鴿機關,房子邊上有人拿槍巡邏,只要鴿子給這些人看到,就不要想離開這塊地面,非要把鴿子打下來,就是回家做一鍋湯,也是快活。聰明的鴿子有時歇到一百多米的煙囪上,半夜裡還有加里森敢死隊往上爬,要把鴿子抓下來。
海外的賽鴿環境,即使賽線上是崇山峻嶺,但這種人為的惡劣因素是沒有的,而中國這種惡劣的競翔環境,恐怕要算世界之最了。反過來,這種惡劣的競技環境,又對賽鴿的智商進行了無情的選擇。智商低一些的鴿子,在競賽必然送命,絕無逃生回家的可能,要遠程回歸,特別是多次遠端回歸,一定要高智商,才能善於躲過一路上無窮無盡的敵害。這也可謂歪打正著,對賽鴿殘害最大的競翔環境,一代代的競翔選擇,反而培育出一代絕高智商的超遠端賽鴿,全是“刁民”。
六、新陳代謝力指標。新陳代謝力是指賽鴿進行競技,疲勞之後的迅速恢復能力。一般中國的大城市大鴿會舉辦的兩千公里競翔,前名次賽鴿都具有很高的新陳代謝指標。因為在兩千公里的競翔比賽中,賽鴿衝擊一天之後,要找食找水,歇息一夜,新陳代謝力好的賽鴿,能夠迅速恢復體力,第二天繼續衝擊。新陳代謝力差的賽鴿,第二天則恢復不過來,混身無力,無法繼續飛行。這樣連續數天衝擊,賽鴿體內的新陳代謝力,每天都與疲勞較量,較量到最後,兩千公里競技的前名次賽鴿全都是新陳代謝力指標極高的賽鴿。要選擇新陳代謝力指標高的賽鴿,一定要選擇血統上賽鴿上代多為兩千公里前名次賽鴿,二是要本身是兩千公里的前名次賽鴿。
海外盛行三、五百公里的競翔,賽鴿能當天到家休息,這種競賽自然也是一種好玩的遊戲,但卻不能選擇出新陳代謝力指標極高的賽鴿。海外還盛行每天兩次放飛法,平常時間關著,一天只放飛兩次,期望這種訓練使賽鴿養成放飛立即歸巢的習慣。這種訓練法的誤區在於,一天兩次的,使賽鴿的運動疲勞度降至低程度,從而無法刺激賽鴿體內新陳代謝力進行疲勞後的恢復代謝增長。有的海外養鴿家專養短程鴿,隔幾天將賽鴿拉出去進行100公里放飛訓練,就是捨不得將路程拉遠些,長年累月進行這種訓練,賽鴿的肌肉是長得一塊一塊的,就是體內的新陳代謝力,只能代謝體內一百公里的競翔疲勞程度。 賽鴿再進行幾百公里的幾百公里的競賽,所產生的疲勞程度,低指標的新陳代謝力,力不從心,無法對賽鴿體內高程度的疲勞即時進行代謝健康恢復。
還有不少海外養鴿家,對賽鴿非常愛護,賽鴿競賽回歸,都要給賽鴿喂一些電解質水等藥物,幫助賽鴿進行體內的新陳代謝,恢復疲勞,長此以往,賽鴿體內的新陳代謝力,缺乏刺激,不能使之自身產生力度增長。每次競翔回歸,體內的疲勞,要靠電解質水,來幫助體內進行新陳代謝,恢復疲勞,一旦此類賽鴿進行競賽,疲勞之後,喝不上電解質水,那麼賽鴿體內低指標的新陳代謝力,將無法幫助賽鴿恢復疲勞,那麼此類賽鴿的競賽活動,也就中途退場了。
總的來說,賽鴿的新陳代謝力指標,外籍鴿是遠遠低於中國的超遠端賽鴿的。
★欲說育種多困惑★
在賽鴿育種中,養鴿家常遇到一些搞不明白的事。比如說,A枝頭鴿每年都能從很遠的距離歸巢,可就是速度不快。B枝頭的鴿子速度短中程很快,但一上遠端就全部完蛋。C枝頭鴿在南方放西北賽線,飛得很好,怎麼一到崇山峻嶺的賽線,也就光輝不再。D枝頭鴿在陽光燦爛的日子比賽頻頻奪冠,但比賽一遇到颳風下雨就全部歇菜?E枝頭鴿,在家十分溫順,放飛時比賽較短距離,可當天回家,則歸巢率尚可,但比賽距離一遠,賽鴿當天就不能回家,則歸巢率急劇下降。
在四川還有這樣的情況,年年選擇800公里銅川競翔的前名次鴿往鴿系中摻血,可並不能保證後代鴿在800公里競翔中奪標具有延續性。而年年800公里銅川競翔的前名次鴿,打開血統表一查,其上代鴿多為南方的2000公里競技的前名次鴿,形成了這樣一種令人難解的現實,在銅川800公里的賽鴿中的佼佼者,其上幾代的摻血竟要用2000公里競翔的前名次賽鴿。賽鴿理論的研究,為解答這些問題,找到了鑰匙。
(賽鴿身上存在著多項育種選擇指標)
筆者多年對賽鴿的研究中認識到,賽鴿的身上存在著多項育種指標,分為:
一、速度指標。賽鴿速度指標的高低,主要反映在鴿眼的盤移頻率上,賽鴿盤移頻率的高低,決定了速度指標的高低。當然速度還要看賽鴿的體質和羽質及賽鴿此時的競技狀態,生理高峰期的情況。一些海外鴿界強豪,本身都是一些大企業家,資金雄厚,每年都用大量資金購買一些300-500公里的冠軍鴿,往鴿系裡摻血,幾十年過去後,鴿系的鴿子形成較高的速度指標,體質羽質很好,盤移頻率很快。但是這樣育種也有缺點,賽鴿的距離指標及其它指標都很低。
中國鴿友在使用外血鴿育種中,一定要對外血鴿仔細評估,看懂外血鴿的頻率指標。目前成噸的洋垃圾進入中國,頻率指標極低,相當多的鴿子,是用貨倉繁殖出來的肉鴿,根本沒有頻率,在中國銷售靠廣告胡吹亂捧。誰要是盲目迷信,取這樣的鴿子回家育種,那就倒了八輩子邪黴了。中國的2000公里競翔,凡是放飛數千羽至上萬羽的精英大賽,競翔回歸的前名次賽鴿,多為速度指標較高的鴿子。還可參照一下這些賽鴿的短、中程及歷年競翔成績,這些頻率極高的賽鴿,它們的後代還將產生相當數量的短、中程高速鴿。目前中國的超遠端賽鴿,育種中存在著一個規模化集中的問題,影響賽鴿頻率高速的純化。
二、距程指標。距程指標的高低,賽鴿身上主要顯示在體質,鴿眼中砂型結構的高低,管道口徑的粗細,管道下的肉筋狀附著物的大小,砂型結構的形狀,柱狀凸粒的大小,眼臍的肥、厚、寬、糙、靈。許多年來,海外賽鴿偏重300-500公里競翔,中國偏重500、1000、2000公里的競翔,競翔選擇的結果,海外賽鴿的距程指標較低,中國的超遠端賽鴿的距程指標較高。到90年左右,中國的超遠端賽鴿的發展出現了氣勢如虹的勢頭,一些超遠端大本營的地區,500公里的歸巢率達到了百分之七八十左右,1500、2000公里放飛回歸都以數千羽計。高峰點以上海2720公里哈密為座標,起放20多萬羽,終點站競翔5738羽,世界上再沒有哪個國家有這麼大的量,搞這種競翔衝擊,以席捲沙海雷霆萬鈞的磅礴而永銘鴿壇青史。
近年來有熱心人提倡接軌海外的300-500公里的短程競翔,熱心接軌的後果,導致少量的海外速度指標較高,距程指標、新陳代謝力等一些指標極低的賽鴿,及大量的洋垃圾鴿湧進中國。長程遊戲玩了許多年,大家也來玩玩短程遊戲,喜新厭舊換一種玩法也是人之常情,大量洋垃圾被引入棚中摻血,遊戲的後果,使一些500公里歸巢率70%的地區,現今的歸巢率急劇下降到10%,弄得鴿會領導叫苦不堪,1000公里競翔集鴿數量減了又減,競賽老是賠錢也不是個事。短程遊戲對中國賽鴿育種進行了強烈的衝擊,賽鴿育種是否只考慮速度指標?距程指標,新陳代謝力指標等全方位的指標,還要考慮嗎?
三、定向力指標。距程指標中包括定向力指標,定向力指標包括賽鴿在晴天的定向力,霧天的定向能力,陰雨天的定向能力,包括個別賽鴿所具有的夜間飛行的定向能力,以及在不同競翔距程的定向能力,各種定向能力越高的賽鴿,其定向指標越高。
在二百公里放飛地,放飛時大霧彌天,將賽鴿群放飛,可以看到絕大部分賽鴿在霧中的天空,久久地盤旋,無法辨認鴿巢的方向。一直要等到大霧散盡,陽光普照,賽鴿群這才朝著鴿巢方向飛去。賽鴿群中,只有極少部分賽鴿,出籠後儘管大霧彌天,依然在霧中直朝鴿巢方向飛去,不在空中盤旋,這極少數的賽鴿,就是定向力極高的賽鴿。
當然,定向力指標還包括遠端的定向能力,許多五百公里處定向極佳的賽鴿運到一千公里的放飛地放飛,上天后盤旋亂飛,不能定向;許多一千公里定向極佳的賽鴿,運到兩千公里放飛地放飛,上天后胡飛亂走,在偏離賽線很遠的地方被抓。這樣的例子很多,這裡不再廢話。在嘉峪關放飛兩千公里賽鴿,可以看到賽鴿群騰空後,所有的賽鴿在空中都不打繞,一出籠全部朝南方飛去。說明參加兩千公里放飛的賽鴿,經過多次五百、一千公里競翔的選擇,定向力指標都不低,但是這批賽鴿的歸巢率只有百分之十左右,說明這批賽鴿中達到兩千公里距程指標的只有百分之之十。
定向力指標主要觀察鴿眼砂型結構,但定向力指標是距程指標中的一個小指標,定向力指標好,並不等於距程指標好,距程指標還要包括賽鴿體質等方面的綜合判斷。中國的超遠端賽鴿,在多年競翔選擇,選用回歸的佼佼者相互配對,多代配合後,後代鴿鴿眼中柱狀凸粒砂型結構比較明顯,這是賽鴿定向力較高的特徵之一。但定向力指標較高,並不等於距程指標高,距程指標還要參照賽鴿的體質等方面的指標,光定向力指標高,距程指標不高,賽鴿兩千公里也回不來。經常看到一些鴿眼中柱狀凸粒砂型結構較好的賽鴿,但兩千公里也不能回歸,就是這個道理。
四、攀高指標。攀高指標指的是賽鴿的攀升能力,在多崇山峻嶺的賽線上競翔,賽鴿攀高能力是否高,往往決定著賽鴿是否能回歸。攀高指標高的鴿子,最明顯的特點是身輕如燕,握在手中柔若無骨,身體非常的輕,平日在家上空飛翔,常常竄上高空,影如黑點。
在四川成都的競翔中,可以看到這樣一個有趣的事實,在五百公里的秦嶺站競翔,賽線是由高處向低處滑落,有如滑梯狀,在這個距離上競翔,偶爾會有體質較重的外籍鴿與國血鴿雜交的後代,奪得冠軍。但賽線再向前延伸到八百公里的銅川,賽鴿放飛後,須翻越秦嶺,觀察銅川競翔回歸的前名次賽鴿,全是身輕如燕的攀高指標極佳的賽鴿,在翻越秦嶺這條賽線上,重磅炸彈全部歇菜。
這個事例使人想到一個試驗,一個鐵球和一團棉花同時從高處往低處滾落,當然是鐵球率先到達低處的終點,但反過來,把鐵球和棉花都插上大小差不多的翅膀,由低處向高處飛去,那麼就是棉花率先到達高處的終點,鐵球能否飛到高處,還是個問號呢。這個實驗告訴了我們什麼呢?賽線的不同,是平坦的,還是由高向低的,還是由低向高的,還是飛越崇山峻嶺的,不同賽線上的冠軍,鴿體中的攀高指標是有高有低的。再看看成都兩千公里競翔回歸的賽鴿,明顯在身體上跟滬寧線上兩千公里回歸的賽鴿不同,都特別輕,應該說成都兩千公里回歸的鴿子,攀高指標比滬寧線兩千公里回歸的鴿子要高。
五、智商指標。一位廈門的鴿友到南京,在超遠程名鴿大本營的鴿棚看鴿子,晚上看鴿,黑暗中進棚,滿棚的年輕鴿,黑暗中聽到動靜,全部飛出鴿棚視窗。這鴿友看到了之後說,“不一樣,確實不一樣,我們那的鴿子,要是進棚,全蹲在巢中不會動,要抓哪個抓哪個。”
智商指標主要反映在賽鴿的機靈程度上:在幼鴿出殼二十多天的時候,在巢中人伸手欲抓雛鴿,會滿巢亂轉,躲避人手,翅膀拍打啄擊人手;再稍大些,出巢後,雖不會飛,在鴿棚中,人伸手欲抓,會在棚中迅跑,藏躲在黑暗的角落裡;上房起飛後,見人就躲,見陌生人進棚,不落棚,見陌生食物,吃一口,甩一下,並後退幾步,吃食充滿疑懼;外出比賽,能夠很好地隱蔽自己,歇身躲藏之地,不讓人看見,如有人看見,就立即轉移等等。智商高的鴿子,從小到大,一舉一動,無不表現得機警異常,鴿主只要平時多看看自己棚中的賽鴿,哪個聰明,哪個笨,就會一目了然。賽鴿智商的高低,可以通過人為選擇培育,比如說選擇機靈程度高的鴿子相互配對,也可以通過遠域雜交,讓地域相隔遙遠的優血相互配對,人們常說混血兒聰明,遠端雜交也可以產出較高智商的鴿子。
筆者九六年八月到日本訪友,看到日本賽鴿環境的一些情況,感觸很深。日本人民對於社會公德的遵守,人人都非常自覺,鴿子飛出去,停在別人房頂,根本不會有槍殺、網扣的事情。進行賽鴿競賽,鴿子中途缺食缺水,會有人給鴿子餵食喂水,賽鴿競翔在外,只要不死掉,並且想回家,最後總會回到家。這樣優良的競翔環境,也給賽鴿的競翔選擇帶來負面影響,就是競翔選擇對於賽鴿的智商選擇不能做到,智商不高,但有定向力歸巢欲的賽鴿,在外競翔不會被淘汰,也能安全到家。一代一代競翔選擇,回歸的賽鴿育種,在智商指標的提升上進展不快。在中國一些養外籍鴿的鴿友,就不願意讓自己的外籍鴿,參加需要在外過夜的競翔比賽,因為鴿主清楚,自己的鴿子,智商不高,在外過夜歇腳不知躲避人,容易遇害。
在中國,賽鴿智商的提升,很大的程度上得益於中國兇險四伏的超遠端競翔環境。筆者多年放鴿,前往西北地方,深入瞭解,深深感歎中國賽鴿的競翔環境真是險惡到無以復加的地步。賽鴿在兩千公里放飛地放飛後,就是在天上飛,不落房,還有人用噴砂的鳥槍向天上開火,把鴿子從天上擊落。賽鴿一路競技回歸,是地裡有彈弓、網扣,房上有網扣,有捕鴿機關,房子邊上有人拿槍巡邏,只要鴿子給這些人看到,就不要想離開這塊地面,非要把鴿子打下來,就是回家做一鍋湯,也是快活。聰明的鴿子有時歇到一百多米的煙囪上,半夜裡還有加里森敢死隊往上爬,要把鴿子抓下來。
海外的賽鴿環境,即使賽線上是崇山峻嶺,但這種人為的惡劣因素是沒有的,而中國這種惡劣的競翔環境,恐怕要算世界之最了。反過來,這種惡劣的競技環境,又對賽鴿的智商進行了無情的選擇。智商低一些的鴿子,在競賽必然送命,絕無逃生回家的可能,要遠程回歸,特別是多次遠端回歸,一定要高智商,才能善於躲過一路上無窮無盡的敵害。這也可謂歪打正著,對賽鴿殘害最大的競翔環境,一代代的競翔選擇,反而培育出一代絕高智商的超遠端賽鴿,全是“刁民”。
六、新陳代謝力指標。新陳代謝力是指賽鴿進行競技,疲勞之後的迅速恢復能力。一般中國的大城市大鴿會舉辦的兩千公里競翔,前名次賽鴿都具有很高的新陳代謝指標。因為在兩千公里的競翔比賽中,賽鴿衝擊一天之後,要找食找水,歇息一夜,新陳代謝力好的賽鴿,能夠迅速恢復體力,第二天繼續衝擊。新陳代謝力差的賽鴿,第二天則恢復不過來,混身無力,無法繼續飛行。這樣連續數天衝擊,賽鴿體內的新陳代謝力,每天都與疲勞較量,較量到最後,兩千公里競技的前名次賽鴿全都是新陳代謝力指標極高的賽鴿。要選擇新陳代謝力指標高的賽鴿,一定要選擇血統上賽鴿上代多為兩千公里前名次賽鴿,二是要本身是兩千公里的前名次賽鴿。
海外盛行三、五百公里的競翔,賽鴿能當天到家休息,這種競賽自然也是一種好玩的遊戲,但卻不能選擇出新陳代謝力指標極高的賽鴿。海外還盛行每天兩次放飛法,平常時間關著,一天只放飛兩次,期望這種訓練使賽鴿養成放飛立即歸巢的習慣。這種訓練法的誤區在於,一天兩次的,使賽鴿的運動疲勞度降至低程度,從而無法刺激賽鴿體內新陳代謝力進行疲勞後的恢復代謝增長。有的海外養鴿家專養短程鴿,隔幾天將賽鴿拉出去進行100公里放飛訓練,就是捨不得將路程拉遠些,長年累月進行這種訓練,賽鴿的肌肉是長得一塊一塊的,就是體內的新陳代謝力,只能代謝體內一百公里的競翔疲勞程度。 賽鴿再進行幾百公里的幾百公里的競賽,所產生的疲勞程度,低指標的新陳代謝力,力不從心,無法對賽鴿體內高程度的疲勞即時進行代謝健康恢復。
還有不少海外養鴿家,對賽鴿非常愛護,賽鴿競賽回歸,都要給賽鴿喂一些電解質水等藥物,幫助賽鴿進行體內的新陳代謝,恢復疲勞,長此以往,賽鴿體內的新陳代謝力,缺乏刺激,不能使之自身產生力度增長。每次競翔回歸,體內的疲勞,要靠電解質水,來幫助體內進行新陳代謝,恢復疲勞,一旦此類賽鴿進行競賽,疲勞之後,喝不上電解質水,那麼賽鴿體內低指標的新陳代謝力,將無法幫助賽鴿恢復疲勞,那麼此類賽鴿的競賽活動,也就中途退場了。
總的來說,賽鴿的新陳代謝力指標,外籍鴿是遠遠低於中國的超遠端賽鴿的。